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系列通鉴╳本家特摄列传(四十四)

监督!监督!监督!

SFX|永远的迪迦个人专栏2018年1月18日 6时10分

第四十四章 特摄魂~讲道理的特殊技术(六)


传统的日本影视界十大种主要职能,上回为止最纠结的影视制作者这一种终于梳理完了,开始说剩下的九种。

第二种职能是演出家。日语直接用“演出”这两个汉字,看动画的人照搬到当代天朝网络语里来用,应该是已经成型了,这里也照用。不过用的同时,只要冷静一想的人都能知道,明显这里的“演出”的语义,与原本汉语通用表达的演出不同。如果要意译一下,我感觉大概可以说成“表现手法”。演出家是制作现场直接下指示的最高负责人,相当于乐队演奏的指挥家,所以应该是影视界的职能中,在世间知名度最高的一种了。

一般世间也都容易认为,演出家是整部作品的老大,甚至演出家简直就相当于影视作品的作者性质。心态也很正常好理解。第一因为这样思维简单,直白、不费劲。第二因为在观众立场上,确实有立代表树典型的需要,送鲜花还是扔臭鸡蛋都得有对象啊。这个话题之前无论在解释分四重幕后的时候,还是提到制片人中心制和演出家中心制的时候,都已经解释过一些了,现在就不再多啰嗦。


解释清楚演出家这种职能,职务头衔的结构,也可以分三层来细说。跟影视制作者那时一样分三层,不过这回简单多了,不会有那么纠结了。

第一层,最上面一层,监督和演出。这里的监督,当然特指能直接被现代天朝话译成导演的那个“监督”。监督和演出有什么区别:影视界里的监督,那当然也都是演出家,但演出家不一定都是监督。

演出家这个范围,原意是很广的。无论只有视觉的还是只有声音的,或是两者都有的作品,无论舞台作品还是影像作品,无论电视节目还是电影,无论实景还是动画,都有演出这个工作。监督呢,其实真的广义来说,本来监督的范围更广。上回也点出过,日本人虽然是用汉字,但贫乏还是挺贫乏的。影视的导演能叫监督,那球队的教练也是监督,工地的监工也是监督。

如果只限定在影视作品中,“监督”这个职务头衔的范围,那就比演出要小了。这点对于看动画的人还容易理解些,一个每周放送的电视动画,每集可以有不同的演出家来演出,职务头衔就直接叫“演出”。但对于一个特定作品的整体,这些演出家上面,还有一个把整部作品管了总的,职务头衔叫“监督”的人。有时候监督自己,也能来担任其中某一集的演出。有多少演出家,在各种作品的制作现场担任了很多“演出”了,也不一定能有机遇担任一回整部作品的“监督”。

像这样,监督的范围比演出小,所以监督相对于演出家来说是一个子集,就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在此之上,还有一种软含义,或者说稀有性、珍贵性的问题。自古以来自然形成的氛围是,“监督”这个头衔,本来就自带一种威严感,甚至神圣感的气场。这是日本影视界的黄金时代以来形成的,以前都说过,那时是监督中心制、摄影所体制嘛,现场的制作职员就像是监督长期带出来的亲兵,所以是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这样的认知。再加上以前也说过“特技监督”,解释过为什么是稀有生物中的稀有生物(第十六章)。

至于演出,那就是普通的演出家。只要是干了演出的工作,那职务头衔自然能叫演出。而监督,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给人冠上的称呼。只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日本电影业界大衰退崩溃以来,这种门槛习惯有所松懈。时代越推移,带监督两字的称号也越来越容易甩卖的,这是趋势。

日本影视界黄金时代,只有实写作品的演出家才可能叫监督的,早期动画作品的演出就只是直接叫“演出”。还有到现在,日本电视剧一般也习惯每集的演出家只是叫“演出”,而且也不像动画那样存在一个管了总的监督,根本就整体不存在监督。这些都是以前也提到过的软规矩(第十六章)。只是牵扯到“特摄”这玩意时,正好主流作品的制片厂,都是当年电影巨头企业出身的。所以才会一直保留下来了,即使是电视节目,也每集的演出家都有“监督”的职务头衔,这样古老的习惯。


第二层,监督补和演出补佐。这里只是照更常见的习惯写而已,实际是“补”还是“补佐”,没什么差别。光看这一层挺简单,监督补对应监督,演出补佐对应演出,就是监督和演出的补助、副手。

要多说一些的问题,在于与下面一层的区别,所以实际上第二层和第三层得放在一起说。第三层是助监督,以及监督助手和演出助手,这里面临两个问题。第一,监督助手对应监督补和监督,演出助手对应演出补佐和演出,第三层跟上面的第二层有什么区别。第二,光第三层内部,助监督和监督助手有什么区别。

说清楚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清楚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了。第三层与第二层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实际在制作现场进行演出作业的权限。第二层有,第三层没有。

以前点出过制片人和制片人补,这两种职务头衔的根本性差别,是职称等级上的差别(第四十二章)。不过在这边,监督和监督补的区别,倒不能平行类比制片人与制片人补的区别。反而助监督与制片人补的那个地位感觉更相似,所以监督和助监督的区别,可以平行类比制片人与制片人补的区别。

监督补其实也还是监督,而助监督和监督助手绝不是监督。监督补,可能在这个片场是监督补,换个片场就是监督。助监督和监督助手不同,在哪个片场都是助监督和监督助手,具备一定的长期性,直到某一天升格为正规的监督。

第二层说是演出家的补助,就是名义上正式的监督或演出干不完的事,监督补或演出补佐来帮着或接着干完。监督补其实也在制作现场指挥着剧组,有进行演出作业的权限。原本正式的监督,他可能出于某种原因,没把所有事都干下来。比如有少部分的场景没有拍,那这个工作由监督补去完成。只是监督补不是这个片名义上正式的监督。一个已经成为过监督的演出家,除了自己任监督的作品以外,可能去别的片场做个监督补帮帮忙。助监督和监督助手的这些职务头衔,听着说是演出家的助手,其实一形容说白了,就是给打杂的而已。


举三个例子。

日本影视史上最有名的,关于监督补和演出补佐的例子,就是黑泽明和本多猪四郎了。这俩都是享誉世界的监督,长年的交情和经历以前也都提过(第五章、《圆谷百一十年史》第三十回)。本多监督本来在圆谷英二离世后,就打算不再干映画监督了,也跟着隐退了,反正也是要六十岁的人了。可是东宝不从,一九七五年要结束哥吉拉映画时,说最后一部由本多监督来演出。这个面子本多给了,虽然进入八十年代后,哥吉拉又在大银幕上复活了,这是后话。

不过当时拍完之后呢,说是这回真的是要隐退了,可是这回又有人不从,就是黑泽明。黑泽没想隐退,脱离了东宝也还在进行创作,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基本上是隔五年才精打细磨得出一部电影来。黑泽最信得过的就是本多了,所以拉着本多继续干。于是从最后的哥吉拉之后,到逝世为止,本多在影视界只干过一件事,就是在黑泽监督作品中做个补佐。

本来说起“特摄片”,本多监督是没人不知道的巨人的。不过时代的眼泪和地理的隔阂啊,现在本多监督早已经不是名人了,还是举个时间离得很近的对门的有名例子。在东映超级英雄的制作现场混了三十年的渡边胜也监督,早年八十年代中期入门时,曾做长石多可男的助监督,后来九十年代初时顺利升格为正规监督。再到进入本世纪后,长石监督主要在假面骑士系列的现场演出,渡边主要在超级战队系列的现场演出。

直到第一期平成假面骑士系列结束,长石监督时隔十年复归战队系列的制作现场,那时渡边特别兴奋。本来渡边自己也是在监督阵容之内的,但是除了自己的监督回之外,他还自愿去长石监督回的现场担任了监督补。这就是本来就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很久的监督,面对尊敬的聚聚,还是自愿低头降级的例子。但是监督毕竟是监督,你说就算是自愿低一级的,那也不能直接就退化回去,变成工作性质并不相同的助监督了啊,所以叫监督补。

英二老爹身上同样有过这种例子。第二代本家特技监督有川贞昌,在第一次担任特技监督时,对于获得特技监督这个称号一事,表现得很缩卵。有川说我不行,老爹说我说你行你就行。有川说我就算行也不能叫特技监督,天下的特技监督只能有老爹一个,我就只是个给老爹掌管摄影机的。最后肿么办,结果这片的特技监督名义还是老爹,有川的名义叫作特殊技术班的监督补,但实际特殊技术班现场的演出工作都是有川来干的。直到再拖一年后,有川才第一次真的挂上特技监督的称号。


第二个问题,助监督和监督助手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就是,助监督与监督助手的区别,就像监督与监督补的区别。监督和监督补其实都是监督,只是有这么个序列先后。助监督和监督助手也是,本质上他们是同一级别的,但是助监督的序列在前,监督助手的序列在后。

本来,助监督和监督助手,这两种用语确实很早就存在。但是本来没什么差别,就是指的同一个意思。口语上,说“助监督”更常见,而正规场合的文字表记方面,“监督助手”的使用频率比“助监督”还更高。进入平成时代后,差别性就慢慢明朗化了,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并且“助监督”的使用频率也反过来彻底比“监督助手”更高了。

我们知道在七十年代以前,是日本影视界的摄影所体制还完好的时代。那时为止,监督这种制作现场的最高职位,的晋升机制,当然也是惯例很明确的。成为监督的人,大体都从监督助手做过来,也就是从打杂干起。监督与监督助手的关系,事实上就相当于师徒关系,就像前面说过的长石多可男和渡边胜也。

一个普通正常的影视作品,一般监督当然就一个人,而监督助手则是一个班子。班子里多少人,这个倒是没有规定,也不可能有规定。不过以正常满足一个电影规模的剧组的需要来说,四个人是比较常见的。可能少于四个人,可能多于四个人,而且每个监督助手怎么分工,具体的现场都可以不同的。但也有些惯例形成的规矩,比如知名度很高的景象,每个镜头开拍前,会有个人在摄影机前打一下场记板。这个工作按惯例,就是最末级的监督助手来做,一般可能是第四助手。

↑在岳父主演的剧组里当最末级监督助手的迪迦奥特曼。

排第一的监督助手,也就是领班的那个,第一助手,叫作领班助监督。按惯例他一定得干的事,比如准备摄影日程表的工作,就是整理好脚本上每一个镜头的摄影的预定。把监督当哪个爱多路,那他就跟经纪人似的。当然,脚本本身的执笔是脚本家的工作,根据脚本分镜是演出家的工作范围,领班助监督只是搞整理然后弄出文件来的,打杂管家。这个以前应该稍微提起过,是在说中野昭庆的时候,我忘记在哪次提的了。就是说监督是制作现场的老大,助监督听起来就像是老二,可是其实助监督也终究只是打杂的,还不如其他各班的技术者呢。

要当监督的人,一般进了监督助手的班子后,就是从最末级的干起。慢慢升级往前,到第三助手、第二助手、领班助监督,然后终于自己成为监督出道,独当一面。有机会直接跟监督对话的,一般也只有领班助监督。监督直接跟后面第二助手第三助手什么的说话,挺罕见的,所以后面的相当于是助手的助手。

不过监督助手,也不是刚来现场的愣头青就能直接当的。将来有志向要成为映画监督的人,刚来制作现场时,都还不一定能做得上最末端的监督助手。可能从基本的开始做起,比如场记,来积累对现场环境的熟悉度。这就是后话了,另一种职能的事了,以后后面再说场记方面的事。

又因为,还是那个老话,昭和时代职员表上位置少,只有主要人员的名字能登上。所以监督助手这种打杂的,还一个班子,当然不可能全部都上去占个坑,只有领班助监督能上。等到平成时代,才到是个人就能上去露个名,演职人员名单一大长串的时代。所以八十年代后,要么助监督和监督助手仍然可以没有区别,要么有区别的时候,那区别就是以下这样表现的。

各班的主要人员,在职员表上以自古以来的习惯表示,然后他们的助手才又分开表示,不在一起。监督助手这个班子也一样,“助监督”只限于领班的那个,在职员表上,名字跟剧组里其他各班的领班技师放在一起。助监督的助手,才叫“监督助手”,在职员表上名字跟“助监督”分开,而跟剧组里其他各班的助手放在一起。


【次回预告】

这回写的根本就不是预告,写个后记。其实那什么,Anitama最近把这个连载专题的前三十回搞成一个小合集在书架功能上架了,让我也以此为契机复习了一下去年开头时的数章。想起开始时的心境,就是写随笔性质的文风,以及好好讲故事,不想写说明文,不想变成讲课。其实不仅这个连载系列专题,最初的最初就是这样打算的了。人不喜欢看说明文的心情很正常,我也照样不喜欢写说明文啊。

可是每回由于题材内容使然,还是会有变成板着脸讲课似的一天,这回也是进入死循环的一例而已。因为有太多的事非要先解释清楚不可,否则我无法坐下来轻松讲故事。也就是说大概解释为,听者和说者必须先达成认知一致的前提,才好开始讲故事。可是把枯燥的东西讲得有意思的技能,我多年来仍未练到位,不过目前起码有一点是醒了的。就是最近几回,纯解释说明又太浓了,范围又太大了,是即使主题不是“奥特”和“特摄”之类也能放的内容。这是当下可以立即改进的方面,文风上会尽量回复初期时随笔交流的那种感觉,内容上会离我们这里的“奥特”和“特摄”这些具体主题再紧扣些,不再解释说明太多整个行业范围的概念了。

次回《与圆谷英二合作的十大监督》。

封面: 《迪迦奥特曼》

© 永远的迪迦 / Anitama

奥特系列通鉴本家特摄列传
相关阅读
评论
#1人造人29号发表于 2018-01-20[引用]

下集的标题不错,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