第四部分 电影事业篇
第四章 电影发行和院线网,邦画系和洋画系
电影产业结构的基本3大流程,制作、发行、上映。前几回简洁讲了制作和发行中的基本,本回话题就过渡到上映这一阶段。先各个环节单独说,将来还要说它们互相的联动运作的。
起点还是老思路,明确要看哪个环节,就先清晰认明白这个环节的事业经营者,及其性质。话题进入电影的上映这一环节,那就要聚焦于电影放映公司。可电影放映公司是个什么玩意儿,不习惯好绕口!嗯就是电影院嘛。再来重复一遍全局观下的那个比方:如果电影比作有实体的商品,电影院就是零售店和超市。
准确说也还不叫聚焦于电影院,而是聚焦于经营电影院的公司,尤其是经营连锁电影院的公司。但是目前还是过渡阶段,我们来友好些一步一步讲。从发行阶段过渡到上映阶段,先讲清楚把这两个环节连接起来的存在,就是院线。
讲院线概念中的电影院,和讲电影院经营公司概念中的电影院,还不是一回事。比如一般观众容易有种潜意识理解成,哦这个电影院是属于某某院线的,那这个电影院也就应该是某某公司经营的了。因为的确,院线的名字和电影院经营公司的名字,经常有很多重合的关键词。潜意识里理解成一回事完全不奇怪,不过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通俗地说清楚区别。
从电影发行公司的角度,院线是他们掌握的。所谓院线,就是发行公司跟一个个电影院谈好了签好了有协作的,这些电影院合起来能相当于整体,所以叫院线。一部影片发行到某个院线上映,那这个院线里包含的所有成员都要上映这部片。那电影发行公司可以跟甲影院谈好签好,也可以跟乙影院谈好签好,然后甲和乙就可能在同一条院线里了,可甲和乙没必要是同一家公司经营的。
从电影院经营公司的角度说,资本旗下如果经营了很多家影院,也没必要让它们都加入同一条院线。不但没必要,而且只说其中单独某一家影院,也可以同时加入不同的院线。这就要在硬件设施方面,依托于当代发展起来的影城这一概念,就是一家影院里有复数个放映厅复数块银幕,影城的事以后再详细说。
究其本质就是,院线是从电影发行公司的视角出发的概念,虽然牵扯到电影院,但依然还是属于发行环节的概念。而什么公司经营了什么连锁电影院,这是直接说上映环节中的概念,所以注定不是一回事。
归根结底还是那老一条,时刻认清楚话题和概念到底在什么阶段什么环节,因此应该紧扣的关联事业者是什么。这有时候出现逻辑模糊混淆也是能理解的,因为我们过去也讲过,发行和上映环节在美帝原则上不允许同一资本势力经营,可在日本这是自古以来的常态。
一个电影公司,可以有发行机能,也可以有上映机能。它有发行部门,也有自己直营的电影院,甚至可以设有专门经营连锁电影院的子公司。然后发行影片的环节中,既可以发行到自己集团的电影院中上映,也可以发行到与自己的资本势力完全没关系的电影院中上映。那在一般观众的眼中看起来,这的确叫作什么乱七八糟的鬼玩意儿了,贵乱。
讲日本电影的上映系统,我们也还是老一套,先对结构清晰地一层一层分类。如下图,首先第一层,所有电影分为有院线的还是没院线的。
所谓没有院线的,当然是次要的讲述范围,但还是要提一下。电影没有成批的院线上映,所以就是独立系了,相当于发行商和电影院一个一个交涉。昭和时代叫单馆系,后来兴时髦了可以叫迷你影院。单馆系上映的电影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上映规模小。不但没有全国上映,甚至可能只在几个或一个大都市中的几家影院上映。
上世纪单馆系刚兴起的时候,初衷是上映一些内容上不适用于大众娱乐的,或是资本上没有力量勾搭上发行商巨头和大型院线的,小众电影。往后到近年,已经越来越偏向是后一种情况了。也就是比如特别具有艺术性的影片,或是实在很菜鸟的甚至业余人自主制作电影,小范围自娱自乐圈地自萌。
多小的上映规模算单馆系呢,这倒没什么严格分界线,一般不足30家影院吧。超过30家也可以,甚至翻倍到60馆,但是影院数量三位数的,当然明显就很难还算作单馆系了。
单馆系小规模上映但是一不小心火了,后来扩大范围上映馆数达到三位数的,这种例子的电影也不是没有过。抓近年的典型,像《摄影机不要停!》和《在这世界的角落》都是这种情况。专注于动画电影类的话,在《在这世界的角落》之前一个著名例,有细田守监督的《穿越时空的少女》。
往下第二层,有院线上映的电影,院线系统最粗略分为邦画系和洋画系。
先来解释日语里单纯字面上的意思,邦画就是国产电影,洋画就是进口电影。因此所谓邦画系和洋画系,最初成立时也是很直白地为这样分工。邦画系的院线上映日本国产电影,洋画系的院线上映海外进口电影。
但是如今已经没这个意思了。
注意这里是个很重要的点,邦画系和洋画系早就只停留在称呼层面流传下来了,已经和上映日本国产电影还是海外进口电影的分工毫无关系了。拿东宝官方公告举个就近的例子,下面是去年2018年东宝发行的影片(全员日本国产电影),其中最终票房收入超过10亿日元的电影,的院线分类:
但是仍然分开称呼邦画系和洋画系,而没有合并一起叫,是因为两者的确还有区别,称呼邦画系和洋画系时有潜台词。在本连载的上一回(一年多前),讲过发行电影的2种形式,一种是包档性的发行,一种是灵活性的发行。这就是如今残留在邦画系和洋画系两种名称背后的语义。一个电影在邦画系的院线上映,意思即是电影被发行公司采用了包档性的发行,在洋画系的院线上映则意味着灵活性发行。
动画电影中曾有个持续过很多年的著名现象,就是《名侦探柯南》和《蜡笔小新》的剧场版明明都是东宝发行,却年复一年总在同一天首映。这正是因为《名侦探柯南》剧场版惯例放在东宝洋画系上映,而《蜡笔小新》剧场版惯例在东宝邦画系上映,两者从来都不会有冲突,隶属于不同的院线系统。
上面这例子是4月下旬开始的黄金周旺季,再比如7月下旬暑期旺季,东宝也总是同时发行2大主力作。一边是《精灵宝可梦》系列剧场版,另一边是诸如宫崎骏监督的吉卜力长篇动画电影,或是细田守监督作品,并且将来也会成新海诚监督作品的默认档。这两边也从不冲突,理由是一样的,再放一遍下面这张示意图:
两种形式的阶段变化我们也讲过了,过去产业的黄金时代包档式的发行是理所当然的事,后来至今已经变为灵活性发行为主流。现在日本还有包档式发行的,只剩东宝和东映了,即是说只有东宝和东映还存在邦画系院线。并且它们是既有邦画系又有洋画系,而其他的是只有洋画系。
包档式发行当初本来就是日本特有的,洋人是不玩这个的,所以洋画系成立之初就是灵活性发行。再所以,邦画系院线只会上映日本国产电影。而如今在洋画系院线则是,电影本身是邦画还是洋画已经无所谓了,日本国产电影还是海外进口电影都能在洋画系上映。全日本只剩2条邦画系院线,很简单这边就讲完了。
接下去第三层,洋画系就复杂一点,因为灵活性发行已经成为主流了。所以比如东宝邦画系这个名词,那指代对象就是明明白白的一条院线,而东宝洋画系下面则还有多条子院线。但是总的来说,洋画系也是2大系为最主要的存在,一个是东宝洋画系,一个是松竹东急系。
日本3大巨头电影公司是东宝、松竹、东映,这对于关注日本这一行业的来说应该常识范围了,松竹就是在20年前放弃了邦画系只有洋画系。那么东急是个什么存在呢,东急集团是交通行业的巨头,母公司东急不是电影公司,既不会制作也不会发行。不过有个子公司叫东急娱乐,是经营不动产的,其中也就插手经营电影院了。东急娱乐让旗下经营的连锁电影院与松竹合作,这便形成了松竹东急系院线。
同时东映和东急又有历史渊源。这是东映史范畴的话题,现在简单来说是这么一回事就行了:70年前东映本是以东急子公司的身份诞生的,后来自己独立在影视界发展成一个企业集团了。不过还有点藕断丝连,双方具备资本关系,所以东映自己的洋画系院线,当初是包含在松竹东急系之中的。
因为东映跟另两大巨头,松竹和东宝,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制作、发行、上映,这产业的3大基本环节,当年创业时松竹和东宝起家于上映阶段(经营电影院),东映起家于制作阶段(经营摄影所)。所以影视作品的制作业务,是东映自古以来的强项,相反掌握院线本来就是弱项。但是东映再又接着自己发展,后来东映洋画系已经不再那么实际依赖东急资本下的电影院了,如今叫作东映α系。
至于院线下直接关系到什么电影院,以及电影院反过来对不同公司所发行影片的商业影响,还有电影院其实都是什么来路的家伙在经营等等,就不是今天要说的话题了。最后我想只再次强调那一点:清晰认识到院线仍是发行这一环节的概念,院线是由发行方与电影院签约而形成的,而不是发行方经营电影院所形成的。所以比如东映发行的电影,那是绝对不可能在东宝邦画系或东宝洋画系上映,但是如果在东宝集团旗下经营的哪家电影院上映,这完全是正常现象。
封面: 《名侦探柯南》
© 煌言 / Anitama
这配图绝了
文头图好幸福
1
真真儿是的呢
小兰在哪里?
这APP里竟然是AC娘的表情包
1
诶 我也想吐槽这个
来了来了来了!!!!!
复活了?!
这APP里竟然是AC娘的表情包
文头图好幸福
我还以为已经腰斩了呢
惊了,居然复活了
突然复活,
活了!系列连载复活!
电影篇来啦!
这系列快要有生之年了
干货马着看
我想看看我是第几号
时隔一年后的更新!
时隔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