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2009年的时候参与了最后一部世界名著剧场《你好安妮》的制作,当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锦织 不过这部作品制作成员其实并不是世界名作剧场那一批人。监督谷田部胜义是我当年参与的《家有恐龙》的监督,等于是老朋友邀我过去帮忙。虽然心里是有点小高兴,毕竟终于做了名作剧场了(笑)。然而这部作品和当年的名作剧场并不相同,档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名作剧场的那个时段了,算是有点遗憾。
——您今天白天在漫展上聊了很多《禁书目录》剧场版的事情,而您首次监督的剧场动画作品是《神奇树屋》。
锦织 这部剧场的原作是风靡世界的儿童文学,在日本的销量也非常好。但是尽管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公司找原作者玛丽·奥斯本谈影像化,但她一直不肯批准。这是因为《神奇树屋》原本的媒介是书,原作者希望儿童们可以多读书,并不赞成他们通过动画取代书来了解这部作品。所以无论是在美国本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她始终拒绝作品的影像化。但是在她来到日本访问的时候,在和小朋友们的交流中发现,日本的小朋友并没有因为看动画就不去看书,两边都看。她考虑之下,决定批准影像化,然而许可只在日本范围之内有效。于是项目启动,我也得到了邀请。不过找我当时还没有定到底是拍TV还是拍剧场,找我去商量下一步怎么走,最后决定拍剧场。
——采访君以前读过一点原作,感觉应该更适合连作短篇的TV形式?
锦织 不过有个问题就是每本书都会去不同的国家和时代,拍TV实际上会相当费事。舞台设定和角色设定都要一茬茬换,每周做的话得类似(笑)。所以决定集中力量制作一部电影。
——这部作品是您第一次担任剧场版监督,对您而言剧场动画的画面设计,在分镜构图等方面和TV动画有什么区别吗?
锦织 从比较早期的日本动画流程来说,TV毕竟不能做太高的画面密度,也不方便从较远处取景,所以TV
和剧场在画面上是会有区别的。但现在情况变了,TV和剧场的差距在缩小。我之前聊《禁书目录》时就提到过,我在TV动画中已经考虑了很多思路来提高画面的密度和信息量。于是面对剧场版我就要考虑,在电影里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画面密度?有没有意义?我觉得意义不是很大。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觉得我的剧场版画面制作思想在分镜阶段是和TV没有什么区别的。
——原来如此。您既然提到了画面信息量,我想到您在《悠哉日常大王》里担任分镜的那一集赞誉很高。而《悠哉》就是画面信息量控制的很好例子,很多单用背景的风景画的镜头,能不能谈一下您和川面监督的思路?
锦织 《悠哉》的原作本身就掺杂很多风景,而监督川面真也君打从一开始就打算制作舒缓节奏的作品。他于是加入很多纯风景镜头,为的是展现在大自然中悠闲度过时间的感觉。然而我们知道,正常的动画画面都是角色加背景,纯背景的那些镜头很容易会显得画面信息不足,可看度下降。而这里就要归功于背景美术公司草薙了,他们扎实的画力把农村的景色画得有层次有内容。他们笔下的风景画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存在感,有存在感的背景美术才能得以在没有角色在内的情况下撑起足够的时长,足够的时长才能带来舒缓悠闲的作品节奏。另外这是作品整体的思想,我不是监督而是单集分镜,我揣摩监督的思路,然后在分镜阶段就把风景镜头落实进去。
——接下来想问问您《侦探歌剧牛奶福尔摩斯》的话题。您监督的第三季第四季和前两季相比风格,尤其是“蠢度”变化不少,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原因?当然里面可能也有一些商业的考虑。
锦织 商业要素是有的。《牛奶福尔摩斯》的前两季的“胡来”程度很高,而第三季有所收敛,实际上是上面的要求,他们觉得前两季有点太过了需要改改方向。加上作品意图上希望主推后辈角色,所以和前两季区别很大。然而在从一二季开始看的粉丝间反响不好,所以到第四季时上面给的要求又变了,要求把“蠢度”再上调一点,位于前两季和三季之间。但这个要求其实反而更难……所以结果你们也知道,剧场版最后换回了前两季的制作组(笑)。
——采访君在日本看了剧场版,感觉离前两季还是有点距离。
锦织 就说剧场版并没有打算回到前两季的风格,还是希望找一个新的平衡点。而且(哔——)。
——我们换话题。您监督的《七人魔法使》里采访君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倾斜和大画角的镜头很多,另外大仰角大俯瞰这种角度很大的拍摄方式也很多,这方面您是有怎样的思路?
锦织 这些构图可以给观众留下更强烈的印象。《七人魔法使》因为舞台大多在学校内部,所以室内全都用3DCG搭好了。CG搭好台意味着我们可以更自由地运镜,技术上也允许我们使用一些大角度的镜头。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大胆地使用你所提到的手法来刺激观众。而这一效果并不是在分镜阶段指示原画这么做,而是演出和监督在构图阶段使用CGlayout来亲自调节镜头,直接把演出意图传达给原画。
——说到构图,这部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画面中明暗对比强烈,常有用明暗反差来分割画面的手法。
锦织 画面的呈现方式首先肯定是要参考原作。但是包括《七人魔法使》在内,我自己监督的作品都会有一个强烈意识——那就是尽量在画面中同时安排明暗两部分。你们知道一般而言动画会对角色做不同光照线环境下的多套色彩设计,明处有一套颜色,暗处有一套颜色。这导致如果在一幅画面中弄出两种光照环境,那么角色移动时如果越过明暗的界线,就需要一卡中使用两颜色,这会增加工作量。所以除非演出上有需要,一般会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以减少麻烦。但是对于这种动画制作流程上带来的限制,我是希望可以打破的。在画面中划分明暗实际上可以使得画面表现力更为丰富,明暗对于画面的分割也容易画出好看的构图。而《七人魔法使》中这种构图较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室内的剧情较多,光线从窗口射入很容易就在室内形成明暗并存的区域。加上这部作品中我自己对于摄影环节参与较多,更方便在这方面下功夫。
——最后我们想聊一下您最近举行众筹的偶像动画企划《CHIKA☆CHIKA IDOL》。您举办众筹的目的是什么?
锦织 最重要的还是我希望能够制作一部自己的,不依赖于出版社或是影碟发行商这样的大公司的作品。这时想到的就是以众筹形式来筹集制作费。和我合作的团队成员有着游戏公司、周边贩卖、网站运营的经验,擅长作品介绍与推广。所以我们试图去寻找一种能够直接与粉丝联络交流,并筹资制作作品的形式。
——作品选择CG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锦织 传统手绘动画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工期短制作费用低,但是再现性不强,做过一次的东西很难重复利用。而CG则属于起步成本较高,但是集数越多,时长越长,依靠积累下的素材重复利用,制作效率的优势会越来越大。而我们的目标正是长期持续推出系列作品,这是我们选择CG的原因。而我们也在CG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平时的动画工作中我更多把CG作为一种技术工具用在美术而非人物与机械之上,把方向转到CG之上也是为了增加选择的范围。
——您提到的重复利用这一点,采访君有个多年来对于手绘动画的疑问。除去不多的兼用卡之外,最近的日本动画哪怕是同样的角度也大都会重画,而不是重复利用以前画过的卡。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锦织 你可以考虑原画有这样一种想法:虽然画的是同一个角色同一个角度,但我上次画的时候时间也紧张,水平也还不够,人设也还不熟悉,我这次画的说不定要比上次好呢?我要给自己这次提高的机会。就算画面包含的信息量是一样的,但是具体作画中是蕴含着技术与表现力的上升的。当然了,实际结果上未必画得比过去好(笑)。
——您这部作品讲的是地下偶像的故事,您也知道现在有各种各样题材的偶像动画,您选择地下偶像的原因是?
锦织 首先我的合作伙伴喜欢偶像,然后选择地下偶像的原因是她们的努力能够反映一种从底层向上走的奋斗,这也和我们当前创业的状态重合,算是寄托我们的理想吧。
——这次众筹最终并没有达到目标,您之后有怎样的想法?
锦织 为了这个偶像企划我们已经先做了5分钟的PV,也花了不少钱,不是找人投资而是我们自己掏的腰包。而这次众筹不仅没能满足我们制作新作的金额,甚至连PV的成本都没能成功回收,这让我们认识到以动画形式来推荐这个企划是有一定困难的。这也是我们对于小规模动画制作的认识有限,我们动画制作的经验更多是和大集体一起进行的大制作。所以我们打算先回到原来的有声漫画,先从推广角色和世界观做起,慢慢打下群众基础再看下一步。
——您最近也开设了自己的公司,是否今后也会像这次的《CHIKA☆CHIKA IDOL》一样,筹备更多的原创企划?
锦织 我个人开设公司倒不是想自己搞经营,其实目的还是想做片。所以今后的工作形式和过去不会有太大区别,业务上还是以从其他动画公司接活为主。
——最后请您给中国粉丝说两句吧。
锦织 我听说最近中国都能在网上及时地看到日本正版动画,也希望大家借此能够更多地了解日本动画和日本动画制作。而我有机会的话也很想参加以中国为舞台,使用中国角色的作品,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和中国进行合作。
——非常感谢您接受Anitama的采访。
锦织 非常感谢。
(完)
封面: 《CHIKA☆CHIKA IDOL》
© 酱牛腱 / Anitama
看来织博的创作热情很高
虽然很有道理,但那这锅甩的23333333
哔又出现了...
果然大家都认为mh前两季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