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动画的“皆杀”

《新世纪福音战士》论(六)

Style|高濑司2017年6月25日 6时30分

5.机器人动画的“皆杀”

和《敢达》中的宇宙世纪一样,《EVA》尽管以其庞大的世界观设定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然而作品最终居然放弃了对于谜题的解答,主人公真嗣甚至屡次脱逃或是拒绝驾驶机器人,一切的一切都大大偏离了机器人动画的传统。

那么《EVA》在机器人动画的历史上究竟拥有怎样的地位?又在哪些方面带来了突破?我们首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机器人动画的历史。

手塚治虫原作的日本首部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1963-1966年)当然是日本最早的机器人动画。然而和之后的机器人动画相比,阿童木显然不是算作同一类的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阿童木有人工智能,能够自律行动。相对的,只要用敢达作为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现在我们对于动画中所谓的“机器人”,第一反应都是“人形载具”。所以自机器人动画成为一种作品类型以来,我们对于其故事的解读一直就是“少年乘坐机器人以参与社会”=“满足男孩子的成长愿望”。

我们顺着时代向下看。自律性机器人之后出现的机器人动画是横山光辉原作的TV动画《铁人28号》(1963-1966年)。主人公金田正太郎(也就是之后惨遭被用于代表少年爱的“正太”一词的语源)用遥控器控制巨大机器人铁人28号。这次的机器人的类型是“遥控型机器人”,这和阿童木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器人本身不再拥有善恶与行动准则,而是被刻画为“视操纵者的用法可为善亦可为恶的力量象征”。而从这个意义引申开去,机器人的身材也不再是阿童木那样与人类等身,而是巨大化。巨大机器人自此也成为机器人动画的基本概念之一。

而下一部代表性的机器人作品,永井豪原作的TV动画《魔神Z》(1972-1974年)中,“男孩子成长愿望的故事”这一机器人动画的基础框架终于得到落实。也就是说,机器人动画故事呈现为男孩子坐入人形巨大机器人的操纵席,与邪恶进行斗争(并因此而参与社会)的结构。而另一点重要的变化则是《魔神Z》的超合金玩具销售成绩极佳。商界从此发现机器人动画只要能在儿童中获得人气,就能带来玩具大卖,这直接造成了玩具厂商赞助机器人动画的商业模型快速普及。然而与此同时,《魔神Z》的故事性相当浅薄,被揶揄为“机器人摔跤片”。这使得今后一段时期之内,机器人动画,乃至其他的动画都被蒙上了面向儿童幼稚作品的刻板印象。

这时登场打破这一印象的,就是让成熟的科幻爱好者同样能够食指大动的TV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1974-1975年)。当然,有很多人觉得登场《超级机器人大战》并不足以让《大和号》自称是一部机器人动画。那么我们便举出一部纯粹的机器人动画,也是日升首次自社企划自社制作的作品,由富野由悠季(当时名义为“富野喜幸”)监督的TV动画《无敌超人赞波3》(1977-1978年)。《赞波3》的剧情脱离了单纯的惩恶扬善,讲述主人公神一家代表地球迎击来袭的外星人,然而途中神一家的秘密暴露。他们来自其他外星,因为母星被毁灭才移居地球。于是地球人指责神一家将战乱与灾害带至地球,剧情逐步走入扭曲的方向,最后的结局更是为富野将来被称作“皆杀富野”提供了最初的材料。为什么富野会写这样一个故事?正是因为机器人动画已经被定型为贩卖玩具的广告,所以富野对这一原则进行了反向的解释,“反正只要玩具能卖出去,那么我干什么都行!”这一破天荒的思路在影像行业中并不少见,类似的反其道而行之的运动反复上演。光是动画之中,我们便见过梅津泰臣监督在《A KITE》(1998年)中“只要够色情,那么干什么都行”的态度,最终使得一部好好的18禁动画,忽然就摇身一变成了一部枪战动作作品。

之后的展开不必多提,在《宇宙战舰大和号》和《赞波3》之后出现的就是富野由悠季监督的《机动战士敢达》(1979-1980年)。《敢达》是一部世纪杰作,它使得机器人动画的受众对象从买玩具的小孩上升到中学以上的青少年,开启了真实系机器人的时代,更引领了日本的第二次动画热潮。《敢达》开创的宇宙世纪是一个架空战记世界观,导入了量产机动战士这一象征着近代工业社会的现实机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机器人动画的内涵借由《敢达》的出现,从“父亲(=社会的象征)给我机器人,我乘坐机器人为正义而战(=参与社会)”这一“少年的成长愿望”升华至“年轻人的自我探求”。

之后富野监督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描写初代敢达7年后世界的《机动战士Z敢达》(1985-1986年)以卡缪为主人公展开故事,然而他在长达一年的战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后,却发疯了。这是富野对于“描绘年轻人成长愿望的机器人动画”这一理念所进行的彻底否定(=成长的失败)。

而描写初代敢达14年之后的剧场动画《机动战士敢达 逆袭的夏亚》(1988年)索性放弃了以少年展开剧情的基本原则,下场厮杀的阿姆罗与夏亚分别都已29岁和34岁高龄。而他们围绕故事中的女主(如果有女主的话)葵司的对话“(阿姆罗)我不是机器,我无法成为她父亲的替代”“(夏亚)是么,她原来需要的是父亲啊。我感觉她太烦人,才把她逼成了机器”,更是体现了两位男主虽然一把年纪,但他们却对成熟(=成为父亲)进行彻底的否定。

上一节中我们提到,庵野秀明通过制作同人志《逆袭的夏亚同好会》学习了“机器人动画的历史”。《EVA》中真嗣对于乘坐初号机的逃避正是对于成熟的否定,足见庵野从富野、从机器人动画历史中的所学所得。《EVA》是当时机器人动画历史的正统继承者,处于当时机器人动画的最尖端。

之后随着《EVA》的大红大紫,一时间描写年轻人自我意识(而非少年成长愿望)的机器人动画数量猛增,相信大家都能举出2000年左右的那些作品。但是这种类型的作品却很快便消失了。《敢达》系列虽然还在继续,但整体的机器人动画目前已经数量不多。进入21世纪一零年代,不少年轻动画爱好者甚至频繁表示,作品里光是有机器人出现就会让动画看起来老气横秋。然而,从前面的历史变迁中可以看出,机器人动画的历史,正是机器人动画(年轻人的成长愿望)的否定史。那么需要进化的机器人动画,则与富野由悠季所做过的一样,必须要经历机器人动画的“皆杀”过程,才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未完待续)

封面: 《机动战士敢达 逆袭的夏亚》

© 高濑司 / Anitama

《新世纪福音战士》
相关阅读
评论
#8人造人163号发表于 2017-06-26[引用]

正太是少年爱吗,谢老师不会表示反对吗(

我覺得TA鋼彈已經講出該有的答案

#6人造人13号[引用]

1

#7人造人57号发表于 2017-06-25[引用]

在理念与目标丧失的时代(故事背景中历史进程的倒退)重新找回努力的意义(turnA),并呼吁年轻人追求成长与变革(罗兰驾驶turnA改变故事的局势),动画最后一幕响起成人礼时的音乐更是加深了这层意味。但这没法阻止机器人动画影响力的衰退(观众减少了对努力意义的思考和对前人信念的继承),更多的作品开始描写在无法通过单纯的努力和成长改变局势的环境下,主人公对自我价值的寻找或回归。

#6人造人13号发表于 2017-06-25[引用]

我覺得TA鋼彈已經講出該有的答案

#5人造人31号发表于 2017-06-25[引用]

这配图是不是不太妥当

#4人造人135号发表于 2017-06-25[引用]

“食指大动?“

#3人造人123号发表于 2017-06-25[引用]

“机器人,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名言)

#2人造人150号发表于 2017-06-25[引用]

什么时候聊聊《逆袭的夏亚》?

#1人造人57号发表于 2017-06-25[引用]

29和34岁高龄笑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