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迪士尼时代的美国动画

《世界动漫风云》美国篇(上)

Fun|幻想现动研 南方文个人专栏2016年12月24日 6时10分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幻想现动研。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带来的后果就是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动画电影也因此受到波及。相比真人电影与电视剧的差距,这个时代的电影动画技术与电视动画技术比较接近,导致电影只是复杂化的电视动画。加上电影动画造价昂贵,内容千篇一律,使得新一代的年轻观众更愿意去选择题材新颖内容有趣的电视动画,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动画黄金一代结束,向白银一代过度的时期(说法来自《好莱坞动画:美国动画的黄金时代》(Hollywood Cartoons: American Animation in Its Golden Age)。但实际是大众化传媒技术的革新导致的必然结果。

无论电影院的老板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留住观众,他们终究还是离开了。毕竟世界上最舒服的事情莫过于陷在沙发里看电视了。

大量出产的低成本电视动画一次又一次的刷低动画制作水平的下线。但慵懒的观众居然依然看的津津有味。“这脸部扭曲的角色只动嘴。画面一秒只画三两张的玩意儿居然也配叫动画片?”许多动画人哀叹着点燃了自己象征辉煌的金色旗帜。这时悲痛的人群中跳出来许许多多年轻人,他们手里挥舞着一面面闪亮的白色旗帜,齐声高喊“谁说白银不如金!”


美国篇:衰落与新生(1967~1985)

1966年12月15日。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因肺癌在家中离世,虽然勉强支撑到了佛州迪士尼十年庆,但是最终也没能看到他为之日夜操劳的华特·迪士尼世界开幕。随着他一起离世的还有迪士尼公司动画皇帝的黄金岁月。建造奥兰多迪士尼公园造成的巨大缺口,使得这位超级巨人公司终于体力不支坐到了地上(这个主题公园经过5年营造,耗资7.66亿美元,按当时的消费水平换算成现在价值,大概是130亿美元左右)。喘息中他回过头,看到了一个刚好能让自己躺进去的坟墓坑。不仅是他,还有很多巨人也坐到了生死线上。

华特·迪士尼照片。

在美国出版业,弗雷德里克·魏特汉 (Fredric Wertham)博士的漫画有害论似乎成了社会的主流(出自《理解漫画》斯科特•麦克劳德编著) 。漫画家与漫画公司被严格审查。越来越多的漫画因为“血腥 通共”等原因被查处,甚至被集中焚烧。单调使美国英雄主义漫画越来越无聊,不久,漫画家开始了自己的反抗。坏小子尼尔·阿达姆斯在美国的沙漠中创立了地下组织——自由漫画家。紧接着他们画自己的漫画甚至创作动画,在没人注意的后街、仓库、码头、车库里创作,分享,贩卖,自由就这么简单的来了?

1967年,凌冬将至

一九六七年严冬蔓延,但还是有人认为迪士尼会永远昌盛下。就像1967年上映并大获成功的的《森林王子》。
这部动画改编自鲁蒂亚·吉卜林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小狼孩莫格利和森林中的朋友,经过一系列的冒险最终顺从了自己的内心回到人类社会的故事。这是动画史上首次根据配音演员本人的性格设计角色表演的动画。这种先配音的制片方法使得配音演员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迪士尼本人也鼓励即兴发挥,这一方式一直保持至今,成为美国动画的一项传统。迪士尼九大金刚之一的米尔特·卡尔也一战封神。

迪士尼九大金刚。
莱斯•克拉克(1927/02/23)
乌利•雷瑟曼(1933/05/21)
埃里克•拉森 (1933/06/01)
沃德•金博尔 (1934/04/02)
米尔特•卡尔(1934/06/25)
弗兰克•托马斯 (1934/09/24)
奥利•琼斯顿(1935/01/21)
约翰•朗斯贝里(1935/07/02)
马克•戴维斯(1935/12/02)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森林王子》是当年迪士尼旧动画中效率最高的一部。原因居然是迪士尼公司在前两年买了十几台佳能生产的复印机。这使动画剧本终于可以不用等将近一个月才能让打字员敲出人手一份的数量。动画人也不用怕原画上色时画坏了,只要把纸张送进机器里,就再也没有枯燥无比的抄录与重画了。很明显,这部动画的高效率成为了佳能公司的活广告,在之后的几年内,佳能击败美国的施乐公司,掌控了世界复印机市场的主动权。

从这部动画开始,迪士尼进入十余年的低迷期。直到好莱坞电脑CG技术成熟。人们终于在上世纪80~90年代重新选择了迪士尼。

1968年 美裔英国人的天大玩笑

1968年,有一个人特别开心,因为他从十一岁之后就一直不开心,直到这一年。

没人认为他有艺术天赋,因为根本没人懂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大学考入了明德学院学习物理学,发现自己没兴趣,很快的转到政治学院,发现自己依然不是这块料。浑浑噩噩毕业后,靠自己的一次投稿谋得了《HELP》杂志的美术编辑工作,干了三年到最后房租都付不起了。于是他选择当民兵,但他的身体弱爆了,根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大兵。近乎万念俱灰的他和其他文青一样,去远方寻求心灵解放,但回来之后还是得搬砖。他更惨,刚回来就赶上别人游行,跑去看热闹,被警察逮到,冲着肚子就是两拳。这下可好他被当做美国反革命,在美国搬砖都没人要他了。对美国彻底失望的他选择离开这个伤心国度,来到远隔大洋的欧洲旅行,最后选择留在了英国。

巨蟒剧社的主要成员,右上便是特里·吉列姆。

在1968年,他可算顺心了一次。因为他的作品终于要在BBC垃圾时段的垃圾档期播出了。

他的名字叫特里·吉列姆(Terry Gilliam),他的这部作品叫做《故事时间》(Storytime)。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上世纪最伟大的真人剧导演、动画导演之一。他开创了一个流派叫做“无厘头喜剧”,他所领导的团队叫做“巨蟒剧社”。

《故事时间》很大程度受到电影《死亡之息》的影响,该片展示了一个尼克松的大头照如何吞下一只脚的场景(可能读者大人会很困惑,不过事实就是如此)。因为当时给他们的资金过于短缺,吉列姆就便仿效《死亡之息》,把裁剪的照片、维多利亚时期的图片和很多莫名其妙的画册图、相片、宣传画、漫画全部揉搓在一起。只做了一个极富个人气质(神经病气质)的风格动画。天知道他拍了个什么。

《故事时间》就是这么一个画面非常诡异的片子。

当年在这部片子播出之后,巨蟒剧社等人筹划继续在BBC垃圾时段的垃圾档期播出节目。鉴于特瑞·吉列姆上次有把全英国人民弄懵逼的神勇功绩,这次依旧由他负责制作动画短片与撰写剧本。在1968年底的某天深夜,一个睡不着的人打开电视机: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掉了头的莎士比亚脚踩着独轮车追一个裸女,又过了一会成吉思汗走在大马路上,突然大喊一声就死了。紧接着电视台宣布毕加索将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作画最后讲述英国人用超级笑话击败希特勒的故事……欢声笑语半小时后,睡不着的人一面哈哈大笑一面问自己,我到底TMD看了些什么?

《飞翔的马戏团》海报。

这部《飞翔的马戏团》最终成为60——70年代电视喜剧界的一朵奇葩,其中特里·吉列姆制作的的剧本与动画功不可没。在之后的时间里特里·吉列姆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巨蟒剧社的电影剧本中去,并在1975年创作出《巨蟒与圣杯》达到事业顶峰。

从《故事时间》到《飞翔的马戏团》再到最后的《巨蟒与圣杯》,严格意义来说这些并不算是动画,但是其对于后世动画片的影响颇深。他狂放、新奇以及反传统的风格影响了后来相当多的动画人,如《南方公园》创作人马特斯通与特瑞·帕克,《辛普森一家》创作者马特·格勒宁等,至今全球依旧有相当多的作品在致敬这几部作品。归纳在美国动画内,更多是因为至今它影响的作品多为美国动画。

特里·吉列姆特色的个人海报。

巨蟒剧社的成功与特里·吉列姆的遭遇,更多的是在反应当时欧洲文化的繁荣与包容,与当时美国文化的强压措施有关。某种文化在特定时间的繁荣必定背后有更多的原因在左右,因为有特殊原因,所以我并不想过多阐述政治开明与文化繁荣间的一些联系。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尝试搜索1968年的五月风暴运动,并从中挖掘关于“68漫画学派”的一些历史。当然我建议是从《查理周刊》入手进行思考“为什么查理周刊会渐渐衰败?”为什么“欧洲动画漫画至今也慢慢放弃了传统欧洲冒险英雄路线转而走向了超级英雄路线?”

1971年 变天

这一年,美苏争霸的风向变了。

古巴导弹危机解决、率先登月成功、重振西欧经济,一切似乎正向着美国优势的一边发展。越来越多的利好消息和富足稳定的生活,同时随着嬉皮士年龄的增长,使得六十年代冲突不断的美国文化开始趋于平静。

重新强大起来的美利坚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的文化比共产主义阵营更加优秀,于是渐渐放宽对于文化的审查。DC和漫威的超级英雄们退出了漫画热销榜,取代它们的是原本只能出现在私人交易的中的地下漫画,反传统的漫画与动画成为当时圈子的主流。越来越多的漫画家公开承认自己是comix漫画家(comic的最后一个c改为x,预示着自己画的是限制级漫画)。

披头士的《黄色潜水艇》。

在开始的两年中,英国动画《黄色潜水艇》(披头士音乐片)与美国电影《逍遥骑士》(公路片)的大卖使得曾经执导过《蜘蛛侠》系列影片的拉尔夫·巴克西看到了思想前卫反传统的年轻人的巨大市场。于是他打算搞个大新闻。在电影院里面放个黄色动画片——《怪猫菲里茨》(Fritz the Cat)。

其实在此之前,成人向黄色动画漫画并不少见。早在十九世纪末期刚有动画的时候,就有人天天在自己的动画里面画啪啪啪镜头。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有赤本漫画,甚至名噪一时UPA工作室都搞过类似的动画。但随着动画技术与审查制度的更新,这种类型的动画片在美国主流动画圈子里已经被逐渐淡忘了。

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变革使得自由贸易深入人心,年轻人也变成社会中坚力量。拉尔夫·巴克西相信现在就是把成人漫画变成成人动画的最佳时机。他将罗伯特·克莱布的同名成人漫画《怪猫菲力兹》做成动画,在制作海报时,巴克西亲自给第一份海报写了标题“朋友!这个限制级片儿可不是白给你看的!”

《怪猫菲力兹》动画版海报。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片子不堪入目。廉价的制作,直接从照片上描下来的场景以及乱糟糟的故事剧情。主角菲力兹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吸吸毒品、听听摇滚乐还有无休无止的啪啪啪啪啪。

这部片子播出之后想想都知道争议会多大,不过之后更多的人关注的是原作者与拉尔夫·巴克西关于这部动画片解释的争论,原作者克莱布说巴克西精神有问题,还画了一部叫《杀死巨星菲力茨》来讽刺他。巴克西说克莱布为了出名和他女朋友乱搞。最终这部片子的全球票房为一亿美金,按当时的消费水平,换算成现在的美元估计是数十亿美金了吧(也就大致相当于魔戒三部曲中的两部或者哈利波特的四部)。这个数字也创造了独立动画的收益记录。无论后世的独立动画人名头多大,至今都无法超越这个数字。

无论你怎么看这个画风,这个片子确实比里番给力多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巴克西又连续创作了两部西方魔幻主义题材的作品《魔界大门》与《指环王动画版》,前者奠定了动画世界中的中土世界风格,而后者却因为不伦不类被打入冷宫。进入八十年代后,巴克西创作速度下降,到1997年他退出动画圈子时只有四部作品问世。但无论如何,他依然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动画导演,动画名人堂中也永远有属于他的位置。

《怪猫菲力兹》的火热更多是体现出时代精神已经发生了变化,结合1970年的比较温馨的动画长片《神奇的收费亭》(The Phantom Tollbooth)的票房惨败来看。此时美国动画消费人群和欣赏口味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单体现在动画中,在漫画出版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唾弃高大上的超级英雄形象。主流漫画家们纷纷在自己的超级英雄漫画中加入更社会化、生活化的内容。比如尼尔·亚当斯重新构建了《蝙蝠侠》故事的世界观,创作出我们现在所经常被提及的哥谭市和他的好市民们。这些创作虽然让美国人重拾了漫画、动画信心。不过要满足新一批动画、漫画受众群越来越复杂的口味,庞大身躯的美国动画漫画业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磨合。在美国动画进行自我改革的这段时间。世界动画进入东京——巴黎轴线。

未完待续

封面: 《森林王子》

© 幻想现动研 南方文 / Anitama

文章标签动画
相关阅读
评论
#2人造人180号发表于 2016-12-25[引用]

终于知道为什么furry在欧美那么有人气了www(X

#1人造人96号发表于 2016-12-24[引用]

幻想现动研的啊✪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