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猫告诉你什么叫作法国的浪漫

周末补片之二十三《猫在巴黎》

Fun|213个人专栏2016年9月18日 6时10分

提及动画电影,相信大多数人马上想到的大概不是日本就是美国的商业作品,至于欧洲的动画,则很难得到大众们的熟知,更多是被冠上艺术向、小众向的标签。而在动画和电影的诞生地法国,哪怕动画长期被视为一门工艺艺术,但也有不少优秀的登陆大荧幕的长篇剧情片,今天要推荐的《猫在巴黎》(Une vie de chat)正是其中兼具艺术品味和商业性的代表之一。

《猫在巴黎》宣传海报。

如果对法国动画稍有关注,疯影动画工作室(Folimage)肯定是一个无法被绕开的名字。时间先转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的政府推行“艺术去中心化”政策,鼓励打破巴黎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法国艺术中心的现状,于是在外省也出现了一些动画制作公司,位于法国东南部城市瓦朗斯的疯影正是其中的一家。创办人雅克-雷米•吉埃尔(Jacques-Rémy Girerd)希望做出既不偏离艺术美学又能为商业市场所接受的作品,因此疯影的作品面向的是全年龄段的大众,他在1999年又促成炮提叶动画电影学校(La Poudrière)的建立,从理念到实际完成了对法国动画的深远影响。虽然成立时间不算短,但因为传统、资金、人员等等多方面的原因,疯影在新千年之前制作的大多都是动画短片或在电视上播出的动画,首部动画电影是由雅克-雷米本人导演的《青蛙的预言》(La Prophetie Des Grenouilles),这部片子不仅被视为法国动画划时代的作品,而且在60多名来自本土的制作组人员中还有一个叫做让-卢普•费利乔利(Jean-Loup Felicioli)的人,就是他跟搭档阿兰•嘎诺尔(Alain Gagnol)共同带来疯影的第三部动画电影《猫在巴黎》。

大盗尼克与他的猫。

《猫在巴黎》的制作时间历时5年多,于2010年底在法国上映,创作团队一度还曾担心片子没人看放映不了几天就被下线,会对不起投资方。然而本片在问世后当即就得到还不错的反响,并于次年获得法国电影最高荣誉恺撒奖的最佳动画电影提名,《费加罗报》《世界报》《巴黎人报》等本土主流媒体都给予了4分的评价,法国最重要的电影刊物《电影手册》评价其是“一部非常成功的2D动画,糅杂进不同艺术元素的同时并未太过花哨”。2012年,《猫在巴黎》又在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进入到最佳长篇动画的角逐,和西班牙动画《奇可和丽塔》是唯二的两部外国动画和2D动画,尽管与另外入围的《穿靴子的猫》《功夫熊猫2》一起最终都败给了ILM的《兰戈》,本片依然被评论家们视为一部惊喜之作。

《猫在巴黎》的故事里充满了来自法兰西的浪漫色彩。巴黎有一只叫蒂诺的黑猫,白天是小女孩佐伊的宠物,到了黑夜则变身大盗尼克的同伴,每晚飞檐走壁穿梭在屋顶。佐伊的父母都是警察,因为父亲不幸被恶名昭彰的恶人科斯塔杀害,母亲让娜为了报仇全身心扑向工作,致使无人关心的佐伊渐渐失语无法开口说话。某个晚上,尾随蒂诺出门的佐伊与尼克相识成为朋友,回家途中意外撞上预谋盗窃文物石像的科斯塔团伙。一心搭救佐伊的尼克却又被让娜误会为凶手,陷入危机……
动物和小女孩,好人坏人黑白分明,还有一个十分罗曼蒂克的结局,乍看上去这似乎像是面向儿童观众的温馨小故事。实则并没有这么单纯,本片制作之初是想用动画的形式拍一部犯罪片,所以从开场就像是惊悚小说的场景。负责剧本的导演阿兰的住所就类似片中描绘的那样,窗外邻居们的屋顶和四处徘徊的猫让他写出了这个故事。阿兰还是出版过多本犯罪小说的作家,他自言受过不少美国影片的启发,诸如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作品、美国50年代的黑色电影《猎人之夜》(The Night of the Hunter)、黑帮电影经典作《歼匪喋血战》(White Heat)等等。也由此,《猫在巴黎》即便是一部动物和儿童为主要角色的动画,也是以成年人的视角来讲述的。不过也不用对本片抱有Cult片的期待或者担心不适合儿童观看,毕竟要符合疯影一贯面向全年龄段观众的原则,加之在商业方面的让步——因为成人动画市场有限,投资人拒绝了最初版的剧本,这些都让本片还算不上是纯粹的黑色电影。

《猫在巴黎》十分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所带来的视觉体验。主导这一部分的让-卢普是学院派出身,原本是想成为一名画家,曲线勾画的人物形象、大胆而饱满的配色让人们意识到,毕加索、莫蒂里安尼、马蒂斯、博纳尔等等才是影响他的人。与现今主流的动画电影不同的是,本片并未追求壮观的视觉效果,画面被放在和动作同等重要的位置,阿兰在对AWN.com的采访中所说,“如果画面足够强大,一些时候不必要做很多事情”。本片在这个方向上做了尽可能多具体的工作,譬如精确的故事板、大部分都画到最后一个镜头的Layout,制作也沿用的是传统的2D动画方式:先画在纸上,再扫描进电脑做线条测试、上色。尽管如今有很多流程完全都可以交给机器,但他们依然还是坚持用手在纸上作画。“这是一种艺术的选择。手工制作会带来一些瑕疵,但也因此能让我们感受到屏幕背后有人的存在。”

两位导演让-卢普和阿兰合作了长达十多年之久,两人分别在1987年和1988年前后脚进入疯影,此前已有共同创作的14部短片,同时担任导演之外的分工一如《猫在巴黎》,长时间合作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找到适合的合作方式。过程是这样的,先由阿兰想出两个人都觉得合适的故事后再写成剧本,同时让-卢普做出拿给制作人或电视台看的设计图。之后阿兰画出故事板的草图,先搭出一个框架,这是作为剧本文字转化为画面的第一步,让-卢普在此基础上再做出非常精细和具体的画面。根据让-卢普画出的东西,阿兰再与一个灵活机动的小团队做出Layout,最后再经由动画师完成动画的制作。

入围奥斯卡是这两位导演第一次与美国产生关系,尽管疯影的创始人雅克-雷米对现在的迪士尼和注重强势营销的美国动画抱有不太友好的态度,甚至还曾出过一部动画短片讽刺它们,但奥斯卡的提名还是让自以为是好莱坞风格反面的让-卢普和阿兰感到很惊喜,甚至还专门上网查看确认了一番。

美国也意识到因为自己有强势的电影文化,因而与世界电影的无关性在不断扩大,试图在动画电影方面对此作出改善的纽约国际儿童电影节就经常带来来自国外的优秀动画电影。它们2011年展出了11部国外电影,其中就包括《猫在巴黎》。有意思的是,同时参展的两部日本动画电影,分别是此前都有过介绍的吉浦康裕的《夏娃的时间》和舛成孝二的《欢迎来到宇宙秀》。在《纽约时报》看来,“在传统的严肃艺术更强势的欧洲和日本,国内市场相对较小,商业才会允许在主流电影领域出现同时适合儿童和成年人的电影”。

不管怎么说,好看的动画电影远不止美国,也不限于日本, 这部在各处都引来交口称赞的《猫在巴黎》,有什么理由错过呢?

【参考资料】

A Cat in ParisFrom Wikipedia
A Cat in Paris Official website
Alain Gagnol Talks ‘A Cat in Paris’
三联生活周刊:《猫在巴黎》,向19世纪浪漫主义致敬
Alain Gagnol et Jean-Loup Felicioli: «La nomination d’ «Une Vie de chat», unevictoire pour l’animationtraditionnelle»
A 3-Week World Tour for (but Not Only) Kids

封面: 《猫在巴黎》

© 213 / Anitama

Anitama周末补片
相关阅读
评论
#6人造人164号发表于 2016-09-18[引用]

不是周末的周末(苦笑

#5人造人149号发表于 2016-09-18[引用]

当年拼命找都找不到的路过

#4人造人3号发表于 2016-09-18[引用]

谢谢普及!

#3人造人11号发表于 2016-09-18[引用]

终于介绍法国动画了,我好兴奋啊

#2人造人100号发表于 2016-09-18[引用]

补起(ง •̀_•́)ง

#1人造人44号发表于 2016-09-18[引用]

为什么不看呢?确实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