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卡里昂的“进化理论”

《新干线变形机器人 辛卡里昂》机械设计·CG监督服部惠太谈辛卡里昂的设计变迁(上)

Broadcast|LIAR2018年3月17日 6时10分

由JR东日本企划×小学馆集英社制作×Takara Tomy 3社担当原案的企划“新干线变形机器人 辛卡里昂”从2015年3月起展开。面对真相不明的巨大怪物体,梦想与技术的结晶“辛卡里昂”挺身而战。由JR各社监修、以现实中存在的新干线为蓝本设计,由Takara Tomy开发的铁道玩具系列也早早从2015年就开始发售,同名动画项目历经3年也终于在2018年1月面世。

《CG WORLD》的新连载栏目中采访到了从2014年开始就担当了该企划设计和CG制作的服部惠太,谈及“新干线变形机器人 辛卡里昂”的设计变迁。


服部惠大也是本次TV动画的CG监督,隶属于小学馆集英社制作旗下的SMDE,从2000年入社的他相继担当了TV动画系列《索斯机械兽 -ZOIDS-》的CG制作进行,之后又在卡牌动画《决斗大师》、由加拿大的娱乐玩具公司斯平玛斯特(SPIN MASTER)担当原作·BONES负责动画制作的《展开骑士》等作品中担任CG监督。2014年起参与到“辛卡里昂”的项目中,兼任机械设计、建模及CG监督。

※ SMDE,小学馆音乐与数码娱乐:负责以小学馆作品为中心的音乐圆盘制作、发售、版权管理等项目;影像制作方面,以3DCG的影像制作为中心,2000年代后半起也担当全3DCG动画的元请制作;制作作品绝大多数为小学馆集英社制作的作品,自社企划制作的作品则有《哈姆太郎》系列。

“辛卡里昂”的原型是在2014年东京玩具展上发表的“Project E5”的企划,当时JR东日本企划和小学馆集英社制作就找到了其子公司的SMDE,委托他们“将新干线变成机器人”。新干线的机器人化在正式得到了JR东日本企划的许可后,开始设计,直到东京玩具展2014上才正式发表,当时就引起了一股轩然大波。不过这个阶段,服部还未参与到这个项目中。

这是在东京玩具展2014时JR东日本企划的展台上发表的“E5 隼鸟号”“E6 小町号”的设计稿和CG。颇为真实系的质感,与现在的“辛卡里昂”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Project E5”的发表阶段还没有Takara Tomy的参与,甚至当时还没想过今后会出铁道模型(PraRail),因此身材显瘦,复杂的零件也比较多。在考虑到今后的商业展开时,才想到必须得有个稳定的玩具厂商,于是便邀请到铁道玩具方面的大手Takara Tomy。因此Takara Tomy接手后的新设计就要逐渐向铁道模型靠拢。服部惠大就是在这个时间上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当然“辛卡里昂”的设计并非只有服部惠大,有Takara Tomy的设计师,也有SMDE的设计师。

Takara Tomy对铁道模型的要求:对象年龄在3岁以上,要确保可玩的强度与完全性。另外,要能够在他们配套的轨道上行驶,这也是绝对的条件。再就是,动画化的企划已经提上了行程,要能够在动画中使用,也是必要条件。还有,因为新干线必须用上现实中存在的这些,所以不能毁了原本的形象。铁道模型和新干线原本的比例就不同,直接按照新干线的比例来设计是完全行不通的,这让设计师们很难找到切入点。

若按照原比例做出来的就是这副惨不忍睹的模样

之后,Takara Tomy和SMDE双方决定,让两边的设计师们以“竞选”的方式选出最终的设计方案,评审当然是孩子们,将内部挑选出来的7、8套方案让孩子们评选,决出一套最佳的方案。

上图就是SMDE方面拿出来的几套

这张是Takara Tomy的设计师设计的方案,也是在获得了孩子们最多支持的那套。

这张则是以上图的设计稿为蓝本,由SDME的设计师再进行设计的方案。这个阶段用的还是2DCG。“斜置脚部两边的车头”这个方案在之后的铁道模型中也被采用。

在“竞选”的结果出来之前,服部就预料到了,这明显对SMDE“不公平”,既要有变形机构,又要符合铁道模型的构造,这明显是本家的Takara Tomy要有优势,处于弱势的SMDE只能是尽力了。不过即便竞选的结果是Takara Tomy取胜,SMDE也还是作为设计协力在Takara Tomy的原设计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最终再由Takara Tomy完善,这样来回了2、3回。

但这下问题又来了,即使按照Takara Tomy的设计方向,完全照搬铁道模型来设计,那就不适合用在动画里。这时候就需要服部惠太援手相助,以Takara Tomy的设计为基础,进行重新设计并建模。也就是说,无论是铁道模型的“辛卡里昂”也好,还是动画版的“辛卡里昂”都不是由一名设计师担当,而是集合了复数设计师的设计,从中进行取舍、润色,最终完善成最后看到的形象。

铁道模型版“辛卡里昂 E5隼鸟号”“辛卡里昂 E6小町号”的设计

铁道模型版“辛卡里昂 E5隼鸟号”的CAD数据。

服部惠太设计的“辛卡里昂 E5隼鸟号”的最终设计图

对上图的补足,从新干线变成机器人的时候,胴体和四肢要比原长度缩小了1/2,图中也能看到伸缩构造。为使机器人从外观上看上去更加强有力,就有必要对横幅和厚度进行调整。因此“辛卡里昂 E5隼鸟号”最终采用两节全长约25米的“E5隼鸟号”进行合体变形,变形后的“辛卡里昂”仍未原一辆的长度。

服部惠太设计的“辛卡里昂 E6小町号”的最终设计图

铁道模型用的和动画用的进行比较来看,大框架的设计相同,只不过根据用途的不同必须进行了新的改修。服部表示,动画用的设计更加注重“是否能摆这样的造型”“动得起来吗”,而铁道模型则也要更加符合玩具本身,可完全变形,要让各家都能满意,因此采用两套设计方案。

设计阶段,服部是2D和3D并行,3D主要是用来检证“变形”的可行性,所以一开始就用上了3DCG。例如上述的“E5 隼鸟号”的横纵比例,是否能成立也必须在3DCG上进行验证,才有说服力。服部对这最终形的设计稿非常自信,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就做出了变形过程的动画,倘若不这么做的话,就可以不被通过,最终可能离开这个项目,所以尽可能做到最细。

服部认为“将现实中新干线变形成机器人”这一概念,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将新干线改成机器人”这么简单,那么谁都可以随便设计、任意改造,关键是要将机器人的设计更加贴近原本新干线。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基本的分割方法、肩部分的窗子的数量,所以在新设计的时候仍然要保留铁道模型的印象。


【参考资料】

封面: 《新干线变形机器人 辛卡里昂》

© LIAR / Anitama

相关阅读
评论
#1人造人37号发表于 2018-03-17[引用]

真的可惜,TT设不设计一套动画版的机器人玩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