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
村田和也(Murata Kazuya)
1964年生。动画监督。曾任职于建筑业,之后以演出助手研修制度第一期学生的身份加入吉卜力工作室。在《岁月的童话》(1991年)《听到涛声》(1993年)中担任演出助手。之后经历Pastel和OLM等动画公司后转为自由之身。在多部作品中担任分镜演出,在《Code Geass反逆的鲁路修》系列(2006-2007、2008年)中担任副监督。主要监督作品有《钢之炼金术师叹息之丘的圣星》(2011年)《翠星的伽尔冈缇亚》系列(2013、2014、2015年)《正解的卡多》(2017年,总监督)等。现在正在准备原创新作动画《A.I.C.O.-Incarnation-》,预计于2018年通过Netflix全球同步播放。
采访日期:2017年7月9日
采访地点:Royal Host石神井台店
采访整理:高濑司
■从特摄到大塚康生、《宇宙战舰大和号》
——提到村田监督您,我们就会想到您从吉卜力工作室的起步,在《Code Geass》系列中担任副监督,以及监督了作画品质极高的剧场版《钢之炼金术师叹息之丘的圣星》,之后又和虚渊玄一同推出了原创TV动画《翠星的伽尔冈缇亚》,2017年春则担任了3DCG动画《正解的卡多》的总监督,活跃在多个领域。今天希望以您个人的经历为核心,对途中提到的各个问题进行深挖。今天还请您多多关照。那么首先,想请教一下您儿童时代受到了哪些作品的影响?当然并不需要限于动画。
村田 首先我刚懂事的时候就已经在看《奥特曼》系列了。《奥特Q》(1966年)和初代《奥特曼》(1966-1967年)《奥特赛文》(1967-1968年)这些。《奥特Q》首播时我还只有两岁,当时也没有特别主动去看的意识。但是过去的日本电视台经常会重播节目(编注:现在重播很少见),所以之后我也反复看了多次。于是我进幼儿园的时候对特摄的见识已经很有见地,《奥特曼》和《赛文》里出来的怪兽和宇宙人我几乎倒背如流,拿最近的孩子举例那就是我能背出所有的精灵宝可梦。当时我也会看TV动画,但毕竟动画还处于黎明期,所以我小学之前看得更多的是特摄,特别是圆谷特摄令我沉迷。
——那您是要到几岁才开始有意识地看动画呢?
村田 我第一次强烈感受到动画魅力的作品,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开播的《鲁邦三世》(1971-1972年)的第一季。这部作品的制作面向成人,明显透出一种和过去的动画有所不同的气氛。剧中的成人气质和游戏人生般的戏谑感对我来说十分帅气,而画风也合乎我的爱好。所以我当时画了非常多的鲁邦的临摹画。而同时期还上映了《天才傻瓜》(1971-1972年)的第一季、《新妖怪Q太郎》(1971-1972年)和《根性青蛙》(1972-1974年),这些作品也让我觉得故事有趣,画得也好,当时也经常看。之后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遇到了长浜忠夫监督的《武士巨人魔投手》(1973-1974年),这部作品的画面让我非常喜欢,当时看得很认真。然后就是出崎统监督的《小老鼠历险记》(1975年)也让我沉迷。
然后我后来才发现,我举出的这些作品《鲁邦》《天才笨蛋》《妖怪Q太郎》《根性青蛙》《魔投手》全都是A Production制作的,全都是大塚康生与芝山努画的。他们的画在柔软的轮廓中拥有丰富的质感,富有跃动感和人情味。特别是大塚康生笔下的鲁邦画风,其中的愤世嫉俗和冷漠颓废的笔触甚至强烈吸引到我这个孩子。所以虽然我要到中学时期的“动画热潮”时才开始意识到制作人员的名字。但这个时候我就发现:“原来如此,我喜欢的是大塚先生的画,是A Production的画啊”(笑)。而《小老鼠》和《天才笨蛋》也是属于A Pro系的芝山努所画,这让我心中感觉一块石头落了地。
——也就是说您和动画的第一次接触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源于被作画所吸引。
村田 是的。然后其他吸引我的点我觉得有“海洋冒险”这一要素。《小老鼠》也有这一要素,往上几年还有富野由悠季监督的《小飞龙》(1972年)我也很喜欢。这两部就都是主人公一行以大海原为舞台一路旅行的冒险活剧,这对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
然后还有一部就是《魔投手》同一档期的后一部作品,就是《宇宙战舰大和号》(1974-1975年)。这部作品让我从不同意义上惊叹,“居然还有这样的动画”“动画居然还能搞出这样的东西”。
首先就不得不提让“战舰”飞翔在宇宙中的创意。然后就是作画的密度感,作品中的信息密度和过去动画中出现的机械完全不是以一个量级的,让人感受到宛如真在宇宙中战斗的写实效果。而战斗描写也是一样,“制定战术,配置部队,如何移动,如何攻击,如何获胜”等等一系列的头脑战的设计非常细致。当时的机器人动画基本上都是“随便拉块场子开打,发个必杀,正义最终获胜”这样的套路,所以在动画中看到“作战行动”这一点让我感觉到非常新鲜。
而这个话题再深入一步的话,作品反映的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处于高度成长时代的日本,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这时候就遭遇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开始意识到资源有可能会枯竭的危机感。当时我年纪还小,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很明确的认识,但是小孩对于所处时代的空气其实是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的。所以我对于“地球要要完,得想法抢救下”这一设定产生了现实感而激动不已。而我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危机感居然也能够转变为一种快感(笑)。特别是《大和号》每集结束后都会出一个倒数信息“离人类灭亡还有〇〇日”(笑),这对当时的孩子的刺激非常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和号》给予了我与大塚康生的画风和动作所不同的喜爱和新鲜感觉。
■和宫崎骏动画的邂逅
——当时和《宇宙战舰大和号》在同一档期其他频道播出的就是高畑勋和宫崎骏的《阿尔卑斯少女海蒂》(1974年)。您看了《大和号》的话应该就没看《阿尔卑斯少女》?
村田 这部我当时没有第一时间看。不过两年后播放了高畑监督和宫崎监督的《三千里寻母记》(1976年),这部作品我碰巧从中途开始看。当时看的是马可白日做梦的那一集(编注:40集),那一集的表现从背景到演出,对一颗幼小心灵来说太过崭新。我就觉得这部作品也太了不起,之后就每周都看了。总之那部作品的作中世界的描写太过可怕,作品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个世界,以马可为中心的角色们就真真切切地活在这个世界之中。在寻找母亲的旅途中,他遇到许许多多的人们,这些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各自的人生。这是我从《三千里》中强烈体会到的“实在感”。然后这部作品极其强大的就是画面的说服力,影像中拥有的实在空间感同样让我震惊。之后回想起来,这靠的就是宫崎骏的构图力和小田部羊一的作画力。而在这一冲击尚未完全褪去的时候,中学二年级的我就遇到了宫崎骏首次监督的《未来少年柯南》(1978年)。
说起1978年,暑假时首先有《再见吧宇宙战舰大和号 爱的战士们》(1978年)的大获成功,我也去影院看了多次。而不久后,秋季新番《未来少年柯南》就开播了。一开始由于这部作品画风和路线都很像日本动画制作的世界名著剧场,我刚开始就当这是一部名著剧场延长线上的作品去看。结果谜底一揭开,唉哟这SF够硬的好不好(笑)。而且还有战斗,我发现这和过去的名著剧场路线可就划分界限了。也就是说,这部作品里面塞满了《宇宙战舰大和号》中曾让我兴奋不已的SF要素,以及我从小就喜欢的特摄要素,全都是我喜欢的东西。而且剧情还有趣,你告诉我我要怎么才能够拒绝沉迷?这也是第一部,让我内心深处产生每周必看“义务感”的作品。
——那您那个时候有没有这是“宫崎骏监督作品”的意识?
村田 那是完全没有。我差不多要到《未来少年柯南》完结之后,才第一次发现“咦,难道说这部作品这么好看是因为做片的人厉害?” 作为一部电视动画,其中所有集数都有一个贯彻始终的世界观,有人与人的爱恨情仇。而且画面质量那么高,角色有演技,有动作戏,有战斗,这些要素被完美地串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做出这样动画的人得是多么厉害?这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制作者的存在。顺便一说,与我年龄接近的许多人都和我在这个时代经历了同样的体验。实际上我进入动画行业后一问,大量和我同一代的动画从业者都表示受到了《未来少年柯南》的影响。
——当时的《Animage》也非常大规模地炒作《未来少年柯南》和宫崎骏监督。
村田 当时的铃木敏夫还是《Animage》的编辑,他发现了这个关注点。本来《Animage》就是受《再见吧宇宙战舰大和号》的爆红影响,于1978年创刊的杂志。因为之前《月刊OUT》出过一本《大和号》的设定集,卖炸了。于是德间书店坐不住了,决定亲自下场跟风出一本动画杂志,然后这事情就找到了铃木敏夫。但是当时的铃木负责的是一本叫做《朝日艺能》的艺能系周刊志,对动画是完全的一无所知。所以据说他就开始做基础调查,先查“喜欢动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后查“动画爱好者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于是他就找来动画资深爱好者和学生们,开了个“动画厉害在哪里”的座谈会来进行调查。然后他就一边做《Animage》的编辑工作一边收集情报。这是我后来听说的。
然后在调查过程中,铃木就得知了《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1968年),以及《未来少年柯南》。据说他亲自观看后也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就打算去接触创作者,找到宫崎骏做采访,然后在《Animage》上做了一期《未来少年柯南》的特辑,里面刊载了宫崎骏画的印象板和评论文字。而包括我在内的当时的动画爱好者,就是从这本特辑中第一次得知,制作这些作品的人的名字叫做宫崎骏。
而之后《Animage》更进一步,把《未来少年柯南》第一集的分镜制成了附赠品。这个企划当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且直接导致将来的吉卜力每部作品都会推出分镜本。当时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动画还存在一种东西叫做分镜,所以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动画的制作方式。而且那可是宫崎骏的分镜,画得非常细致。里面塞满了大量的制作动画的技术和诀窍,纯粹当成读物也很有趣。监督到底是用怎样的思路在设计画面和演技,到底希望传达给作画怎样的信息,这些创作者的意图对我而言都是首次接触到的东西。包括这些点在内,《未来少年柯南》都是为我将来的方向打下路标的作品。
(未完待续)
封面: Anitama
© 高濑司 / Anitama
村田的作品怎么说都有点emmm......欠火候?他和骨头社明年还有部原创,敢在卡多后找他当监督,骨头真的是敢浪敢做啊
两岁看什么还记得。。。。。
从上一篇收集采访村田和也的问题,到采访文章出现,过了多久。。。。有半年了吗
1
采访要约时间,对方要确认审核,要翻译,再确认,通过之后才能发,你们认为这个过程非常快的话自己去试试看
从上一篇收集采访村田和也的问题,到采访文章出现,过了多久。。。。有半年了吗
卡多的监督看起来真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