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观感的关系

冰川龙介专访(八)

Interview|zyy2017年3月1日 6时35分

——前一期您提到动画师努力画出无法用画描写的东西,但这个要传递给观众是否也需要观众有一定程度上的训练?

冰川 观众这边肯定也存在一个接收的问题。就好像刚才举例的痛觉,我们这一代人的青少年时代,日本都还处于人行道没好好铺设的状态,真是一天到晚受伤(笑)。手肘膝盖擦伤磨掉皮是家常便饭,中小学里的孩子骨折根本不算稀罕事,所以我们对痛觉是有体验的。但这种相对严苛的环境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护措施越做越好,现在的儿童应该没有当年那么容易受伤。所以我就有点担心,如果现在的年轻人缺乏这样的体验,是否在看动画时也会觉得传递来的东西索然无味?毕竟无论是感觉也好,进一步说喜欢或是讨厌他人 的感情也好,都不是先验的。我觉得或许要以现实方式体验过之后,才能以更为丰富的方式去欣赏动画。不然的话就算动画师这么画了,观众依然是有可能接收不到的。

——这有些接近所谓的“身体性”概念?

冰川 是的,这就是所谓的身体性。观众一方的许多感受终究是从记忆中唤醒出来。这些未必都是愉快的体验,记忆中也含有很多阴沉昏暗的东西,也是很有趣的一面。既会有恼羞成怒恨不得要搞死他人而后快的憎恨(笑),也会有被女性甩了却还依然喜欢的纠结心态。我自己虽然没有这样的经验,但富野由悠季监督年轻时就经历了很多,既有强烈悔恨的体验,也有因为女性而白白浪费几个月时间的经历。他就对我说,不经历这样的事情是没法成为创作者的。所以说纯粹虚拟体验进行积累是有极限的,动画毕竟是符号。在缺乏现实体验的情况下再去看动画中对于痛觉的描写,或许就会变成一种“这大概很痛?”的推测,造成一种置身事外的远观感觉而无法投入。

——符号的累积终究只能形成模板。

冰川 是的,符号和符号间形成内部循环。但这也未必很绝对,比如真要能做出《卡里奥斯特罗之城》那样的效果的话,就算人没有从高处坠落的经验,也会被画面所吸引,大概想象出高处坠落是怎么一回事。所以这也会带来经验在动画欣赏中到底是否必须的疑问。但不管怎样,实际经验的区别一定会造成欣赏效果的变化。我自己是经常遇到架子上硬物掉下来砸头上很痛的体验,所以对于动画里重物砸头的镜头感同身受。当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更加人工化更加安全,年轻人遭遇疼痛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少。反过来说,我上面那一代人,宫崎骏监督那一代对于疼痛的体验从时代背景上说会更直接。

——毕竟他也参加了安保运动游行。

冰川 是啊,或许他当时就体验过挨警棍打或是被高压水枪驱散(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和他们比起来也真不算什么了。不好意思有点跑题了,我们换下一个问题吧。

——您在大学课程上教授学生们评论动画的方式方法,能否介绍一下您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冰川 我在明治大学授课,春季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以动画商业五十年为轴,讨论这样一个主题:如果日本动画存在日本独有的特殊性,那么到底这种特殊性究竟是怎么融入日本动画之中的?这里面有一个时代性的推移,而通过了解动画,也能够了解日本的历史。这其中有着历史的阶段性发展,有着进化。所以在这个发展的大前提下,要谈现在的动画,你光靠最近十年的作品肯定不行,有很多事情是搞不清楚的。比如你要以这十年的倾向为题写毕业论文或是硕士论文,那么到底是单写这十年发生的事情呢?还是要写这十年发生的事情和过去有怎样的关联性以及怎样的异同?两边一比就知道这写法深度就完全不同。而我是希望学生们可以以更有深度的方式去研究,为此我给他们提供提示。这提示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视角,这是我这门课程前半的目的。

而课程后半与前半沿着时间轴的挖掘方式不同,思路更为偏向于解析。看动画有着哪些方式?动画由怎样的要素构成?在评价自己所喜欢动画的时候,应该在哪些点上着眼?这是我在后半课程中希望学生们能够注意的点。比如写作品论时,有人研究变形金刚,比较变形金刚和日本的机器人动画的区别。我们知道,日本的巨大机器人基本都是人乘坐的,变形金刚虽然会变形成汽车,但车里也不坐司机,自己有人格能说话。这些一般我们都能看得出来吧,但是要更进一步的话应该从哪里着眼?比如我们知道变形金刚说话嘴是会动的,就算戴个口罩,口罩也会跟着嘴一块儿动,画面上口罩就起到了嘴的作用。那么如果我们有动画中口型的知识概念的话,就能够从这个视角去入手。这就是思考动画时比较基本的一种切入点,我希望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用这样的思路去看待动画,在研究课题中获取切入点。

——您提到学生们进行的研究。而您自己也长期制作同人志,并在上面刊载研究文章。其实您为啥选择同人志而不是正式出版?

冰川 其实主要是因为方便(笑)。现在日本出书首先挺难的,其次同人志可以自己来负全责。如果要正式通过出版社出书,其中是有出版社的责任和编辑的责任与意图的,因为里面会牵扯到公司的利益。我自己想写东西,写完了就完了。但要出书就得和出版社谈,出版社会判断能否给公司带来利益。然后商业书籍除了盈利问题之外,出版后或许还会被人当参考文献引用,牵扯得就更为复杂。倒不是说我在逃避责任,但我每个时间段总是有这个时间段的想法,我希望能把我最新的想法找个地方输出,这或许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的同人志印个几百份,针对几百人,把我当前的想法传递给这几百人就够了。做起来方便就是同人志这个媒体的优势。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就好像动画有些东西是不做就不懂的一样,写文章同样是不落笔就发现不了很多问题。先出一个试写版,会有助于客观地审视其中的重点便于修改。

——非常感谢。接下来是最后一个问题,在动画评论上,有没有适合初学者阅读的参考资料?比如类似您的同人志这样的。

冰川 我自己的同人志主要是没有正式上市。评论书籍的话津坚信之的几册书都不错,比如《日本动画厉害在哪里》中讲述日本动画的定位,基础方面值得一读。关于宫崎骏则有叶精二2006年撰写的《宫崎骏全书》。书虽然有点早,但其中内容基本都是基于实际采访,调查取证做的非常细致。而我自己参与的《BS动画夜话》系列电视节目谈了三十多部作品,其中有九集被书籍化出了单行本,可以一读。当然或许现在买不到新书了。另外还有杂志《Eureka》上的细田守特辑,还有《Animerca》(Anitama常驻撰稿人高濑司主办的评论志)。Animestyle就不用说了。然后还有上野俊哉写的押井守评论《荒野之狼》,西田谷洋写的《幻想意识形态》。安斋昌幸的《深夜动画研究》,这本书出在2015年夏天,其中直接讲评15年当年的动画,时效性强很受好评。

——非常感谢您接受Anitama的采访,最后请给Anitama的读者说几句。

冰川 研究评论动画最重要的还是观测和积累,希望大家可以加油。

(完)

封面: 《卡里奥斯特罗之城》

© zyy / Anitama

文章标签冰川龙介访谈
动画评论家冰川龙介专访
相关阅读
评论
#5人造人186号发表于 2019-01-13[引用]

感谢!可以照着书单刷了!

#4人造人28号发表于 2017-06-29[引用]

受到很多启发,读完来表达感谢!

#3人造人22号发表于 2017-03-08[引用]

冰川老師很務實,這個訪談太讚

#2人造人31号发表于 2017-03-01[引用]

这篇访谈真的不错!赞

#1人造人97号发表于 2017-03-01[引用]

作品接收度随着观众特质变化,感觉是个有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