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代太郎,60年代出身于音乐世家,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是一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现任东京都交响乐团理事。其作品涉及多个领域,也多次为大河剧配乐,作曲风格带有浓重的古典印记。
《春雪》是一部改编自三岛由纪夫小说的电影,导演正是《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的行定勋。在第2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中,《春雪》获得九项提名,包括最佳配乐奖(同年岩代太郎的《蝉时雨》也榜上有名)。
虽然从改编的角度来看,诠释的过分片面,使得电影存在种种缺憾,但不能否认,其唯美的音乐与绚丽的画面相协相和,不仅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也大大弥补了电影对文字的还原力不足。
且让我浅谈岩代太郎在这部作品中的配乐表现。
电影描述的是大正时代,松枝清显(妻夫木聪 饰)与绫仓聪子(竹内结子 饰)之间的一段贵族恋情,从刻骨爱恨到漠漠黄泉,字里行间透露出清冷纤细的唯美主义气质。因此,许多人先入为主地以为会配以更和风、更薄弱的音乐,这样才贴合原作气质。但岩代太郎却大量采用弦乐与木管乐这样偏暖的音色相互交织,事实上,他做的很好,甚至好得超出电影本身。
举例而言,“雅”这个概念在原作中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悲剧的起源与核心。尽管画面本身非常美,每个镜头都精致又考究,但终究表现力有限,只能展现锦衣华服琼花玉树这样肤浅的含义,这时候就得依赖于音乐。
原作中是这样描写的:“他早就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根含毒的小刺,扎在他这个家族的一支粗壮的指头上。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学会了优雅。直到五十年前,这个地方武士家庭还是素朴、刚健而贫寒的,转瞬之间就大为发迹。随着清显的成长,一股子优雅之风即将悄悄地嵌入这个门第。然而不同于原本对优雅就持有免疫力的公卿贵族之家,在这里,它会立即作为一种迅速没落的征兆显示出来。对此,他就像蚂蚁预测洪水那样有所感。”
再看电影,一开场清显与聪子尚年幼,便响起来的《雅の复讐》:弦乐声拉开序幕,单簧管与双簧管交替出现,一进一退演绎同一段旋律,显得敏感又伤感。竖琴声点缀其间宛若无垠的浮萍,而后达到一段小高潮。这里将“欲加蛀蚀而并非蛀蚀,欲加侵犯而又不予以侵犯”的雅致核心表现的恰到好处,营造出干净唯美、却又稍纵即逝的意境。后半段木管声弱下去,由弦乐领起钢琴独奏主旋律,高音精巧漂亮,低音沉稳内敛,与其说是鹤立鸡群,不如说是如鱼游水,像是一阵清风,又像是根生长于斯的毒刺。最后弦乐再次奏响,在低音提琴的轰鸣声中结束一曲。
“看到行将衰落就炽烈地燃烧起来”,清显这根漂亮的刺也被岩代太郎画了个大概,奠定了本作悲剧性的基调。可惜的是,因为选角与编剧的不足,清显的忧郁倨傲,被描绘成了残忍刻薄,这是对美学的错会,也幸得岩代太郎典雅大气的旋律,才扳回了几分。
之后雪中初吻的经典情节里,出现的也是《雅の复讐》里的弦乐部分,缓慢又细腻的音色,如漂浮于一片寂寥的优雅中。
而《雅の复讐》的主旋律在剧中也是如影随形,(完整版可见tr9《春の雪(piano solo)》),诸如在心意相通后,清显与聪子一次又一次偷偷见面,贪恋于一时虚妄的温存。暖黄色的画面色调与轻巧的钢琴独奏相合,将脆弱唯美的气质推向一个高度,这与开篇就奠定的悲剧路线、之前的冷暗色调画面都形成巨大反差,是个泡沫般脆弱的幻梦,让人唏嘘不已。
以及聪子决定结束恋情独自承担责任后,片中响起的是《春の雪》的八音盒版本,可惜的是这首并没有收录进原声碟。还有之后两人被迫分开时,清显冒着大雨站在绫仓家门外,翘首盼望能与恋人相见。这段反复出现的钢琴主旋律将此时二人凄苦、不得的心境烘托出来。
宴会上的华尔兹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优雅の棘(waltz)》这段短小的圆舞曲写得非常漂亮,小提琴主旋律婉转动人,随着流光溢彩的镜头缓缓移动,定音鼓一张一弛,极具官能愉悦感。
恋情发展到高潮时,就有了海边讨论轮回的一幕。这里响起的是《永远の海》,双簧管声悠远、唯美,小心翼翼的旋律剖开含情脉脉的外表,翻衍出细数不尽的哀愁别绪。竖琴与此起彼伏的弦乐,细腻悠长,描绘出焦黑龙骨缝隙中流露出的一方洌涟水光。整首曲子与画面一般,清澄、透亮、绚烂,确实如两人的心境:“我们的整个世界时刻都是那么清澄,毫无后悔的阴影呀。”
之后剧情急转直下,聪子前往大阪,清显追到火车站。事实上这段对原作进行了大幅度改编,激化了冲突,成为电影里的一段小高潮。编剧将清显在父母陪同下道别改成了追到车站隔窗话别,虽然看起来有三流言情小说情节的嫌疑,但这段浪漫化的改编还是讨人喜欢的。从管家告密开始,就响起了《春の翳り》的前奏,弦乐的线条细长,钢琴声低如锤,营造出紧迫的氛围来。之后大提琴声与开车铃声同时响起,将观众的心一下提起,清显追着火车跑,从聪子手里接过字牌,单簧管的气声和火车的轰鸣声混合在一起,双簧管扁长哀伤的主旋律与剧情同时迎来高潮,最后在清显回忆后的眼泪中结束。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春の翳り》旋律仍然改编自tr1,音乐与剧情算是同时呼应了电影开头。
接下来的剧情都较为紧凑。聪子削发为尼后,清显离家出走求见不得,在病痛与等待中耗尽了生命力,如一个虔诚叩头的苦行僧,每天每天爬上长而陡的石阶。这段出现的配乐一直是《雅の复讐》,悠长的旋律,将故事推向高潮,也将唯美的气氛渲染到极致。乐曲随着清显爬上最后一阶石阶,咳出一口鲜血而结束。
春雪落入浓稠的血流中,剧情迎来结束。镜头慢慢拉高,tr14《天上の雪》中绚烂、华美的双簧管声与小提琴声,随着定音鼓轻却厚实的节奏,相互交织,像是将春雪的轻盈优雅、爱的轻薄脆弱糅合在一起,可谓完美收尾。
这段还是有过度渲染之嫌,原作中的压抑被统统美化成了悲情,将唯美主义美学诠释成了纯爱美学,反而显得轻佻起来。不过导演本身放弃了原作庞大的轮回主题,这样的处理倒是无可厚非。
总而言之,岩代太郎在这部作品中表现优秀,在与画面高度配合的同时,又将雅致细腻的古典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还弥补上了一部分电影中原作气质的缺失。
※ 文中引用段落均摘自文洁若译本。
封面: 春之雪
© 清和 / Anitama
在电影院里看太平轮的时候只觉得ost简直美哭了
知道岩代太郎还是因为吴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