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动画热卖,赚钱的也只有制作委员会,并不会增加动画师的收入”“制作委员会榨取利益”“广告代理公司从中吸血”……在动画制作现场,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意见。
在动画制作当中,“制作委员会”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制作委员会真的是“万恶之源”吗?网络媒体 Net Lab 对一家中坚制作公司的董事进行了采访。
6 月 7 日,NHK 播出的“今日焦点+”节目“超过两万亿日元的动画产业 加速的‘黑暗劳动’”特辑里,用图表的形式解说了制作委员会的构造。对此,收看节目的观众纷纷发出了“看这个图表,问题在哪里不就已经一目了然了吗”“利用热情剥削劳动者的典型”“最大的问题不就是制作委员会制度吗?”等质疑的声音。
然而,为什么不论是动画还是真人影视剧,都要采用这一备受诟病的制作委员会制度呢?某中坚动画制作公司的董事 A 接受了 Net Lab 的采访。
A 首先解释了动画中制作委员会的意义。他说,制作委员会是制作动画时分散风险的组织,也是通过参加委员会的各大企业的营销能力来最大限度提高委员会整体收益的组织。根据作品不同,影像发行商(BD/DVD贩卖公司)、广告代理公司、出版社、玩具厂商、在线视频服务公司、动画制作公司、播出电视台等各种各样的企业会加入制作委员会,为作品出资。
虽然网络上经常有人说“广告代理公司抽走了动画的制作费”,但是 A 反驳了这一说法。只要广告公司加入了制作委员会,就必须出钱并且承担风险,他们出的资金会被用做制作费。动画制作费是由后面会详述的“主干事公司”收集起来,并且百分之百都会支付给动画制作公司。
那么,“广告代理公司和电视台从中抽取”这样的说法,是怎样流传开来的呢?A 说,他调查这一错误情报的源头,找到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在 2003 年 6 月公开的一份调查资料《动画产业的现状和课题》。这份资料的第 4 页,有一个会被误认为是“抽取”的模式图。
这一图表展现的,是在黄金时段或者星期日早晨播出的儿童动画的商业模式。而且赞助商向广告代理公司支付的,也不是“动画制作费”,而是“广告宣传费”,是在动画时段插播广告的费用。电视台只不过是在“策划节目、制作动画,并且通过代理公司向赞助商贩卖广告档期(收视率越高广告费就能卖得越高)”而已。而代理公司也只是在“开展销售寻找赞助商”而已。也就是说,即使是在这一图表中展现的商业模式里,广告代理公司也没有“抽取”制作费。更何况这一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面向儿童的动画作品,如今的动画,基本上已经不再采用这样的模式了。
在这种模式里,动画最优先的是“提高收视率”和“贩卖赞助商的商品”。赞助商为了卖玩具,会对动画内容提出细致的要求。当这种模式变成动画创作的障碍的时候,诞生的就是制作委员会方式,动画制作费和广告费由制作委员会全额承担,播出制作动画的人想做的动画。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制作委员会方式,才会有今天这样多样化的动画产业。如果没有了制作委员会,那么像 A 所在的这种制作面向核心观众而非儿童的动画的公司,根本就没有饭可吃了。
制作委员会形式的抬头,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半到 90 年代初,大人也开始看动画作品,录像带开始热卖的时代。在此之前,电视台只会去制作能拿到高收视率的节目,或者是大赞助商想要的作品。然而到了那个时代,OVA 等通过卖录像回收制作费的方式确立了起来,制作者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作品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制作费需要由制作者自己来筹备,制作委员会方式也就随之增加了。
那么,只要加入制作委员会,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吗?A 表示,也不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就算你投资 10 部动画作品,基本会有 9 部会赔钱,依靠剩下的那 1 部热卖,才补上了另外 9 部的赤字。
一般来说,深夜动画一集的制作费是 1500 万日元,一季 13 集就是 1.95 亿日元。再加上大约 1000 万日元的宣传费,一季动画需要大约 2.05 亿日元的钱。如果由一家公司来承担这笔收入,一旦动画没有畅销,那就会遭受相当沉重的损失。再加上采用制作委员会形式的话,为了在电视上播出动画,还需要“节目提供费”,所以一部动画由四五家、多则约十家公司来分散风险,就成为了主流。
很多人可能会误会,但是当电视台不依赖大客户的广告费播出动画作品的时候,主流并不是电视台向制作委员会出钱购买节目播出权,而是由制作委员会向电视台购买播出时段。这样一来,电视台只要卖出播出时段,就能确保销量。具体的提供费,根据时段和播出网络中包括的电视台的数量,会有不同,一般不对外公开。大家可以认为,播出电视台越多,花的提供费也就越多。
而购买时段的费用,要么是由参与制作委员会的公司分担,要么就再从外边找赞助商。也就是说,在制作委员会制度下,委员会在开始生意的时候,承担了“动画制作费”和“节目提供费”双重风险。反过来,没有向制作委员会出资的动画制作公司,理论上只是承包商,所以并没有风险。然而这也只是“理论上”罢了。至于现实如何,在后文,A 会做出进一步阐述。
但是,除了制作委员会整体的收益之外,出资各公司又分别拥有动画的部分权利管理窗口,只要能用好这些权利,就算向制作委员会投资本身是赤字,也还有个别公司依靠贩卖影碟或周边、出版书籍、发行电影等收益收回成本的可能性。
比如说,一家影碟发行商向一部动画的制作委员会出资了 1000 万日元,只从委员会收回了 800 万日元。然而动画的 DVD 卖得很好,可能就给发行商带来了 1500 万日元的收益。
而制作公司这边呢,拿到的只有制作费,收益非常小。而且制作费是固定的,利益没有上升空间。也就是说,不具备运用其他权利管理窗口的能力的中小规模制作公司,就算向制作委员会出资,也很难获得利益。
前面也说到,制作委员会有各种各样的企业参加。那么,这些从事不同领域的企业,是怎样走到一起来,投资做一部动画的呢?A 解释说,首先是影像发行商或者动画制作公司的制片人写好企划书,向周围的公司打招呼。随着赞同这个企划的公司增加,就会确立一家主干事公司,负起责任来筹集资金。这里所说的“责任”,指的是“如果筹不到所需的经费,那缺的钱就由本社全额承担!”的意思。
真的没筹到钱只好由主干事公司补缺口的事例,也是有的。不过就算发生这种情况,只要作品热卖,出资多的主干事公司拿到的回报也会增加,等于利益也增加了。
具体一部动画的主干事公司是哪里,一般是不会公开的。不过影像发行公司和电影发行公司担任主干事的情况比较多。主干事必须具备调节全体的能力和资金,所以能够胜任的公司为数有限。
网络上有人说很多公司想加入制作委员会也加入不了。A 表示,这一说法是真的。对制作委员会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否将收益最大化”,也就是这家公司具不具备利用它所获得的权利管理窗口的营业能力和实际成绩。如果想要出资的公司营业能力太低,那么最终会拉低整个制作委员会的收益,所以委员会会把这样的公司拒之门外。另外,动画制作公司就算出资,也有较高概率无法收回成本。A 甚至认为,或许委员会是出于某种亲切心提出“不加入进来是不是比较好”。
同样是参与制作委员会的公司,不同公司的出资比率也会不一样。最近往往是影像发行公司出资较多、承担较高风险,并获取较高回报。
如上文所述,制作委员会制度有“分散风险”和“制作想做的作品”等优点。与此同时,这一制度也存在不利之处。在分散了风险的同时,一旦作品走红,那么利益也必须分散给各家公司。最近网络和经济杂志的论调是“只要向制作委员会出资就能赚钱”,但 A 表示不是这样,大部分作品还是无利可图的,只是那些畅销的作品更容易被杂志和网络大幅报道、进入大众视野,媒体也更喜欢报道这些作品罢了。
最近,还经常会见到“动画产业规模两万亿日元”这样的说法。但 A 表示,如果拿这里的“两万亿日元”和动画的制作费相比较高谈阔论,那就错了。“两万亿日元”这个数字出自日本动画协会的《动画产业报告2016》,是包含了电视播出、剧场、影碟、商品化、海外销售、线下活动等种种“再利用产生的销售额”的销售规模的总额,其中再利用的比例相当大。这个“产业规模”也好,“市场规模”也罢,和“赚不赚得到钱”,毫无关系。简而言之,那些没有畅销的作品的 BD 生产费、周边制作费、海外贩卖的金额也全都被加到这两万亿日元里了。也就是说不管作品是赚是赔,既然制作的动画数量增加了,这个数字也自然就会水涨船高了。但是媒体一写“市场规模两万亿日元!!”,看起来就特别抓人眼球,给人一种 1.8 万亿日元凭空蒸发了一样的印象。A 对于媒体的这种论调,感到质疑。
前文一再提到“作品走红”等等。这里的“走红”,现阶段说的不是收视率,而是 BD/DVD 的销量。作品播出的档期是制作委员会事先买好的,收视率之类和收益没有关系。近年来,向海外地区贩卖节目、还有网络放送和周边的比重有所提高。特别是海外贩卖的金额在 2015 年前后泡沫化,在日本谈不上畅销的作品,也可以用难以置信的高价卖到海外。然而,目前,这一泡沫也开始回落了。
说到 BD/DVD,日本的影碟卖价高昂,也是很多观众抱怨的话题。A 解释说,在采用制作委员会形式的时候,包括影碟在内,动画相关商品的价格里都是包含了回馈给制作委员会的费用的。而在各种商品当中,影碟回馈给制作委员会的费用比例是最高的,所以价格也就更高了。
每卖出去一张 BD/DVD,影碟发行公司首先会从销售渠道拿到贩卖利益。因为影碟是发行公司制作的,他们负担了成本和节目提供费等,所以如果不先拿到贩卖的收益,就连影碟的制作费都收不回来了。另外,销售渠道也会获得相当的收益。虽然网络上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但不管是超市,卖牛肉饭的,还是咖啡厅,只要开着店聘用了员工,就要交房租和人力费用。进的影碟还有卖不出去变成库存的风险。所以 A 认为,销售渠道分走很大一笔利益,也是理所当然的。剩下的那一部分利益,就会按照参加制作委员会的各公司的出资比例,返还给所有公司。
这张图表显示了卖出一张一万日元的 DVD 时的利润分配。发行公司以 6000 日元的批发价把 DVD 卖给零售店,零售店以 10000 日元的售价卖出,获得 4000 日元的利益。发行公司自己从 6000 日元的批发价中拿走 3000 日元的贩卖利益,再将剩下的 3000 日元交给制作委员会。参与制作委员会的所有公司再依照各自的出资比例分配。注意,本图只是供大家理解的一个样例,不代表现实中的分配是按照图上的数字和比例进行的。
最近,越来越多的动画制作公司开设了自己的网店或者线下商店。如果有观众想要支持制作公司,那么 A 建议最好从制作公司自营的网店和商店购买商品和影碟。因为 DVD 商店和动画专门商店、书店之类都是以批发价购入商品、以零售价卖出,零售价和批发价之间的差额就是店铺的毛利。所以如果从制作公司直营店购买商品,这笔差额就归运营直营店的制作公司所有了。
另外,如果制作公司在 Comic Market 等线下活动中出展贩卖商品,在这些活动里购买商品也可以起到支援制作公司的作用。
A 说,对于制作周边的公司来说,如果周边有百分之三十的库存卖不出去,就会构成赤字。影碟公司要做 BD/DVD 的母带,还要花宣传费和销售成本,所以最后如果只卖出去两三千张影碟,就完全是赤字了。特别是周边的库存风险很高,如果没卖出去,就需要仓库的费用;如果不想要这些库存了,那销毁也是一笔支出。所以 A 经常听到某部作品走红之后,制作周边的公司反而因为库存太多赔本的消息。
A 还指出,最近出现了一个趋势,向同一个制作委员会出资的企业数量减少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一个制作委员会里如果参加企业太多,事务的手续就会非常麻烦。只要作品的著作权还在,就必须有人来管理(主要是干事公司)。视具体情况,甚至可能为了 100 日元的分配金,就要支付 300 日元的转账手续费。而那些拿到分配金的公司,每年也不得不处理几千张转账单。如今凡是参与动画的公司,无不要为这些繁多的事务而苦恼。为了分散风险而增加制作委员会的出资者,结果每家公司的出资比率下降,等作品风头过了,处理这些事务的手续和转账等成本就会增加。只要你是一家公司,那哪怕只有“1日元”的转账,你也必须得去处理票据。而这种手续今后几十年间会一直持续不断,会带来相当的成本。
合同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制作委员会里有十家公司,那么可能光是要达成十家公司都能接受的合同,就要花半年时间。所以各家公司开始认为,这种繁重的时间和人力消耗,反而增加了成本。
关于各位读者都很关心的动画创作者的收入问题,A 说,一部动画的制作费中有多少进入了创作者们的口袋,根据作品不同,很难一概而论。但是如果只限定作画的话,可以说所占的比率微乎其微。
最近观众对动画作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所以为了满足观众要求,必须增加人数和工序数量,付给社外人员(脚本、分镜、演出、监督、原画、动画、上色、CG 等)的费用加在一起,1000 万日元的制作费一转眼就没了。
另外,制作公司为了维持工作室,也要付房租、人力费、还有水电煤等各种费用,制作进行开的车还有交通事故险也是制作公司的之初。明明参与的人数和工序增加了,制作费用却从手冢治虫大师的时代到现在不见增加,所以制作公司的利益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前面说过,“理论上”制作公司不出资只接受制作委托所以不需要承担风险,但是现状却是越来越多理应没有风险的承包公司,都开始赤字了。随着制作进程日益复杂,进度和预算的管理难度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制作公司还背负着交货的义务,就算公司要承担赤字,也必须在规定好的时间之前交货。根据帝国数据银行的调查,动画制作公司里,每 4 家就有 1 家身陷赤字之中。制作公司之所以开始自己出周边,也是为了能够获得制作费之外的利益。
网络上有一种说法,说赞助商不希望动画制作公司赚钱,所以刻意调整周边的出货量。A 认为这种说法是误会了。制作委员会中获得的商品化管理权的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妥当的授权管理”。之前说过,如果周边的授权商品太多,市场上就会供大于求,导致库存增加。为了避免周边数量太多超出消费者负担能力范畴,这些公司必须做出管理、调整。A 认为,网友是误会了这些公司的调整行为,才会觉得赞助商在打压制作公司。毕竟只要周边能卖出去,委员会是能拿到授权金,这些公司也是能拿到钱的。之所以刻意控制出货,其中必然有理由在。
对于动画师的贫困现状,A 承认,动画师,特别是新人收入很低,这是事实,他认为需要建立一个能让这些人养活自己的制度。然而,如前面所说,制作公司也往往身陷赤字,很难大幅提高单价。另外,动画师是技术工种,也有年收入千万日元的人在。对于水平高的画,大家都还是愿意付钱的。
有人指责就算作品畅销,动画师也赚不到钱。A 也认为,应该构思一个能在作品畅销的时候将利益分给创作者们的体系。然而,在作品畅销之后,要怎样分配给创作者的回报,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动画也不是只靠动画师做出来的,还有分镜、上色、摄影、背景美术、设定设计等各个工种的工作的总和。对于所有的这些工种,应当怎样分配回报?
另外,和之前提到的制作委员会的事务手续成本问题一样,向创作者们分配回报时的手续,由谁来承担,也是一个要探讨的课题。就算在刚开始向创作者们返还回报的时候,靠手动计算能应付得过来,但是等过个三年左右,就会难以支撑,需要增加财务人员,这样一来制作公司就要增加人力费用的支出,更加入不敷出,结果反而违背了想要支援制作现场的初衷。
不过,有些制作公司会有根据动画师一年中的功绩支付类似绩效奖金的制度。在 A 看来,比起把销售额或者利益中的百分之多少付给创作者,对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裁量,每年同一支付回报的形式或许更有可行性。不过,如果制作公司自己都赤字了,那也很难实现这一制度了。首先还是要以制作公司剩下一定程度的利益为前提。
A氏的手。
网络上流行的说法,往往和现实有所区别。A 说,参与“动画制作”的人,不见得全都熟悉“动画商业”。其中虽然也有准确地理解商业构造的人在,但是也有人没有学习的时间、对商业所知并没有那么详细。其中最大的误解之源就是“所有的动画都能赚到钱”这一点。
要理解动画商业,最必需的是明白“销售额”和“利益”并不一致。大众媒体之类的报道基本上都是“销售额”。如果用在 Comiket 上出同人志来打比方可能会比较好理解。不管卖出多少本子,也有可能还剩下库存、导致赤字。有的作品或者制作公司,虽然销售额超过 10 亿日元,可能也还是赤字。
作为制作公司的一员,A 认为,今后制作委员会的形式会更加多变。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他希望能够建立起让制作公司稍微多赚一点钱的体系,从而可以把利益还原给动画师、构造良好的劳动环境等等。
封面: 《Pop Team Epic》
© 怠心客 / Anitama
………………其实,就算不看业内,用“承担风险者获益”这个四海皆准的常识也就能解答啊
为什么没有卖原画的 ,好想要啊,买一两个卡感觉爽飞天啊
1
有的 你没关注到 有些原画师会在一些同人展上卖自己的原画集
2
我说的是用来做动画的那部分,就是制作进行装在卡袋里的那个,仅此一份的那个。那个也有卖的吗?
3
很少有的卖,你指的是“生原画”“生动画”吧。最近就NewGame bd作特典
4
不对是三者三叶。。
5
然而并没有那么多拿的出卖 拿一些其它的凑数 还给那边作豚批了 变相欺诈\uD83D\uDE02
所以polygon才是未来~
不对是三者三叶。。
很少有的卖,你指的是“生原画”“生动画”吧。最近就NewGame bd作特典
我说的是用来做动画的那部分,就是制作进行装在卡袋里的那个,仅此一份的那个。那个也有卖的吗?
建议nbht出一期视频讲一下。这个文章实在太不精炼了 而且有些问题还是没说清楚
1
这还有什么没说清楚的?
有的 你没关注到 有些原画师会在一些同人展上卖自己的原画集
文章里说"如果最后只卖出去两三千张影碟,完全是赤字了",也就是说现在的动画保本线已经不能用学美线来衡量了吧?
1
这里应该有个生产了多少张的前提,也就是成本
学习到了\uD83D\uDE33
题图完美w
为什么没有卖原画的 ,好想要啊,买一两个卡感觉爽飞天啊
建议nbht出一期视频讲一下。这个文章实在太不精炼了 而且有些问题还是没说清楚
1
+1我也建议
2
你们也太看得起糊涂了.......
看完感觉业界随时都会boom啊………… 你们也不要什么事都求糊涂出来讲,到时出了差错谁来负责任………偶像崇拜也要有节制啊……
+1我也建议
这么看,业界看来药丸啊。\uD83D\uDE02tm没钱赚也投资,这很不资本主义啊。
1
亏最多亏不过本钱,赚起来多少倍的赚。
2
除此之外,你不继续投资动画的话动画公司就没工作,工作人员就没饭吃。
如果一些制作公司只是给大公司打工,也不承担风险,用制作委员会的钱做动画,稳定的赚取打工费,那他们为什么还会赤字……
1
给的经费固定,但为了按时完成有时要加人。成本就上升,而且就算你没接到活,成本还是要支出,就会出现赤字。还有出现制作费拖延,要先期垫付情况。
“每年同一支付回报”应该是“统一”吧
还是没说制作公司赤字的原因啊
1
要求提高而报酬不涨。
是呀,然后就需要考察制作公司为什么缺少议价能力了
还是没说制作公司赤字的原因啊
下一次革命要来了
建议nbht出一期视频讲一下。这个文章实在太不精炼了 而且有些问题还是没说清楚
如果一些制作公司只是给大公司打工,也不承担风险,用制作委员会的钱做动画,稳定的赚取打工费,那他们为什么还会赤字……
文章里说"如果最后只卖出去两三千张影碟,完全是赤字了",也就是说现在的动画保本线已经不能用学美线来衡量了吧?
还是心疼一波新人原画师
这么看,业界看来药丸啊。\uD83D\uDE02tm没钱赚也投资,这很不资本主义啊。
1
亏最多亏不过本钱,赚起来多少倍的赚。
目前大陆视频网站不是都在买网络播放权?
这么看,业界看来药丸啊。\uD83D\uDE02tm没钱赚也投资,这很不资本主义啊。
制作委员会制度是庵野秀明做EVA时候搞出来的么
1
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了 但EVA的成功让委员会制度大规模运用
制作委员会制度是庵野秀明做EVA时候搞出来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