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秦晋之好:1949~1966
第十七章 东映假面英雄和宇宙人英雄
上回为止我们说了东映在老本行电影业务的基础上,于一九五六年七月正式打入动画业界,然后进军电视业界。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主导设立了日本教育电视台,也就是今天的朝日电视台,并且开始制作专用于电视播放的影视剧。一九五九年二月日本教育台终于开播,东映最初的影视剧也伴随着登上电视了。
电影和电视两种媒体形式,实写和动画两种制作方式,东映集团都在经营了。接下来的要务是怎么融汇贯通,这回我们先说打通电影界和电视界的尝试。
之前在第十三回提过,东映在等日本教育台的许可证发下来的期间,一九五八年七月设立了一个新的子公司。这是专门用来制作电视影视剧的子公司,叫东映电视制片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简称东映电视制片厂。
不过一九五九年二月当电视台和电视剧的事都搞定后,东映马上就意识到不太对了,当月就给改了名,叫东映电视映画有限责任公司。改了这个名代表什么意思,我们先再来梳理一下用影视作品来进行商业行为的方式啊,这个思路是怎么一步步发展的。
先是最早最原始的方式,拍摄了电影,然后发行到电影院去上映,这是东映的老本行。第二是电视诞生后进行拓展,把电影放到电视上去重播,上映时没能看的观众可以看,而且这种形式不用观众直接交钱,所以也有很大市场。但是我们在第十二回说过,这一条路在当时被大型电影公司之间的条约给掐断了,也是东映设立电视台并拍摄电视剧的原动力。第三是脱离电影,制作一开始就是用来给电视台播的影视作品,也就是电视剧,这是东映刚刚已经达成的。
接下来就是第四了,反过来的再次利用啊,把电视剧逆输入到电影业界。电影放在电视上重播到今天也是有市场的,而电视剧放在电影院里重播就听起来很坑爹,这是因为现在有录像有回看功能,当时当然没有啊。第一电视机普及度还不够高,第二电视剧有无法靠观众自己的意志决定观看时间的特点,第三没法录像没法回看,所以将电视剧在电影院里再次上映就拥有相当可观的市场。
东映电视制片厂改名叫东映电视映画,就是这个意思。原本经营的业务只是拍摄电视剧,现在还多经营一项业务了,就是把电视剧发行到电影院去上映。究其业务的本质,我们早早明确过电影行业的最基本的三步骤,制作、发行、上映,那么改名前东映电视制片厂经营的业务就只是制作,改名后东映电视映画经营的业务就是制作加上发行了。
当然了一般电影的制作、发行、上映等业务依然是东映本体来经手的,东映电视映画所经手的范围只是电视剧的制作和再上映。但是因为东映本业是电影事业,其经验体系和经营脉络也就是东映电视映画能一开始就掌握的。加上电视影视的制作成本,比起最初即以上映为前提来制作的一般电影要明显低一个台阶,这样一来电视影视在电影院的二次利用当然就成了一个不得了的业务。
我们说过电影产业的核心不在于什么制片厂能拍多少片,而在于发行这一步。大型的电影公司甚至也可以没有制作机能,但没有发行机能的公司不可能是电影业界的大公司。而这个东映电视映画既有制作机能又有发行机能,而且能与东映共享各种资源和人脉,已经具备了成长为我们提过的当时六大电影公司以外,业界又一大公司的条件。
所以才过三个月,东映在五月份又把东映电视映画改名了,叫第二东映股份有限公司。这时的方向已经变成了,把第二东映作为与六大公司同等地位的一员来扶植,不再是之前那个只碰电视关联作品的附属性质的公司。
第二东映在法律意义上与东映是不同的两个公司,其实总公司地点与东映相同,总裁也是大川博,制作电影时所用设施资源同样是东映东京摄影所和东映京都摄影所。当时是东映鼎盛期啊,我们说过那时东映已经成长为业界第一了,第二东映的规模又约是东映的一半。大川野心膨胀,宣言目标是东映和第二东映的业绩合起来要占去电影产业一半的市场。
原来的那个东映电视制片厂的机能已经完全不知道丢哪里去了,后来回过神来,在十一月又再设立了新的子公司,还是叫东映电视制片厂。现在存在的东映电视制片厂就是后来又新设的这个。
第二东映在大肆扩张,在出事前我们暂时先不管这边,接着看东映在电视剧那边的动作。还是一样由于我们的主题是特摄和动画等子供向作品,这以外的就不说了。
早期东映儿童片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这年六月份建立起来的周三晚上六点一刻这个档,不过尝试播了两个月后移到周四去了,最后在这里固定。当然,所在电视台是日本教育电视台,半小时的节目,从六点十五分到六点四十五分。
自《月光假面》大人气之后,这回东映直接与川内康笵合作进行新作电视剧的企划。还是超级英雄类的片,叫《七色假面》,音乐还是《月光假面》的小川宽兴,主角也还是侦探,这就是东映最初的假面英雄片。剧情同样分几部分,这回有七部,第一部和第七部各约一季度,其他每部约半季度,合起来四个半季度差两周,所以总共播一年又一个月。
七色假面同时有七张脸,但是这种面具就算造出来,演起来也太难了,只好改成能变七张脸的变装达人,这简直是侦探跟怪盗合体了。当时电视还是黑白画面的时代,把七色这种字眼放标题里有点挑战性,就用金银色这种有亮闪闪的感觉,戏服也像宇宙服似的。
《月光假面》的时候宣弘社是穷得叮当响所以各种凑合,东映可就财大气粗了,而且对最初的作品总是要下工夫的。我们说过那时候这种半小时电视剧的制作费基本上该是每集八十万到一百万,而《七色假面》给的预算是每集五百万,砸钱比这还狂的大概也就只有后来的圆谷制片厂了。这种片当然不能播一遍就简简单单完事了,后来也发行到电影院去上映,总集篇一个接一个上出了十二部。
这个档是由蒲谷食品独家赞助的。早期的电视剧就算儿童片也就一种经营模式,就是播出时所产生的广告档卖给赞助商,直接向观众卖各种关联商品这种事还没有成为一种体系。这也是为什么那时收视率这种指标就是一切,收视率高赞助商的广告效应才可能高,收视率所体现的节目价值是派生的、间接的。所以玩具厂做赞助商完全不是主流,虽然面向什么观众群的节目往往就由什么类型的企业来做赞助商,但这些赞助商平时该生产什么商品还生产什么,跟赞助了什么节目不会有关系。
《七色假面》播了四部后,转个年头进入一九六〇年时主演换了,于是改题叫《新七色假面》。这里有必要说的是,新换上来的主演是千叶真一,与东映特摄有很长久的渊源。千叶后年成了东映著名的动作类影星,除了超级英雄类儿童片之外,也在刑事类和间谍类、武侠类和黑帮类等多个领域打出一片天下。当时千叶是身为东映职工的新人演员,才二十周岁,这回就是初次主演。现在东映特摄的动作监督动作演员,几乎都选自日本动作企业,总裁是金田治监督。其前身是日本动作俱乐部,就是当初由千叶创立的。还有《假面骑士》的名角色泷和也,演员是千叶治郎,那是他弟弟。
《七色假面》结束后接档的节目《真主的使者》继续维持川内原作和千叶主演的体制,这回是个很清真的超级英雄,我们说过川内其实还是绿的。因为赞助商是蒲谷食品,所以还弄了个很清真的中东国家叫蒲谷王国,王国的王子跟蒲谷食品的焦糖一个名字,王女跟蒲谷食品的饼干一个名字。
但是小朋友根本没代入感不买账,新节目播了一个月就撑不下去了。砍是没砍掉,只是播出时间变更了,给移走了接着播,而周四傍晚六点一刻这个档就成了松下电器的独家赞助档。
松下来了之后当然要求手笔只能更大,搞什么戴假面的超级英雄啊,敢真的像美帝的苏帕曼那样搞个飞天的超级英雄出来吗!松下有个只在日本国内出售的品牌,叫国民牌,所以这片就叫《国民少年》。扯上了宇宙和外星人,这便是东映最初的宇宙人英雄,日本的宇宙人英雄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奥特曼啦,给这片设计各种宇宙机械的就是后来设计奥特曼的成田亨。
《国民少年》顺利后,松下对接档的节目就比较宽大,所以制作现场这边预算也提升了。当然像《七色假面》那样犯病似的砸钱是不至于啦,也就只是高于一百万的平均水准这样的待遇。接档的这个《肯尼亚少年》跟前几作不同,不是当时为了拍新片而进行的企划,而是数年前的既存插画小说拿来当原作拍成片。
因为是已经有过一定人气的,所以在东映看来这片的风险理应小一些。然而这个档第二次犯了个失误,就是成功了一个节目后下一个新片却扯到外国去了,小朋友依然表示不是很想买你们的账。所以播完后,这回松下也没有继续了,这个东映早期的儿童剧节目档前后持续了将近三年,就这样终止了。
回过头来看气势汹汹的第二东映,其实命也不长,也是就将近三年。玩爽了就玩太大,然后玩脱了,十年前东映也这样吃瘪过,看来光吃一次还没吃饱。
第二东映的垮台是东映在打通电影界和电视界的初衷之上,走得太远后摔的一次跤。下回我们说第二东映怎么挂掉了,以及东映再靠什么经营手段把电影和电视,甚至实写和动画,玩到融汇贯通得心应手。
封面: 《七色假面》
© 阿迪 / Anitama
广东人看见"国民牌"…哦不是,是"乐声牌"真是倍感亲切…以前的水货王者,不是松下的乐声就是索尼了…
可怜的七色假面,当年的黑白技术根本表现不出来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