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视频制作公司PUNCH制作的系列节目《动画制作现场》于8月4日正式公开。这个节目致力于向观众展现出那些支撑起动画业界,在动画制作现场担当各种职位的动画人。节目中请到高森奈津美与樱咲千依两位声优以及湘南工科大学的教师渡部英雄先生作为解说嘉宾。这次将带各位读者一同走进3DCG的工作现场,介绍松村文夫先生成为3DCG设计师的历程。
松村文夫,CG设计师,3DCG设计师,讲师。
曾在东京造型大学,日本工学院八王子专业学校,数字好莱坞等学校中担任特邀讲师。
过去从事3DCG设计师时主要以游戏、动画与影像作品为主。如今工作主要是在各个学校在担任讲师,用心培养新人。
【主要参与作品】
2005年 《机兽起源》(CGI协力)
2006年 《超级机器人大战OG 圣战》等(CGI协力)
以及负责各种活动用CG制作
曾撰写监修数字好莱坞出版的书籍《2D Graphic desgin》与《3D Graphic desgin》
3DCG的工作及其环境
3D computer graphic,简称为3DCG,是通过三维软件经由计算机制作出的画面。之前作画监督篇中提到过,在手绘动画中,每一张画面都需要靠动画人手动完成,相比之下3DCG就会容易很多。比如在需要出现角色的画面中,手绘动画需要重新再画一遍,而制作3DCG时只要复制黏贴制作好的角色模型,当然最后还是需要重新渲染一遍。所谓渲染就是由电脑来计算所配置好的设置,生成最终画面的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制作3DCG动画时,也需要有原画师来负责关键帧的原画,然后由3DCG人员来摆放3D模型的位置以及调整相应动作。而与手绘动画不同的是,作画中的动画部分,在3DCG中是由电脑来计算补充的。随着3DCG的数据量大幅提升,渲染所需时间也越来越多。
剧场版《光之美少女》中使用3D制作的角色
从硬件角度而言,3DCG更新速度无疑比手绘动画要快得多。松村先生几十年的工作中经历了好几次硬件更替,无论家里还是公司,硬件更新都是很频繁的事情,还会被家人抱怨怎么又抱了一台电脑回来。为了满足3DCG的工作,基本上需要准备两台windows系统的电脑,根据个人习惯再准备1~2台mac,以及一台服务器构成工作所需的设备。松村提到渲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所以常常会使用一台windows的电脑专门作为渲染用机器。而mac的话就会用来做些图像处理与视频剪辑等工作。
如何走上创作之路
在松村先生进入武藏野美术大学后,学长告诉他毕业后要学会自立更生,因为学校是不会介绍工作的。起初松村并没有在意,等到毕业后才明白事实真的如此。毕业后的那段时间,即便找到工作也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甚至有段时间一直处于无业状态。苦恼之下松村在杂志中寻找收入较为可观的兼职工作,恰巧日本当时开始兴起DTP,时薪有2500日元。所谓DTP就是使用电脑来制作印刷出版物,也就是通过电脑软件来对杂志之类的书籍进行设计排版工作。DTP中一般分为DTP设计师与DTP操作员,前者主要负责版面设计,而后者则是对印刷时具体数据进行调整。
对DTP产生兴趣后,松村便向一位从事电脑工作的熟人寻求建议,他不仅向松村说明了mac上能学习图像软件以及其他软件,还把电脑借给松村。也就是从那开始,松村开始学习电脑软件。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松村先生毕业期间正是上世纪90年代,电脑还未大面积普及,对于一般家庭而言电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时是DTP刚刚起步的阶段,松村为了找到工作便开始学习实际工作中会用到的,被誉为DTP三大神器的Photoshop、Illustrator和QuarkXPress。半年后就从事DTP的工作,总之先从这一步开始自己的工作生涯。
3ds max软件界面
我们如今所处的网络时代已经同松村先生当时大有不同,无论从信息渠道还是硬件支持上都远胜于松村当时的条件。首先可以考虑进入相关专业学校,从中学习软件与技术。比如用于游戏与动画制作的3D软件Maya、Autodesk旗下的产品3ds max等等高级软件,在学校里都是可以免费使用的。如果读者无法担负起高昂的软件费用,也可以使用具有大量功能的Blender等其他免费软件,只要想学,软件并不是障碍。得益于如今网络的便利,在YouTube等视频网站中也有许多3D软件教程与讲座,学习渠道非常多,而最终还是取决于学习者自身。
从DTP至3D
虽然毕业后没有从事3D,但是松村先生自幼就对3D抱有憧憬之情。在松村小学的时候,他从父亲买的一本关于电脑的杂志中看到日本早期的3D软件,价格是400万日元。当时吸引到松村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自己本身对漫画产生兴趣,小学时能够描绘人物以及风景,但是像飞机汽车这样的机械就很难画准。当时的松村认为如果借助3D软件中的线条模型,就能很精准的描绘那些机械了。不过毕竟价格昂贵,松村还是放弃这样的念头。后来在初中时,在电视里能看到使用3D的画面,比如那时候的电视剧片头出现的logo就是使用3D文字制作的。那时候松村就感叹,3D已经能够动起来了。
再后来松村为了生计而学习DTP时,他问别人借了一款在mac上使用的3D软件。虽然很高兴能接触到3D,但让他困扰的是这款软件是英文版的。那时与现在不同,没法从网上查阅各种资料。心中对3D的憧憬促使松村安装启动软件,将菜单列表中的每一个选项都点一遍,慢慢摸索学习3D软件。嘉宾渡部当时也是边看说明书边学习软件,他认为3DCG的制作流程都是差不多的,使用不同软件都能制作。只要自己记住了一个软件的操作方法,即使另一个软件的操作界面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适应后就能正常使用。
与TV动画相遇
说起与TV动画接触的契机,松村谈到之前从未做过动画相关的工作。结果是从之前的公司离职后才接触动画的制作。那时候正好有一家新公司成立,商谈一番后松村就进入公司。随后松村就以公司所属方式参与到TV动画制作。刚接触TV动画制作的松村有点不知所措。当时所接到的企划还没有定下具体做多少集,作品中又出现很多动作场景,虽然心有踌躇,但松村还是接下这份工作。但是离上交日期还有1个半月,分镜还没有画完,模型也没有制作。而松村在回家的途中看到所负责的动画的宣传海报,上面写着还有两个月开始播放,松村不由感到担心能否赶在期限前完成。然而之后松村他们像平时一样参加会议,将模型做完提交,似乎一切都很顺利。对于第一次接触动画业界的松村而言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工作还是要继续。
3DCG的实际工作就是将模型根据指示摆好位置与动作,然后进行渲染。而当时动画中关于3DCG方面的做法以及效果实现都处于摸索开发阶段。比如如何除去身体的一部分,在空中如何飞行旋转,如何让眼睛发光等,没有能够直接照搬的方法,都需要自己去研究开发。让松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分镜中在机器人旁边写着“nya~”的指示,示意要让机器人笑起来。该如何表现机器人笑的状态呢?松村首先想到是通过晃动机器人脖子来表现笑的样子。遇到问题时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虽然摸索开发的工作很辛苦,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参考资料】
- 《アニメの現場》第三话
封面: 《アニメの現場》
© 年糕 / Anitama
很棒的文章。挑个错……截图的那个软件界面是maya而不是3dmax。另外maya也是autodesk旗下的。(3D狗顺势喊一个,垃圾公司Autodesk毁我青春……
1
你在看啥呢,那就是3dmax啊,应该是10版的(之前学校用的就这版本)
2
他可能说的是光美那个模型的截图是maya吧(滑稽),下面那个3dmax无误
3
不不用帮我圆了,确实是我眼睛糊屎,盯着max界面喃喃自语“啊你他妈的编辑果然分不清max和maya”。夭寿,分不清的是我。
他可能说的是光美那个模型的截图是maya吧(滑稽),下面那个3dmax无误
……我大约是眼睛糊了屎了
顺带想知道国内有没有翻译组做这个节目的汉化,油土鳖虽然有,但是日语还没学好 …
你在看啥呢,那就是3dmax啊,应该是10版的(之前学校用的就这版本)
看到下面的评论……所以请大家多多体谅3D狗,尤其是做3渲2的。他们无时无刻都要面对一般观众根本不会接触到的大量恐怖谷效应,深夜加班的时候遇到“美少女的模型不显示眼球”或是“只显示眼球”的bug,分分钟吓尿
很棒的文章。挑个错……截图的那个软件界面是maya而不是3dmax。另外maya也是autodesk旗下的。(3D狗顺势喊一个,垃圾公司Autodesk毁我青春……
学绑定学到意识模糊的时候看到3Dmax突然感觉好亲切啊wwwwwwww
不渲染都好恐怖啊
辣鸡软件,毁我青春! Max and Maya
默认预览果然还是很吓人……不渲染根本看不了
好像看看punch公司的动画制作现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