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现代与传统结合的技术

关于《新·哥吉拉》之准监督尾上克郎谈摄影

SFX|LIAR第4形态2017年4月28日 6时25分

尾上克郎,活跃在日本特摄电影电视界,在美术、装饰、特殊效果领域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本次在《新·哥吉拉》中担任的是准监督、特技统括,本篇、特摄、实景、素材合成、PreViz、航拍都有参与。那么与《新·哥吉拉》与庵野有着常年来往的尾上,对于本作与庵野,他是怎么看的呢。

尾上与庵野的相识是在《勇者斗恶龙 Fantasia Video》的时候,这部作品是由冈田斗司夫企划,GAINAX制作协力,由赤井孝美担当监督,樋口真嗣负责特殊摄影的影像作品企划,尾上当时负责的是操演与特殊效果,影片用的是实拍与动画的结合,庵野秀明在这部作品中不仅担当了特效动画演出还亲自出演了龙王一角。

在那之后尾上负责了庵野所有的实拍电影。《LOVE & POP》的时候,两人为了拍出拍得像洗衣机一样旋转的房间场景,特别制作了照像机架来拍摄合成用的背景。《式日》在电车里出现女主人公幻想的场景,两人一起思考用上了断片合成等拍摄技巧。


三人难得的同屏

2013年夏,樋口由于准备电影《进击的巨人 Attack on Titans》开机而腾不出手,尾上从中抽出时间与庵野进行商谈,这时候故事大纲还没开始执笔。庵野跟他说到,“这次的哥吉拉是没有皮套的。”这会儿哥吉拉的设计也还没决定,不过尾上大概能理解这次不用皮套的原因,一方面是觉得这次皮套无论是在形态上还是动作上都没法将庵野的想法完全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庵野自己想尝试利用CG作出初代哥吉拉皮套的质感,这点特别讲究,庵野认为哥吉拉本身就“不现实”,然而这样的“不现实”却给人带来了真实的体验。

上一部日本本土的哥吉拉系列至今也有些年头,现在的技术也越发成熟。另外本作的方向性和以往的作品不同,也都认识到了必须扩大观看哥吉拉的观众阵营。在写大纲之前庵野就考虑非常多的事情,比如参考自己最喜欢的已故电影导演冈本喜八的《日本最长的一天》和《冲绳决战》,还有意识到初代《哥吉拉》的地方。当自己拿不定一些想法的时候,就和尾上进行商谈,这样反复进行。


身为特技统括,微缩模型部分的特摄部分自然是经过尾上监修的,将庵野和樋口的想法具体实现。比如预告片中土砂崩溃的场景、倾斜的办公大楼用的当然都是微缩模型,而且几乎没有重拍或者被删掉的部分,不够的部分之后会通过CG补足。

iPhone和GoPro在拍摄过程中也派上了用场,除了一些特摄部分外,10式战车的部分场景用上了GoPro,眼镜蛇装甲车驾驶舱的部分则几乎是用iPhone拍摄完成的。也有实景部分用上了iPhone,同时拍摄的GoPro有4、5台,某些够不上的角度则让闲着的制作人员帮忙拿iPhone拍。

本篇的拍摄主要用的是德国ARRI公司的ALEXA,特摄部分用的是美国RED Digital Cinema的EPIC。ALEXA的色彩比较艳丽,摄像师操作起来也比较顺手,但是只能用做2倍或3倍的高速摄影,所以在特摄部分不适用。C班和D班主要以佳能XC10为主。

尾上率领的B班,拍摄现场几乎由同属特摄研究所的铃木启造负责摄像,尾上没参与取景的时候则交给摄影担当的樱井景一和特殊效果关山和昭来负责,尾上表示不是他俩的话谁都不放心。负责PreViz制作进行的也是同属特摄研究所的小串辽太郎,尾上表示正好可以给他个锻炼的机会,PreViz结束了之后还让他担当了第7摄影棚的助监督,主要负责一些素材的拍摄。

正片用了大量的CG与后期的合成,负责CG制作的白组当然不能只在电脑前坐着,现场的拍摄也要进行观摩,通常情况下特摄的摄影棚那里需要1人,本篇的摄影需要1~2人,自卫队的取材和后期的合成所需要用到的素材摄影也必须跟着。武装直升机的机枪摄影是在2×3m的绿幕下完成的。总的来说B班摄影的量和本篇组差不多,而且本篇组一出动,B班基本要跟上。不过尾上自己这里则相对轻松,只要一辆车带上小队人马就可以轻装上阵,也能拍点更加自然的场景。这样的“轻松”也是拜前期严密的PreViz所赐。


PreViz,视觉预览,相当于视觉动态分镜,对于本次电影的制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PreViz早在摄影前就开始使用,庵野会根据预览影像再进行修改台词。庵野做事十分有条理,开拍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完备才开始拍摄。在大纲执笔的过程中,无论问题大小,一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庵野就会去取材,有错就改,甚至在职称方面他都非常小心。什么样的人站什么样的立场适合说什么话,如果这人不适合说这样的台词,那么就把后半句转给适合说这句台词的人,像接龙一样。直到拍摄用台本印刷出来前,庵野一直在琢磨这些事。

导致实际开拍的时间比预期时间晚了3、4个月,如果按照原定的日程,那么原定后期制作需要的9个月就会被缩短为6个月,这种事一般人怎么想都不可能,当然庵野也没傻这种地步。庵野的提议是“提前3个半月”,也就是说和拍摄时间同步进行,只能是这么做。

正因如此,庵野把PreViz的工作看得更加重要。庵野甚至想过直接拿拍摄好的素材和CG就直接把PreViz的内容给替换就能拍出一部成片,当然过于理想了。不过这样的效果非常好,对最终的成果也有很大的帮助。PreViz与建模小组同时进行,还请来了在好莱坞做电影的佐藤笃司来检证哥吉拉的基本动作。但PreViz刚开始的时候,建模还没搭好,又是眼睛的位置不对,又是脖子太粗,忙得手忙脚乱的。

PreViz的工作是以Khara为中心,以画好的手绘分镜为基础进行制作,小组还进行了几晚的合宿,结果登场人物的演技部分全是空白,背景用的是取景时拍的照片,不过这些都是经过庵野和Khara的制作人员精选的照片,之后就照这样的流程进行PreViz的制作。之后,演技空白的地方则由各位助监督亲自填补,尾上扛起摄像机拍摄。

正式拍摄用的角度并非是在PreViz上调整,而是从中选择适合的角度进行拍摄。PreViz用的是虚拟摄像机,整体的布景与城市的景观都用CG建模进行摆设,再利用虚拟摄像机进行摄像。但在这阶段还确定不了场景的长度,时长的控制主要由声音的长度来决定,剧中有部分场景是先找了声优事先按照庵野要求的语速配好了音,再由庵野和负责编辑的佐藤敦纪依照分镜进行剪辑、配上照片、声音和庵野执念的字幕,拍好的影像根据剪辑好的长度与PreViz的原文件匹配好替换后再进行检证。

在接樋口监督的《傀儡之城》时,尾上就已经在PreViz阶段使用虚拟摄像机来做录像分镜,不过《傀儡之城》那时拍摄用的角度和运镜在分镜时期就已经定下了,主要在于确认要拍摄的对象和范围,布景没有《新·哥吉拉》这么完备也没有使用接景合成,不用依靠微缩模型与等身大模型的组合,甚至还不需要招募临时演员。尾上还是第一次接触前期准备如此充分的工作,只有在庵野手下才可能作出这样的前期准备。之后的摄影,除了有时天气和地点的原因没法拍摄之外,庵野对演员们的演技指导也非常认真,演员们也能理解庵野下的指示,在众演员精湛的演技下,拍摄十分顺利。素材拍摄的麻烦主要是花时间,事后通过合成或使用与PreViz时不同的角度即可,主要是素材拍得好,庵野监督在选择的时候也是进退两难。之后再交给PreViz班搭建3D的构图,把搭好模的哥吉拉给放入后进行调整即可。因此利用PreViz来决定构图是最重要的,CG的功劳当然也不小。

与哥吉拉交战的部分几乎是在PreViz阶段完成的,虽然用的是CG,但还需要航拍的辅助,高度基于PreViz的数据,地图上标出飞行的路线、高度和移动速度,经过缜密的计算后摄像机的角度也能掌握从而拍摄。在使用虚拟摄像机的时候,庵野就有考虑到航拍用的直升机和器材,但还是有无法考虑周全的事。比方说飞行的高度,日本法律上是有限制的,不能上升到300米以上的高度,所以摄像机必须低于300米,有的角度只好选择较远的地方来拍摄。航拍的摄像机使用的是ALEXA,在外部装上一层防震装置,摄像师在直升机内进行控制,之后将航拍出来的影像导入后基于该数据进行建模。也有令人苦恼的地方,比如原本的资料过于古老,新的数据中会出现以前没有的大楼数据,无法按原先PreViz上的处理。

巨大怪兽的特摄片能用这样的手法来拍摄对从事了多年特摄的尾上来说也是格外新鲜,比东京的高层建筑还要高的怪兽通过眼前的PreViz就能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它的巨大。特摄研究所虽然都参与过超级战队作品,但同样是巨大物的做法和方向性完全不同。比起运用微缩模型布景和机器人皮套,尾上反而更喜欢这种通过电脑的运算做出来的感觉,画面给尾上带来的迫力与震撼丝毫不比实物来得要小。主要还是庵野监督是个喜欢计算的人,某些属于偶然性的事情也极少发生。

当时电影的总长度还没决定,庵野倒是自信满满地说了“2个小时以内”,但尾上从台词的长度上评估,如果所有的场景一刀未剪,这起码也得3个半小时吧。庵野则表示,“大家语速快点不就行了吗?”实际上这样的语速实际上和现实中的官僚差不多,而且只说有用的话,一口气把重要的信息全说出来,不拖泥带水且不带有抑扬顿挫的感情。最终的成品也不会进行删减,因为这些内容对剧情都是有影响的,没有删减的必要。最终仅算上有台词的部分用了1个半小时,成片如庵野所料在2小时以内,尾上对庵野和演员们甚是佩服。

最后放出官方公开的BD特别版附赠的PreViz影像集片段,没看过的朋友可以一饱眼福,感受PreViz下的《新·哥吉拉》是怎样的吧。

封面: 《新·哥吉拉》

© LIAR第4形态 / Anitama

关于《新·哥吉拉》
相关阅读
评论
#2人造人21号发表于 2018-09-25[引用]

庵野秀明果然在特摄与拍摄部分的整体规划上也处理的非常理想.....感谢作者

#1人造人45号发表于 2017-05-07[引用]

核心讲“特摄”的这篇反而没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