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的幻影博士(2)

关于勇士漫画的一切(五)

Comic|安妮帕达四世个人专栏2017年4月30日 6时15分

有评论说:“当我看到《幻影博士》第一期的第一个场景时,就马上想到了‘成人’这个词”——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不管是从人物设定还是从题材来看,这都不是一部以青少年为目标受众的漫画。米特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她想要创作成人作品。在当今的流行文化里,所谓适合成熟观众观看的作品,或者说成人作品,基本就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作品里含有太多暴力血腥的元素,不适合儿童观看,要么就是色情成分太多或脏话连篇,同样不适合儿童观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放在这样的语境之下,“成人”反而表达了完全相反的含义,因为所谓的“成人内容”在本质上其实非常幼稚。

《幻影博士》以成熟女性作为主角,这在超级英雄漫画里是非常少见的。“我很少看到描绘成熟大人的作品,尤其是描写女性在探寻的过程中发生蜕变,或是增进了她们对自身的了解——很多小说好像都在暗示,我们只要一过三十岁,就停止生长和改变了。”米特说道。“那正是我想在方善的故事中探讨的——她是跟鬼魂和怪物打交道的专家,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可是丈夫去世以后,她发现自己不再完整,她感觉自己迷失了,已经玩完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都想寻死”

米特说:“在第一个场景里,我确实是从成人的角度描述成人的事。”不过成人题材并不一定意味着青少年读者就不能看。如果故事的主角可以通灵,那这个故事的主题肯定与死亡有关。比起儿童或青少年,成人往往对死亡有更深的体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死亡也是重要的成人题材。“我个人认为,一旦你要将自己的世界观和想象力融合到一起,创作以‘死亡’为题材的故事,你必须得思考各种形式的死亡,不管是早夭还是寿终正寝。”米特解释道。“因此,如果我要让幻影博士与六位痛失所爱的寡妇见面,这六个人不可能都不到三十岁。”

寡妇们最后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安慰,然而方善在结束工作之后,却告诫经纪人,下次再也不准给她接这种工作。方善的悲剧之处在于她可以帮助所有人,唯独帮不了她自己。与她打交道的人几乎都处于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如果你要见幻影博士,意味着你要么失去了重要的人,感到悲痛万分,要么你的房子闹鬼了,需要她替你解决。

“我不想再经历一次那种事”

从角色塑造的角度来说,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其中一个难题就是设定出与角色身份、地位、职业相符的性格。米特在考虑人物性格的时候,联想到很多常常需要面对类似状况的人,比如急诊室医生。她说:“我认识几个这样的医生和警察。我试着去想他们要如何适应这种生活,思考到底是怎样的性格特质让他们能坚持这份工作,同时又保持心理健康。人们难以承受这样的生活时,压垮他们的那根稻草又是什么?我尝试深入思考这样的人到底会是什么样,而不只是让她打怪兽而已。”

另一方面,编剧还得考虑什么样的故事发展才会契合角色的性格。米特和阿伯纳刚开始讨论剧情的时候,曾反复探讨这样的问题:“这到底是浪漫历险故事——主角寻找她失去的爱人——还是恐怖故事?这应该是一个人的冒险,还是两个人的?”后来,他们逐渐意识到以上描述都是对的。读者可以将这个故事理解成幻影博士孤身一人寻找她失去的爱人,就像俄耳甫斯去寻找欧律狄刻,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夫妻冒险故事里的一个章节,只不过故事的开端正好是妻子出发去寻找丈夫罢了。

深入讨论之后,米特越发觉得她自己和读者都需要了解到方善和李文过去的故事,知道他们在相遇之前是怎样的人,因为他们如何相遇决定了他们如何重逢。因此在之后的剧情中,我们看到年幼的幻影博士,看到她身上某些一直没有改变的地方,看到她过去的经历如何改变了她,成就了现在的幻影博士。以闪回的方式呈现人物的童年经历,揭示该人物某些性格特点形成的原因,是米特的惯用手法。这种叙述模式,可能是源于她在研究生时期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当时她研究的方向是移民叙事,主要关注20世纪早期的美国文学与民间传说,尤其是探讨不同社群的民间故事如何融合,以及民间传说的形成过程。

方善与李文的过去。

米特说:“我读过的文献极大地影响了我的叙述方式,这些作品常常运用类似的叙述模式,探讨人的现在为何会是他过去经历的结果。反观我自己的作品,我看到我在不断重复这种模式。《绝望的野蛮人》里的闪回几乎是我所有作品的主题,只是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点。年幼时发生的某些事情总是会在你身上留下印记。”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让人物形象更立体、丰满,让故事更具有说服力。IGN将2015年最佳短篇漫画奖授予《幻影博士》的理由无疑也证实了米特的成功:“詹·范·米特很快将幻影博士塑造成了一位迷人的主角……这部短篇漫画是我们读过的最精致、最扣人心弦的故事,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这也是勇士目前最好的作品。”《幻影博士》还获得了当年哈维奖的三项提名,分别是最佳新人奖提名(詹·范·米特)、最佳编剧提名(詹·范·米特)及最佳漫画家提名(罗伯托·德·拉·托雷)。评论界对这部作品几乎给予了一致的好评。

左为詹·范·米特,右为罗伯托·德·拉·托雷。

优秀的编剧离不开同样优秀的漫画家,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如此出色的作品,对米特来说同样如此。米特详细描述了她与托雷及巴伦合作的过程:“在与新搭档合作的时候,即使你很清楚自己的剧本都写了些什么,也没法预料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因此第一版剧本只能事无巨细地将所有细节都写清楚。接着你慢慢知道他们在哪里需要你的指引,哪里不用你说也能够做好,此时你就开始对剧本逐步作出调整。”托雷善于捕捉和表现情绪,每当米特需要引入新场景或新角色的时候,她会花很多工夫描述这些场景或角色给人的感觉及其在故事里的作用:“接下来四页的内容都发生在这个场景,你要知道这种人最后就会落得这种下场,这儿对于这类罪犯来说就是地狱。”自那之后,米特几乎不再需要告诉托雷具体细节,他也能够准确呈现出她想要的效果。他对超现实场景极具想象力,正好适合这部漫画。巴伦在上色的时候,能够渲染出非常美妙的光影效果。他对情绪也非常敏感,托雷的铅稿经他之手后,仿佛立即活了过来。

《幻影博士》标志着勇士漫画公司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勇士漫画第一次以女性作为主角,第一次启用女性编剧来撰写脚本。不过米特本人并不认为这会让《幻影博士》变成什么特殊的作品。她在采访中表示,不论是特定的感情、行事方式还是能力,往往并非由某种性别所独有。作为编剧,她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感兴趣。但是她也承认,创作以女性为主角的漫画,将灵异与浪漫元素融合在一起,让她有机会做一些新鲜的尝试,在创作其他风格的漫画或角色的时候,她可能并没有这个机会。

《幻影博士》同人插图。

米特喜欢对常见的套路进行反转,这或许就是她所谓的“新鲜的尝试”。《幻影博士》一开始与别的超级英雄漫画并无不同,主角可以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超级英雄漫画往往喜欢描写一个人拥有特殊的能力,能够在挑战出现的时候迎难而上,典型代表是蜘蛛侠。在《幻影博士》初期,我们看到可以通灵的女主角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那儿每一个人都比她更强大,她的能力根本微不足道。这就变成了另一类故事——主角最不像超级英雄的超级英雄故事。

米特对鬼的理解也不同于一般。大多数鬼故事里,鬼魂有未了的心愿,便徘徊在人间不肯离去,例如被谋杀的人化为鬼魂,要求生者为他将凶手绳之以法。米特说:“人们常常会被这种悬案一样的故事所吸引,我想做的就是描绘各种悬而未决的事情。”不过,她的着眼点并非是破案。以“降神会”这一场景为例,米特想展现的是,如果生者的问题没有解决,死者的“悬案”也就不能尘埃落定。寡妇们的故事说明,鬼魂滞留人间不是因为未亡人还需要他们。他们想让孤独的生者开始新的生活,不需要他们的陪伴也能好好活下去。这与其说是破解了死者之谜,不如说是为生者找到了他们寻求的答案。

尽管《幻影博士》是公认的勇士最佳漫画之一,批评的声音仍旧存在。有评论指出,这部漫画的节奏有问题,米特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浪费了太多篇幅,读者几乎看不到女主角的行动。更让人失望的是,通读第一部之后,发现故事才刚刚开始。米特知道她在漫画里花了很多时间进行铺垫,但她认为这样做是有必要的:“我得构建世界,制订规则,否则接下来的剧情就讲不通了。”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话,她想多写一些惊险刺激的剧情。这位评论者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幻影博士》第一部确实只是个开端:“在写第一部时,我就为后续发展埋下了许多伏笔。《幻影博士》的反响很好,勇士公司决定趁热打铁,让我创作第二部,我对此感到十分激动。”

时隔一年,在2015年即将落幕之际,勇士发售了续作《幻影博士:第二次生命》的第一期。这一次,米特愿望成真,终于有机会写一写夫妻俩的冒险故事了。

《幻影博士:第二次生命》第一期封面。

【参考资料】

IGN 2015年最佳漫画名单
HollywoodReporter对哈维奖提名的报道
Comicverse对编剧詹•范•米特的采访
Nerdist网站的《幻影博士》评论
勇士三周年视频
ComicsAlliance对编剧詹•范•米特的采访
詹•范•米特的英文维基百科
罗伯托•德•拉•托雷的ComicVine英文页面
Newsarama对詹•范•米特的采访
Newsarama对《幻影博士》的评价
LA Times对《幻影博士》的评价
io9对《幻影博士》的介绍
kinja对《幻影博士》的评价

立刻获取APP

请下载APP使用投票功能

封面: 《幻影博士》

© 安妮帕达四世 / Anitama

相关讨论COMIC GIRLS
关于勇士漫画的一切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