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系列通鉴╳本家特摄列传(四十二)

东宝黄金时代三大制片人

SFX|永远的迪迦个人专栏2018年1月4日 6时10分

第四十二章 特摄魂~讲道理的特殊技术(四)

制片人中心制和演出家中心制

出品人、行政制片人等等,这些挂名性质比较强的阵容之下,确实在操心干事的第二层,才是真正的制片人。第二层包含的具体职务,大致可以有制片人、协力制片人、制片人补。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企划、制作统括、监制、总制片人等等,这些是相当于楼梯性质的存在,别忘了我们先说楼层再来说楼梯。

如果要说进路问题,职业上升渠道问题,上升到这一层的人最初就任的职务,大体都是制片人补。制片人补再继续升职后,才成了正规的制片人。至于上升至这一层之前的渠道,那就不尽相同。当然,主要的路线还是有的,那就是以后我们的进度说到第三层,那时再来讲的事。

这三种职务称呼中,制片人补与制片人和协力制片人有一种根本性的不同,如果要比喻就是职称差别。制片人和协力制片人,总归都是制片人,而制片人补还不是,还差一点。直接字面解释的话,可以说成是制片人的候补,终究还不是制片人。

为了好理解,我们还可以这样平行打比方。就像以后也会说到的,监督有监督助手,摄影技师有摄影助手,照明技师有照明助手,美术监督有美术助手,动画里面每集还要叫演出助手,等等。制片人补要换个说法,也可以这样表达,制片人的助手,甚至可能是实习的人挂上的头衔。所以整个地位上就差了一个档次,制片人补根本还不在制片人的水平线上。

跨越到影视界之外的别的职业去打比方,比如刑事剧看多了的知道,日本的法律规定警界有九个警阶,其中影视作品出现概率很高的警阶叫作警部。因为低于这个阶级的警察活动范围和权限都太小了,不方便剧情搞个大新闻,高于这个阶级的警察又不总混办案现场第一线了,也不方便剧情搞个大新闻。与警部一同高概率出现的另一个警阶就是警部补,跟制片人和制片人补同样的命名法。那警部补在哪都是警部补,他就是比警部低了一个阶级。而且比制片人这边还严格,因为是法律规定死了的。再又比如副教授,跟教授的职称就是不一样,严格一说那就不算教授,这也是被法规给定好了。

制片人补也是,在哪都是制片人补,是职称差别。虽然影视行业就是方便,没有法规来给箍死。而制片人和协力制片人的区别,就不是职称性质的区别,只在于具体环境具体对象,只限于职务区别。一个制片人,在这个片里是制片人,换另一个片场,可能就是协力制片人了。结束后再又在新作的片场,可能又是制片人了。至于已经升格成正规制片人的人,再又回去做制片人补的情况,倒也不是没有。其他职种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比如本来已经独当一面的监督,又去做其他演出家的补佐。


制片人的职责,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主要有七项,分为对上游的和对下游的。上游就是第三重幕后,就是作品的最终权利者,形象化地说就是指代表了出资方的出品人、行政制片人。下游就是第一重幕后,就是作品的生产线,是以监督为首的制作现场的所有职员们。

第一项就是企划的立案,这既属于对上游的,也属于对下游的。虽然制片人不可能是作品的唯一创作者,甚至具体实际情况下,可能不是最主要创作者,但如果不是从什么原作改编过来的影视作品,理论上说制片人是作品最初、最直接的创作者。即使是相当于是制片人的上司的出品人和行政制片人这些,也不过是代表着出钱然后等收成的大后方,对作品的内容本身理论上不直接插手。直接对作品的内容本身,这个核心,施加影响的人之中,最高层的应该是制片人。

制片人从零开始对作品的企划进行立案,最核心的内容在于,作品本身的方向是什么,路线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至于什么具体出来哪些角色啊,怎么设定啊,剧情怎么发展啊,这些都已经算是细部的要素了,这个时候制片人不一定要亲自思考这些东西。一个理想的制片人是要能写企划书的,所谓第一项应当具备的能力是企划的立案,具备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写企划书。对上游,要有成型的企划内容,才有可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同,然后获得制作费和制作许可,企划书就像招股书。对下游,也要有了明确的方向性,才有可能开始执行,才能开始考虑和哪些人、以及怎么样,把这个骨架具体化丰满化。

不过嘛,我们现在正在说的具体环境,本来明明是奥特曼。早期的奥特曼,特别是六十年代的第一期奥特系列,制片人直接干后面的管理工作去了。而文案这方面的事,主要是金城哲夫来领头的。“金城哲夫是脚本家”,这个既成印象你应该先抛弃掉,再来从头看才方便理解。实际要正经描述小金就业的工作,那就是当时圆谷特技制片厂里的,企划室这个部署的,室长。

别的同类型企业中,如果有这样的部署,那主掌企划工作的,毫无疑问是任命制片人这样的人来干,至少是具备担任制片人的能力的人。其实小金在牵扯到具体作品中的职务时,虽然并不限于写写脚本,但是的确只限于文案方面的工作。当时的圆谷特技制片厂这个情况就是,没有一个既能管创作又能管商务的人来挑大旗,只能靠母公司东宝搭把手,然后大方向其实一直是电视台方面在掌舵。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这也算是当时的圆谷特技制片厂的状态很糟糕,的小缩影之一罢了。而东宝就正规多了,东宝的老对头东映也是。


第二项和第三项都属于对上游的。企划成型后,第二项是卖企划,也就是跟出资方交涉。其实也就是跟出品人们的交涉工作,核心目标是要钱,和讨钱,还有筹钱。等到作品真的制作完后,第三项还是卖,卖作品本身。也就是跟片子的买方交涉,比如不在制作委员会中的电视台啦,电影发行公司啦。还可能有最悲催的那种,是亲自去跟一家家电影院打交道的了。

跟出资方交涉,这个好理解,跟买方交涉,这个听起来是跟下游打交道啊,怎么也成对上游的了。因为,卖出去,本来就是对上游交差的关键工作环节。制片人的直接雇佣者,自始至终是出品人,出品人最终最在乎的就一点,给我卖卖卖。剩下四项才是属于对下游的,也就是直接对制作前线的现场人员的。

第四项是选人,搭建团队。制片人的习惯规矩跟出品人一样,也是出资企业的每一方基本上都派人出来,做个代表做个负责人。每一方不一定总是只派一个人出来,所以总得有个领头的。你一个领头的制片人,别的公司派来合作的制片人这个管不了,同一家的合作的制片人,这个可以选。还有演员和职员,这个自然的。什么监督和脚本家好用啊,什么大牌明星好卖啊,尤其后者这种跟商业严重挂钩的事,制片人必须管。虽然不是说,真的制作现场每个人都由制片人来选,实际执行过程中,监督的人脉因素占的比重大得多了。但还是那句老话,制片人终究有决策权。

第五项是盯着日程进展,第六项是盯着资金流动。这两项是最累成狗的,整个制作工程全程把关着,单个人是绝对干不来的。所以说制片人有助手,以及我们说过影视制作者这个职种中,在制片人以下还有第三层的班子,主要操心的都是这两项事。最怕任性的监督,制片人就被夹在中间,下被监督抱怨不懂艺术创作、只会催工和盯钱,上被出品人抱怨动作慢、花钱多、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低下。

第七项是对最终成品版本的把关,或者说最终审核权吧。整个制作工程,都可以随你们现场的职员和监督的任性胡来,但是最后用来放出去的那个版本,制片人一定要过目了,然后表态到底行还是不行。实在是有哪里不行的,就拉出去给我……改了,甚至可能制片人亲自来指挥和指示,哪哪哪再怎么剪辑一下。因为这还是跟商业环节紧紧挂钩的,要想出不受现实各种条件制约的版本,你就另外随便去搞你的导演剪辑版吧。


所以这最后一项是最容易引起吵架的。在我们说的“特摄”这个具体环境下,特技监督更不容易了,本来围绕剪辑权就容易跟本篇监督吵起来,完了还跟制片人争。其实日本整体情况还好的,因为理论上说,制片人能决策最终向大众公开的版本,实际执行下,监督全权掌握最终剪辑版的情况,还是压倒性地多。

这就牵扯到两种体制,制片人中心制和演出家中心制。要说影视产业的规范性和完备性,最早最强的的确还是美帝。而影视终究是商业行为,所以好莱坞建立的是成熟的制片人中心制。也就是说,上面列出的主要七项,制片人的基本职责和能力,在实际执行中也能基本落实。

但这是经过规范后产生的状态,而在没经过规范的状态下,更容易自然而然产生的,就是演出家中心制。我朝典型的是这样,导演核心制。明显的最简表象就是,完全外行人的一般观众,一旦提起影视作品的幕后,第一反应也就知道导演是老大,所谓印象中、感觉上,那当然是最大的领导。

日本处在美帝和我朝之间的状态。日本人也明白,并且没有放任,容易让脱离实际的任性监督一手遮天的这个演出家中心制。但是制片人的地位和存在感,也没能真的落实到像美帝那样的规范。日本也一样,本来自然而然制作现场产生的状态,就是监督最大,天下第一了。这时最初把美帝规范的制片人中心制,导入到日本的影视制作现场的,是谁呢,老熟人, 森岩雄

森岩雄访问美帝,见识了好莱坞成熟的影视产业体制后,带回来并且第一次在日本应用的东西太多了。比如以前说过的立体草图,也就是最早的绘画分镜(《圆谷百一十年史》第二十回)。一九五三年在本多猪四郎和圆谷英二监督的《太平洋之鹫》中,首次使用于日本电影,然后在动画方面,一九五八年被东映动画引入最初的日本长篇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

森带回来的东西之中,核心就是制片人中心制。森意识到,要把影视产业规范化、效率化,制片人中心制是必要的。而就是因为演出家中心制让监督的权力和存在感太强了,所以制作现场和经营层面才容易产生脱节。熟悉日本影视产业历史的你就能发现,日本凡是出了点名的制片人,都是从森导入制片人中心制后的时代才出现的。在那之前,日本影视界出了名的人,都只有哪个哪个监督。


在森的带领下,六十年代末为止的东宝黄金期,产生了名震日本影视界的三大代表性制片人。第一个是 本木庄二郎 ,年龄最小,但是出名最早,因为本木是黑泽明监督作品的专用制片人。其实反过来说问题都不大,黑泽是本木作品的御用监督,然后黑泽才出名了成抢手货了。什么《野良犬》啊,《罗生门》啊,《七武士》啊,提起黑泽就数得出来的他的这些早期名作,制片人都是本木。

其实虽然我们的主题不是黑泽,之前都专门提到过本木(《圆谷百一十年史》第二十回)。本多猪四郎监督的出道作《蓝珍珠》,就是本木担任制片人。还有本多监督与圆谷英二的,战后最初的特摄映画大作《太平洋之鹫》,也是本木制片人的。然而五十年代中期后,本木就失势了,一落千丈。他与黑泽的故事也不是什么充满正能量的好故事,我们这里更是不多说,总之以后黑泽作品也由别的制片人接手了,再也没有本木什么事。

排第二的是 藤本真澄 ,后来他是森的正式继任者,接任了东宝制作本部长的职位。与藤本制片人合作的最主要监督是成濑巳喜男,那更是巨匠中的巨匠,以前提过多次了的。我们这里即使核心话题说是特摄片,以后要提要藤本制片人的频率仍然会不小。对了还记不记得第三章结尾时说到过的,圆谷英二死后当时的东宝专务董事亲自主持他的葬礼,这个人就是藤本。

藤本比圆谷英二小九岁,也比圆谷英二晚离世九年。藤本死后,为了表彰他过去在日本影视界巨大的存在感,专门提倡设立了一个奖项,就叫藤本奖。到现在,藤本奖已经成了在日本的,对于影视制作者这整个大职种来说,唯一的,于是也是最大的荣誉奖项了。说起来,去年春颁布的最新一届藤本奖获奖者中,东宝的电影企划部部长山内章弘还刚获得过特别奖,而让他得奖的是《新·哥吉拉》的行政制片人这一 挂名 职务。


第三个是 田中友幸 ,这个就是特摄迷的老熟人了。田中在四十二岁与本多猪四郎和圆谷英二开始合作,又长寿,活到八十七岁。田中逝世前的所有东宝特摄映画,没有哪个是没有他参加的,哪怕是后期他已经成大佬了只挂上名的。田中与藤本同龄,其实还大一点。但是在职场生涯中,田中是给藤本做小弟的,有点像对门东映电视部的,渡边亮德与平山亨的那感觉。藤本奖设立十年后,田中自己还得了回奖,让他得奖的则正是哥吉拉。

在电视节目方面,日本的制片人中心制还是比较成熟的。因为能有这样的土壤,电视节目能被电视台牢牢控制住,电影方面就是另一幅景象了。东宝在日本最初启用制片人中心制,然而后来对这套办法发展和贯彻最好的,却不是东宝自己,而是东映。

你看看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日本电影行业崩溃这个划时代现象之前,老牌的日本影视界六大巨头企业,日活、松竹、东宝、大映、新东宝、东映。到现在还仍然具备足够称为巨头的存在感的,只剩松竹、东宝、东映这三个了。这三个里面,松竹当初就是实行演出家中心制的,跟东宝两个对极叫板的,那自是不必说。

东宝的情况是,没条件贯彻了。因为我们说过,东宝本体已经被迫放弃了影视制作机能,分裂并移管给子公司了。砧摄影所也从自己用变成出租给别人用了,再后来还大幅改造、缩建。总公司致力于电影发行业务,主要都是接的外部制作的片。哪怕自己的集团内部的子公司,都几乎不动手制作业务,那贯彻制片人中心制当然无从谈起了。就算有意想贯彻也难,你一个管发行、管宣传、以及偶尔参加出钱的,即使确实有权派遣制片人参加,还剩多少立场对制作前线的执行体制插那么多嘴。

其实东宝映射的,正是整个日本影视界最普遍的方向和现象。同时也跟我们在大约十章以前说过的内容是相通的,大家整体都变成了松散的,缺乏规范性和控制力的。好在电视节目这个东西,比电影更容易实行制片人中心制一些。因为一部电视剧比起一部电影长多了,单独一个监督他管不过来,适合演出家中心制的土壤不足。

不过我朝好像是太厉害,电视剧都当是一个超长超巨型的电影来拍的,所以照样也能自然而然地做到导演最大,而不像日本那边的电视剧,是不得不有意识地把每集内容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再还有动画,既然Anitama号称主题好歹是动画那还是提一下。动画就处在电影和一般电视剧之间,还是比电视剧容易倾向演出家中心制。因为动画除了跟电视剧一样,各集分开有演出之外,还加个监督,管了总了。

再看东映这边,东映同样在那个时代经历了日本电影行业的崩溃。但我们同样说过了,虽然是在隔壁不是在这个连载专题里说的,东映自打出生起,最强大的手艺就是产量。所以行业崩溃时,其他各种正常巨头企业都选择的是,顶住,同时撤退求生,没能顶住的就是溃退。但东映的对应策略就是,迂回绕路进军,但不是撤军。于是达成的效果就是,因为营业渠道的下游能够有保障,所以意味着产量也就能够有保障,所以产能也就不必过于紧急地缩减。

因此到现在,东映才会成同业中的一只奇葩,虽然他这个形态明明才是,从业企业原本最理所当然的形态。不但总公司本体仍然直接把控着大型摄影所,而且还是两个,而且还在常规性地,高功率运转。所以东映自家直接制作影视作品是最多的,容易直接通过派遣的制片人,对制作前线施加够强的影响力,贯彻制片人中心制。

最后看我们这里的核心话题关联对象,圆谷制片厂。虽然也是东宝集团出身,其实实施制片人中心制最难。第一个原因,就像上面刚说过的,从早期刚开始,具备担任一个合格完整制片人的才能的人,就没有。

第二个原因,本来圆谷制片厂也就是个不规范的小作坊。刚开始时,就算这方面的管理型人才缺乏,也有东宝罩着,和电视台来操心。后来就不行了,原来不规范的地方只会更加不规范。长期习惯演出家中心制,建立不起制片人中心制,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场层面与经营层面的脱离。大企业可能问题小点,可你只是小企业。一般正常的片子可能问题也小点,可你制作的片子贵成奥特曼,哦不,本来就是奥特曼。两项撞一起了,只剩时间问题,吃枣药丸,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三个原因,本来圆谷英二自己,就是演出家。那个时代的整体氛围,以前也已经描述过很多了。就算在没有明确规定演出家中心制的环境下,监督本来在那个时代,也是具有神圣感的称号,何况是圆谷英二这样的监督。所以对于英二老爹以及他带出来的这么一大帮子人,演出家中心制不是一种体制,只是一种习惯。制片人中心制也太难了,不是他们不想,是根本就没这概念。虽然老爹自己决定开公司的主要初始动机,其实可以描述为,想从一个演出家,转变成当一个制片人。这些也都是后话了,总之从结论上来看,当初老爹想要的,开公司后是一样也没得到。


【次回预告】

群众都等得不耐烦了。

封面: 左起:森岩雄、藤本真澄、田中友幸

© 永远的迪迦 / Anitama

奥特系列通鉴本家特摄列传
相关阅读
评论
#6人造人193号发表于 2018-01-07[引用]

幸好我没漏评论,看看评论还能查漏补缺,赞

迪哥,问个问题,东宝本体已经放弃了影视制作机能 ,那在去年的新哥斯拉还有之前的进击的巨人里,东宝占什么地位?发行商?投资方?还有就是东宝有没有参与到两部电影的制作中去?

#1人造人28号[引用]

1

一九七一年把本体的制作机能分裂转移到新设的子公司以后,至今再也没有东宝本体制作的电影,主打发行业务,电影产业最核心的业务是发行业务,东宝如今在行业的地位也是发行业务堆出来的。砧摄影所租给别人用,偶尔自己实在有需要制作的,制片厂机能找子公司东宝映画、东宝美术、东宝映像,后来东宝美术和东宝映像又合并成东宝映像美术。八十年代后制作委员会体制兴起,参加投资方身份也变多了。

\n

进击的巨人的场合是发行由东宝单独干,出资方面是制作委员会干事,制片厂是集团旗下的东宝映画,当然实际现场动手人员早就都是外包。新哥吉拉的场合是发行、出资全部东宝单独干,没有制作委员会,制片厂是集团旗下的东宝映画和影院市场联名,实际现场动手人员也是外包自是不必说。

\n

哥吉拉因为是特殊存在,属于整个角色系列的知识产权由东宝掌握,其他其实年代以前诞生的“东宝特摄映画”同理。一九七一年以前制片厂由东宝本体上,之后到一九九八年以前制片厂机能交由集团下分裂出来的那三个,其中东宝映画占主导,实际现场人员大量外包。一九九八年后完全收归东宝映画担当制片厂,人员全面外包。再到二〇〇四年之后,当然人员的练级和升级也因为空白期断了线了。

\n

现在每年东宝发行的电影中,参与制作委员会,也就是参与出资,基本上也可以算默认事项。至于子公司东宝映画担任制片厂的,或者说是东宝集团旗下成员真的参与制作的,大体就其中的两成。

#3人造人88号[引用]

2

#5人造人28号发表于 2018-01-04[引用]

感谢迪哥!!!!这么长的回答都能写篇文章了!(感动ing)

作为一个很少看国内电视剧的人,很想听阿迪讲讲我朝

#2人造人89号[引用]

1

#4人造人88号发表于 2018-01-04[引用]

少看你还想听!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3人造人88号发表于 2018-01-04[引用]

一九七一年把本体的制作机能分裂转移到新设的子公司以后,至今再也没有东宝本体制作的电影,主打发行业务,电影产业最核心的业务是发行业务,东宝如今在行业的地位也是发行业务堆出来的。砧摄影所租给别人用,偶尔自己实在有需要制作的,制片厂机能找子公司东宝映画、东宝美术、东宝映像,后来东宝美术和东宝映像又合并成东宝映像美术。八十年代后制作委员会体制兴起,参加投资方身份也变多了。

\n

进击的巨人的场合是发行由东宝单独干,出资方面是制作委员会干事,制片厂是集团旗下的东宝映画,当然实际现场动手人员早就都是外包。新哥吉拉的场合是发行、出资全部东宝单独干,没有制作委员会,制片厂是集团旗下的东宝映画和影院市场联名,实际现场动手人员也是外包自是不必说。

\n

哥吉拉因为是特殊存在,属于整个角色系列的知识产权由东宝掌握,其他其实年代以前诞生的“东宝特摄映画”同理。一九七一年以前制片厂由东宝本体上,之后到一九九八年以前制片厂机能交由集团下分裂出来的那三个,其中东宝映画占主导,实际现场人员大量外包。一九九八年后完全收归东宝映画担当制片厂,人员全面外包。再到二〇〇四年之后,当然人员的练级和升级也因为空白期断了线了。

\n

现在每年东宝发行的电影中,参与制作委员会,也就是参与出资,基本上也可以算默认事项。至于子公司东宝映画担任制片厂的,或者说是东宝集团旗下成员真的参与制作的,大体就其中的两成。

#2人造人89号发表于 2018-01-04[引用]

作为一个很少看国内电视剧的人,很想听阿迪讲讲我朝

#1人造人28号发表于 2018-01-04[引用]

迪哥,问个问题,东宝本体已经放弃了影视制作机能 ,那在去年的新哥斯拉还有之前的进击的巨人里,东宝占什么地位?发行商?投资方?还有就是东宝有没有参与到两部电影的制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