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圆谷英二何以后继无人(一)
说圆谷英二是发明家,如果仅论发明物本身,是哪项知名度最高、传播度最广,那还真是不好说。其实也没吹的那么厉害,又不是爱迪生,发明物多是非生活必需品的小玩意罢了。所以越是传播广泛的,就越是稀松平常,这类反而大多属于人们容易忘记源头是谁的情况。于是就还有另一个方面了,哪项属于“这是圆谷英二发明的”这条信息的认知度最高,那这样显然是两项。第一是以“特摄”这个俗称为象征的,特殊技术,简称特技。第二是跟特殊技术配套的,以“特技监督”这个头衔称号为符号象征的,本篇班和特殊技术班的两班平行分业体制,简称两班体制。
前者嘛先不说实际怎么样,至少在世人眼中,好像是差不多进了棺材的印象。后者呢,都不说世人眼中印象怎么样了,因为这个就是本身知名度都不高啊。所以也就不好说什么印象了,不但进了棺材,连土都已经填得差不多了。这两项本来应该说就是互为表里的,应该是同时存在的,已经打下这样的烙印了,但是事实我们知道这条已经不成立了。早先我们已经花过好几章,来解释清楚两班体制到底是什么,现在起我们要说为什么和怎么回事的话题,就是梳理一个历史变迁和脉络,说清楚这个怎么消失了。
以前我一再重复,什么被视为圆谷英二这个人的正宗继承者,就是“特技监督”的称号。圆谷英二传承下来的系谱示意图之前已经放过好几次了,也花过老长老长的篇幅来解释特技监督简单的四个字意味着什么了。对当时的从业者来说,“特技监督”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头衔,而是从开始就被赋予了类似于封号的性质。是被些许神化了的称号,但又远比“特摄之神”的吹嘘感更具现实意义。至于圆谷制片厂的总裁位置这种事,那方面我们也不是不打算说,但不是在继承者这种话题上说。
两班体制这个词其中同时包含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体制实际在现场的执行方式,这叫实,另一个是特技监督这个称号,这叫名。也就是以前说过的,可以出现不同种类的名不副实的情况。曾经真的执行过正宗的两班体制的地方,也就东宝和圆谷制片厂而已。本篇特技两班平行分业体制都怎么一点点没有了的过程,我们就来分两边看,从本家的东宝这边开始看。
说怎么没有了之前,首先脑子里得彻底搞清晰的概念是,当初为什么会有呢。这个以前也说过的,再总结一遍,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制作现场实际状况方面的原因,这影响到的同时有实和名。第二个是商业需求方面的原因,这影响到的只是名的问题。
制作现场实际状况方面的原因怎么影响到实:专业性和时间。专业性是核心原因,特殊技术是专项的技术,一般来说监督不精通这个,需要专业的人来领着专业的一套班子,进行这方面的作业。然后时间上,特殊技术太耗费时间了,所以分开另一班来同时作业是个策略,这是次要辅助原因。
制作现场实际状况方面的原因又怎么影响到名:因为圆谷英二确实奇葩了,他既是监督又不是监督。普通的导演跟演员打交道时的事他干不来,他只管需要使用特殊技术的影像。而使用特殊技术的影像,只可能是影片的一部分,不会是一个正常完整的电影的,除非完全是动画片。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无法做到完整负责一个作品的演出工作的圆谷英二,不算一个导演。但是他在钻研特殊技术这个领域上做到极致了,技术本身五花八门枝繁叶茂,因此在完成影像的过程中他什么方面都需要专门安排。他要人手,需要摄影,需要照明,需要美术,需要剪辑,需要剧务,需要场记,需要助理导演,省略号,已经到需要在原本的导演之外,另立一套班子的地步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圆谷英二跟导演又已经没什么区别了。既是监督又不是监督,不正常的监督,那就给个叫监督又不同于监督的新称号吧。突出他的专精领域,就是特殊技术的监督了,特技监督。
商业需求方面的原因怎么影响到名:因为使用特殊技术的影像彻底进入了观众视野,成为看点。以前战争片虽然是大量投入特殊技术制作的,但那好歹是现实里有的,观众不会把特殊技术的影像本身当看点。而虚构的比如科幻片之类,真把世上没有的东西放银幕上给观众看了,特殊技术本身猛刷了一波存在感,所以大规模使用特殊技术的影像成了一大卖点。观众们愿意冲着特殊技术的影像来掏钱买票,那特殊技术方面有什么能打广告的呢,塑造一个大明星就很有必要了。但这跟过去的一般电影又不一样,把什么演员打造成大影星来圈钱,这事根本无从下手。所以需要打出个新招牌来宣传,那就是给圆谷英二一个新称号,特技监督。一九六〇年的《电传人》的预告片里那句宣传语老经典了:东宝所骄傲的,圆谷英二的特殊摄影。
所以两班体制和特技监督什么时候会消失,那自然就是当现场状况和商业需求两方面原因都没有了的时候。
事实上在圆谷英二刚逝世后,两班体制就立即受到了一次冲击。一九七〇年暑期旺季上映的怪兽电影《格佐拉·嘎尼美·卡美巴 决战!南海的大怪兽》,是圆谷英二逝世后上映的最初的特摄电影。制作时期倒是在他生前,在他临终前不久,住院中呢,所以并没直接参加。这片的实质特技监督是有川贞昌,有川在圆谷组给圆谷老爹做了十几年的领班摄影技师,在前几年已经被老爹亲自推上去,正式升格为第二代特技监督的地位了。这次也是,既然制作期间圆谷老爹又是住院又是疗养,那就只有该有川任特技监督。制作现场实行的也是很正宗的两班体制,预告片里字幕都已经打出“特技监督 有川贞昌”了,然而在最终上映的正片中看到的居然却是,“特殊技术 有川贞昌”。
这个改变其实动作非常大,包含两方面的改动。第一是表面上看到的,特技监督变成特殊技术了,仅仅头衔字面上的改动。第二其实还有,实质待遇发生的改动。本来的待遇是怎么样的,特技监督的名字,是要演职人员名单全部在屏幕上出现过之后,最后和本篇监督并列的待遇,一个人名独自占据一幅画面出现的。
八十年代以前,东宝对于演职人员名单一般习惯是这样的,如果你觉得好像东宝太遥远不熟悉,那我们就拿照搬这一套的奥特系列举例子。第一条,名单全放在片头。不是不放在片尾,而是片尾本身就不存在,以奥特系列的场合说就是,到《雷欧奥特曼》为止,你没听过片尾歌。第二条,职员表在前,演员表在后,这是和当代习惯最大的差异点。第三条,但是职员中有人例外,那就是监督。监督不跟其他职员一起放在职员表里,而是所有演职人员名单之后,单独在最后出现,这一条日本影视界的通例是当代也保留的。特技监督呢,因为享有监督待遇,所以同样在所有人之后才出现,只在本篇监督之前一个。注意,特技监督和本篇监督都是单独一个名字占一副画面,这个表记原则是个关键点。
《奥特曼》的表记例子:职员表→演员表→特技监督→本篇监督
我把大半年前放过的,第三章末尾时出现的东西,再放一遍。就是那个一九六九年夏季档上映的,讲日俄战争中对马海战的战争片《日本海大海战》,圆谷英二在电影行业的遗作,的片头。看老东西总会得到新东西,那时我们还什么细致的东西都没说,现在你再来以留意名单的心态看一遍,看本篇班职员表→特殊技术班职员表→出演者(演员表)→特技监督→本篇监督的这个顺序。
以前说过奥特系列那边,最早《奥特Q》也是用特技监督的称号,很快迫于这个称号所意味着的压力大家都不敢用了,《奥特曼》开播两个月后就改成了特殊技术。这只是改头衔罢了,表谦虚而已,除了改几个字之外,职员表中特殊技术该放的位置、该出现的形式,圆谷英二在东宝是怎么样,这里也就怎么样。
然而这回的《格佐拉·嘎尼美·卡美巴 决战!南海的大怪兽》,有川的头衔改成特殊技术后的同时,与本篇监督并列名字单独出现在画面上的待遇,也没有了。特殊技术跟特技班的众多人员名字放一起,昭示着这个人不再算监督,只算制作阵容中的普通一员。倒回去了,一瞬间就倒回到一九五五年以前的圆谷英二的待遇了。这叫本质上的改动,尽管有川的助手中野昭庆仍然跟特技监督时代一样,头衔写作监督助手。于是职员表上出现了这副囧样,有监督助手,却不知这个助手所助的监督,他在哪里。
《格佐拉·嘎尼美·卡美巴 决战!南海的大怪兽》,上图出自预告片,下图出自正片片头的职员表:
这就是立刻降级了,商业需求方面的原因没有了,从三点上来说都没有了。第一点是名气问题,正因为圆谷英二已经太红了,所以当时圆谷英二死了在普通观众的概念中就是,特摄电影也完蛋了。不管有川实际是什么身份,在宣传上老百姓哪懂这个,没效。
第二点是卖点问题,卖点变了。前面已经说过,五十年代中期圆谷英二火起来,因为特殊技术本身成了卖点。而这时呢,自从六十年代中期“第一次怪兽风潮”掀起以来到这时,卖点最准确说只是怪兽这个元素,观众追求的已经不是特殊技术的影像。既然从六十年代起,为了应对当时电影行业的高风险事态,已经把主力受众明确定位到儿童层,那小朋友的确只要有怪兽就行了。我们看到的是,特殊技术的地位相当于开了倒车回去。四十年代为止,本来特殊技术一直只是附属品,但由于有圆谷英二这么个存在,终于五十年代后半起到六十年代初特殊技术迎来四处开花的时代,特殊技术本身成长为一大卖点。接着两章前说过,六十年代有整个电影行业的经济危机,这个背景下特殊技术也全投进了最容易保本的怪兽股里满仓,于是特殊技术就又成个附属工具了,以后重点宣传这个又没卵用了。所以再之后不久进一步发展了,在七十年代初,偏重于利用外景地的纯戴面具的超级英雄和等身大怪人,而对特摄、特美、合成等特殊技术的应用需求极端低下的“第二次怪兽风潮”,才能迎来大规模生成的土壤。
第三点是权利问题。特技监督和特殊技术两种头衔的人,在制作现场干的事没有本质区别,当场拿的酬劳也一样,但是叫特技监督就存在以后的权利分享问题,这个我们在第十六章也提过。理论上法理上,叫“特殊技术”就是跟剧组里其他任意一个职员一样,一手出力一手拿钱,然后跟这个作品就一了百了了。“特技监督”则本质上还是属于监督,以后这个片无论再上映啊、电视重播啊、卖录像带啊、卖光盘啊、还有其他等等,特技监督和本篇监督一样,都有权利再出来分一小杯羹。所以当特技监督的头衔和宣传工作,不再能像圆谷英二时代那样,带来足够的经济效果时,这种牵扯到钱的现实问题,东宝当然要果断撤下。
“特技监督”能有特别权限的圣域,这点连公司本身都感到可怕,连东宝自己都恐惧。我们已经说过两班体制是森岩雄确立制度化的了,圆谷英二一直是森在罩着的,后面有一点我们还没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森以外的其他人,不是拥护派。其实连田中友幸制片人,连从五十年代初起一直在“东宝特摄映画”的制作前线的那个田中友幸制片人,他自己,都不是两班体制的拥护派。也就是说,后来森不在了,田中自由了,自己也成经营管理层了,东宝高层里也就真的没有什么两班体制的热意支持者了。靠的只是现场的惯性维持着,而摩擦力会慢慢把它消耗掉,这也是后来,两班体制和特技监督能逐渐消失的一因。
圆谷老爹刚辞世后当时的状况,以及一连串的骨牌效应,在第三章和番外篇最终章多少有些触及过。在那一波辞职浪潮中,有川个人也在其中离开东宝了,中野昭庆接他的班。但是在这一整套特殊技术课撤销、砧摄影所机能解体、东宝分裂的过程中,在从微观的部门方面,到宏观的整个电影业界方面,的大变动之下,特殊技术的制作现场的低迷氛围,持续了至少四年。
圆谷老爹逝世后最初的哥吉拉电影,一九七一年暑假档期上映的《哥吉拉对黑多拉》在制作时,遭遇了老爹在世时根本不可想象的两大要命难点。第一是因资金根本拨不出来,差点中止制作,这个倒还是后话。第二是,现场连实际的两套班子都组不起了,就真是一个班子把这片熬出来了,这其实就是实行普通的一班体制制作出来的片。好在哥吉拉反正是个本钱堆成山的角色,六十年代后期“第一次怪兽风潮”时,因为哥吉拉确实人气高,尤其是孩子们喜欢,所以没有再彻底把哥吉拉视为恐怖和威胁来表现了,纯粹恶役的形象也交给新角色了。现在沾着“第二次怪兽风潮”下,等身大超级英雄泛滥的光,只要把哥吉拉彻底当成超级英雄来进一步转型,就稍微还有活路。七十年代初的那场第二次怪兽风潮,多年后被视为好像是特摄的一种黄金期,或者爆发期井喷期,怎么叫的都有。这个用词性质上的差异就又是老话题了,说着特摄其实脑中所指是特摄片,而且特指“特摄角色”和“特摄英雄”。所以这只是超级英雄的一大井喷期,特摄本身,特殊技术本身,只存在过两个黄金期,一个是六十年代,一个是九十年代。
活下去,最重要的先是活下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接着贯彻超级英雄路线的,一九七二年春假档期上映的《地球攻击命令 哥吉拉对盖刚》,总算还是恢复平常的两班体制了,虽然特技班是比较残缺的状态。特技监督也照样不存在,中野的头衔仍然是特殊技术,姓名表记位置的待遇就更不用提了。我还多说一句,你看看给这一副药丸气氛带来雪上加霜感的一个小错误。下图里的那个“土井三朗”,其实应该是“土井三郎”,写错了。而人家也不是什么新人,明明都已经是在圆谷组混了二十年的老将了,居然还写错了。
熬过低谷后终于迎来曙光的契机,是一九七四年的正月电影,东宝的灾难大片《日本沉没》。除去战争片和主打怪兽要素之外的东宝特摄电影大作,自一九六九年夏季的日美合作影片,也就是圆谷英二逝世前最后的科幻片《纬度〇大作战》以来,这终于才是第一次。
这片在商业上给东宝带来的收成很疯狂。正是本片的大卖座,终于让东宝在圆谷英二逝世后,重拾了对以大规模运用特殊技术为看点的“特摄映画”的信心。距离圆谷老爹离世已经快满四年了,这才是世界上终于第一次正式出现了,继承下“特技监督”这个称号的人。那就是继圆谷英二和有川贞昌之后的,第三代本家特技监督中野昭庆,这回才第一次正式享有了挂上特技监督头衔的待遇。有个小插曲是,隔了好几年没有特技监督了,东宝的临时工自己也搞不清白太严谨的概念。在海报上和预告片里,都学着外面被媒体大肆普及的叫法,给中野写上了个“特摄监督”,好在正片中修正过来了是“特技监督”。
日本电影中年末年初旺季上映的作品,也就是正月电影,其中的最高商业成绩之后一直由《日本沉没》保持着。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进入平成时代后,金额上的纪录已经被一九九三年的正月电影《哥吉拉对莫斯拉》破掉了,好吧反正这个也属于“东宝特摄映画”。而日本电影中正月电影的观影人次上的纪录,事实上直到现在二〇一七年,依然继续由一九七三年末首映的《日本沉没》保持。
当年的正月电影之后,紧接着在一九七四年秋,东京放送电视台即在黄金档开播电视剧版的《日本沉没》。所以无论从东宝的角度,还是东京放送电视台的角度切入,《日本沉没》都是个与奥特系列关系匪浅作品,现场的制作人员也有同样大量两边跑过的。另外《雷欧奥特曼》开篇两集,那种浓厚的日本沉没气氛,也是这个大热门电影的影响。并且半年多后,这两集的本篇监督和特技监督,也真的去合作同一集电视剧版《日本沉没》了。这些话题还是等不知道多久以后,我们的连载进度到一九七四年时再来细说,下回先继续说特技监督如何消亡。
封面: 《怪兽岛的决战 哥吉拉之子》演出中的有川贞昌
© 永远的迪迦 / Anitama
支持阿迪的系列连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