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映与周日早间 六十六年的系谱(十九)

平了外患又来内乱

History|阿迪个人专栏2016年9月8日 6时05分

第二部 秦晋之好:1949~1966

第十九章 平了外患又来内乱

上回我们说到东映在打通电影和电视两个行业的尝试中,又玩得太得意结果狠跌了一跤,新东映垮了。之后东映要摸出一条正确的路子来,契机却来自动画这个与电影和电视两者都有牵连的模糊地带,就是一九六三年子公司东映动画遭遇的“阿童木冲击”。


结果东映动画迅速做出对应,七月起就分为两班,因为新设了一个电视动画班。分出人手来制作电视动画的同时,东映动画可没打算松懈长篇动画电影的制作,不仅如此甚至还打算增产。这样一来,比起之前一年完成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的步调,影响和变化可想而知,这时起那个以东洋迪士尼为目标的东映动画就开始被迫消失了。

我们说过东映动画的老将本来就无法接受手塚这种搞法,现在叫他们自己也这样搞当然更受不了了,那就只有靠东映动画的年轻人了。二十四岁的小将月冈贞夫在手塚身边混过,对那一套搞法比较心里有数,东映动画制作的最初的电视节目《狼少年肯》就是他来设定原案了。结果自愿出头做了小白鼠的月冈,后来先是肉体上不堪重负,再又是精神上不堪重负,我们来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历史啊,顺着说。本来东映动画是只做长篇动画电影的,动画电影里有至少一个演出家做制作现场的最高负责人对吧,也就是现在叫的监督。好了现在开始做每周播出的电视动画了,初期思路理所当然是电影的制作体制的大框架就这么移过去。一个电影是一个整体单位,一个电视节目也是一个整体单位,但一个电影可比一个电视节目体积小多了,以往正常的体制当然行不通了,你要这个演出家把电视节目从头负责到尾会死人的啊。他们才第一次意识到,哎呀麻烦了,那肿么办,只好每集不同的演出家率领不同的作画班子来干了,也就是现在还在实行的轮班制的雏形。但是当时也就只到这一步而已,每集不同的演出家来负责当然不可能风格完全统一了,月冈不能接受这点,这回就变成精神上不堪重负了。

这里牵扯到解释制作体制的大框架的问题,现在早已建立起来的体制,当时还没有。现如今的常规制作体制,实质上是这个样,把每集电视动画视作一个小型短篇电影似的整体,对于一集电视动画这个整体,也是有至少一个演出家作为制作现场的最高负责人。而最高负责人后面还有最高负责人,对于每集合起来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这个整体,制作现场的最高负责人就是监督,再来统筹协调各集。后来身为动画电影的制作现场最高负责人的那个演出家,也冠以监督的头衔了,因为不存在电视动画这样制作现场就要分两层的需要。说了这些,都是仅限于制作现场这个层面,制片人之类的不在这个范围内,再扩展的可以看隔壁商业专题的第九回

七月成立了电视动画班,十一月这片已经播出来了,就这么紧迫。这事说得轻巧,别忘了出电视节目的第一前提是什么啊,不是有制作费有人手有时间啊,而是得有电视台啊。东映集团的一大优势就出来了,找电视台当然先找日本教育电视台啊,所以从雏形到成形这么迅速,当时动画制片厂中也就东映动画这种有母公司和集团这些后盾的富二代干得出来。制片人也都是母公司东映出身的人,日本教育台的制片人是宫崎慎一,东映动画的制片人是簱野义文,都是之前从东映分别调职到日本教育台和东映动画的人。这两个也是日本教育台和东映动画的元老级制片人了,都是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多打交道的名字,以前说过的《七色假面》还有东映最初的电视剧《风小僧》等等,这些片的日本教育台一方的制片人就是宫崎。


《狼少年肯》刚开始,紧接着新一作长篇动画电影《汪汪忠臣藏》也上映了,这是东映动画第一次同一年内出了两个长篇动画电影。在十二月的寒假档期,与往常一样,跟东映京都摄影所制作的一个时代剧电影《柳生武艺帐 独眼的忍者》捆绑上映。捆绑上映的意思我们上回说了,下面也马上会再详细解释的。这回,东京地区的上映做了个小实验,两作以外还加了《狼少年肯》的第二、三集,说白了就是电视节目编辑到一起就这么放上去重播,合起来三作捆绑上映。电视节目的再编辑版在电影院里重播,当时有很可观的市场,这点我们前两回说过。电视动画的再编辑版拿到电影院重播这是头一回,也获得了好评。

这一次上映,实质上成了以后东映漫画祭的原点。东映漫画祭,这就是后来东映找到的,打通并将电影、电视、动画三个业界融汇贯通的正确道路。

东映尝到了甜头,接下来一九六四年三月的春假档期,就再来一回全国范围的实验。但是再怎么爆肝,这次总算没有长篇动画电影了,下一作不可能这么快完成。于是这次采取的是这么个形式,两作捆绑上映,一个是原本于一九六〇年八月首映的东映动画长篇动画电影第三作《西游记》,一个是《狼少年肯》第五、八集的再编辑版,两个实质是都是重播。

再接下来同年七月底的暑假档期,开始上正式的了。这回有四作捆绑上映,并且头一次给它们加了个共同的宣传标题,叫“漫画大行进”。四作中的主力是特摄《忍者部队月光》,这个是完全新作首映了,东映京都摄影所制作的,顺便这片当时也有在播电视版,那边与东映无关。但《忍者部队月光》的制作日程跳票了,实际从第二周才开始上映,第一周间代替该作临时上映的是东映动画制作的电视动画《少年忍者风之富士丸》中抽取的再编辑版,也就是说用重播顶了一周。其他三个捆绑上映作则也都是电视节目的再编辑版来重播,其中又有《狼少年肯》,然后是非东映集团制作的《八号超人》和《铁人28号》。

这里我们再重复强调一下一件事,东映的本质是电影公司,电影公司的核心业务的发行电影。发行的电影可以是自己或自己集团的企业制作的,也可以是无关的其他事业者制作的。就现代印象来说,东映属于发行自己集团制作的电影为多的,东宝在七十年代以来发行的几乎都是外部作品。


东映漫画祭,是东映发行的儿童电影大多采用的一种上映形态,就是多个作品捆绑上映,并把它们冠以东映漫画祭这个共同的宣传标题。从一九六三年末寒假档期的那次开始,持续了将近四十年。日本国民的记忆中,自出生后的初次电影院体验,很少有不是东映漫画祭的,启蒙印象的影响力无法估量。

东映漫画祭这一共同宣传标题的第一次使用,其实是在上面说的两年后,一九六六年三月春假档期的这回,之后又试用了各种变换题,比如“东映儿童祭”“东映漫画游”等等。然后一九六九年三月的春上映回,正式固定为东映漫画祭,这一回的主力作是东映动画制作的长篇动画电影《穿长靴的猫》。因为取得了出色的成绩,长靴猫系列之后又制作了两作,作中登场的主人公佩罗猫成了东映动画的商标,就是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这只。以后东映漫画祭这个名称也长期沿用了二十年,再后来又改题了我们现在就不扯那么远了。

东映漫画祭这个词里的东映,当然指的是东映总公司,东映集团的母公司。就是上面刚说的,在这里体现的地位是发行,不一定是制作。而漫画呢,指的是我们说过的漫画映画这个词,就是动画电影,不过实际上映中特摄真心不少。

东映漫画祭这个上映形态,具体来描述就是儿童电影上映时,采取多个作品捆绑起来一并上映的形式,买一张票就可以一次观看多个电影。乍听起来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好事,这也是当然的,相对地同时上映的各电影时长就有限制。各作时长加起来,实际比单独的一个大作电影长不了多少,最多相当于两个。早期东映漫画祭一次上映时间太长时,倒确实采用过中途休息。

这样的上映形态有两个明显的好处。第一是同时动员多个作品的观众前去电影院,因为捆绑上映的各作的爱好者显然是不可能完全重合的,这些片都上映那各作的爱好者就可能都去看。第二是大型活动感强,正如其名漫画祭所示的,给予小喷油节日般的感觉,增加电影把目标观众动员起来能力。

的确并映的各作的观众不可能完全重合,但部分重合也是极其正常的,两个营销效果可以结合起来。比如若甲作品单独拍成电影,喜欢甲的观众中可能有乐意去电影院买票观看的,也可能有不足以得到动力为此而掏路费和票钱,只乐意在家看电视上免费的。那么如果甲乙丙三作并映呢,对于喜欢甲但不足以得到动力去映画馆的这拨人来说,其中可能存在同时也喜欢乙的。那么即使对丙没有兴趣,此时这张电影票也已经具有了比甲单独上映更大的吸引力,这就是漫画祭的节日感。

所以漫画祭在提升集客力的方向上的本质,总结起来是两点。第一是扩大可动员的观客基数,第二是提高可动员观客群的动员确率。


其实在日本电影行业,采用多作捆绑上映来提升集客能力这样的营业方法,无论东映还是非东映、儿童片还是非儿童片,都是极其常见的,但是东映漫画祭成为了一个代表。

首先是因为每回捆绑上映的各作都共同冠以东映漫画祭这个宣传标题,品牌感很强。久而久之能形成一种效果,即使同样的作品捆绑上映,但是没放在东映漫画祭,集客力也有明显差别。

其次是因为东映漫画祭历史久,持续时间长,已经成为的日本的一种文化。东映漫画祭通常每年两回,三月底到四月初的春假一回,七月底到八月的暑假一回,偶尔在十二月底到元月初的寒假也会有第三回。这就是前面说的,在其近四十年间的历史下,成了很多日本国民的电影院启蒙回忆。

捆绑上映时,各个作品是有主次之分的。预估人气比较高的,称为主力作,待遇上可以看出与其他并映作明显的差别。

主力作一般是完全新作,而其他并行上映的,叫并映作吧,则有可能只是电视节目的某一集或几集拿来重播,有时还厚道点编辑一下。电视节目再编辑版拿来上映的情况,在进入八十年代电视机的普及度已经足够足够高后才逐渐消失,一般并映作也转为完全新作了。

主力作在上映时长上也可以有优越待遇,一般会是最长的。早期主力作超过一小时,加上并映作后甚至三小时以上,就是那种需要中途休息的时期。这样小喷油其实无法承受,小喷油的注意力根本不可能持续那么久,很快就腻了,或者说其实是累了。而且总时间太长,上映次数就少了,对上映时的回转率也不利。所以后来七十年代,逐渐转为主力作多是三四十分钟的了。其他并映作最短的可能只有十至十五分钟,如果是电视再编辑版拿来上映的情况,就是相当于去广告后一集时长的二十分钟出头。


东映漫画祭的形式竖立后,这样东映摆平了动画方面的事,也从电影方面跌的一跤站起来了,但是电视台这边又出事了。我们回过头来看日本教育台,也就是今天的朝日电视台。我们在第十三回说过当初设立时主要的大股东有三个,其中控股比率最小的是教育出版社,旺文社,但旺文社硬是要求把这个电视台搞成教育电视台了。

教育性电视台对观众的吸引力肯定弱啦,没得怀疑的,所以开始经营不久各种不顺利的事就接踵而至了。日本教育台总裁的位置归了当时旺文社的总裁赤尾好夫,掌握实际经营权,东映的大川博总裁只做个主席的名誉职。结果日本教育台开播还不满两年,一九六〇年十一月终于撑不下去了。大川不得不接过总裁的位置,接过实际经营权收拾烂摊子,就像刚接过东映烂摊子时那样,开始着手日本教育电视台的重建。

大川上来后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把日本教育电视台的对外公用称呼改叫NET。公司依然叫日本教育电视台没变,这什么意思啊,其实大川玩了一手小把戏。你看,日本教育电视台,一听都知道是教育性质的,观众瞬间就懒得看了。现在跟你说这个电视台叫NET,完全看不出来什么性质了吧,而NET是哪来的,只是日本教育电视台这个名字的洋文缩写。的确好像本质上什么也没有变化,所以旺文社的赤尾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是这个小把戏可就成了起死回生的前提。这跟我们以前说过的,东映动画的前身,日本动画改名叫日动映画,是同一种把戏。虽然看起来只是用了日本动画的简称,叫日动了,实际上是在对外昭示业务范围不再仅限于动画了,因此就能扩大工作的来源来改善经营状况。大川也真的在大力扩展NET的节目的范围,顶着个教育电视台的名号往综合电视台的方向走。但教育性节目的比率达不到当初定的标准时肿么办,总之把各种节目挂个教育性节目的名头上去,比如什么儿童节目都可以叫教育小喷油,什么进口节目都可以叫介绍海外文化。

大川这样做了四年总裁,赤尾多多少少对其做法当然有不满。不过反正经营状况也已经逐渐改善了,大川也懒得天天跟他折腾了,所以又把总裁位置交回给了赤尾。但这一交回去还没多久,矛盾还是激化了,大川与赤尾正式闹翻了,这下子东映和旺文社围绕日本教育台的经营权开始了一场争端。那主要三个大股东还剩一个呢,那个日经新闻社在干什么,当时的日经新闻社总裁叫圆城寺次郎,他早都已经被赤尾拉拢了。结果形成了这种状况,东映虽然控股量最多,但大川被孤立了。


大川需要队友,最终想到一个好人选,朝日新闻社,关键词朝日登场了。朝日新闻社跟日经新闻社一样,也是报社,但可比日经新闻社要大。朝日新闻长年是日本的三大巨头报社之一,报纸业界的事我们现在就不多扯了可以看看隔壁商业专题的第二十回

在日本教育台设立当初,朝日新闻社也不是没有关系,只是影响力远不如主要的三个,持股量约是东映的五分之一,但朝日集团提供的业务合作多。朝日新闻社旗下有个电视台,九州朝日放送,于是日本教育台开播当初就与九州朝日放送在同一放送网内。这里牵扯到电视放送行业的一些概念,没兴趣便罢了吧,有兴趣的还是可以都在隔壁商业专题找到的。此外东映还与朝日新闻社合作设立了一个公司,朝日电视新闻社有限公司。这个公司负责制作报道类节目,制作的前提就是由日本教育台来播,节目的内容由朝日新闻社来主导。

东映这时又拉来朝日新闻社结成联盟,代价是将所持的日本教育台股份的一半转让给了朝日新闻社。这一步后局面就成这样了,一方是旺文社和日经新闻社,一方是东映和朝日新闻社,拉开战线干仗。这时需要一个和事老出来打破僵局,我们以前提到东映的主要融资银行是现在的三井住友银行,其实朝日新闻社和旺文社的主要银行也同样是,所以这任务归他了。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一九六五年住友银行的退休干部山内直元就任日本教育台总裁,朝日新闻社出身的横田武夫就任副总裁,都不是三大主要股东的人,这事总算是平息了。


平是平了,但这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重点是这件事过后,使得朝日新闻社在日本教育台的话语权大幅加强,成为日后更名为朝日电视台的一大前提条件。东映前门赶狼后门放虎,朝日电视台诞生的事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说的,下回我们先进入第三部。

封面: 东映动画logo

© 阿迪 / Anitama

文章标签东映东映动画
东映与周日早间 六十六年的系谱
相关阅读
评论
#2人造人96号发表于 2016-12-27[引用]

现在战队和骑士的电影也还是捆绑

#1人造人286号发表于 2016-09-08[引用]

一直不懂东映动画这个猫是哪来的,这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