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的幻影博士(3)
《幻影博士》完结后,勇士并没有急于推出续作。他们一贯非常有耐心,此前在连载《灵》(Rai)的时候,中途曾暂停了好几个月,就是为了等漫画家克莱顿•克雷恩(Clayton Crain)重新加入。这样做会让故事线之间存在较长间隔,但好处也很明显——人物发展是统一连贯的,并不会因为创作团队成员的变更而半路跑偏。对于苦苦等待了这么久的漫画迷来说,最好的消息莫过于《幻影博士:第二次生命》仍旧沿用了上一部的主力创作团队——编剧詹·范·米特和漫画家罗伯托·德·拉·托雷。
两人的第二次合作充分显示出熟人搭档的优势。“罗伯托笔下的画面充满了感情,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最重要的是有一种超现实感,与《幻影博士》的剧情非常契合,”米特说道。“《第二次生命》里我继续跟他搭档,感觉比以前更加得心应手。”米特与托雷沟通得更频繁,他们对彼此的创作习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米特知道怎么写剧本会促使托雷理解她想表达的内容,托雷也知道米特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画面。米特认为两人配合默契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作画的看法比较接近:“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场景的情感内核。”
所谓“场景的情感内核”就是指这个场景需要表现出来的剧情基调和人物情绪。《幻影博士》第一部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世界观,对后续发展作铺垫,所以详细描绘了方善离开人间,探索冥界的黑暗边界及其他地方的过程。为配合沉重的主题,托雷在作画中着重强调凄清、诡异的感觉。第二部将重心放到方善和李文的冒险上,对鬼魂和冥界的着墨少了,托雷也对画风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米特说:“我认为读者应该能从画风看出《幻影博士》的剧情变化。”第一部诡谲而暗淡,带着某些惊悚的色彩,到了续作中,画面亮了起来,线条和色彩运用也不同了,看起来更像是谋杀推理故事。
《第二次生命》的画风与第一部有了很大的不同。
托雷擅长表现的非现实感在《第二次生命》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方善和李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可以从半个局内人的角度来看待鬼魂,这是其他角色做不到的。在幻影博士夫妇的带领下,读者重新审视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平时再熟悉不过的一切都开始显得陌生起来。托雷高超的绘画技法很好地传达出这种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感觉。
第一部里有一段闪回,描述了方善和李文坠入爱河的那一天,当时他们在鬼屋里执行任务。那是一幢20世纪初美国殖民时期的建筑,毫无特别之处,但托雷刻意运用了特殊的笔触,立即改变了整栋房子的风格。在第二部中,他对所有场景都进行了同样的处理,无论幻影博士走到哪里,我们都能看到鬼魂,感受到存在于空间中的魔法。他对所有稀松平常的东西都进行了小幅度的扭曲,加上他一贯情感浓烈的画风,营造出一种迷幻的氛围。米特赞赏道:“他成功地让平凡变得不平凡。就连机场厕所这种毫无亮点的地方,他也能画出魔幻的感觉,太不可思议了!”除此之外,托雷对角色感情的理解也非常到位,能够正确掌握人物关系,并呈现在画纸上。
在剧情方面,米特想让第二部更接近93年的原版《幻影博士》。“鲍勃•雷顿和伯纳德•张创作的漫画非常棒,他们让幻影博士的婚姻关系变成了冒险故事的主题,”米特说。“第二部的副标题《第二次生命》就是对原版的致敬。”续作中方善与李文的历险也紧紧围绕着婚姻展开,以一场婚礼作为开端,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解决他们婚姻中出现的问题。李文回到了方善身边,一开始日子还算幸福,两人本以为只要能在一起,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横亘在他们之间——李文没有实体,什么事也不能做,什么忙也帮不上,连拥抱自己的妻子都做不到。想要让李文获得实体的愿望变得越发迫切,他们来到朋友家中,试图在记载着古老魔法的卷轴上寻找方法,结果却引发了一场波及人鬼两界的浩劫。
无意中释放出的邪恶力量。
与第一部悲伤、沉重的气氛相比,第二部的剧情愉快很多,方善和李文的搭档笑料不断,在严肃的主题与超自然冒险之间达到了平衡,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看下去。尽管如此,《第二次生命》继续呼应了前作悲伤的主题:《幻影博士》第一部以方善失去挚爱、一无所有开始,讲述她如何想方设法找到死去的丈夫李文,将他带回人间;第二部里,他们夫妻团聚,幸福美满,生活就像浪漫喜剧片一样有趣,但缺陷也很明显——不是他们的感情出了问题,而是他们没法触碰对方——李文不能施咒,不能移动任何实物,更不能与妻子温存。
米特说,“我想让读者看到,幻影博士失而复得的幸福其实是不完整的。”她希望通过《幻影博士》来探讨爱情中的普遍心态——人们总是在奋力寻求某种东西,认为只要得到了它,一切都会好起来。方善和李文正是在试着填补他们完美的婚姻拼图上缺失的那一块。从这个意义来说,“缺失”是《幻影博士》贯彻始终的主题,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最大矛盾。漫画最开始的时候,幻影博士处于一无所有的状态,米特在后续进展中告诉我们,她曾经拥有过令人艳羡的幸福,然而一场意外剥夺了她的一切,给她造成了巨大的“缺失”。接下来描绘的自然就是她如何一点点填补缺失的过程——首先将丈夫找了回来,其次想办法让他获得实体。
“只差一点点……我们就能像以前一样亲近了”
跟一般的超级英雄漫画相比,这样的主题显得十分普通,方善并没有肩负着拯救世界的重任,也不需要太过操心自己的人生。米特自认情感丰富,但是在考虑如何制造戏剧冲突的时候,她的想法就变得实际了起来。“大家总是装作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说‘幸福的爱情肯定都是无趣的’,我不敢苟同,”米特说。就大部分人的生活体验而言,一段感情,不管是幸福美满还是惨淡收场,总会经历起伏与波折。即便健康的爱情关系也充满戏剧张力,有许多故事值得深入挖掘。“如果说感情一旦稳定下来就平淡无奇,如同一潭死水,那就是在贬损人性。”在她看来,好故事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动辄星球爆炸、世界末日,讲述生活小事的漫画也能让读者获得乐趣。
为了增添故事的戏剧性和震撼力,就把主角们的人生弄得一团糟,把他们塑造成根本不能维持健康感情关系的“问题儿童”,这对角色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们从小对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和柯特•科本(Kurt Cobain)这样的人物耳熟能详,他们的故事在流行文化中广泛传播,给了我们一种错觉,仿佛伟大的艺术家注定是悲剧人物,名流巨星的私生活绝对混乱不堪。我们把天赋卓绝与飘零、动荡、悲剧的人生捆绑在一起,实际上是埋没、贬低了另一部分人——他们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也拥有安定平稳的生活。创作者往往对这样的人不感兴趣,难免让人觉得安稳不该是人生的目标。方善和李文的问题不在于他们爱不爱对方,而是能不能爱。人鬼情未了的故事虽然听起来很浪漫,但在现实中,他们要如何维持这样的关系呢?
无法自己施咒的李文。
这是幻影博士夫妇亟待解决的问题,毕竟婚姻关系只靠爱情来维持是不够的。不过反过来看,幸好他们还有爱情,否则婚姻也就失去了根基。米特表示,“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当我在生活中四处碰壁、诸事不顺的时候,是爱情的力量帮我渡过难关。婚姻当然也是一样的,无论其他事情让我多么崩溃,稳定的婚姻关系就是我最后的依靠。如果婚姻不幸出现了隔阂,问题就棘手得多了。”
早在剧本还未成型之前,米特最初的设想里,剧情主线之一是李文回到了方善身边,但他们没法触碰对方,两人变得疏远起来。他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想看看有什么办法能让李文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不仅可以再次运用魔法,还能亲吻、拥抱自己的妻子。米特跟编辑亚历杭德罗在电话里提到了这个想法,她随意讲了几个故事可能的发展方向。亚历杭德罗突然变得很安静,他说:“詹,这个故事听上去就像是一对夫妇中有一个人卧病在床,无法自理,另一个不得不费心照顾他。”
米特沉默了。她意识到自己在构思的时候,心里想的一直是当地公共电视台对退伍军人家庭所做的一系列采访。这些军人由于严重伤病,无法继续服役,因此回到家中疗养。电视台专门调查了退伍军人回归家庭之后的情况,看他们如何面对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她说:“我并未有意识地将其作为参考,但这些访谈显然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听到亚历杭德罗这么一说,她马上想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说:“噢,对啊,就是这种感觉。”
米特提到她对其中一对夫妻的采访印象非常深刻。当年丈夫重伤退伍的时候,他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感激、痛苦、愧疚交织在一起。雪上加霜的是,丈夫此前长期在部队里服役,婚姻一直处于停摆的状态,重新在一起后,夫妻俩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适应两个人的生活。尽管困难重重,他们从未怀疑过对彼此的感情,坚信真爱能支撑他们熬过最艰难的时候。“我不想把《幻影博士》说成是这种家庭的象征,我没有那个资格,”米特说。“但我认为这种深切的期盼是共通的——在其中一方伤痕累累地回归家庭之后,夫妻双方得解决过去的伤痛和长期分隔两地给这段关系带来的影响。……这段采访让我非常感动,如果我能把这份感动融入《幻影博士》中,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也心满意足了。”
【参考资料】
ComicsAlliance对编剧詹•范•米特的采访的第二次采访
Newsarama对詹•范•米特的采访
原版《幻影博士》的英文维基页面
Comicverse对编剧詹•范•米特的采访(第一部分)
Comicverse对编剧詹•范•米特的采访(第二部分)
请下载APP使用投票功能
封面: 《幻影博士》
© 安妮帕达四世 / Anitama
阴阳五行什么的就算了,除非请中国人参加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