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与音乐密不可分,动画作品能够获得全世界的支持,也离不开音乐的力量。如今,日本动画歌曲和 J-POP 一样广为传颂,配乐的质量也丝毫不逊色于真人作品。现在的动画音乐,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Keyboard Magazine》2019 年秋季刊制作了“动画与音乐的关系”专题,请到众多动画音乐、动画歌曲相关人士,倾听当事人的证言,追溯大师们的足迹,分析名曲的乐谱,解答动画与音乐形成现在这种关系的过程和手法。
作曲家梶浦由记独一无二的世界观,受到了热烈的支持。她用造语写成的人声歌曲,和运用弦乐、民族音乐、电子音的音乐,令众多动画制作者和爱好者为之痴狂。
然而,梶浦的音乐生涯的起步,却和配乐毫无关系,而是作为乐队 See-Saw 的一员开始的。她从小就基本上只听人声演唱的歌曲,说实话,对纯器乐几乎没什么兴趣。然而,在作为 See-Saw 的一员活动时,她接到竞标作品的委托,要制作纯器乐曲。她写了 3 首乐曲,其中一首受到电影导演市川准的青睐,于是突然就让她给电影《东京兄妹》(1995 年)写了音乐。而制作人看了电影,又找她来给动画写音乐。于是,她和动画音乐第一次接触,担任了《新橙路 那个夏天的开始》(1996 年)的配乐。
直到接到这些委托之前,梶浦甚至没有意识到过电影是配了音乐的。她一边想着“原来还有写这种音乐的工作啊”,一边开始制作,脑子里满是困惑。在制作《东京兄妹》时,市川导演亲自来到工作室,要她“配合这一幕弹弹钢琴试试”。她跟着感觉弹了一段,市川导演就夸赞她“对对,就是这个感觉”。就这样,在市川导演手把手的教导下,她总算是完成了工作。
接下来的《新橙路》,虽然是动画,但因为也是剧场版,所以不是照着“悲伤 1、2、3”这种需求表作曲,而是结合具体场景创作,所以也还算好做。然而,梶浦之前虽然一直在搞音乐,却也就是一年写上 20 首歌而已。如今突然到了必须在一个月里写出 20~30 曲的配乐世界,她写了 5~6 曲,就已经感觉身体被掏空了。所以,刚开始的这两部作品,她真的是拼了老命,把自己所有压箱底的东西全都翻出来了。
梶浦和 TV 动画结缘,则是 1997 年的《EAT-MAN》。因为估计她一个人应付不来,所以这部作品是她和 EBBY、米田和民共计 3 位作曲家共同完成的。这么一分,自己要负责的乐曲就比较少,她做得非常开心。不过,这部作品的监督,就是真下耕一。真下监督非常中意梶浦,日后又来找她合作。所以,如果没有这一部作品,梶浦或许也不会接到后来的那些工作了。她表示,自己能够获得今天的成绩,还要多亏与真下监督的缘分。
在《EAT-MAN》之后,虽然梶浦也接了几部配乐工作,但她还是不太懂纯器乐乐曲该怎么做。就在这种情况下,真下监督前来委托她:“下一部动画请您一个人完成全部作曲。”真下监督对音乐的态度是“总之你就怎么喜欢怎么做”,他对梶浦说:“请不要做沉在画面后面的‘背景音乐’,而是做不断上前来的‘前景音乐’。”
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如此受真下监督垂青?梶浦回忆说,在《EAT-MAN》的时候,她负责制作整部作品的主题音乐。因为当时自己是第一次和真下监督合作,她实在心里没谱,于是写了三首曲子带了过去。
第一首是自己喜欢的小众乐曲,第二首是“因为是 TV 动画所以写得稍微好懂一点”的乐曲,第三首则写得还要更好懂。她问真下监督:“您觉得哪首好?”结果真下监督毫不犹豫,选中了她全盘放开个人兴趣的第一首。所以,她想,真下监督一定是音乐喜好和自己相投。从这种含义上来讲,自己第一次连续合作的对象是真下监督,也是形成如今的自己的重要原因。她一边与真下监督一起工作,一边学习原声带的手法。
第二次与真下监督合作的作品,就是《NOIR》(2001 年)。她心想:“真亏工作能一部接一部地来。”但是她又不像科班出身的作曲家那么灵巧,一直被人说写的乐曲太偏。所以她记得很清楚,当时,自己觉得,在那之后不会接到那么多的工作了吧。
梶浦当时切身感到,在 J-POP 的世界,她运用当时非常喜欢的 New Age 音乐和世界系音乐要素写出的歌曲,并没有需求。然而做起原声带的音乐一看,就算用尽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听的东西,写尽了自己想写的曲子,也还是完全不够。
于是梶浦得出一个结论:“也就是说,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嘛!”这让她非常振奋。她心想,自己今后就算还能接到配乐的活,也就只会有两三部了吧,所以要在《NOIR》里做完自己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
她也不管适不适合动画,把自己想写的乐曲一股脑全都写出来。所以这部作品的乐曲时而有民族风情,又因为舞台在巴黎所以时而又有巴黎味,时而又有类似赞美诗的音乐,世界观乱七八糟。她什么都没想,只顾着塞自己喜欢的乐曲。
然而,这种“乱七八糟”的音乐,配上动画,竟然非常合适。梶浦认为,这是因为真下监督用音乐的方法也有些独特。《NOIR》这部作品,5 分钟没有台词只放音乐是理所当然。真下监督因为喜欢她为动画写的主题音乐之一《Canta Per Me》,所以一集就放上 3 遍还不够,逮准机会就要放。而且音乐的音量也很大。他像是音乐剧一样使用梶浦创作的音乐,从这种角度来讲,动画也是一部破天荒的作品。
再接下来,《机动战士高达 SEED》的制片人似乎是听到了《NOIR》中使用的 See-Saw 的歌曲,就找上门来,请她们担当这部作品的 ED 主题曲。而这首 ED《あんなに一緒だったのに》获得了好评,梶浦由记又接连收到插曲的委托。这让她感到非常幸运。在那之前,她已经制作了多部原声带,但因为 See-Saw 这首 ED,她再一次让别人认识到了“这人也会写歌”。若非如此,她可能要一直以原声带为中心工作了。
《机动战士高达 SEED》的插曲《暁の車》,是以团体 FictionJunction YUUKA 的名义发表的。在那之后,她也以团体的形式向动画作品提供歌曲。这倒并不是出于什么战略思考,而是水到渠成的事。在接到给高达写插曲的工作后,她先写出了《暁の車》,然后思考该找谁来唱,觉得在音乐剧中有过合作的南里侑香的声音适合这首歌曲,就请她来演唱。
梶浦之前就一直漠然地心想,自己未来要以自己的名义,请来众多的歌手和乐手,进行音乐活动,就想出了“FictionJunction”这个项目名。而到了动画要播出时,片尾字幕必须有歌手的名字,于是她就提出以 FictionJunction YUUKA 的名义发表。
FictionJunction YUUKA 原本并不打算作为单体活动,而是只为《暁の車》而生的一次性的名字。但是这首歌走红、发售了单曲、还在一般的音乐节目里出演,广为人知,这才成了固定组合。
梶浦认为,自己真的是非常幸运。不仅仅是高达这样的人气作品,之前的《NOIR》也是一样,那部作品的成功让深夜动画的知名度一举提升了起来,自己也因此受惠了。
在 FictionJunction 之后,梶浦还组建了 Kalafina 这个团体。这是在制作《空之境界》的时候,她接到委托,不仅仅是背景音乐,而是包括主题歌在内,完全以她的世界观制作音乐。因为动画共 7 章,就有 7 部作品每部请一个新人歌手来唱的提案。梶浦提出,既然如此,就得找唱得好的人来,于是举办了试音遴选歌手。
可是经过试音,并找不出 7 个唱得好的歌手。于是梶浦心想,就和这几个人一起把 7 部的主题歌都做了吧,选出了成员。而到了给团体起名字的时候,她开始思考,这个团体要和《空之境界》一起结束吗?
毕竟,歌唱团体不论是组成还是培养都非常不容易,她完全不想让 Kalafina 以《空之境界》这一部作品告终。但是如果团体没有获得一定成果,她也不能不负责任地说“还能再继续”。虽然《空之境界》日后成为了剧场版动画热的导火索,但在当初,没有 TV 动画、直接上剧场版,似乎是被认作非常鲁莽的做法。
《空之境界》的音乐和剧情展开非常协调。这是因为制作公司 ufotable 注重音乐,梶浦就拿到了由完整的动态分镜和时间点准确的台词构成的视频资料,配合资料制作严丝合缝的音乐。这对制作原声带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制作 TV 动画的时候,作曲家就只是完成音乐交上去而已,并不能亲手把音乐和画面结合到一起。
而《空之境界》是先有了会动的画面,对着画面制作音乐,就可以亲身感受到“这么做相对故事行进声音的量太大了”。梶浦从中理解了类似音乐演出的部分,比如说为了最大限度地烘托高潮,前面要必须尽量克制音乐等等。如此一首一首地为近十部电影结合画面制作音乐的经验,改变了她作为作曲家的人生。
而且,因为《空之境界》是剧场版,观众不会跑掉,会在较长时间里坐在电影院里。所以,在这部作品里她可以实现 TV 动画很难进行的挑战。比如说,两个小时的作品里,前 20 分钟没有任何音乐,只放噪声。TV 动画只有 30 分钟就要结束,所以音乐也必须在这段时间里做出起承转合。而把这个时间延长到两个小时,写起音乐来,就让梶浦感到非常有回报。
在开始 Kalafina 之前,她就心想,要随自己喜欢来做。不是拓宽河面,而是深挖河底。See-Saw 和 FictionJunction 的时候,她还是会收到客户的需求。但她希望 Kalafina 不要受到束缚,而是只在自己想干的狭小范围里大显身手。
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因为作品和自己合得来。在开始制作音乐之前,梶浦阅读《空之境界》的原作小说,就觉得文章的节奏感非常对自己胃口,读起来心头会不断涌现想象。她产生了一种预感,这部作品的音乐会非常好做。所以,直到现在,她都觉得,这部作品让她畅所欲为地创作了音乐。
封面: 《Noir》
© 怠心客 / Anit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