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的特摄最烧钱的部分

初代奥特曼史录(九)

SFX|煌言个人专栏2018年11月8日 6时10分

【本周的奥特系列通鉴・初代奥特曼篇】

第九回 从《百慕拉》到《雷德曼》到《奥特曼》


圆谷特技制片厂里,各脚本家演出家制作进行等围在一起,英二老爹在确认完成的企划案《科学特搜队 百慕拉》的各种资料了。企划室长金城哲夫就站在老爹旁边同步解说,到主角怪兽百慕拉的设计图时,老爹说了句,这回是彩色的对吧。小金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几个月前就确立这条企划前提了,还是日本电视业界史上头一份,老爹现在又指出确认一下是表达什么意思。

只见老爹已经进入沉思状态,嘴里又哼又嗯地,同时拿着那张百慕拉的设计图,一会离远点一会又靠近点,这么反复端详着。小金问怎么了,老爹说,我在想是彩色影视啊……在彩色用的胶卷上映出的影像,能不能看上去有那种主角的飒爽潇洒感,是这次胜负的关键。老爹身为尖端的技术者,这便是他不同于纯粹企划者的思维回路了,在彩色上映出会怎么样?内容上当然,老爹向来对小金的想象力没什么异议,说就照这个势头好好继续吧,还有时间的。

彩色影视上的超级英雄,小金明白要点所在了。如果不在这个要点上仔细雕琢反复锤炼,那就体现不出与《奥特Q》的最大区别了,只是增多了怪兽的规模而已。他去跟市川利明总经理商量,当初让设计了哥吉拉等名怪兽的渡边明来设计百慕拉,老实说只是老爹按照多年来的习惯找上他了,而市川和小金其实都压力有点大的。理由很简单,渡边是巨巨气场太强了。

小金这样当时年龄还不足渡边的一半的年轻人,情不自禁产生一种不敢跟他说话的感觉,更别说提议修改设计案了完全不好开口。尽管这很可能只是渡边的名人效应产生的所谓巨巨气场,让人擅自产生这人不好说话的感觉。后来的历史向我们证明,成为了巨巨以后的成田亨气场比渡边还强。不过这就是所谓社会和职场的氛围这么个东西,很久以前讲故事讲过的,老爹也有这样被人擅自认为高冷说不上话,好孩子不要学。

于是找成田亨设计百慕拉,《奥特Q》后半特殊技术班(特摄班)的美术监督,即特殊美术监督(特美监督)。成田设计的百慕拉,看着像神话里的半兽神,头上有角身上有甲胄。下图左侧是成田设计的百慕拉初稿,右侧是第二稿。

初稿有3个要点,第一是身体的整体意象,处在甲胄和宇宙服的贴身感之间。那定义上到底是啥呢,就是第二点,那是百慕拉的肌肤。白色的,但是特地注明了视觉上要有铠甲的感觉。第三是头部尤其是面部,连眼睛也不例外,意象是钻石。所以要有各种棱角,还要闪闪反光的感觉。
不过小金委托时的要求是,彩色影像上映出来有飒爽潇洒感的超级英雄。于是修改稿的身体部分,以更容易显现颜色的纹路为主。头部基本上不变,而身体部分视觉上铠甲的感觉,则要到后来奥特赛文的肩甲了。


制作局东京放送电视台(TBS)方面,研究过企划书后也叫圆谷特技制片厂开个会。圆谷特技制片厂方面直接交涉企划的人物,自然仍是市川总经理和小金。TBS影视部方面则出席3人,一个当然是《奥特Q》以来的栫井巍制片人,一个是《奥特Q》后期,代表着TBS外派出差人员立场的演出家饭岛敏宏。

再这时增加了第三个人,是《奥特Q》时只在宣传会议之中的樋口祐三。圆谷一的助监督出身,不过在演出方面和营业方面两边都能干,这时他的身份提升到制片人了,给栫井打副手的。

以前说过《奥特Q》的前身《失衡》企划当时,TBS内部是自己乱成一团。说什么提案的都有,叽叽喳喳的各种脑洞。搞得小金这边汇总整理他们的想法,形成企划案是焦头烂额,现在新作《科学特搜队 百慕拉》也成这种情形了。确实延续怪兽路线,有主角怪兽打怪兽,有个专门的机关组织等等,都是当初TBS方面提出的零散要求。但实际像这样做出来了,也当然还是内部都众说纷纭。

第一说,怪兽当主角,是不是果然违和感还是太重了。当时哥吉拉电影虽然已经有过怪兽发生冲突互殴的情节,但固定下来有英雄性的主人公哥吉拉每回与什么敌方怪兽对战,还是后来反过来受超级英雄火起来的影响的。第二说,参考一下《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的那感觉怎么样。这指的是1965年暑期旺季东宝刚刚上映的日美合作科幻电影,本篇监督和特技监督当然仍各是本多猪四郎和圆谷英二两人,有出现两足直立的巨人与四足爬行的怪兽对战的场景。第三说,现在这看来百慕拉是民俗风为主,能不能再多点科幻风的感觉。

现在的人是知道,后来奥特曼是宇宙来的色彩鲜艳的巨人,与各种怪兽或宇宙人甚至巨大机械都能对战的超级英雄,仿佛理所当然的存在。但是这样历史上不曾有的形象,当时即使当事人之中也全部都没有哪一个人,脑子里有明确的意象成竹在胸的,想法都模糊表达也都含混。多点科幻风的感觉是具体指什么意思,小金问,比如是说想要宇宙人吗?栫井回答,我也没说就是宇宙人,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说了。

就这么一片混沌结束了会议回来,既然如此,最后英二老爹拍板。那就让一个米国佬的苏帕曼那样的超级英雄出来怎么样,日本自己的超人。这样主人公的基本方向,已经从怪兽到怪巨人,再到这时终于明确为巨大的宇宙人了。于是新企划决定改名为《科学特搜队 雷德曼》,雷德是引导的意思,雷德曼就是引领的人。有未来感科幻感,从宇宙未知文明的地方来的神秘巨人,引导着地球人类的文明。

上图右侧是成田的雷德曼设计图,相比左边只有头部变了而身体纹路没变。不过指定了身体是蓝色和银色相间,因为蓝色比较有宇宙感,银色则是宇宙火箭的感觉。然而现场操作起来,蓝色不是最优选色,因为当时要使用很多蓝幕合成作业。所以肿么办捏,最后就改成红色好了,红色的纹路是血脉的感觉。因此红色只是结果,是红色所以觉得雷德曼的意思是不是红色的人,后人这种逆向误解完全不少见。


《科学特搜队 百慕拉》的时候进展是比较缓慢的,有种在小路上崎岖挪步子的感觉。到了《科学特搜队 雷德曼》整个步调就不一样了,除了内容本身有找着了大道的感觉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时间点。有没有发现目前为止讲了这么久企划前线的变迁,从1965年夏天到秋天再到年末,这意味着什么,《奥特Q》一直还没开始正式放送。

今天的人知道后面历史的大致脉络,可当时的人不知道对吧,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历史。《奥特Q》还没正式开始放送,意味着最关键的事从来没有敲定,也就是人气反响究竟会怎么样。这点还不能彻底确定,哪来的积极性呢,金额成本又确实是太高了。所以虽然的确是在讨论着,《奥特Q》之后要圆谷特技制片厂再来个什么片,可整个项目进展TBS方面是半搁置着的,被市川总经理这边的使劲安利推着走的感觉。

到了年底,随着《奥特Q》基本制作完成,并且试映会增多,宣传以及引来的事前反响也增多。事情就渐渐变得有眉目了,整个氛围都不一样了。1966年1月2日晚上7点整,当《奥特Q》正式开始放送后,情况便一发不可收拾,全日本有电视机的家庭被引爆了。

这时还是过年放假的期间,所以是一般家庭还在外面旅游的期间。因此TBS内部本来还有意见说,是不是再推迟一星期开始放送比较好。没想到第1话在正月长假期间放送,收视率也这么高。过了一星期当正月效果已经消去时,当然第2话的收视率还要更高,往后连续稳在30%以上。前番组到了末期时,收视率是15%水准,可《奥特Q》直接翻倍了。

早在1965年秋时,在TBS召开的一次饭局上,英二老爹曾跟东宝本多猪四郎的领班助监督出身的,《奥特Q》的本篇班导向监督梶田兴治,谈话中预想过一下开播后收视率能到什么程度。梶田监督说我反正一电影业界的人,对电视这边的收视率这玩意儿不懂,估计就是《小鬼Q太郎》的水准吧。

两只藤子不二雄的超人气漫画《小鬼Q太郎》,1965年8月底的时候,TBS刚刚开始放送动画版。初期收视率稳在20%以上的水准,放送时间就在每周日晚上7点半。也就是说《奥特Q》一旦开播后,每周观众看完如果不换频道,则紧接着看到的就是《小鬼Q太郎》,属于同一时段的番组可参考性强。老爹比梶田监督信心还低,说那也不至于吧,我觉得能到15%的水准也不错。

TBS方面也是以前番组末期的水准为参考,15%相当于心理预期基准线了。结果远超所有人的心理预期,并且进入1966年后,《小鬼Q太郎》也连连各周稳在30%以上了。在日本人还不懂什么叫少子化老龄化的时代,TBS在每周日晚上7点到8点之间接连放送的这两个儿童片,收视率之高导致其他电视台在这样的黄金时间却彻底无路可走,所以将这个时段称为“恐怖的QQ时间”。


手塚治虫原作的《惊奇三人组》事件,这是漫画界电视界都知道的,一件很有名的事了。自从最初的电视连续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以来,手塚的虫制片厂和富士电视台就保持着良好关系。《惊奇三人组》动画版于1965年6月在富士电视台开始放送,时间在每周日晚上7点钟,高收视率20%以上的水准。然而到了1966年1月,TBS开始在这个时间段放送《奥特Q》,就在1月2日那天《惊奇三人组》的收视率直接坠毁到一位数。

富士电视台举台震惊,只撑了一个月紧急采取对策,2月第一周就把《惊奇三人组》移到别的时段去放送了。哭笑不得的是,《惊奇三人组》的富士电视台方面的制片人,还是圆谷臯。几年前亲爹圆谷英二想从电影行业进军电视行业,这事主要就是靠他。结果跟富士电视台搞的《WoO》这个企划黄了,老爹只能转而彻底依靠他大哥圆谷一在TBS的人脉。到如今亲爹监修、亲哥监督的这个《奥特Q》,还成了自己负责的动画番组的直接对手,圆谷臯在父兄面前惨败。

手塚的长子手塚真,当时4岁半,后来长大也是名人,回忆当时的事。一家人坐在饭桌前吃晚餐,同时开着电视,手塚真被新番组《奥特Q》勾了魂了。母亲也就是手塚夫人悦子,命令说应该看你爸爸的片,可孩子就是不愿意肿么办。手塚心情也不好,知道这是自己输了,可他也不能不讲道理哇。结果情绪一下子迁怒到太太,他大吼一声,孩子想看什么你就让他看!吓得真和还不满2岁的妹妹手塚留美子,当场大气不敢出形成童年心理阴影,悦子太太也是委屈得暗自抹泪,全家一下陷入一片灾难般的氛围。

当时日本还是有2家公司负责测查收视率的时代,具体不再多述,Anitama的另一连载专题《日本动画产业商业运作的基本》第二十三回有详细解释。总之这里只好快餐说结果了,按照映像调查(VR)的结果,除了被歧视的东京12频道(今天的东京电视台)以外,1966年1月2日这天晚上7点钟这个时段,5大在京核心局的关东广域圈世带收视率如下。

TBS的《奥特Q》26.5%,日本放送协会(NHK)在播新闻14.1%,日本教育电视台(今天的朝日电视台)在播游戏竞赛类节目12.1%,日本电视台(NTV)在播唱歌类节目11.7%,富士电视台的《惊奇三人组》9.3%。之后不管是映像调查还是尼尔森的测查结果,《奥特Q》的收视率都稳在30%以上了,2月份以后甚至稳在35%以上。

这件事成为富士电视台史上著名的台耻,为富士电视台之后一连串的雪耻对抗TBS的行动打下伏笔。现在只先说说第一招,还没过两个月便卷土重来,富士电视台从4月第2个星期在这个时间段,开始放送从美国爸爸进口的《蝙蝠侠》。熟悉美漫超级英雄的知道,《蝙蝠侠》在1966年拍了个电视剧。富士电视台就是反应很快地,把这个进口了翻译了日语配音了,译题《怪鸟人蝙蝠侠》。

这场战争确实对《奥特Q》还是形成了影响,在4月第2个星期,《奥特Q》久违地收视率没有满30%。不过之后还是稳在30%前后浮动了,直到最终回放送时再次冲上35%。《奥特Q》放送的半年间,第二季度收视率明显不如第一季度,背后这原因就是富士电视台以《怪鸟人蝙蝠侠》的对抗行动。结果《怪鸟人蝙蝠侠》初回放送的收视率是16.8%,当然还是离富士电视台打倒TBS的目标差得远了,富士电视台在这个时段要达到目的还需等待长达5年半。


因此《奥特Q》一旦放送开始后,TBS和武田药品工业都立刻打了鸡血,这回轮到他们进入完全积极主动的状态了,要马上着手下一作的进展。放送开始后还不满一个月,1966年1月27日,后番组的新闻就已经公开上报纸了。东京的地方晚报《内外时报》,刊登了一则报道《首个国产彩色,接替“奥特Q”的“百慕拉”,圆谷特技制片厂作品、TBS电视台》。这则新闻是在历史上首次,《奥特曼》的相关情报出现在世间大众眼前的一篇,直接一口气向吃瓜观众透露了7个关键讯息。

第一,《奥特Q》之后的叫《百慕拉》,当然制片方不变。第二,这是日本史上初的彩色电视影视剧。第三,预定3月上旬开机。第四,透露了内容有个科学特搜队,透露了总部在巴黎,连队员里有宇宙人也直接曝光了。第五,跟《奥特Q》一样是金城哲夫和山田正弘搞的。第六,预定两季度26本。第七,《奥特Q》在1月25日刚刚完成所有的后期工作了,全28本预定7月10日放送完毕。

现在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这则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是相当之高。《百慕拉》26本和《奥特Q》7月10日结束之类的事,虽然后来不符合史实,但当时确实是那么预定的。然后回看日程所能查到的,《奥特Q》制作顺第28本最后的录音作业,日期也在1月24日,后来新作正式开机在3月16日。顺便说个事,《奥特Q》一开播后1966年1月份仿佛成了吉月一般,光相关人员一下子有两个结婚。1月16日举行了满田穧监督的婚礼,1月26日还有《奥特Q》和《奥特曼》的作曲家宫内国郎的婚礼。

新作的前线也在频繁地开会,1月28日星期五,会议上作品名称还叫《百慕拉》。下一次是2月1日星期二,这时《雷德曼》的名称第一次正式出现了。当然后来是很快改成《奥特曼》,因为既然主人公都从怪兽改成宇宙人了,那叫个什么雷德曼还不如为营业层面考虑一下,延续《奥特Q》直接叫《奥特曼》。

但改了之后,雷德曼还在当代号用了一个多月。因为真正的正式名称要搞成绝对机密,否则被什么微博营销号提前泄漏出去了都还事小,抢注商标才叫事大了。所以即使到3月16日正式开机,这时脚本上的代号标题也仍然叫《雷德曼》。到了商标确认后3月24日,这才第一次出现《奥特曼》,然后4月1日公开面向媒体发表。

因此《雷德曼》的企划书,实质可看作就是《奥特曼》的企划书,《雷德曼》名义的脚本也多达15本。下回我们说《雷德曼》的企划案内容,下图是改名为《奥特曼》后成田的设计图初稿和第二稿。


【本周的本家特摄列传】

特摄魂~讲道理的特殊技术(二十六):动真格的特摄最烧钱的部分

先直接说答案,动真格的特摄最烧钱的部分就在胶卷。确切一点说是特殊摄影这个领域,而不是在正常观众说起“特摄”这个词会容易先想到的,楼房微缩模型啊或是俗称皮套的人偶服衣装啊,这些属于特殊美术的领域。这些虽然比起非特摄的一般片子,倒也的确要花很多钱,只不过不是最。

概念上的绝对关键点,我们再来重复一遍还是那条:俗称所谓特摄的正式名称是“特殊影视技术”,简称特殊技术或特技。最粗略分大块也有3个领域,特殊摄影(特摄)、特殊美术(特美)、合成。

这3块呢可以这么形容各自的特征。特殊摄影叫作有形成本最高的,合成叫作无形成本最高的,特殊美术叫作观众关注度最高的。有形成本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烧钱,无形成本呢比如花时间,比如很繁琐耗伤人的精力,观众关注度嘛这个就好理解了。

特殊技术中为什么最烧钱的会在于胶卷,导致这个状态的原因可以分两方面。第一是使用的胶卷材料,第二是使用胶卷的方式。这回先简单说说使用的材料。上回已经说了上世纪胶卷时代,关于胶卷的一些最基本概念,现在主要就看16毫米和35毫米两种规格的胶卷。


定义上已经解释过了,那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呢,简单说在当时这两种分别就是,电视影视剧和电影用的胶卷。也就是说比如英二老爹自己,比如第一期奥特系列的野长濑三摩地监督,东宝出身给黑泽明和本多猪四郎当过助监督的,平时惯用的就是35毫米规格的胶卷。另一方面比如圆谷一和饭岛敏宏这类,TBS出身拍过影视剧摆弄过胶卷的人物,平时惯用的就是16毫米规格的胶卷。

35毫米规格的胶卷与16毫米规格的胶卷相比,第一本体更大,第二需要的摄影设备更大,第三剪辑设备更大,第四放映设备也更大。大到什么程度呢,上回说过胶卷时代业余的人要想拍摄私人影片,一般玩的是门槛低的8毫米规格的胶卷。这有一条很重要的理由就是,8毫米规格的胶卷意味着牵连到的一连串设备,基本上随身携带没问题。那电影用的35毫米规格的胶卷肿么办,放映设备就够你拉一辆车来拖走了。

胶卷这玩意儿以前太金贵,35毫米规格的胶卷更贵了。现在是真心像便宜到白菜价似的,买一卷拍摄照片用的35毫米规格胶卷,也就是照片界俗称的135胶卷,再配上一卷的冲洗费用成本也能控制在人民币50块钱之内。当然即便如此,你一旦去向懂摄影的人打听一下,人家现在也会告诉你玩胶片摄影这个事烧钱的。我来这么形容,约30年前的时候,同样买一卷135胶卷,大致可以花掉应届本科大学生平均工资一个月的份。

30年前的本科大学生还是很值钱的啊我跟你说,另外注意了这是照片用的胶卷,当然比影视用的便宜些。好了,买了一卷这胶卷,能拍多少份量呢,一般36张照片。也就是说这长长的一条胶卷上,最终够成像36个格子,36帧的画面。如果是影视用的35毫米规格胶卷呢,我们知道放映的正常速率是每秒钟24帧对不对,所以36帧就是1.5秒。胶卷时代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想拿35毫米规格的胶卷自己拍电影,拍了1.5秒的影像你这个月薪水就光了。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从产业的角度上,熟悉日本电影业界的制度和历史的也能知道下面这件事。就是现在动辄是全国两三百家电影院上映一部电影,能达成日本全国同步上映,甚至四五百块银幕,如果是进口片分字幕版和配音版那就银幕数八九百上千了。而昭和时代没有这么好的事的,同时上映的电影院数量达到三位数,也就是超过一百馆就已经很宏大规模了。

因为根本就没有全国同步上映,要分一线影院、二线影院、三线影院,依次往下最鼎盛期数到二十多线影院都有的。一线影院就在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先上映完了然后轮到二线影院,上映期能有一星期不错了。依次往后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逐渐到各种乡下村里。如果是客流量情况不妙的电影,可能轮几线就停止了,根本就没有轮到小地方的人能看到的机会。

归根结底这到底是为什么,就因为胶卷,昂贵啊!每个影院或每块银幕上映,就意味着它都得有一个,这影片的上映用副本胶卷。每复制一份都是实打实的花钱,所以真正的全国同时上映就意味着,你至少要复制300份左右的副本。这个钱承受不起,所以还是各线影院轮流用吧,副本总数达到三位数就已经是大成本了。传统的电影行业,分配票房收入和计算成本等项目里,就专门有一个条目是复制上映用的胶卷副本的费用,这是跟制作费分开算的不是笔小数目。这些商业事务的解释说明,本来都是预定在Anitama另一专题连载讲的内容,这里还是不继续讲解太多了。


说了这么些看上去废话的事,回到具体的环境来说,就拿正篇连载中已经讲过的《奥特Q》到《奥特曼》,这属于电视上放送的影视剧对不对。所以当然使用16毫米规格的胶卷对不对,然而不是。《奥特Q》全程使用35毫米规格的胶卷,这就是以前正篇连载中多次提过的,什么叫《奥特Q》使用的胶卷不同寻常。

所以TBS之中,就算一哥和饭岛这样用惯过16毫米规格胶卷的演出家,在摄影现场也是有意识地要小心翼翼。当然他们这样会摆弄胶卷的演出家,本来就已经是TBS里技术上很前沿的了,那还有不惯用胶卷的呢。《奥特Q》的中川晴之助那样的监督,讲过是由于胶卷耗费量过于巨大形成严重问题,于是被调走离开了现场的,这也是侧面反映出来胶卷金贵的一点。

那么为什么《奥特Q》区区一个电视剧,要给他用听起来高大上规格的胶卷呢。一切前因后果都是连起来的,这要牵扯到以前提过无数次的另一台烧钱神器。当时英二老爹不计后果买下的那台,奥克斯贝里公司制的最新型号光学合成机,差点完全付不起钱直接把圆谷特技制片厂搞破产的。这么金贵的机子,你想它本来是以使用什么胶卷为前提的,35毫米规格。

所以合成技术阶段要使用这台光学合成机的《奥特Q》,摄影阶段也就直接用35毫米规格的胶卷。等一切工作完成了,为了适应电视上放送的画面规格,冲洗胶卷做显像处理时,再缩小成16毫米规格。整个一副杀鸡用牛刀和高射炮打蚊子的架势,老爹就是这样的人。在东宝的时候这种事也干过,把一个黑白影片特地先用彩色胶卷摄影了,因为这样影像的质量会高得多。最后完工了,再为了适应上映要求,恢复到黑白胶卷上,制成全国各地电影院所用的胶卷副本。

你想想听起来政治正确的传统古话,如此暴君在位国焉能不亡,天理不容。这么个人创建个公司,这个公司怎么至今不亡,不亡简直天理不容。对呀,所以天早早把他本人召唤去了。那他在位时,搞得跟帝辛和隋世祖似的折腾,治下的百姓都吃不饱饭,就没人拦他一下吗。所以《奥特Q》后面到《奥特曼》,的确撑不住了,妥协一下。

另外就是《奥特曼》比起《奥特Q》从黑白变成彩色了,而TBS拨下来的预算制作费是同额的。这就痛苦了,实质上的减额,当时彩色胶片的价格大致可以是黑白胶片的180%,如果见到翻倍的那也是不会奇怪。所以真心不能全程使用35毫米规格胶卷了,只有需要光学合成的场景使用,其他部分则使用普通的16毫米规格胶卷。

从《奥特曼》开始的这种变化,日本的特摄学术界(如果真有这种学术界的话)经常有条定论,说就是本篇班用16毫米规格、特殊技术班(特摄班)用35毫米规格。然而这是典型不明本质下以讹传讹的照本宣科,因为特技班也不是每个镜头都是合成,同样地本篇班也有需要摄影合成素材的时候,比如科学特搜队的队员拿着那个枪发射出电光似的效果。
不过好在国内本来也没讨论过胶卷和合成这类话题,所以免于这条误传的扩散,如今在这里讲解起来也好讲。后话提前剧透一下,等老爹上天去了,70年代更理性经营下尽量减少光学合成本身,这样就实际全片几乎都使用16毫米规格胶卷了。今天只是说了些胶卷的使用材料这方面,下回说动真格的特摄中胶卷的使用方式这方面,以及能形成的更严重后果。

封面: 纪录片《美的巨人 成田亨奥特曼诞生秘史》

© 煌言 / Anitama

初代奥特曼史录
相关阅读
评论

这个成本真是可怕,可以顺便说一下现在拍摄的主要成本在哪里吗

#3人造人80号[引用]

1

#5人造人14号发表于 2018-11-09[引用]

造楼房模型和怪兽服装了,往死里省

#4人造人109号发表于 2018-11-09[引用]

期待下回~

#3人造人80号发表于 2018-11-08[引用]

这个成本真是可怕,可以顺便说一下现在拍摄的主要成本在哪里吗

#2人造人45号发表于 2018-11-08[引用]

太贵了吧。。。。

#1人造人54号发表于 2018-11-08[引用]

附属短片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