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谷百一十年史”,即圆谷英二诞生的1901年到圆谷制片厂成为FIELDS子公司的2010年。
第三部 至哉坤元:1948~1963
第二十二章 辛・哥吉拉(三)传说中的海神吴尔罗
上回我们说到田中友幸制片人向森岩雄制作本部长提交了G作品的企划书《海底二万哩来的大怪兽》,森非常兴奋果断赞成。之前村田武雄监督向森提起英二的那个大鲸或大章鱼闹腾一番的想法时,森没有爽快同意,除了没有可以拍出来的确实技术保证外,也因为只是纯粹的影像场面方面异想天开的想法,还不至于值得去动员起摄影所里的一大班子人挑战一下。而这回的企划有场面也有明确主题,不但可以是个电影,而且可以是个作品,有值得去完成的挑战性。田中毕竟是个职业的企划者,而英二更多的只是在追求技术上的新挑战。
但是东宝的各位大大们都不通过这个企划,这种玩意怎么可能拍得出来呢,之前一个企划不是白砸钱了吗,这回搞个更有病的企划出来,你嫌公司钱多还是怎么着。结果就森一个人跟一排人吵架,你们懂什么啊,圆谷英二这人你们造吗,《夏威夷与马来亚海战》总看过吧,当年你不也说不行吗,又不是要你上,你不行还不准别人行吗。这事最后闹到小林一三跟前,小林亲自出来,下达了制作许可。小林我们很久以前提过几回的,东宝最初的创业者,不过他一直隐在幕后,也是被公职流放了的,流放解除后这才第一次亲自坐上东宝总裁的位置。
所以,森岩雄,我们强调过很多次,是英二的大恩人,特摄界的伯乐。当初英二一个人在东宝映画京都摄影所搞研究,是森看中英二的才能把他招到东宝映画东京摄影所,也就是砧摄影所。英二成了空气没事干,特殊摄影技术被人当异端,是森专为英二新设一个特殊技术课,让他做课长。海军省要求拍摄《夏威夷与马来亚海战》时,也是森过来亲自问英二,后来英二的才能彻底开花。英二被公职流放后又失业了,一旦有机会马上把他招回来的还是森。现在临到新作跟前,后方单独给这一帮人撑腰的又是森。
接下来本多猪四郎监督终于登场了,当然是田中指定的,这是东宝后来的黄金三人组第三次合作。英二这回兴致勃勃地,还是拿出他那个大章鱼掀捕鲸船的构想,但是又被田中否决了。第一,仅仅是章鱼这种不稀奇的动物搞个放大版,现在对观众的震撼性和恐怖性都已经不足了,至少也得像美帝的那个片那样是远古的恐龙啊。第二,只是在海上的场景,作成脚本有难处,情节内容太单薄了。这里我们其实可以再次看到,一个专业的企划者田中,和一个纯粹的技术者英二,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大章鱼又碰壁了,这就成了英二的夙愿,只能再等下回了,不对,只能再等以后了。
G作品的企划通过了,三个人也齐了,接下来可以正式开始这个项目了。首先一个问题是,《海底二万哩来的大怪兽》这太长了。那时候的手写手绘海报上,哪给你放个这么啰嗦的标题啊,要改,于是改叫《哥吉拉》。
哥吉拉为什么叫哥吉拉,最普遍采用的来由说法是,猩猩和鲸。日语里有用汉字写的大猩猩这个词,但平时几乎都不用,用的是洋话音译成片假名,哥力拉。因为大猩猩这东西到底不是日本本土有的,是外来物种用外来语,而鲸就是日本人自古打交道的了。鲸的日语读作酷极啦,哦不,酷吉拉,这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语言,至少是没受到洋人影响的日语。日语的黑念酷罗,白念希拉或希罗,古日语取黑为酷、白为希拉,黑与白即为鲸,念作酷希拉,后来念着念着变成酷奇拉,再然后变成酷吉拉。猩猩与鲸分别是陆地上和海洋里力大无比的象征,所以哥力拉和酷吉拉合起来,便是哥吉拉。
台湾采用了哥吉拉这三个字的译法,哥斯拉则是那年美帝翻拍了那玩意后大陆引进,再根据洋文译一道二手过来的。我个人的习惯也不是不叫哥斯拉,洋人版我每回叫哥斯拉,本家的则习惯称哥吉拉。这种刻意以示区别的拘泥其实也和两版的巨大差异有关,至于上世纪末洋人版的那只后来被日本人怎么叫怎么处理,这之类的轶事我们就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哥吉拉的洋名字怎么拼,那不是洋人译的,是东宝亲自给的,而东宝也亲自给过哥吉拉这三个音的汉字怎么写,我朝当年却没有用,应该是因为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哥吉拉之后二十年间怪兽太多,都能成一门学问了,在怪兽研究家眼里怪兽按名称可以主要分三系,其中只有一个是地道的日本风。三系中日本系叫拉系,是很有代表性的怪兽,除了最初的怪兽哥吉拉之外,东宝以外还有大映的嘎美拉、松竹的基拉拉,加上《奥特Q》初回登场的利特拉、第一个在电视上战了两集的怪兽贝吉拉、《奥特曼》初回登场的百慕拉、坏了规矩出场后超过半小时没被打发掉的哥莫拉。洋风的两系,一个是轻音系,或者叫斯系,斯这个音洋味很浓,比如《奥特Q》初回登场的哥美斯;另一个是鼻音系,或者叫嗯系,比如《归来的奥特曼》初回登场的阿斯特隆。
下面一个问题来了,他们怎么想到把大猩猩和鲸组合到一起的,这有个流传了很久的轶事。说田中在考虑叫什么名字的时期,有次佐藤一郎来跟他聊天,佐藤也是东宝的制片人,是田中的友人。佐藤说起演剧部有个演员叫纲仓志朗,特别喜欢吃鲸肉,所以绰号就叫鲸,而他的体格很壮实,就像大猩猩。然后,然后田中就把鲸和大猩猩拿来用了。
这件事流传了很久,一般也都认为是这样了,但是后来却出了争议。哥斯拉刚出来时,三人组全都已经不在世了,洋人要采访只好找来本多监督的夫人本多希美。采访中提到这件事时,本多夫人的态度居然是,暧昧不明,她自己都搞不清楚这事。本多夫人表示,确实听本多监督生前说过这事,外面也传了很久,本多监督跟她描述那个演员体格有多么多么巨大怎么样大到像猩猩之类的,但是具体这么个人到底是谁,没听过她也没见过。本多夫人只明说了她能肯定的两件事,第一,哥吉拉这个名字不是简单定下来的,三人组考虑过好一段时间出过好几个提案才有的;第二,这么一说东宝的人其实特喜欢拿制作时的事开玩笑。
这一下争议就来了,各种粉丝就开始猜,外号叫鲸的猩猩体格演员可能其实不存在,说不定真是编的玩笑后来传太广了,再说了仔细一想体格大到如大猩猩一般的人这本来就不太现实吧。那么这人到底存在不存在,按照本多夫人的说法,最多只听说过是哪个部门的,而名字不知道,人也没见过,加上身为亲近的人对平时开玩笑这习性的了解,所以她才抱有疑问。而我们现在是知道完整说法的,比本多夫人脑中的版本更详细,说得很清楚是演剧部的纲仓志朗,如果真没这个事大概不至于详细落到具体人名头上。不知道纲仓是不是那个人,那首先纲仓这人存不存在呢,结果是存在的。虽然存在感灰常灰常薄,至少还不是在只有哥吉拉的话题中才出现这个名字,而且确实是东宝的演员。甚至还有见过当年的照片,体格也确实庞大,不过到这里就不能确定是不是本人了,因为照片是孤证。但反过来,不是本多夫人自己明确给出了否定证言,用本多夫人的说法来推断没有这件事,这方面也是孤证。考证就到了这一步,对我来说这类问题就没什么价值再往下花成本研究了,交给继续有兴趣的人。
那么正片剧情中哥吉拉为什么叫哥吉拉,因为设定这头怪兽出现在大户岛,大户岛的古籍上面记载了一个海神传说,海神名叫吴尔罗,于是把这头巨型生物叫作吴尔罗。 吴尔罗三个汉字的日语发音就是哥吉拉。 再确切一点是郭吉拉,然后又音译一道成哥吉拉。那为什么现代中国话好像吴尔罗和哥吉拉听起来八竿子打不着,这个说多了会被打的,我们就说日本人为什么会把吴尔罗读作哥吉拉。日语汉字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先说一下训读是怎么回事。训读是日本本土的读音,就是日本人原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一个东西嘴上能叫纸上写不出来,借用了汉字后能写了,就给他们原本已经叫了很多年的读音配上对应意义的汉字。音读呢源于原本的华夏音,音读分好几种,主要的是吴音、汉音、唐音,叫法是根据传入时代先后来分的,所以比如有的字既有吴音也有汉音,可能相同也可能有差异。吴音倒不是都来自吴国,而来自吴地,主要是衣冠南渡以来南朝的发音,相对来说比较接近汉帝国以来传下来的音。汉音也不是来自汉帝国,来自汉土,接近唐帝国京师长安城一带的发音。唐音也不是指唐帝国,指唐土,主要是建炎南渡后断续传入的发音。 吴尔罗三个字读作哥吉拉,就都是音读,属汉音。
也就是说是这么回事,片中剧情发展是先在古籍中看到吴尔罗,所以称怪兽为吴尔罗,发音哥吉拉;而现实中的设定过程是,先把大猩猩和鲸组合到一起,决定叫哥吉拉,然后考虑采用什么汉字写法,决定是吴尔罗。注意这个传说不是日本真有的啊,大户岛也是编的,日本没有这么个地方。为什么设定是古生物的问题,是我们以后要说的。那为什么他们要设定出汉字写法,这是个设定上的合理化,要体现出古老感。现代日本的汉字使用率已经降低太多了,而古籍中翻出来的这类专用名词,如果不是汉字才比较奇怪。比如鲸,酷吉拉,在真实的日本古籍中就是有汉字写法的。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中,酷吉拉的发音写作区施罗,说是最早的史书,成书时对应的已经是我前朝唐帝国的开元年间了。明确写作吴尔罗,这意味着制作方自己给定了哥吉拉的汉字写法,虽然这种程度的汉字日本人识别率不高,繁体的吴尔罗你写写看,所以不常用。现在吴尔罗知名度也已经太低了,也只好折中用音译。其实类似假面骑士空我,不是本来取名有汉字,是纯粹为了用汉字而又专门设定汉字,然后平时接着用片假名,顺便空我读作库噶是汉音。
电影全面杀青后,一九五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试映会上的祝词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后人很多传说《哥吉拉》是根据《金刚》诞生的,这个是夸大化了。产生这种看法,第一是因为英二当年确实研究过《金刚》,第二是因为哥吉拉的命名中有大猩猩的要素,第三是因为后来有电影《金刚对哥吉拉》于是逆推想回来。事实上说得通也就仅限于第一点,英二研究过《金刚》后也挺想拍个巨大生物的电影,就这样而已。而《哥吉拉》本身的主要的企划者我们知道是田中,加上本多,以及我们还会说到的一些人。至少轮不到英二,英二自己的企划是被否决了的,何况他拘泥的企划也是鲸和大章鱼。要说与《哥吉拉》的诞生关系大的美帝电影,当然还是那个《两万噚来的野兽》。
田中的主要路线就初步定了,这个阶段表述的是:因为氢弹实验,在太平洋某处沉眠的恐龙袭击东京,寓意是人类造出来的氢弹这种文明的利器,最终又威胁到了人类创造的大都市,也就是人类被人类自己复仇了这种理念。
既然搞这种严肃的片,剧情和脚本不谨慎点是不行的。怎么处理呢,田中去找东宝文艺部的松下忠,我们下回接着说。
封面: 《新·哥斯拉》
© 阿迪 / Anitama
Anitama能否做个上一篇文章和下一篇文章的跳转,比如我二十看完了想直接看二十一,结果还要点专题,有时候还没加入专题(比如这篇),突然要找二十一就不容易了。
哥斯拉就是这样被确定下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