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访谈为猴子社中国区负责人于智为访谈的最后一部分,在上中篇介绍了国内相关市场的现状后,下篇中于总将为我们对国内相关市场的未来进行展望。
日渐扩大的国内动漫演出市场
Anitama(后面简称AT):这几年国内相关演出活动非常兴盛,您能否谈一下这方面的市场情况?
于智为(后面简称于):其实在2008年2009年左右就开始有零零星星的演出了,然后在2012年就开始进入月月有演出的繁荣景象,但是因为钓鱼岛问题,一时间全国哑火。钓鱼岛争端暂时平息后,13年七八月份开始又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从那时起几乎每个月都有日本的声优或歌手来国内做演出。声优、歌手、唱见、舞见纷纷来华,要么是在在漫展中演出,要么就是专场。这个市场也在慢慢成熟起来,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由中国公司发起的活动,也有日本公司发起的活动。我想这个市场是有的,但是也没有那么大。你想演出毕竟是一个高危行业,在中国受到政策和很多因素的限制。至今国内几次大规模活动都受到政策影响,比如Animelo Summer 上海的第二次就流产了。还有更多的活动,普通粉丝甚至还没来得及得到消息,就已经胎死腹中。另外演出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不可否认上海是全国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城市。当然,其他城市最近也越来越繁荣。
AT:您觉得上海的优势主要是因为什么呢,是地域文化还是经济能力消费能力造成的?
于:我感觉与其说是经济消费能力,更多的可能是文化消费观念的区别。而且上海周边城市发展得相对均衡,造成它的带动能力也很强。所以考虑到市场情况,那些最有名的艺人,规模最大的活动,基本都会放在上海进行。
AT:那么日本人自己更倾向于去哪个城市做活动呢?
于:日本人更乐意在自己国家呆着!以我接触的日本人来讲,他们认为日本是最安全最和平的,其他国家旅游可以去,去工作他总有一种不安的情绪。单说声优的话,首先档期比较难调整,加上部分人对大陆还有一定程度的不理解,所以想来大陆还是有些困难。
AT:那您觉得随着磨合的增多,应该能有更多的艺人来到大陆做活动么?
于:是的。这个随着演出的增多,行业的不断努力,会有越来越多的艺人愿意来中国大陆地区演出的。
AT:说到来国内的一些阻力,您刚才也提到政策的一些影响。我知道您这边除了商业演出,在一些政府参与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也经历过类似的工作。您也知道日本政府在搞推广日本文化的Cool Japan活动。对于来华演出这方面日本政府方面有没有一个官方的态度或者说战略呢?
于:这个怎么说呢,据我一些行业内的日本朋友说,Cool Japan这个概念反而在欧美体现得更多更明显,亚洲不需要它。因为包括中国人在内,对日本文化已经很熟悉了,不需要进一步宣传。欧美相关项目做得比较多,Cool Japan的经费也会投给一些动画做英语版西班牙语版等。这些是我个人了解到的,可能不全面,但我知道他这个预算是很严格的,毕竟是日本政府的项目。中国是不太会有这种。
AT:按我们所知,前几年使领馆协办甚至说主办的动漫活动都不少,但这两年似乎都看不到了?
于:当年预算也多,大笔钱直接由政府拨出来。但是问题在于,日本官方出资的项目,都被日本人自己消化掉,他包给大的广告公司,比如某A社或者某D社,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些公司水平很高,做得可能很专业,但是往往和当地的需求挂得不是很紧密,阳春白雪。而这些项目毕竟都是文化推广性的项目,他也并不需要太顾及当地的需求,因为他就不是一个商业性的项目,没有盈利目标,你爱看不看那种。而这两年预算下降,日元汇率也下跌,能投入的资金就少了。这实际上也成为刺激日本企业向外扩张的一个契机。
AT:那么像贵社,作为猴子社的中国分社,会不会有一个指标,比如说今年中国国内要做5场,希望总社能够提供档期,有没有这样一种资源调整?
于:因为国内产业没有形成模式化,而请艺人是个很艰难的过程,所以做一个系统化的计划有困难。当然可能有个大概的预期,比如做几场,打算请谁,可以具体到人,但这人没档期或者不愿意,那也只能放弃。所以计划都只能大致地做。反倒是一些展会越来越多,在其中的舞台制作项目,规模可能较小但是细水长流比较稳定。
对于未来的展望
AT:那按于总您的看法,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类活动或者说贵司的相关业务会有怎样的一个发展前景,能否请您展望一下。
于:我觉得会和中国的内容产业做进一步的联系。日本可能有很多著名的动画,但版权都是拿在日本人手里,操作就比较困难。今后类似于《雏蜂》这样动画出来后,中国人握有IP的内容,这方面的业务可能会进一步增多。比如日本人给你唱主题曲啊,日本人给你配音啊,这样他们来国内活动就可以更加名正言顺,带着中国内容的名义过来。
当然也不只是演出,有些更综合的项目会越来越多。不是说“哦,这个人有名,找他过来开个演唱会唱两首歌”,而是进化成“哦,这个人有名,你来给我们的国产动画唱个歌”,那么他唱了,对动画形成一个宣传,他的粉丝来看这个动画片,然后动画片推出周边产品,那么艺人再来到国内,办活动,唱歌,销售周边产品。游戏方面的话你给游戏唱个歌,配个音,甚至开发专门的付费内容,比如买收费角色DLC,这些都是比目前的业务更为深入的合作方式。随着中日两边制作方与制作方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方面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AT:那您是不是觉得这种深入的合作就接近您最开始提到的“语言贸易”的理念了。
于:对,这就是一种语言贸易的需求。而现在主要还是一方面的,中国对日本有一个语言需求,而日本对中文的需求并不是在作品上,而是在其他方面。但这些就是看企业的营业能力,能不能拿到项目的问题了。那么我们能做的事情,更多的还是国内粉丝对日本的需求,看我们能不能拉到这些需求并进一步扩大的问题。
AT:提到需求,您刚才提到国内这个市场相对狭窄,您觉得国内核心声优粉丝大概能有多少人呢?
于:不敢乱讲,大概xxxx人?
AT:您觉得今后会是怎样一个演变情况呢?
于:我觉得群众基础,或者说人数会越来越多。目前的粉丝都有一个在线收看正版的环境,和我们年轻时买碟或者下载的情况不能比。粉丝所喜欢的东西的分类可能会变得更细,深度也会越来越深,因为你接触的东西越多,能思考的东西也就越多。但粉丝表现的形式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反倒有可能简单化,所以你往往觉得他反而深度变浅了。现在的年轻粉丝,和你坐下来吃饭,面对面了他可能会讲很多,但你让他上网写一篇长文,他不一定乐意写,他可能选择140字的微博,但这不代表他肚子里没有墨水。这些新粉丝他们接触得多,看到的,学到的,了解到的东西比当年多很多。粉丝的深度一定不会变浅,而且基数会越来越大。
AT:国内深度粉丝,进行正版消费的粉丝的逐渐增加,日本的经营者和公司有没有一个认识?他目前可能是做一票是一票的一个模式,但是他将来有没有针对大陆会做一个长期的战略和规划?
于:最简单来讲,卖动画片的日本人变多了。因为国内公司愿意掏钱去买。所谓的深度,或者说中高端的粉丝对于日本产业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但这个很难看出来。因为在一个没有正式引进的情况下,他可能找代购或者直接去日本消费,这些消费会被埋没在日本本土市场的统计数据中,看不出是中国人的消费。除非你AKB投票,有人站出来说我投了多少万票,才会有人关注。大部分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状态。如果有机会日本人会去做,但不会很主动,不会说专门针对你中国制定一个战略。毕竟中国的文化政策环境很不安定。你看之前很多引进的片说砍就砍了,所以7月份的新番就卖得不太好了。
AT:说到7月新番,7月有bilibili参与投资制作的《洲崎西 The Animation》。对于中国资本开始投入日本动画的行为,您觉得日本业界会是怎样一种态度?
于:日本业界说实话还是比较排外的,很少能够接受中国的公司。这次这个项目,B站能办成,只能说真是非常非常厉害。日本业界对于钱投进一些相对困难的项目他会欢迎,但是挣钱的项目肯定还是捏在自己手里,最终还是缺钱的要钱。尤其最核心的作品,我们中国企业可能暂时无法参与,不过将来会有的。
AT:请您最后为大家讲点儿什么吧
于:最后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祝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吧,也希望Anitama能办得越来越好。之前刊登的访谈据说反响不错,谢谢粉丝们对我们的支持,如标题所述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为中国的粉丝们带来世界的声优与优声,谢谢大家!
封面: 猴子社官网
© 录音笔 / Anitama
中国受文化政策影响的内容啊……似乎限制的越来越紧了…看不清现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前景,也不知道那个前景会需要多久。实体经济似乎也在崩塌。只有炒房子和互联网+。就是请日本艺人过来,中方粉丝的差异还是,略感尴尬。但也确实的在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