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更适合电影的场景

关于《新·哥吉拉》之林田裕至谈美术背景

SFX|LIAR第5形态2017年4月28日 6时20分

作为美术监督,林田裕至凭借《新·哥吉拉》获得了日本学院奖最佳美术奖。为《十三人的刺客》《TOKYO TRIBE》《寄生兽》等作担当美术设计的林田,早在《式日-SHIKI- JITSU-》的时候就作为美术监督与庵野秀明总监督合作,本次是第2次合作。《新·哥吉拉》的拍摄往大了分,主要分为本篇和特摄部分,林田裕至作为本篇的美术监督,曾参与过《爆裂都市》《小勇者们 ~加美拉~》等特摄电影的他,又是如何看待本作的呢?从政府、自卫队的设施到荒废后的城市街景,对于美术背景方面又是如何从构思到制作的呢?

2014年年末,林田受到了Cine Bazar的制片人邀请参与一部“东宝制作的怪兽电影”,当时林田得知的信息只有“庵野秀明总监督、樋口真嗣监督、体形是史上最大的怪兽”,虽没明说是哥吉拉,但林田当时从这些信息中多多少少察觉到这部怪兽电影就是哥吉拉。直到15年年初,林田正式拿到大纲,看过大纲后的林田大致能够了解剧情的走向以及庵野致敬的地方,唯一让他有疑问的是,“这要怎么拍?”“这拍出来得多少钱?”

林田裕至

最初和庵野进行交谈的时候,庵野告诉林田,“如果哥吉拉出现在东京,那么政府该如何对应?”这是林田得到的最直接的信息,也就是说,背景要现实。这时庵野把他所构思的政府灾害对策设施给林田过目,乍一看之下平淡无奇,和平常的没什么两样,也就是说希望把电影拍得更加真实。这好办呀,省去了另外重新设计美术背景的程序,只要按照现有的建筑就好了呗。当然这不是说偷懒,而是单作为美术背景而言,林田对电影的内容则更加充满了期待。

取景地以政府或是自卫队的设施为主,其余还包括一般参观学习的路线,以往进不去的地方也能进去,还有不少单靠想象力是设计不出来的地方。当然要拍得真实并不是让你原样照搬,到达首相官邸的时候,负责领路的人特别提醒了一番,“切勿完全再现这里的场景”。自卫队那里也有不少不能进入的地方,作战本部更是没门。林田决定换一套思路,不是完全照搬,而是更加接近电影拍摄的背景。然后是哥吉拉的移动路线,林田决定骑着自己的脚踏车来目睹哥吉拉的所经过的场所。

对于摄影,庵野最讲究的就是空间的构造。在画分镜和PreViz的时候,庵野就事先把摄像机的角度给设置好,之后再补足细节的部分。现场取景的时候也尽可能按照分镜的角度进行拍摄,但是很难把握。拍摄的时候通常是3台摄像机的运作,还有小型摄像机,有时还用iPhone,也有7台机子同时拍摄的情况。

庵野在现场也尝试从各种角度进行拍摄,为了达成预定的镜头数,有时为了从很低的位置拍到最高点甚至连墙都给你拆了。当然不能就这么搞破坏,花了15分钟拆好的墙,拍完后,还得花上20分钟把墙给“还”回去,而且拍摄前一他还要做拆墙装墙的练习,林田表示入电影这行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干拆墙装墙的这种事。在现场对布景的灵活性非常讲究。总之,为了完成一部电影,只是一个镜头的素材竟然能做到这地步,“如果庵野脑海中的构想能全部完成,这是多么细思恐极的事啊。”林田决定奉陪到底,尽可能满足庵野的各种要求。

由于本次场景与镜头数实在过于庞大,光是本篇部分林田一个人怎么也没办法,当然还是找到了好友佐久岛依里分工合作,虽不想牵扯到特摄部分,但有时还是得请求负责特摄美术的三池敏夫的帮忙。比如在房屋倒塌后的场景,街道的大布景是由林田负责的,倒塌后的瓦砾与建筑的残骸用的则是CG。《新·哥吉拉》本篇用的布景做了大概有14套左右,其余均用特摄(这里指微缩模型+CG)补足。

除去那些有演员的场景,其余的素材拍摄用了大概1个月的时间,1天拍3次,布景与外景、4个班同时进行。而且无论量再怎么多,每个环节都必须得到庵野的点头才算通过,林田表示拍摄期间大家都非常紧张,但这期间得到了非常多宝贵的经验,能与庵野秀明一起共事真是非常荣幸。

封面: 林田裕至用作参考的《新·哥吉拉》概念图

© LIAR第5形态 / Anitama

关于《新·哥吉拉》
相关阅读
评论
#2人造人50号发表于 2017-05-04[引用]

辛苦美术了

#1人造人94号发表于 2017-04-28[引用]

封面壁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