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藤田和日郎的第二部长篇漫画作品《魔偶马戏团》剧情跌宕起伏,角色个性鲜明,令无数读者难以忘怀,即使完结已有十余年,但人气依然不减。而今,根据这一部名作改编的动画,将从今日10月10日起正式与大家见面。
能够获得大量读者的喜爱,说明藤田的故事是充满魅力的。其中中国元素的大量出现也是颇为粉丝们所津津乐道。先前,由小学馆推出的《漫画家本》系列书籍的第一部就是以藤田和日郎老师为主题,剖析了藤田老师作品如此吸引人的各类秘诀。
书中邀请到了中国台湾省出身,《综合漫画杂志Kitsch》责任编辑吴尘罡先生,他以藤田老师作品的“中国”元素为题,阐述了藤田老师本身漫画风格为何如此独树一帜。
文中涉及不少有关《潮与虎》与《魔偶马戏团》的 核心剧情 内容,请各位读者斟酌后再阅读。
纵览藤田老师的作品列表,他的三大长篇作品《潮与虎》《魔偶马戏团》《月光条例》是存在感极高的。藤田老师的作品,总是细致地描写出了交错而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并且从故事开篇进行巧妙的布局,在终盘回收一路来埋下的众多伏笔,大起大落的收束令人叹为观止。故事全篇的设定与展开都在结尾的时候被活用,作中角色历经千辛万苦,在最后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结局,这也是藤田式作品的醍醐味。
每当吴先生阅读藤田老师的作品之后,都久久难以平静,感动与满足的余韵都残存心间。而这三部长篇作品中,《潮与虎》与《魔偶马戏团》的故事核心,又与中国离不开干系。
藤田老师的作品中,一旦谈及中国元素,并不会只是作为设定的一角提及,而是持续影响着故事中的方方面面。
在《潮与虎》中登场的最强的敌人“白面”,是以“九尾狐”为原型而设计出来的。九尾狐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是让古代王朝覆灭的原因,也是不少故事中邪恶的存在。在中国众人皆知的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中,妲己被九尾狐附身后,因贪恋人间的荣华富贵,做出了不少令人厌恶咋舌之事。九尾狐作为神话中的妖怪,也在日本有所记载,将这类从白面九尾狐转变成人间美女称作“玉藻前”。
漫画中的白面。
同作中武器“兽矛”的诞生,也与中国有所联系。
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因为白面而导致家破人亡的刀匠义龙,以妹妹倾注的生命铸造出了这个铲除妖魔的强大武器。化为长柄的义龙在铸造过程中也将满溢的怨念发泄在了兽矛之上,使用兽矛的人需要交付灵魂才能换取强大的力量。
不论是“九尾狐”还是“兽矛”,更多的是设定上的再创作。而更有联系的,则是使用中国元素,大幅度改变角色生活认知与方式,从而完成构筑故事的任务。
在《潮与虎》单行本第2卷,来自中国的符咒师镖为了追查杀害自己妻女、夺取右目的罪魁祸首,踏上了复仇之旅。镖一边退治各方妖魔鬼怪,一边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漫长的旅途。但是因为过去的不幸,他决不饶恕对孩子出手的妖怪,残忍的面容让人一时难辨善恶。在与主人公潮发生冲突之后,化解了误会,多年来的积怨也在之后与主角方的相处中消散不少。之后,作为潮他们的协助方,他的存在是在与白面爆发的最终大战中不可缺少的。
动画中的镖。
关于镖在失去妻女以及在成为符咒师之前的经历,藤田老师将其收录在《潮与虎》的外传之中。在此之中也能窥见中国古典传说中的一些价值观与伦理观。
在山林间奔走、因失血与疲惫昏迷,镖在彷徨间误入中国传说中存在的“桃源乡”,并得到桃花精的救助,以及在此间逍遥生活的仙人传授仙术要领。仙人谈到,以血肉之躯存在的人类,在体验到超越生死、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时候,就是真正的领悟。虽然入及仙道需要从真正的领悟开始,但是镖并不需要。
在中国传说中出现的仙人形象,都是因为达到了“真正的领悟”的境界,从而超凡脱俗。其实仙人这样的想法,是对人类不老不死的愿望与摆脱我等凡人所处的尘世等等的联想,在宗教所追求的东西中能够体现。他们使用法术,制作不老不死的丹药,最终达到仙人的境地。但是这些仙人,亦或是以此为目标的修行者们,在想要超越寿命与摆脱伦理观的同时,也在这些古典传说中以某种形式流传下来,影响着俗世。
在《三国演义》中登场的左慈,使用变化之术戏耍曹操,令曹操遗落下头痛的毛病。在《岳飞传》(日本版由田中芳树编译)中,也提及在西岳华山居住的仙人陈抟老祖曾经用自己的法力救助了岳飞母子、名剑“湛卢”的诞生篇章中,路过的道士将想要报仇的刀匠的孩子的首级带到了楚王面前,并进言道,若想得到长生不老的丹药,只需将该头颅在锅中油滚多刻,便可得。待到油锅中孩童的头颅上长出莲花,开出丹药之后,借着献药道士将楚王的首级割下,随后自己也自刎投入油锅之中,这等事更是史无前例。
在《潮与虎》外传之中,仙人教会镖使用法术,而只是凡人的镖使用法术救助了其他人。仙人曾说,镖不需要获得真正的领悟从而进入仙道,镖是以不一样的凡人的身份,联系了“仙”与凡世,这个发展就如同古典传说一样对凡世产生了影响。
道士与仙人的修行是为了超越凡世而进行的,愿望实现后的达到仙人层次的他们,与其说是冷静,倒不如说是失去了感情。这也是为了突出应该怀有强烈感情的故事主角,达到故事构造上的绝佳效果。
在这些故事中,仙人、道士所担当的是协力者所表现的对事物的毫不在乎,反而同主角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角色的“行动原理”与“行动”都是基于情感的表现。感情元素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而毫无疑问,感情的迸发又是少年漫画的绝对核心。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得道成仙”的脱俗和拯救苍生的入世概念与少年漫画的热血进行结合,藤田对于中国元素的利用确实称得上独到。
如同“仙术”之于《潮与虎》,藤田的另一部长篇作品《魔偶马戏团》中,“武术”也作为相当关键的元素出现其中。
主角加藤鸣海所使用的特技便是中国武术“形意拳”。这是清朝时期由郭云深先生等名师发扬光大、至今依旧能够沿袭的拳法。郭云深先生也曾经作为藤田老师短篇作品《掌之歌》主角的原型。吴先生对武术了解不深,但深觉藤田老师在《魔偶》与《掌之歌》中,对拳法原理的解说很有自己的见解和道理,能感受到藤田老师对中国拳法的知识之深、经验之足。有趣的是,在中国两岸的一些记载性的知识百科中,也追记了郭云深先生与藤田老师作品的联系。
作品中武术动作的刻画也是极具速度和力道感,魄力的打斗场面肯定也是藤田式作品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而习武之人究竟如何使用毕生所学,在《魔偶马戏团》中借助加藤鸣海的变化也有一番描述。
使用形意拳的加藤鸣海作为《月刊秘传2017年12月号》封面人物登场。
除此之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关系的,是那些千奇百怪的“木偶”。《魔偶》的一大看点,便是悬丝木偶与自动人偶之间的交战。不少读者可能就有疑问了:这些不尽相同的木偶是怎么来的?
作品中,流传到后世的悬丝木偶以及自动人偶,最早就是由白氏兄弟“白金”“白银”创造的。白氏兄弟的家族——白家本身擅做各式各样的悬丝木偶,两人在制作的时候,萌生了想要制造更趋近于“人类”的木偶,便云游四海,只为钻研更古老、更神秘的技术。
本来情谊深厚的两人,却因为一名女性的出现,逐渐背离了方向,产生了裂痕。同时也在木偶研究上产生了分歧,所以才将白氏木偶的派别一分为二,一边是悬丝木偶,一边是自动人偶,这也决定了整个故事系列的发展,也是整个系列故事的根源所在。
于是这个来自中国的木偶不再只是拘泥于小小的木偶戏舞台之上。不仅是因为形态性能各异的、不论是悬丝木偶还是自动人偶,能在更宽广的世界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木偶戏。看到此处《魔偶》故事架构宏大的面纱渐渐展开,也让吴先生倍感冲击。
而现实中的中国悬丝木偶,又是怎么样的呢?
悬丝木偶(提线木偶)这一种传统木偶戏,最早流行于福建省泉州地区,是闽南语系地区古老且珍稀的传统戏剧剧种。泉州的悬丝木偶戏度过漫漫历史长河,已与中国文化相融在一起,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名扬四海。它不仅曾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也多次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出。这份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需多言,已在大家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提线木偶戏。
正如中国泉州的悬丝木偶戏走向了世界,《魔偶》故事涉及的地域也在不断扩大。藤田老师不拘泥于某个地区,在场所的变化中,作为推动《魔偶》这个恢弘故事的主要齿轮,从中国的白氏兄弟、到欧洲克罗格村的屠杀惨剧、再到在世界巡游的自动傀儡集团“午夜马戏团”,以及与之战斗的在世界各地的“白银”们,不同的时空下,不同的角色正在不断续写的人生壮歌。翻看因为这些中国元素孕育而生的发展“结果”的话,的确是诞生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在来日本前,出身于台湾省的吴先生从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耳濡目染。即便如此,在阅读藤田老师的作品的时候,故事中对从中国的妖怪与传说、武术与仙术、舞台设定等等,再到时代背景与印象,角色的价值观与伦理观,藤田老师的描写是相当仔细,这让他在阅读时是一连串的惊讶。
在世界范围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学派叫做汉学。虽然大家知晓汉学是什么样的学术派别,但是像藤田老师这样,在这个文化圈之外还有如此认识,不得不说是十分了得。 在那个年代,一些外国电影对中国与日本的印象是混淆的,这些敷衍的设定以及与现实不符的角色设计,让吴先生更觉得藤田老师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真正的中国模样”的其中一角,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
藤田和日郎 in 京都精华大学。
最初,台湾出版的《潮与虎》有着一个与原标题不符的译名:《魔力小马》,“小马”即潮,“魔力”指妖怪等异常现象,算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台湾译名的“入乡随俗”感。对于吴先生那一时期的台湾读者来说,的确是容易记忆、也是容易接受的。但台湾读者能够对《魔力小马》如此亲近,光凭译名简单易懂,并不是作品真正走进读者心中的理由。是我们一直在聊的中国元素吗?中国元素的确对于身为中国台湾省的读者来说尤为熟悉,也容易感同身受,但也并非仅此而已。
吴先生认为,即使我们能从中发出诸多疑问,却又能从藤田老师的作品中得到回应。
“为什么对中国元素如此熟悉?”,实际是因为藤田老师的不懈努力,认真取材的结果。
“为什么能够描绘出如此精彩的故事?”,是因为藤田老师倾尽全力的出色演出。
“为什么能够如此满溢人情味,所塑造的角色能够让人如此地有代入感?”,是因为藤田老师自己在努力从角色角度出发,以己度人。
或许这就是藤田老师作为漫画家所创作的名作能够铭刻与读者心间、留下足迹的原因吧。
话虽如此,吴先生还觉得,藤田老师是那种在创作之时也是不会去斟酌剧情的“适度”的漫画家。藤田老师在描写善与恶两方面。作中的敌方也好、同伴也罢,恶人也好、善人也罢,都是太过于纯粹了。越是纯粹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就越容易观念的冲突。即使是发生了一系列的悲剧,故事逐渐走向了不妙的境地,当最后也能扭转局势、逆转回来,终而步入大团圆的结局。
不知道“适量”的藤田老师总是在极限的限度上描绘着这些那些故事。这估计就是藤田式的风格,不仅是吴先生,我们这些广大的读者,也能在藤田老师这般激烈冲突的故事中收获无数感动。
封面: 藤田和日郎 in 京都精华大学
© haruto / Anit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