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谷百一十年史(二十八)

辛・哥吉拉(九)咆哮风狂想曲

SFX|阿迪2016年11月10日 6时10分

“圆谷百一十年”,即圆谷英二诞生的1901年到圆谷制片厂成为FIELDS子公司的2010年。


第三部 至哉坤元:1948~1963

第二十八章 辛・哥吉拉(九)咆哮风狂想曲

上回说到本篇班从八月初到九月底,特摄班从八月中下旬到十月下旬,摄影现场总算杀青了,我们再回过去接着看后勤部队。回到七月五日的那个制作发表新闻见面会,我们说过这天是哥吉拉第一次在各种媒体前公开,主要的演员和职员都确定了登台亮相。

在这台上英二突然发现不对劲了,嗯其他的人我认得但站在那边的人是谁啊,等等好像又不是生人啊那张脸我熟得很。唉不对那他到底谁啊我怎么想不起来叫什么,哦哦哦想起来了这不是当年天天聊的那老弟吗!老弟啊今天是电影发表会你怎么也来了,这里可不是酒馆。对方说,老兄啊我当然是来参加电影发表会的啦,你怎么也来啦,有段时间没聚了来来今晚再去喝几盅。于是直到这天,逗比圆谷英二才会过来,根本不是想不起来叫什么,是本来就一直只认得人却不知道名字,万一连人都不认得可以回去翻翻第十九回


日本的音乐家中,能找几人出来给个大师的称呼而且认可度会很高啊,至少伊福部昭是逃不掉。我们在这里说也就只是说电影音乐相关的部分了,不过跟影视不扯上关系伊福部还是个大师,就算跟音乐也不扯上关系他还是个教育家,不过我还不够那个水平去说所以选择不多说了。

伊福部比吴大爷年长四十岁,天才要趁早哇,小学毕业那年他就开始作曲了,学小提琴还是自学。堪称东宝电影音乐双璧的,一个是伊福部,另一个就是第十六回中提到过黑泽明喜欢用的早坂文雄。黑泽名作什么《罗生门》啊《七武士》啊就都是早坂的音乐,更早以前那些英二负责特殊摄影技术的阿部礼监督的国策电影,我们说过的《燃烧的长空》《南海的花束》《射击那面旗》也都是,还有那个田中制片人的出道作《北方的三人》。早坂与伊福部同龄,其实这俩成年前就认识了,但早坂进入电影音乐这行早了很多年,同时期伊福部还在醉心于自己的各种长篇交响乐创作,非外部委托的代表作大多都是这个时期诞生的。

一九四七年田中制片人负责的新片《山小屋的三恶人》需要找人作曲,这事田中放心交给了东宝的音乐部长挂下庆吉。早坂便瞅准机会向挂下安利一波,我推荐在东京音乐学校任教的伊福部昭,这个东京音乐学校就是现在的东京艺大音乐系。挂下真找上了伊福部,于是这年三月份,伊福部踏入了电影音乐这个新领域,后来上映时正式标题是《银岭的尽头》。这可算是众星云集的片,不对,放这里应该说是别看片子没听说过,我们提过的熟人倒不少,除了田中制片人外,脚本黑泽明、监督谷口千吉,顺便主演之一同样有志村乔。再来重复一下,一九四二年英二的那个把美帝吓尿的成名作《夏威夷与马来亚海战》,这片的监督山本嘉次郎,他门下的助监督里面后来在东宝独当一面的,至少有四个我们提过而且还要提的,黑泽明、本多猪四郎、谷口千吉、小田基义。这片后年的另一个噱头是三船敏郎的出道作,而且还是主演,三船就不在这里多扯了可以百度一下。

就这样一个片伊福部也敢搞事,全片整体氛围都是比较压抑哀伤的,就有个少女滑雪的欢乐场景,伊福部还是用的哀乐。谷口就不满意了,这里我都想好了要用的是欢快音乐啊,给我改。监督都不通过那当然要改了,不料伊福部却坚持,这里就该这样。当时根本没见过这样的作曲家,结果两人就为这事争论起来了,这天预定好的录音作业也中止。争到黑泽被惊动了,跑来看什么鬼,最后只好由黑泽来主持公道,黑泽却没支持老盟友谷口监督,而选择了伊福部的主张。

这事后伊福部一炮就红了,哇跟监督吵架的作曲家耶,还是新入这行的。演员阵容里伊福部也成了悄悄议论的焦点,因为对演员来说监督的形象和地位是更有绝对性的,跟监督对着干怎么可能呢想都不敢想,伊福部这货一新来的也太嚣张了,你不幸我们哀你但你争了我们还是要怒你。志村也说,管音乐的居然跟监督吵起来,真是活久见,不过志村的态度是鼓励伊福部的。还有三船,对自己的出道作也是伊福部的电影出道作这件事心里很有数,后年见到伊福部时还会经常打招呼,伊福部桑近来可好啊,最近工作还顺利吧什么状态啊。至于谷口监督呢,也别往污了想,成品出来后谷口表态,伊福部的想法是正确的,仅仅两年后田中、黑泽、谷口、伊福部、三船这堆人的组合就又出新片了。顺便《银岭的尽头》的主题曲是名曲,不过出名却不是在这片里,是后年换了身马甲在另一个地方,我们以后还要说起的。


第十九回中说到英二与伊福部相识时,英二因公职流放处分而失业的期间到处打临工,接了大映京都摄影所的活来到京都,那时的伊福部就也同样是因为电影关系的委托而在京都。其实那个《虹男》的音乐就是伊福部作曲,不过同一电影剧组的每个人本来就不一定全部相互认识,英二这种临时工就参加几个要用特殊摄影技术的场景,也更没必要都对这些事心里有数了。

《哥吉拉》的音乐谁来创作,这事还是挂下来管,挂下直接就从成城赶去尾山台了。这什么意思哈,我们一边翻译一边再来复习下,东宝砧摄影所在东京世田谷区成城,尾山台不远,也在世田谷区,伊福部的家就在那里。挂下直闯民宅,跟你说啊这回是蹂躏帝都的前所未闻的巨大生物,登陆东京对实施氢弹实验的人类复仇,要有足够厚重感的管弦乐,能创作出匹配音乐的作曲家除了你伊福部可是没人了。好吧都说到这份上了,接呗,挂下离开后伊福部拿起他留下的脚本开始读。有两点戳到他,第一是伊福部本来就喜欢大东西,从小对巨大爬行类生物有兴趣;第二是这片的主题性,批判文明、对科学崇拜抱有危机感,让伊福部有共鸣。伊福部在家里兄弟中是老三,其实他二哥伊福部勳就死于辐射病,他自己后来也得了辐射病,虽然到底确诊没确诊这事后来有争议。

这片的演员名气总体很不给力我们说过了,当时上映前的媒体界各种公知已经在往烂片这方向炒了,因为看那样子要明星没明星、要文艺没文艺,正常思维想像一下你说动物电影能搞出多大名堂来吧。所以马上也有真心朋友劝伊福部,这种活接了会把自己名声拉低的,影响到以后的委托就不好了,伊福部说没事我喜欢,这种电影的作曲最适合正攻法了。伊福部主张电影音乐效用的四原则,第一条就是正攻法,第二是时间和空间的设定,第三是连续场景的确立,第四是乐曲版的上镜头性。正攻法意思就是简单粗暴的,比如大东西出场时肿么办,用大音量啊,简直没有比哥吉拉更适合采用正攻法的片,没文艺也正好,不用写很多同行喜欢写的八股乐了。


说起哥吉拉音乐,最著名的果然还是最初最初给观众植入印象的一曲,初代的片头曲。至少直到八十年代为止,电影还是以在片头表示演职人员并配上片头曲为主流的,片尾直接结束就完了,没实感的话回忆一下《大闹天宫》。这是最初始的顺当思维,后来电视剧玩片头歌也都是这么顺着一路过来。再后来电影怎么变成名单全堆片尾去了,因为要表示的名字太多了,还放片头正常观众就要睡觉啦,就剩我这种职员厨还能不打瞌睡。不过这并不是因为参加电影的人变得太多了,而是以前放片头的时代就只是显示了主要人员,后来伟大的无产阶级人民越来越不爽要闹革命,终于变成所有人名一律堆上去,于是不得不放片尾。

《哥吉拉》的片头曲,从东宝标志出现的一刻起,就在音乐播放的同时,还一直响着哥吉拉的踏步声和嘶吼声。观众完全见不到哥吉拉,而且因为这是最初所以也还没人见过哥吉拉,就听着那脚步声和咆哮声一直响着,那种压倒性的存在感、压迫感。这个哥吉拉的脚步声和咆哮声就是上回提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也由伊福部提出的,音效师三绳一郎和混音师下永尚来实现。踏步声相对来说还算简单,就是改变力度地拍打音响增幅箱。咆哮声呢,把大提琴的琴弦从弦轴上取下,另一端不动,戴上涂上松脂的皮革制手套采用近琴马奏法,再倒放录音带。这样在横向振动和纵向振动中,皮革与琴弦的共鸣就产生了那种毛骨悚然的吼声。

脚步声和咆哮声代表着哥吉拉,所以同时响着的音乐其实本来是给军队用的进行曲,但这个片头在上映当时给观众的震撼感太强了,后来谈起哥吉拉也都自然而然地唤起这个印象。最后这一曲就变成了《哥吉拉主题曲》,东宝和伊福部本人也认可并固定下来,发展出数不清的加工再编曲版本,在系列之后的作品中也长年出现。包括有哥吉拉登场的电影在内,伊福部后年作曲的东宝特摄电影音乐非常多,但即使正片音乐不由伊福部负责的哥吉拉电影,往往这个主题曲还是不用不舒服,所以六十二年来完全不用这曲的反而成了少数派。


哥吉拉主题曲的主旋律是重复多次的一段,这也是伊福部正攻法的一部分,成为知道哥吉拉的人就都知道的音阶:♪哆嘻啦、哆嘻啦、哆嘻啦嗦啦嘻哆嘻啦♪,稍微听得懂日语的就可以加上歌词来一起唱:♪郭吉拉、郭吉拉、郭吉拉嘎啊啦哇裂塌♪。

主旋律的最早的雏形,是伊福部喜欢的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在一九三三年作的《钢琴协奏曲》中出现过的一小段,现在听也能稍微听出点那种哥吉拉的关键旋律的感觉。伊福部自作中的成型是在一九四八年,时长约一刻钟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三十多年后有第二乐章,第一乐章则改名为《小提琴与管弦乐的协奏风狂想曲》。这一乐章中短暂的一段管弦乐,就是完完全全的哥吉拉主题曲的主旋律了。在协奏风狂想曲作成后,这段后来称为哥吉拉主题曲的主旋律,在同年的松竹电影《老总和女店员》中,伊福部其实第一次拿到电影中去使用过,变奏编曲版。其他变奏编曲版后来也不止一次,但最终让这曲实现价值的是《哥吉拉》。

其实协奏风狂想曲的小提琴部分中,还有一段是后来一九六八年《怪兽总进击》主题曲的原型。这就是另一个我们有朝一日再来说的电影了,后话,不过光标题大概是哥吉拉以外国内知名度最高的,这是那之后三年《归来的奥特曼》第一集搬运来的标题。


圆谷英二是动态视觉上的艺术家,伊福部昭是听觉上的艺术家,角色哥吉拉的演出是英二铸就的,电影《哥吉拉》的演出是伊福部铸就的。说起整个东宝特摄电影的历史,代表那种世界观的旋律就是伊福部节,能同时联想起来,因为后年已经自然而然在观众的记忆印象中完全融合了。

今年庵野秀明的新作中也很诚意地采用了伊福部的乐曲,正片中四曲、片尾曲四曲,特别是片尾曲,实质是伊福部组曲。伊福部为东宝特摄电影创作的音乐中,最主要名曲及多个版本甚至上面刚提到的原型曲,在上回的那个五个半小时礼包中都已经包含过了,所以这回送上庵野新作的片尾曲使用的伊福部作品中,原典的使用场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AYBKG7y3DA/

片尾曲里使用的四曲,原曲都是片头曲,所以换句话说本质是一样的,演职人员名单专用背景乐。顺便,这里出现过的职员姓名,我们这个超长期专题的早期既定目标之一,就是有朝一日一个不漏全部说到。

封面: 伊福部昭

© 阿迪 / Anitama

圆谷百一十年史
相关阅读
评论
#1人造人39号发表于 2018-04-17[引用]

命运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