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系列通鉴╳本家特摄列传(十三)

特殊摄影技术的神髓

SFX|永远的迪迦个人专栏2017年5月5日 6时15分

第十三章 特殊摄影技术的神髓 前篇

从这回开始的几章,到第一章时给出的预定框架中讲拍摄技法的章节为止,可能会成这整个连载专题中,最没意思的一部分的。即使如此也还是绕不过去,不得不讲清楚的一个话题,然后以后我们才能真的来开开心心讲故事。过去的内容中也已经潜移默化地重复过很多遍了,但一旦正面正式说起来,“特摄”的定义还是那么地难讲清白。这次我决定首先从结论性的陈述开头,然后下面及以后再来细细讲清楚。先消化一下这两点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

第一点,圆谷英二把自己的研究对象领域定义为“特殊技术”,简称“特技”,他最终的头衔是“特技监督”,这也是以前重复过很多次的了。第二点,“特技=特殊技术”是比“特摄=特殊摄影”更上层一级的概念,“特摄”包含在“特技”之中,只是“特技”的一部分,严格时两个词不能混同。


1、“特摄”的本质

“特摄”的定义难讲清楚,第一个原因是形态太多。一般接触到这词只用大致知道现在什么意思就够了,深究一点的才去留心一下过去指的什么,甚至最初本来是个什么。当然我以前也说过了,在这里我不但想讲清楚这玩意过去现在是什么,还想讲清楚怎么变成这样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像你从小看一本战士大图鉴大百科什么的,上面讲哪个奥特曼哪个假面骑士之类的超级英雄,有多少形态什么招数什么技能,还有丢一堆数字上来身高体重攻击能力这这那那,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你知道的这些终究都是正片剧情的附属品,怎么变成这样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才是真的看片才能享受的主菜。第二个原因是严谨不起来,这本身就不是什么科学领域,本来就没有表述得都黑是黑、白是白,也更没有什么法律规定。我说所谓定义,也只能指的是,最大限度地接近、还原本来制作现场的视角,他们当事人对各种概念的认知,而不是被各种媒体以及岁月这把杀猪刀都过了一道后,那些已经被歪曲或模糊不清了的版本。

理解“特摄”这个词的含义变迁,最关键的一道关口在于,能明确地区分开“特摄”和“特摄片”。也就是说“特摄”有其本身的含义,特殊摄影技术,那这个概念的本质是什么,是技术;“特摄”还有其被扭曲过的含义,我们嘴里说着“特摄”这个词时,其实脑子里是当“特摄片”这个意思在表达的,那这个概念的本质是什么,是个片种。就像我最开始在第一章就提起过的,在汉语圈诞生了独有的“广义特摄”、“中义特摄”、“狭义特摄”这些名词来作为解释思路,这是很有建设性的思路,但我仍不完全同意,因为还缺了最关键的要点。从“广义特摄”到“狭义特摄”,听起来本质还是相同的,只是范围不同,还缺一步没能明确指出来:存在“特摄”作为一个技术概念,以及“特摄”作为一个片种概念,这样本质性的区别。

以把“特摄”视为一个片种的前提来思考,这可以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跟战争片灾难片科幻片恐怖片这之类的不一样,特摄本质不是题材。这个片是特摄,那个片不是特摄,一旦进入这样的思路,就给牵着鼻子走了。你说什么片可以算特摄吧,使用了特殊摄影技术的片吗,嗯好像很有道理,逻辑成立。于是呢,这片是不是从头到尾只使用过特殊摄影技术,如果不是,那这片凭什么就得叫特摄。所以啊,为什么我们现在会十分自然地把特摄视为一个片种呢。这样,你从头开始从根源去想,特摄这个用语最初是怎么来的。当然了我们已经知道用语本身是圆谷英二发明的,扩大一点范围说,本来是什么人在使用这个用语的,是摄影现场的制作人员对吧。下一步,那我们从哪知道这个用语,以及它的含义的呢,我们有多少机会接触摄影现场的制作人员吗,而且还是当年的现场。所以答案出来了,是媒体啊,当初媒体告诉了我们有个词叫“特摄”,于是媒体说那是什么意思,我们便也都信了那是什么意思了。


再一次重复已经重复过很多次的话,特摄的本质是什么:特殊摄影技术,把现实中明明不存在的视觉形象,或是存在也不可能轻易见到的视觉形象,用特殊的技术摄影下来,化为银幕上可见的影像。这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多样的创意和工夫,精炼而成的综合性技术,以前也说过了,因此没有文艺细胞的圆谷英二也不知道如何称呼这样的发明,只能简单粗暴叫作“特殊技术”。但直接这样叫对一般性的外人来说依然是莫名其妙的,至少要能让人明白是影视方面的相关技术,才加工变成了“特殊摄影技术”。

我们之前已经花了那么多篇幅,来列清楚圆谷英二这个人的性格、思想、行动、目标,所以现在才能够有效地传达到这点。从本质上说,逐帧摄影的人偶剧,手动描绘的动画片,现代使用的计算机成像技术,归根结底也还都是特殊摄影技术,并且圆谷英二生前也确实研究过或追求过这些。对于圆谷英二一直喜好新事物、追求崭新挑战的性格来说,开拓广阔的可能性,将梦想化为形象的发明,这才是特殊摄影技术的神髓。特摄变成了一口井,是被叫作怪兽和超级英雄的围墙围起来的,砌墙则是媒体不知不觉中的行为,需要砸了围墙把井里面的青蛙放出来。包括我从最开始刻意不去多提《新·哥吉拉》,而展示了以《你的名字。》照样能作为切入点,也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过了久远的时间后,再去深究什么概念的本来面目,也可能看上去没有意义了。语言嘛词汇嘛,其实不都是根据大众的用法来确定意思的嘛,哪有什么对不对错不错呢,如果大家都把这词当这意思在用,那这词自然就是这个意思了。是啊这句话的理论实在太厉害了,就像教科书对历史观的定义已经说死了,说大天朝在有皇帝以前就统统叫作奴隶制,然后到大青果被艹翻为止就统统叫作封建制,然后全国人民都这么被教育大的,都这么在用这些词语概念了。现在再跳个人出来解释,封建这词本来应该指的什么意思什么概念,封建和集权本质有矛盾等等,瞎说这些大实话有意思吗。有一点至少是有的,因为过去的人所认知的概念,我们也必须理解后,才能理解那些人物的行为和话语,最终才能讲过去的故事。


2、媒体是如何给“特摄”整容的

媒体对“特摄”这个用语的整容,包含有三个阶段。第一是,本来叫“特殊技术”的东西,怎么就变成统称“特摄”了。第二是,“特摄”从技术的概念,怎么就变成片种的概念了。第三是,“特摄片”所指的对象,怎么就从“以大量使用特殊摄影技术的影像为卖点”的影视,变成限定“演员穿个衣服扮演长得不是人脸的生物打架”的这类片了。可以把“特摄”比作“新·哥吉拉”,这个概念的历史形象变迁,总的来说也能算是经历了五个形态的变身。


第一形态,这个时候吴尔罗还没被起名字,是“巨大不明生物”。“特摄”这个叫法本身也还没有,而是单纯的“障眼法摄影”。

这是至少到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为止,圆谷英二开始明确地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研究特殊摄影技术之前,特殊摄影技术要说起来虽然是存在的,但并没有什么完整的体系,概念上没有形成受到认知的一门技术。障眼法摄影的程度,实际上就像是魔法,相当于是一种魔术表演,有自己的手法,而且这手法不能公开,也不该公开。因为障眼法摄影的根源动机是,让观众觉得“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影像,这也是后世一切特殊摄影技术的根本性目的,对正常人来说魔术这东西就是要看魔术表演才是最大的乐趣,手法都公开告诉你了就没意思了。

障眼法摄影的诞生也带有偶然性的,比如摄影过程中一卷胶卷用完了,那就得暂停拍摄先更换新胶卷。这时镜头本来对准的是一众坐着的群众演员,更换胶卷途中可能有个人起身离席去上厕所之类的,而监督也没注意到这事,换完了胶卷便继续拍摄。这样一来,事后胶卷洗出来了的影像中看上去会是什么样,画面中有个人突然就消失了!这就正是“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视觉形象”,从这一小点就可以受到启发,延伸出多种多样的障眼手法来摄影。


第二形态,摄影技师圆谷英二发展的“特殊摄影”。以前花大篇幅说明过的那些前提信息,诸如圆谷英二童年的天赋和兴趣,诸如他成为一个影视监督之前,在影视这一行最早的身份性质是摄影技师,以及他早年的从师和研究经历等等,这时就全派上用场了。事实上二十岁出头的圆谷英二在天活时就被称为“障眼法的名手”,他的老师枝正义郎,本来也是创造出多数革新性摄影技法的先驱型摄影技师。

那是个影视本身还是新兴技艺的时代,摄影时下的工夫稍微有些不一样,成品影像的质量就能出现很大差别。圆谷英二从小本来就有发明的天赋、绘画的天赋,经枝正强行拉进影视行业一开发,就尤其在光学技术和机械工学结合的方面极具天才性。幕壁、模型布景设施、银幕合成技术,还有用大型风扇来表现暴风,用烟雾来表现影像中的空气感,用高亮度的弧光灯来照明,这之类在现代理所当然的手法,都是那个时期成型的。初始动力全都来源于圆谷英二的“想要这样的画面”的隔三差五的新发想,由此发展出作为手段的技术,在不受缚于各种既成常识和固定观念的挑战型性格中,圆谷英二的多样发明逐渐开花结果。


第三形态,“巨大不明生物”被赋予代号叫吴尔罗,“特殊技术”也正式确立了。这个形态是由战争电影带来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摄影的技法逐渐发展成了演出的技法,另一个是“特殊技术”成为主角。

圆谷英二在做一个摄影技师的同时,长年追求崭新的影像效果,为了达成这些效果而去开发尝试各种手法。这本来只是身为摄影技师而在摄影技法上下工夫,像摄影机、摄影用的胶片、摄影角度、焦距等等。追求的影像效果越来越高,而一步步发展成在摄影技师的范畴外,也研究各种鬼点子,比如现场的照明、布景用的道具或装置、剪辑和显像阶段的障眼法等等。这也就促成了本质上的转变,从单纯的摄影技法,发展到了包罗万象的演出技法,融合进多种多样的创意和工夫,精炼成综合性的技术。从只是一个摄影技师干的事,变成了一个演出家、监督干的事,这时圆谷英二的发明“特殊技术”就终于正式诞生了。而战争电影增大了这种技术的需求,那种绝不是搭几个场子、找几个演员来就能再现出来的影像,必须依赖“特殊技术”。一九四〇年圆谷英二在《海军爆击队》中,被委任负责使用特殊摄影技术的部分时,虽然名义上还没有到有监督头衔的这一步,外部人也还在把他当一个摄影技师的感觉来看、来用,实质上做的事已经跟监督相差无几了。他就是直接自己担起这个部分的演出,而不是还如同一般摄影技师一样,按照监督为了演出意图的指示来行动。

本来,如果把影视比作歌舞伎,特殊摄影技术就是相当于黑子一样的东西,是幕后的辅助性的,是手段。如果没事非要特意点出来“这个影像其实是使用了特殊技术的摄影”,那影视作品自身的剧情舞台和世界观什么的会崩掉的。所以圆谷英二执著于“障眼法摄影”这个发想,目的就是尽量做到“看着分不出真假”、“看着像是真的”。像现代流行的拍摄花絮,这种“暴露魔术手法”的东西,从圆谷英二个人的主义来说,直到晚年他都是刻意反对的。但是在那个影视技术的青春期,特殊摄影技术还是逐渐从幕后走上前台成为主角了。现实中不存在的影像,存在也不能轻易见到的影像,诸如飞机从上空俯瞰的视角、暴风、火山喷发、火灾、洪水、海啸、地震、大楼或房屋倒塌。这种用实景摄影做不到的影像,本来只是用在各种一般电影中的辅助性质影像,其影像自身的魄力和壮观性也有了集客能力,有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战争电影像点燃导火索似的,把使用特殊技术摄影的影像的主角地位彻底引爆了。那种时代,战争电影最大的看点和卖点是什么,本身就是战争的场景,这种场景要怎么实现,必须使用特殊摄影技术。所以辅助性质的特殊摄影技术,终于成为了主角。一九四〇年的《海军爆击队》,让圆谷英二获得了日本摄影技师协会奖。同年的《燃烧的长空》,监督阿部礼本来对圆谷英二的所谓“特殊技术”了解不足、没有信心,持怀疑态度,于是采用实景摄影的方针,但由于效果不佳魄力不足,最终还是追加了圆谷英二来负责的特殊技术摄影。再之后的《夏威夷与马来亚海战》,圆谷英二此前约二十年的技术研究成果全开炸裂的影像,将观客导向了意外性和惊异性的兴奋顶点。这片被讴歌为“观客数一亿人的全日本人都看过的电影”,虽然不出意外其实也是当时政府在美化吹一波国策电影,还留下了战后被美帝驻日总司令部坚决判断为战场实录影像的传说,但象征着圆谷英二发明的用特殊技术摄影的影像,其视觉形象本身正式有了一定的诉求。


第四形态,从技术性质的“特殊技术”,诞生出了片种性质的“特摄影视”。

是怪兽电影的大卖座为契机,让“特摄是主角”这个现象稳固了下来,坚如磐石。确切来说是东宝的“空想科学电影”,这其中最先引爆的是怪兽电影,怪兽电影的爆发源又是《哥吉拉》,之后才发展成作品群自成一个种类。这和战争电影又有本质性的区别,观众虽然对战争的影像本身有诉求,但战争是真实发生过的史实,而诸如怪兽电影之类的“空想科学电影”,则明确是假的,是架空的、幻想的产物。明明是虚构的,但影像上确实映出来了,眼前确实出现了看到了,这在当时第一次见是能令观众怀疑人生的冲击性存在,所以当时才会有那么多人看完《哥吉拉》后出了电影院就直奔银座,看看片中被哥吉拉一巴掌拍掉的钟塔是不是真的不在了。这些影像每一帧每一帧都在提醒着观客,“特殊技术”这个东西的存在,特殊摄影技术再也不可能是一个幕后辅助性的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夏威夷与马来亚海战》那样的效果让影视业界惊叹,圆谷英二本身在一般大众之中的知名度仍然没有什么变化,而《哥吉拉》一出之后却能真的在世界范围内名声爆炸。

普通大众也能意识到了特殊摄影技术的存在,所以东宝也不得不重视圆谷英二及其率领的圆谷组的地位了,给他“特技监督”的头衔。这个“特技监督”,是与一般意义上的影视监督并列的地位,意味着一个电影两个监督、两个剧组。特技监督在影片制作人员名单上的表现形式,也与传统的监督同样,在所有演职人员表之后的最后,与监督先后单独以一个名字独占全屏幕的方式显示出来。这样的表现方式,意味着正面打出“特殊技术”这个招牌,意味着在传统模式的演员明星效应之上,特殊技术本身对于普通观客也具有足够规模的向心力。这种媒体上的宣传手段,便是技术性质的名词转变成片种的概念的开始。像东宝这样以圆谷组的特殊摄影技术为招牌、卖点的电影,就是最早的被称为“特摄电影”的作品群。当数量够多之后,“特摄电影”便能在媒体和大众心中自成一类片种了,尽管其中包含的类型题材实际上非常广阔,战争片、灾难片、恐怖片、科幻片、奇幻片、怪兽片、神怪片,甚至时代剧。

与“特摄电影”作为一个片种概念急剧扩散的同时,变得一般化大众化的便是“特摄”这个用语。自从圆谷英二的自行研究开始后,最晚三十年代时“特摄”已经作为“特殊摄影”的简称在使用了,但是二十多年间,一直只是限定于在制作现场使用的词汇。到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八年左右,突然这个用语就开始了向一般大众普及的历程,出现在一般杂志和新闻上,这正是东宝在战后重设特殊技术课的时期。《奥特曼》是决定性的最终一击,那个红色背景的片名标题下方加一句副题“空想特摄连续剧”,随着每星期在电视上播出,从此以后连下至学龄前儿童,这个用语便也彻底普及了。


第五形态,“特摄”本身作为片种概念的所指对象,也逐渐发生变化了,尤其以进入七十年代圆谷英二逝世后更剧烈。

本来圆谷英二自身所使用的“特摄”这个用语,与六十年代因媒体功劳向一般大众普及的“特摄”概念就已经不等同。圆谷英二所指的“特摄”,说到底本来只是“特殊摄影”的简称,再重复一遍,“特殊摄影”只是“特殊技术”的一部分,我们以后要花很长时间来讲清楚为什么。而媒体普及的“特摄影视”中的“特摄”,实际所指的意思是整个特殊摄影技术,也就是圆谷英二所指的“特殊技术”的概念。因为你光跟群众讲“特殊技术”他们不可能明白这神马鬼玩意儿,必须妥协,叫“特摄”至少能让人有个大致印象,哦是跟影视方面有关的。想想你最初知道“特摄”这个词的时候,如果跟你说这玩意叫“特殊技术”,那感觉可能会有什么差别。所以这其中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概念偏差,而且后来还能出现下层推翻上层的人民革命,圆谷英二虽然在正式公开场合对“特殊技术”、“特技”之类的叫法有所坚持,但日常对话中照样得妥协。这也对应前面说到的“特摄”定义难的原因之一,严谨不起来。人家跟你对话时,用“特摄”指代整个特殊摄影技术,你没法每次一个个都跟人较真去解释去纠正,加上说话要让人听得懂,你自己也得用。

而且在六十年代,哥吉拉为首的一众怪兽成为银幕上出镜率高的大明星后,以及奥特曼让“特摄”的用语彻底波及到电视业界后,这在“特摄技术”之外就又逐渐确立了一种新产物,“特摄角色”。也就是现实中不存在的,需要依赖特殊摄影技术来表现的,作品中虚构架空的角色。我就算现在这样说可能也还是表达不清楚,你看我照样得妥协,对,就是俗称的皮套人。这让制作现场以外的一般观众产生一种印象,什么是“特摄”呢,复杂的玩意我搞不懂,你们说特摄是一种影片类型那就是吧,那什么片算特摄片呢,哦大概就是有“特摄角色”的那种吧。好了,这就定下来了:特摄是什么?皮套人。最终变形完成。认清这一点:当代所说的“特摄”这个词的所指对象,本质到底是什么,其实既不是技术、也不是影像,甚至都要不是片种了,而是“角色”。所以这也是以前反复强调的,怪兽电影的大卖对于圆谷英二是把双刃剑。这让他的名声和地位提升,让他的才能和长年的研究成果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还让他的剧组他的弟子们有了合理的待遇。但大量怪兽片的制作委托堆起来,也束缚住了他进行新挑战的广阔可能性,制作出来上映了大卖了之后,又进一步把“特摄”的大众印象定型了、框死了。直到更之后这个概念被狭隘化,从特摄技术变成特摄片再又变成特摄角色>认清这一点:当代所说的“特摄”这个词的所指对象,本质到底是什么,其实既不是技术、也不是影像,甚至都要不是片种了,而是“角色”。所以这也是以前反复强调的,怪兽电影的大卖对于圆谷英二是把双刃剑。这让他的名声和地位提升,让他的才能和长年的研究成果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还让他的剧组他的弟子们有了合理的待遇。但大量怪兽片的制作委托堆起来,也束缚住了他进行新挑战的广阔可能性,制作出来上映了大卖了之后,又进一步把“特摄”的大众印象定型了、框死了。直到更之后这个概念被狭隘化,从特摄技术变成特摄片再又变成特摄角色=皮套人,本来追求一切崭新影像、追求无限广阔可能性的“特摄”,就这样当然地成为泥古的代名词。


这个过程中有至少三根大型导火索。

第一根导火索是奥特曼,奥特曼跟特殊摄影技术关联紧密,这是没话说的。而从题材上说,奥特曼很接近超级英雄片,虽然不完全是。这就容易让人潜移默化地产生两步错觉,第一步,特摄的概念由技术已经变成片种了;第二步,超级英雄题材便是特摄片,好像是重合的。

第二根是导火索假面骑士,奥特曼跟特摄这两个词绑一起虽然毋庸置疑,假面骑士那问题可就大了。当然了,虽然我没法说,他一丁点特殊摄影技术都没使用过。这个对常识有所挑战的问题,在以后我们说东映系特摄片时还要详细说的。假面骑士的要点在于他是超级英雄题材,这点完全没问题。而且在最初火起来的时期,经常在媒体眼中被拿来跟奥特曼并列提起,事实上对象观众层也的确高度重合了。这就容易让人产生第三步错觉,既然奥特曼跟特摄两个词是紧紧绑在一起的,那假面骑士毫无疑问也是,肯定是这样的,这逻辑简直看不出有哪里不对。

第三根导火索是商务营业模式转变的问题,这又是更大的话题,以后同样要花大工夫来说的。现在简洁来说是这么个意思,“特摄角色”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变得压倒“特摄影像”了,或者更通俗点说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收视率不重要了,玩具好卖就行。实际上从奥特曼最初出现开始,这个趋势就已经同时出现了,但直到七十年代为止还是两方并行的,七十年代末到进入八十年代时,终于彻底转型成“玩具卖得好收视率无所谓”了。这里说的不仅仅限定于“特摄”这个范围,动画也是的,是整个角色生意界的范围。这方面的跟商业牵扯多的更广泛的话题,可以参考Anitama连载的另一专题《东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的过去以及以后的内容了。


3、特殊摄影技术(曾经)无限的可能性

接下回~

封面: 岩井俊二的电影研究所第二回 特摄篇

© 永远的迪迦 / Anitama

奥特系列通鉴本家特摄列传
相关阅读
评论

假面骑士没用特摄技术?起码昭和那些还是有的吧……

#3人造人68号[引用]

1

哥们你真的看文了嘛?一黑还黑了俩啊

#4人造人135号[引用]

2

#5人造人68号发表于 2017-05-08[引用]

好吧我理解错了……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4人造人135号发表于 2017-05-08[引用]

哥们你真的看文了嘛?一黑还黑了俩啊

#3人造人68号发表于 2017-05-08[引用]

假面骑士没用特摄技术?起码昭和那些还是有的吧……

#2人造人83号发表于 2017-05-07[引用]

“封建“的原意是“分封建制“吧

#1人造人131号发表于 2017-05-05[引用]

特摄难道相当于现在的CG技术这种感觉么?用CG的不一定是CG电影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