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奥特系列通鉴】
第十五章 制作顺序、脚本顺序、放映顺序
企划阶段的故事终于告一段落了,现在开始讲制作阶段的故事。平心而论《奥特Q》确实是个性价比极端低的作品,钱的金额方面两回前已经说过了,总结起来你再看看时间方面。节目播出来是两季度的份,就是按现在俗话的半年番。而企划从头到尾过了一年又三个月,然后正式开始制作后从头到尾花了一年又四个月,合起来超过两年半,五倍以上的时间。现在说起“特摄片”那就是一年一轮回的步调,要按照这个来就崩溃了。下一阶段要开始讲的,就是这一年又四个月间制作现场的故事。
《奥特Q》的乳名叫《失衡》,这个以前说过了。不过婴儿和成人不一样的地方,可不光是乳名和大名的问题。你认识一个成年人,基本上是想象不出来对方婴儿时长什么模样的,至少在这个作品上这点也一样。作品改了个名字,并不单纯只是改名就完了的事,同时意味着背后有路线变更,也就是节目的方针有变化。《奥特Q》这整个两季度的电视节目,之中的每一集作品,粗略来说至少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失衡》路线的作品。内容最接近过去连载中展示过的,作品企划意图和世界观设定的模样,范围是第一季度的前半。第二部分是从《失衡》到《奥特Q》,改名后这个转换期间、过渡期的作品。内容有一定的杂乱、迷茫的倾向,范围是第一季度的后半。第三部分是彻底的《奥特Q》路线。就是留在今人印象中最深的模样,即所谓“怪兽番组”,范围是第二季度。
这里说的所谓哪个季度、前半后半,都是以制作现场的史实故事为基准在表达,也就是制作顺序。制作顺序和放映顺序不一样,而且对于《奥特Q》这个具体对象,两项的差别还是大相径庭。放映顺序就是实际播出时的先后顺序,观众视角口语所说的第几集和第几集。为什么对于《奥特Q》会不一样到大相径庭,就是因为三章前说的,东京放送电视台(TBS)所采取的那个事前制作体制。在日本电视节目中异端的全拍完才播的方式,正式开播时,两季度的成品已经摆在眼前。所以东京放送电视台可以高度自由地安排,放送时按什么顺序更能有效地吸引观众,以最大限度地赚取收视率。
而我们要讲的是幕后故事,是制作现场发生的事情,所以按照制作顺序来说。因此也意味着不得不从观众视角上看来,相对印象遥远、无聊的阶段开始讲起。不过反正这个连载都拖了这么久了也早就注定是慢热了,会从一个混沌定位的《失衡》讲到怪兽路线的《奥特Q》的故事,以后一步步进展到讲加入超级英雄元素的《奥特曼》的故事,然后以宇宙人和机械等科幻作风打招牌的《奥特赛文》的故事,再到糅合全部这些要素的集大成之作《归来的奥特曼》的故事等等,啊现在还是及时打住不把饼画得太远了。
除了制作顺序和放映顺序之外,还存在三种顺序是脚本顺序,脚本顺序与制作顺序也不一定一致。说是脚本顺序,实质上指的只是脚本封面上为了方便而写上的编号,甚至不一定是实际的脚本作成的顺序。因为脚本都不是只有一稿,严格界定脚本的先后顺序办不到。随意的两本之间,可能准备稿第一稿成立的时间是你前我后,决定稿印刷的时间则变成了你后我前了。
脚本顺序让人听起来,好像按这个顺序来看更合适,似乎能更符合作品内容情节发展的顺序。不过至少在《奥特Q》这个具体对象上,这点无关紧要。为什么呢,跟事前制作的体制造成放映顺序与制作顺序差异巨大同样,这也是因为东京放送电视台的方针。本片的东京放送电视台一方的制片人涩泽均,也就是东京放送电视台影视制作部的副部长,当初在企划阶段给《失衡》定了两条方向。
第一条是丰富多变的大杂烩作风,各集各有自己的路线。科幻、奇幻、恐怖、灾难、怪兽等等,一个也不要少。反正有了圆谷英二的特殊技术后,实现的手段已经不用愁啦。因此脚本阶段出发时,也可以文学性、幻想世界、童话、民间传说等等,多样的发想为起点。这就是为什么当时圆谷特技制片厂这边,企划室长金城哲夫听要求跟接订单一样,杂七杂八什么脑洞都有。一片混乱而捕捉不到电视台一方具体想要的那个点,就是乘不上轨道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
第二条是为了实现这种大杂烩,那就需要节目实质采取选集的形式,制作成诗选剧。参照对象是东京放送电视台引进过的美帝电视剧《神秘空间》,也就是第十二章中所说的,每集彻底独立自成一体。实质可以视为,每集的内容都发生在相互平行的世界,互不关联于是更没有什么先后顺序。这种《神秘空间》的诗选剧形式,本来甚至一个电视剧都不必存在主角,而《奥特Q》还是有常规几乎每集登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是个妥协案,怕日本观众接受不了米国人的那种玩法。
涩泽个人有文学方面的爱好,妥妥地是个小文青,虽然当时已经是中年人了。因此在涩泽的主导下,企划初期的《失衡》走成这种方向。后来《失衡》变成《奥特Q》时,第一条是取消了,第二条则没有刻意变化。所以脚本方面,即使确定了脚本顺序也对内容情节没有大影响。以后这里还是会明确介绍脚本编号,完整摆出脚本顺序的,不过讲故事时我们来关注制作现场发生的史实事件顺序。
制作顺序,其实这也不是个说说那么简单的事,而是个界定起来很困难的事,跟脚本顺序的那个道理差不多。以什么标准来界定制作顺序,是每集的开机顺序吗,还是杀青顺序吗?再往下,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正宗的特摄影视执行两班平行分业的体制。于是呢,以本篇班的开机或杀青时间为准吗,还是以特殊技术班的开机或杀青时间为准吗?基准不同时,得出的制作顺序是会不一致的,后开机的一集可能是先杀青的。《奥特Q》开拍后至今五十四年,今天能见到的文献记载的具体制作顺序,至少就有五个版本。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是制作现场的实际操作方式。不是像正常的观众视角会想的那种方式,拍摄一集,拍完了拍下一集,一集再一集,没有这么简单清晰的状况。如果是动画那好理解对吧,一班人在画这集的,另一班人在画那集的。只要人手真的够,那同时处在制作工程中的集数可以多了去了,反正声优配音的事另来。而电视剧又没有这种条件,因为受演员的限制啊,拍摄过程中就直接需要演员,演员是大活人又不能分身。
电视剧的制作现场,尤其是这种每集半小时而不是一小时,也就是长度跟动画一样的电视剧,通常采用分区块拍摄的方式。两集份的内容放一起,形成一个区块,不一定就固定为两集但通常是两集。一个区块由一个监督领了负责,然后带着剧组开机。远的不说,就当代的超级英雄皮套人吧,你看片稍微留意过一下的都知道。大多情况都是一个监督上一次,演出本数就两本,然后换人轮班。过段日子再轮到这个监督又上,然后又一次性演出两本。如果出现哪个监督上阵才一集就走人,而下一集监督已经换人的情况,一般大概率是制作顺序与放映顺序不一致所造成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越早的片,出现频率越高。
如果是单纯按自然的顺序,拍完了一集拍下集,那有个明显不方便的地方。前一集和后一集出现相同取景地的地方,之前拍的时候来过这儿一次,还没过多久日子又来一次。分了区块几集一起拍摄呢,监督手中同时拿着两集份的脚本,对于其中哪些场景要用哪些相同的取景地就心中有数。然后实际操作起来,来了就直接一次性地,把需要在这里取景的镜头都拍完了,再去下一个。这就是电视剧这行采用的一点省时省力的小把戏,因此对于单个具体的某一集,先开机后杀青或后开机先杀青,这种情况不少见。
所以上面刚说的,光《奥特Q》的具体制作顺序就有五种版本的记载,其中差异也只会是相邻几集的精确先后顺序有所分歧。而不会是同样的一集,一个版本说这是制作顺第十集,另一版本说这是制作顺第二十集,类似于这种程度的事态。我们讲故事时,也顺从分区块拍摄的操作来讲,同一区块的作品放一起说,其中精确的谁算先谁算后的事咱就不纠结了。
一九六四年八月与东京放送电视台正式签合同后,九月份是开始大动作的时期。这个月内,《失衡》的脚本有六集份、八本被印刷出来:
九月五日印刷,标题是《变身》,最先印刷的脚本,不过编号是二号。
九月八日印刷,标题是《猛犸之花》,这个的脚本编号才是一号。
九月九日印刷,这天有三本。标题《恶魔孩子》,脚本编号是三号。标题《幽灵汽车》,脚本编号是四号。标题《二〇六号航班消灭》,脚本编号是五号。
九月十五日印刷,《猛犸之花》修改后的再次印刷,这本是决定稿。
九月十六日印刷,《变身》修改后的再次印刷,这本也是决定稿。
九月二十九日印刷,标题《快开门》,脚本编号是六号。
媒体方面早就憋不住了,九月十八日的《东京时报》发一篇报道,虽然这报纸现在已经亡了。报道的标题很直接地就说《圆谷制片厂第一回作〈猛犸之花〉》,然后正文写上后续预定有《变身》《恶魔孩子》《幽灵汽车》。全都给捅出来了,不知道是不是留点良心,《二〇六号航班消灭》没给报出来。
九月二十七日,第一区块的剧组正式开机。导向监督咱都知道是梶田兴治了,所以第一区块的本篇班是梶田组。初期的摄制安排,市川利明总经理在他的市川笔记里留有极端珍贵的史料,记载于十月八日这个时间点:
第一区块,本篇监督梶田兴治:
第一本《猛犸之花》,脚本金城哲夫、梶田兴治。
第二本《变身》,脚本北泽杏子。
第三本《恶魔孩子》,脚本北泽杏子。
第二区块,本篇监督圆谷一:
第四本《幽灵汽车》(同时附了个三角符号),脚本木村武,预计十月十日定稿。
第五本《快开门》,脚本小山内美江子。
第三区块,本篇监督中川晴之助:
第六本《地底来的挑战》,脚本大伴昌司,预计十月十五日定稿。
第七本《怪鸟》,脚本山田正弘,预计十月十日定稿。
第四区块,本篇监督梶田兴治:
第八本《二〇六号航班消灭》,脚本山浦弘靖。
第九本《怪异的邻居》,脚本北泽杏子,预计十月二十日定稿。
第五区块,本篇监督圆谷一:
第十本《宇宙来的赠品》,脚本金城哲夫,预计十月十五日定稿。
第十一本《(空)》。
第六区块,本篇监督中川晴之助:
第十二本《(空)》,脚本关泽新一,预计十月二十八日定稿。
第十三本《(空)》,脚本山田正弘。
以上就是在这个时间点当时,对于整个第一季度十三本的摄制安排。出现的人名之中,除了北泽杏子和小山内美江子两名之外,其他的姑且以前都提到过。这个时间点的预定安排,与后来的史实差异多得是,无论是作品标题、监督人选、脚本执笔者。故事今后都会讲的,不过当下就三个要点先多说几句。
第一点,特技监督。当时圆谷特技制片厂在这方面能上阵的,反正也只有川上景司,所以排班表里没有专门再写出来。不过提前一说,最后倒也并不是川上监督一人真的全包揽了。
第二点,排班的基本原则。这就是理想状态的轮班制,三人的监督轮流上阵一遍,然后又从头还按这个顺序再上一遍。梶田监督完全是东宝的人,中川监督完全是东京放送电视台的人,然后一哥虽然是东京放送电视台的人,同时又是老爹的亲儿子,这也算是一种业界的政治正确了。
第三点,分区块的方式。虽然一般规律是每两集放一个区块,但同时电视行业又要以季度来计对吧,一季度是十三本。这样十三是奇数就注定有一个落单的,这种情况的对应策一般是,那就分一个包含三集的区块。对于本作的情况便是这大型区块交给导向组了,也就是第一区块的剧组,远的不说,后来《奥特曼》也是这样。
仅就第一区块来说,发生的史实与这天市川笔记上的安排,是完全一致的,下回说导向组三本的制作秘话和幕后故事。
【本周的本家特摄列传】
特摄魂~讲道理的特殊技术(二十)特摄班现场的开天辟地
以建筑物的微缩模型为代表性的布景用大道具建造好之后,才要开始真的办正事了,就是用它们架设起布景装置设施。我们已经说过了特摄班不同于本篇班,由于想要摄制的影像没有现成的材料,所以外出去取景地很少。不出门不意味着轻松和省钱,这里是摄影所的摄影棚里面,是室内,也就意味着整个“作品世界”都是要亲手造出来的。一件一件的大道具小道具是这个世界里的一个个元素,而架设布景装置设施就是给这个世界开天辟地。
先说地,整个设施是要在摄影棚的地面之上,搭建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子,直接叫舞台大概比较好理解。什么楼房、公路、草木、车子等等,都会摆在高出地面的这个台子上,然后替身演员穿了怪兽或宇宙人的人偶服,开始演戏时也都是站上面。台子高出地面可能两三级台阶的样子,其实一般人直接一步也能跨上去,不过台子旁边依然会放个小梯子用来走上去。因为如果是替身演员,尤其是扮演怪兽的那种,穿着那件人偶服后,第一他视野不好看不清外面,第二他的脚抬不高。所以不但需要放个小梯子在台子旁边,上去时还可能需要人引导,搀扶着他才能登那个台阶。
台子上,也就是这个布景装置设施上,摆的微缩模型等所有东西,从制造的阶段开始就是有针对性地以摆放位置为前提的。也就是前两回说的怎么造微缩模型,那些都是造之前,下单要求已经定下了,这玩意造好后是用来摆哪里的。理由是透视,日语汉字写作远近法,不过在特摄班的制作现场这种需要实在是很频繁,他们经常称呼为强远近法。简单来说是利用人眼看东西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这个典型例是以前番外篇第五回提过的,《奥特Q》制作顺第二十五集《嘎拉蒙的逆袭》中那个码头的场景。
这是算个特例,在同一件模型上就要同时体现出近大远小。像奥特曼变身登场的镜头,表现巨大化过程正在进行时的那个巨大右拳从面前打过来,也是这类特例,不过那个属于小道具。其他泛一般的微缩模型呢,其实也全部是造之前的阶段就定好。摆的位置要离摄影机近的,就造得大块头,反之会离摄影机远的,就造小东西。
因为终究还是那个道理,这儿是摄影棚里面是室内,布景装置设施这台子上也就这么点地方。而镜头里因为要表现巨大感,可能要表现少则几十公尺多则几公里的距离,所以布景的每一件物体都是对体积计算和规定要到位的。如果是东宝的大作特摄电影的条件,圆谷组起码要把所有物体分五种级别来造,远景用、偏远景用、中景用、偏近景用、近景用。奥特系列这种属于电视节目,预算制作费少得抓狂所以还是算了妥协了,基本上是只分三种级别,远景中景近景就完事。
利用强远近法的经典例子举个奥特系列以外的,后来把圆谷特技制片厂彻底搞亡的作死大片科幻电视剧《万能杰克号》。下图是代表性的名场景,战舰万能杰克号在船坞里然后注水,也是典型的强远近法配合超高速摄影。高速摄影特殊技术中特殊摄影的基本手法,以后再说,本回话题还仍在特殊技术中特殊美术。
这个镜头就只能用于从这一个角度拍摄,战舰的模型其实是前面大头、后面小身子。不光这个,连整个船坞的天花板和地面,也不是平行的。如果换角度,侧过来看整个船坞的微缩模型,就会看到其实跟前面一例同样,是一头大一头小、整体倾斜的。
所有要进入镜头范围内的东西,都在布景装置设施那台子上面。而当正式拍摄的时候呢,摄影技师和照明技师们,把他们的摄影机或照明设备,既有可能摆上面也有可能摆下面。视需要来决定和变更,摄影机因为金贵所以还算少的,当时能疯狂出口海外的东宝特摄电影大片的预算条件下,特摄班也就是圆谷组同时运转中的摄影机也就三台。照明设备就多些了,三架还算少的,经常是台上台下同时不同角度,可以都摆着好多个。
说完地再说天,还是老话,这里是摄影棚是室内,那蓝天那白云的背景哪里有哇,也是自己造。那为什么不去外面用露天的,因为不好用。第一是没得用,现在我就需要夜景肿么办,外面是白天。前一刻拍完了青山的背景,下一个马上需要海洋的背景肿么办,不能随时更换。我还想要宇宙空间的背景呢,也不是一出门就能有的。
第二是不适合,露天背景那不能叫露天背景,叫露馅背景。如果是彻底九十度垂直,镜头从下对着正上方仰拍的,那露天还有点可行性。角度稍微侧一点点,风险就呈几何级数增长了,因为经常需要表现巨大感的演出。而外面露天的那背景,跟人偶服啊微缩模型啊,这些的尺寸对不上,比古装戏里画面近处出现空调外机、远处出现汽车还严重。还有飞机飞行的场景也是,那蓝天白云的高空背景下穿梭云雾的演出怎么来啊,你倒是拿着飞机模型去外面露天的天空背景下试试。
自己造的背景,称为幕壁,虽然是幕布但大到是整个墙壁。背景是画出来的,在巨大的幕壁上作壁画。用的是喷雾式的作画器具,需要专门的背景画师来踩着梯子,站在高处作画。这画出来需要的标准就是,看起来越像真的越好,简直就要像照片一样,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当时东宝的特殊技术课,下面特殊美术系里,就专门有背景班。幕壁这个东西,在日本影视界的发明者当然也是英二老爹,是在他三十岁那年,离奥特曼诞生的三十五年前。
一九六〇年东宝为老爹专门在砧摄影所里,建造的特摄班专用巨大人工湖(《奥特系列通鉴╳本家特摄列传》第二回),造的时候那周围就有直接是混凝土墙壁围成的幕壁,环绕着人工湖。可以直接在上面作画天空的背景,连布都不要的,是天下最大规模的幕壁了。幕壁顶上还能架设摄影器材和照明设备,俯视着巨大人工湖中的微缩模型们和人偶服们。到了观众视角在大银幕上看片时,哥吉拉归海的场景和日美舰队在太平洋上大战的景象,那就是这样诞生的。
普通的拍摄时用的幕壁,要注意的难点主要两个。第一是那个布不能出现皱褶,第二是仔细检查布上面有没有破洞的小窟窿。小窟窿怎么来的呢,因为现场会经常有爆破的演出嘛,也就是会使用火药,有时候火星子溅上去难免导致破个小洞。早年的时候,每每正式摄影前必须检查好,这次准备用的布是不是完整的,有木有这类遗留问题。否则要是有小洞没检查出来,就得将来在后期合成阶段再来处理了。后来时代晚一点,到八十年代后,就越来越使用耐火的材料来制幕壁的布了。还有布的边缘,因为是撑起来挂成幕壁的,所以也会有缝纫的痕迹,这当然也是绝对不能进入镜头范围内。
《归来的奥特曼》最终回,最后奥特曼向着天空飞去,次郎喊着奥特五大誓言之前的场景。可以看到操演班吊着奥特曼飞行姿态的人偶,向远离摄影机的方向移动到最后几毫秒,其实碰到了背景班绘制的幕壁,然后角度倾斜了。
如果是宇宙空间的背景,还会使用小光球小灯泡来辅助,伪装成星星。在黑色的幕壁前,把它们用黑色的电线连接起来,整体挂着再亮起。还有夜景和夕阳的场景等,幕壁辅助演出效果时,主要还要靠照明技师的功底了。特殊照明属于特殊技术中特殊摄影的范畴,以后再说,本回的范围依然只是特殊技术中的特殊美术之内。高野宏一特技监督的高野组利用幕壁辅助演出的代表杰作:
下图是初代哥吉拉从海中露头的场景,这段使用了一曲恐怖感爆表的背景音乐现在更出名了,因为庵野秀明把它借用给新哥吉拉在陆地上第一次进化,从第二形态变成第三形态直立起来时的背景音乐。画面上当时的摄影现场很小很小,一九五四年时特摄班专用的巨大人工湖也还没有。就一个小水池,远近不过两三米,高度就是摄影棚天花板的高度。但是要表现身高五十公尺的大怪兽,在遥远地平线的海面上露出头来,就得靠背后那个绘制有天空和云的幕壁来当背景了。
一九五五年的《哥吉拉的逆袭》全片终幕时的远景镜头运用的背景作画
幕壁不单单是作背景来辅助演出,还可以超越背景直接作为场景,尤其是远景的使用。越让观众没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那只是幕壁上的绘画,那才是越显功力,不过虽然我现在这么一说出来那都意识到了。比如下面这个合成例,一九六一年的东宝科幻战争片大作《世界大战争》,核弹爆破的场景。
这个电影里蘑菇云场景的演出,老爹利用味噌汤的视角形象,倒立过来再合成以实现。这个事儿是传扬得超级广了,成了特殊摄影中障眼法摄影的经典案例,不过这回我们来换一个角度看看。前一幅画面里,蘑菇云向上缓缓升起,这时还是动态的。后一幅彻底远景了,离爆破点极远距离的船被海浪推翻,来表现核弹造成的冲击波范围之广。画面近前方是船只的微缩模型来演出,动态的。那蘑菇云就因距离远而使得视觉上看起来,跟静态没两样了,其实就是用幕壁上的绘画来演出。完整的视频见《奥特系列通鉴╳本家特摄列传》第二回结尾处。
下面这是很常见的名照片,《奥特赛文》当时记者见面发表会时摄影的。这是在东宝的摄影所美中里面,也就是东京美术中心里面。同一批的名照片也有《奥特曼》的记者见面发表会时,老爹和科学特搜队队员站一起的。不过那张是在龙森湖的布景装置里拍的,又是山地的微缩模型又是人工水池形成的龙森湖,不适合这里举例子,我们看下图的例子。
这里老爹和奥特警备队队员们脚下踩的,就是为布景装置设施而搭建的那台子。然后他们身后的蓝天白云背景,就是当基本配备的幕壁。照片上宇宙人和怪兽是和人类队员们站一起,所以当然没有巨大感。不过人类们都闪开,台子地面也看不见而是成为布景装置的完成品时,在幕壁前往那一站的几只皮套人,巨大感一下就会出来了,接下来再取决于你镜头用什么角度摆。
幕壁除了当背景或场景,直接出现在观众眼前,还有为了不出现而使用的。这是老爹在最初使用幕壁之后二十五年,五十五岁的时候,也就是奥特曼诞生的十年前,才发明在日本影视界最初使用的了。这什么意思啊,你想想,如果把整个幕壁都用蓝色或绿色的,摆在演员后面当背景,那会产生什么效用。当代人口语中好像很熟悉的蓝幕绿幕,雏形就是从这里出来的了。不过这照样不属于特殊技术中特殊美术的范围,而属于特殊技术中的合成,以后见了。
封面: 《万能杰克号》
© 永远的迪迦 / Anitama
特殊技术果然很有趣!
还真的是喧宾夺主,不够前半部分也很重要,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