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人在 Amazon 商品评论中对《彼方的阿斯特拉》给出一分差评,怒骂“喜欢科幻的人最好不要看,眼睛会烂掉”,并长篇累牍地罗列出作中的种种(他眼中的)纰漏,称“姑且算是科幻生存推理风格,但其实就是以太空飞船为舞台展开的校园恋爱喜剧,既没有科学也没有幻想也没有推理也没有生存”。
(https://www.amazon.co.jp/gp/customer-reviews/R3SG1GN2TAQITL)
持有这种论调的,也不止一两个人。在 Amazon 的差评里,还有好几条都在批评《彼方的阿斯特拉》“不可换”。其中篇幅最长的这则评论,更是被顶上了动画的商品评论首位。这也引发了其他网友的围观。又有许多人(比如说某色情游戏制作人)借此大做文章,批判“就是因为这些人,日本科幻才玩儿完了”。
用科幻评论家日下三藏的话说,嚷嚷“这种东西才不是科幻!科幻是……哇啦哇啦”的科幻宅,和“科幻已经被这些偏狭的老害搞死啦哇啦哇啦”的好事之徒,二者在烦人这方面是完全一致,最好不要理睬。
(https://twitter.com/sanzokusaka/status/1173158249610104832)
日下老师这番话真是再正确不过了,但如果人人都像他这么理智冷静,世界固然会变得更美好,新声这个栏目却也没法存在下去了。
万幸,还是有人忍不住要理会一下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烦人蠢货。
要说“科幻玩儿完了”这个话题,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大概从恐龙还在大地上游荡、狮鹫和飞马还在天空中徘徊、快递还会送货上楼的时代起,就已经反复有人提出这样的说法。冈田斗司夫那本《御宅已死》里,有专门一章便是“科幻已死”。
所以科幻轻小说作家笹本佑一看到网上的讨论,发出了惊叹:啥?科幻又亡了?
(https://twitter.com/sasamotoU1/status/1173575182016892928)
实际上,笹本自己几年前也发表过“嚷嚷这不是科幻的人搞死了科幻”的论调,当时同样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历史总是在反复上演,只不过这一次,他换到批评者的立场了。
热爱科幻的萨克斯演奏家吉田隆一也表示:爵士乐和科幻一天到晚不是死了就是衰退了。
(https://twitter.com/hi_doi/status/1173412132097933312)
游戏脚本家、科幻小说家、轻小说作家オキシタケヒコ展开了想象:
“科幻死了。”山姆无力地低语。没有办法,毕竟他赌上性命想要守护的对象——最后的科幻作家也被咬到了。山姆诉说着:“没事的,老师的话就算变成僵尸也还能写。”就在这时,有人一拳打飞了山姆,射穿了作家的脑袋。是我。“不是还剩下一个科幻迷吗——就是你啊!给我站起来!”
(https://twitter.com/TakeOxi/status/1173731602918080512)
大概是“科幻已死”论被批评得太多,还有人标新立异,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日本面向大众的作品里,科幻就从来没走上过主流舞台,更别提什么死不死了。
TRPG 设计师、脚本家小太刀右京看到这种说法,对着自己书架上的《日本沉没》《宇宙战舰大和号》《机动战士高达》《超时空要塞 MACROSS》《新世纪福音战士》发起了呆。
在小太刀看来,科幻不但并没有亡,而且也一直都在主流作品当中。《哆啦A梦》的电影连续上映多少年了?因为他们住在这样一个科幻大国,科幻已经太过普及,所以没有意识到罢了。就像“世界线”这个词,大家都不用解释,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很厉害吗?
(https://twitter.com/u_kodachi/status/1173540797397909504)
不过早在 80 年代,科幻小说家高千穗遥等人就断言过“高达和大和号不是科幻”了。如今“《彼方的阿斯特拉》不是科幻”的论调,倒也和当年那些老喷子们一脉相承。
为什么总有些极端科幻迷,这么富有攻击性呢?科幻小说家小川一水指出,在小松左京、星新一、筒井康隆之前,日本科幻界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一般大众曾经嘲笑科幻,认为那只不过是“科学的过家家”。一部分科幻作家因此奋发,努力提升科学素养。而这样的嘲笑,到现在依然存在,所以科幻界也没有卸下防备。
然而,因为网络的缘故,人们说出的言论会变成散弹,当初的假想敌之外的一般人也会被波及。所以科幻界本来是想用“食我科学考据啦!”反击那些嘲笑他们的人,却误伤到了对这方面没有兴趣的人,因此才如此受人反感。
还有时候,科幻界本以为对方是在嘲笑科幻是过家家,一记“食我科学考据啦!”反击回去一看,对方并没有嘲笑的意思,是自己防卫过当,结果引发了众怒。
小川认为,他们这一代科幻作家背负着责任,不能把自己从上一代学到的做法原封不动地传给下一代了。然而这很难做到,只能慢慢来。
(https://twitter.com/ogawaissui/status/1173493204789821440)
小太刀右京则说,他不是不能理解“给科幻作品的考据挑刺也是乐趣的一环”这种想法,但是这种事,是应该以非常私密的人为对象的。对并不亲近、没有相同文脉的人,最好不要这么做。因为别人看你这么说,只会觉得你是在喷这部作品。
“虽然说话的人可能很开心,但是听话的人只觉得是科幻警察在找茬”,这是很常见的悲剧。小太刀建议,这种话题最好只和亲近的友人在酒屋或者餐厅聊。
(https://twitter.com/u_kodachi/status/1173546889062432769)
而作为话题的中心,《彼方的阿斯特拉》漫画作者筱原健太本不想对此事发表评论,但是看到讨论始终没有平复,他也只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筱原认为,引发话题的那篇评论,想说的内容是正确的。虽然语气不太客气,但是评论应该是自由的。不如说作品能被不喜欢的人看到,让他觉得高兴。
而与此同时,他也可以对评论中的所有内容作出反驳。因为双方“正确”的视角不同。
评论中指出的很多内容,都只能用“因为那么画页数会增加”和“因为没有那么做”回答。筱原的戏剧设计,优先考虑的是“画得更精彩、画得更简短”,所以和认为“有很多页没意思的内容也无所谓,必须把设定写得严丝合缝”的人的优先级本就不同。
比如说,作中人物拿到无人探测机取得的数据,选择了一颗空气成分适合人类生存、也有食料的行星,去往那里。评论对这一点就很不满意。但筱原这么画,是为了让剧情顺利展开。设定是为了剧情节奏做出来的,所以会变成“都合主义”的展开也是理所当然。他只能说,想画的东西和想读的东西不一样。
筱原表示,这部作品既不是硬科幻,也不是本格推理。他想画的就是有类似哆啦 A 梦的道具一样的东西登场让大家吐槽的场面,所以你要从硬核派角度去看,肯定忍不住嗤笑。
另外,这一评论,只是《彼方的阿斯特拉》不对胃口的人用了硬核派的论法而已,牵扯不到科幻衰退云云。
筱原在采访等场合反复说过,他希望小孩子能够读到这部漫画。虽然科幻在这部作品里只是闹着玩的级别,纯粹是舞台装置,但他希望《彼方的阿斯特拉》能够成为小朋友接触科幻的入口。他自己儿时的科幻体验就是《机动战士高达》《银河铁道 999》《哆啦A梦》的电影。
而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的,总是最后一幕。阿姆罗逃离阿·巴瓦·空那一幕、铁郎和梅德尔离别那一幕、野比的房间和罗布尔的们分开那一幕……这些场景像是一根根刺一样,一直留在他的心里,下了诅咒,即使完全想不起剧情,只要回想起这一幕,心中就会为之一动。
他希望,《彼方的阿斯特拉》中众多的明快场景和少数的挠心场景中,能有哪一个,也像那些名场景一样,留在孩子们的心里。当然,最终回也是一样。
(https://twitter.com/kentashinohara_/status/1173450674484346881)
这样给全文结尾太像广告。所以让我们在最后引用创作过许多科幻作品的漫画家速水螺旋人老师的这句话吧:
我不懂什么科幻衰退不衰退的,但是太空歌剧色情作品倒是消失得一干二净了。
封面: 《彼方的阿斯特拉》
© 谢枫华 / Anit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