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与音乐密不可分,动画作品能够获得全世界的支持,也离不开音乐的力量。如今,日本动画歌曲和 J-POP 一样广为传颂,配乐的质量也丝毫不逊色于真人作品。现在的动画音乐,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Keyboard Magazine》2019 年秋季刊制作了“动画与音乐的关系”专题,请到众多动画音乐、动画歌曲相关人士,倾听当事人的证言,追溯大师们的足迹,分析名曲的乐谱,解答动画与音乐形成现在这种关系的过程和手法。
mito(ミト),是日本知名另类摇滚乐团 clammbon(クラムボン)的队长兼声音制作人。clammbon 具备流行潜质的抓耳旋律、充满实验精神的多彩音乐、富有文学色彩的诗意歌词、以及成员们行云流水的高超演奏,使得他们自上世纪末出道以来便备受音乐业界内外的热爱;当下活跃的许多知名音乐人,都对 clammbon 推崇备至,视他们为自己的引路人。
而在身为走在时代潮流前沿的音乐人的同时,mito 的另一层身份,还是忠实的动画爱好者、专注动画歌曲的 DJ、参与多部动画音乐的作曲家。他与伊藤真澄、松井洋平组成配乐团体 TO-MAS,为《小桃小栗》《FLIP FLAPPERS》《爱丽丝与藏六》等动画创作乐曲。为《剑风传奇》创作的 ED 主题曲《一切は物語》,更是让人难以相信与 clammbon 出自同一人之手。
既是文艺新潮的乐坛名宿,又是骨灰级的动画宅男;既是动画音乐的作家,又是听者;既是当事者,又是观察者……拥有多重身份的 mito,是怎样看待现代的动画音乐的呢?在这篇长文访谈里,mito 畅所欲言,从自己的动画音乐初体验,直到对音乐界未来的展望。
clammbon。图中头发遮住一侧眼睛的那位是 mito。
少年的 mito,是一名普通的动画爱好者,开开心心地看动画、看过之后去买原声带。直到 1988 年,押井守执导的《机动警察 PATLABOR》问世,川井宪次负责的音乐让 mito 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当时,正是 OVA 的鼎盛期。不在电视上播出、只卖录像带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如 1990 年的《罗德斯岛战记》也是其中之一。歌谣曲的作曲家和配乐作家为这些动画创作主题曲。《机动警察》的主题曲《未来派 LOVERS》的作曲也是田中公平。mito 非常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些动画音乐。
大约是 mito 初一的时候,《魔女的宅急便》上映,他购买了久石让作曲的原声带。自那之后,他又购买《机动警察》和《罗德斯岛战记》等动画的原声。不知不觉中,他买的原声带已经比 J-POP 还多了。所以,mito 与其说是喜欢动画歌曲才听动画歌曲,感觉更多的是因为作家而进入了动画音乐的世界。
如前文提到的久石让,后来又为北野武导演的电影、NHK 的节目创作了大量的原声带,这也进一步拓宽了 mito 音乐的入口。
而他最初买动画歌曲的单曲 CD,应该是《五星物语》的主题歌《瞳の中のファーラウェイ》或者《蓝宝石之谜》的主题歌《ブルーウォーター》了。从时间上来说,他买原声带要在买动画歌曲前面。
到了初二,mito 开始吹长号,到高中都在参加吹奏乐。于是,他就开始看久石让的交响乐乐谱。当时,他几乎读不懂高音部的音符,却还是喜欢看低音部的音符、还有和声的交织,并且参考乐谱自己试着做起了管乐器为主的编曲。这些经验,在日后更多地是为他的配乐提供了帮助。不过,动画歌曲不管是用数字音色还是真实乐器,绝对是要用上管弦乐器的。所以,他学生时代研究乐谱,直到现在都还是派得上用场。
高中毕业后,mito 组建了乐团 clammbon。然而,早在 clammbon 成立之初,乐队的音乐风格和他自己作为作家梦想的音乐,已经出现了偏差。mito 坦言,他根本没想到这个乐团能卖得那么好。直到现在,他都在想:都 20 世纪末了,一个只有键盘、贝司、鼓的极简编制乐团,竟然就能畅销了。
clammbon 主流出道单曲《はなれ ばなれ》。
所以,当时的 mito 对未来的构想是,如果在自己作家事业的延长线上,还能一直玩乐团,那就好了。实际上,在 clammbon 出道前,他已经作为作家参加竞标了。而出道之后,他也会为 Hello! Project 的艺人作曲。他把乐团的活动和自己作为作家的工作完全分开看待。但就是这么毫无计划地玩的乐团,最终却成为了他的头等大事,这也是非常奇妙。
在作为作家创作乐曲时,他理所当然地会加入吉他、弦乐或者合成音色。而在创作 clammbon 的乐曲时,他却是在毫无主题、题材和动机的状态下,先构思:要怎么写才能让主唱原田郁子的歌声让听众听着舒服。而且,乐队的歌曲,在以歌声为主体的同时,还要考虑能用这 3 名成员写出多么厚重的重奏,mito 说,这是近似于健身的构思。而且,clammbon 的作曲,哪怕只有一个和声错位了,就完了。所以三和音太过单薄,他要思考自己能把延伸音和弦和持续低音和弦用得多巧妙,靠钢琴写出和声和配器,再加上漂亮的低音线。这和给别人写歌的构思方式完全不同。
mito 最初参与动画歌曲周边的乐曲,是作为 clammbon 的一员制作的丰崎爱生个人单曲《Dill》(2010 年)。而差不多同一时期,TV 动画《猫神八百万》主题歌的单曲里,收录了出演声优户松遥和堀江由衣翻唱的电气 Groove 名曲《虹》,这首翻唱版是 mito 和牛尾宪辅组成的团体“2ANIMEny DJs”制作的。因为这两首乐曲,他和 MusicRay’n 和 Lantis 这两家动画歌曲厂牌建立了联系。
因为前文所说,clammbon 在日本乐坛地位崇高。所以他们给声优写歌,当时成为了乐坛一桩大事件。在 mito 与田渊智也的对谈 里,田渊称那是“动画歌曲界和作家主演时代的象征性事件”“大家应该也都在想:原来你去请他们写动画歌,他们会写的”。
mito 与当时属于 Lantis 的音乐制作人佐藤纯之介相识,大约是在 2009 年,Lantis 负责音乐的《向阳素描》播第 2 还是第 3 期的时候,mito 在推特上说自己喜欢 ED 乐团 marble 的音源,佐藤就找上门来了。而且,当时 mito 还很喜欢 TV 动画《简单易懂的现代魔法》OP(《programming for non-fiction》,ぺーじゅん作编曲),觉得这首歌非常帅。他去查这首歌的总监和制作人是谁,发现正是佐藤。那一年,Amazon 请 mito 来选年度最佳单曲,mito 就推举了这首歌。佐藤也知道这件事,就约 mito 出来见面。
《programming for non-fiction》是佐藤纯之介作为制作人负责的第一首歌曲,演唱者麻生夏子也是被佐藤挖掘进入动画歌曲界。佐藤自己会写歌、会演奏乐器,还动不动就自己上阵混音,凭借自己对音乐潮流和技术的敏锐嗅觉,在动画歌曲掀起了一股新风。《Keyboard Magazine》的其他访谈也经常会提到他。他自己曾扬言,自恃在 2010 年代,和 mito、Arte Refact、TECHNOBOYS PULCRAFT GREEN-FUND、中土智博等作家一同创造出了新价值观的动画歌曲。
在那个时期,突然涌现了大量使用非常富有刺激性的织体的动画歌曲。mito 认为,首要的契机,大概要归功于神前晓作编曲的《もってけ!セーラーふく》。
在这种情况下,mito 要为声优写歌。他并不打算用动画歌曲式的织体。2007~2008 年的动画歌曲,发生了一种有点奇怪的化学反应,正处在一个非常过激的编曲过渡期,作家们大量运用“这不管怎么想都不能成立吧”的织体展开乐曲。后来,动画歌曲在各种含义上得到提纯,出现了像田中秀和那种大量使用增和弦、像是偶像歌曲和动画歌曲的衔接点一样的歌曲。但是在那之前,2000 年代后半到末期那段时间,动画歌曲的织体是有点异常的。
而《Dill》受到了业界这种热量的煽动,同时丰崎爱生一方提出要他们写的又是“clammbon 的乐曲”。所以 mito 虽然注重动画歌曲式的气势,同时又完全没有使用动画歌曲的织体。
那时候的动画歌曲,非常重视冲击力。作家们并不关注把哪个和弦怎么组合起来会美,而是把异质的东西和异质的东西配合到一起,产生出非常强烈的感情升华。mito 对这种风潮产生了共鸣,想出了《Dill》的灵感。
一般来说,很难想象艺人的单曲会像《Dill》那样又是写成三拍子、又是塞那么多转调进去。但当时的动画歌曲听众已经习惯了富有刺激性的乐曲,你写稳扎稳打的歌曲,是完全打动不了他们的。mito 从那种追求极限的精神力感受到了动画歌曲爆发性的能量,所以没有用原来的动画歌曲的意识去写《Dill》。反倒是后来,动画歌曲为他提供了提纯后的织体之后,他才开始有意识地“写动画歌曲”了。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配乐是 mito 和横山克共同制作。
这种创作态度的改变,发生在 2013 年,他开始参与 TV 动画《物语》系列的第二季的时候。而他为动画电影《心灵想要大声呼喊。》(2015 年)创作的配乐,则更接近给丰崎爱生写歌时的倾向,有心把富有刺激性的、异质的织体放到日本动画的格式里,带来新鲜感,做出了非常大胆的音乐。所以,插曲才会使用コトリンゴ演唱的英语歌词的《Harmonia》,在最后的大团圆时用的才会是贝多芬的《悲怆》和《Over the Rainbow》搭到一起的乐曲。他认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刺激,想要更有刺激性的东西。
mito 认为,就是在这种伏笔下,在短短 89 秒里不断塞进各种展开的动画歌曲才会应运而生、流行开来。所以,要下一个定义,说“动画歌曲就是这样的东西”,给它归类、整理成文,并不是那么困难。然而,孕育动画歌曲这种特殊的格式,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在 mito 看来,这个时代背景,正是 Lantis 成立(1999 年末)之后,2001 年前后。那个时代诞生的、拥有强烈冲击力和高超质量的乐曲引领着这个业界,之后,才会出现拥有着更加洗练工整的样式美的动画歌曲。
如 TV 动画《你所期望的永远》等早期 Lantis 制作的歌曲,以弦乐和合成音色为基础、在短短 89 秒里拥有 A 段、B 段、副歌的完整展开。在那之后,动画歌曲不断发展,融合了 Electronica 和 Gabber Techno 的构造,出现了像是太田雅友给田村ゆかり写的那种所谓“电波系”的乐曲,还有类似 “秋叶涩谷 Project” 的乐曲。在 mito 看来,不管是秋叶涩谷 Project 还是 MOSAIC.WAV,背后也都有 Lantis 团队的支撑,所以 Lantis 音乐的革新性至关重要。他觉得,他自己也是在这种历史进程中开始写动画歌曲的。
采访者提出,除了 Lantis 之外,也有其他团队对动画歌曲贡献卓著。但 mito 主张,围绕 Lantis 的动画歌手和动画歌曲作家构成了一个团队,牢牢包括在一起。这种体系本身就很异质,和别的团队又不太一样。别的团队都是以 IP 品牌成立的,而 Lantis 的歌手彼此太过分散,却能够形成 Lantis 这个厂牌的品牌形象,从中生出《もってけ!セーラーふく》,生出声优组合 Sphere,让 mito 觉得“这个厂牌的人是怎么回事?!”。
mito 认为,他就是汲取着 Lantis 推动的这股混沌的潮流,自然而然地接到了越来越多的动画歌曲相关的工作。他自己并没有调转方向去走和乐队不一样的路线的打算,就是想着干点什么个性张扬又有意思的事,正好和动画歌曲的现状达成了一致,他热爱冒险的一面契合了动画歌曲的现状罢了。
封面: 《花开伊吕波》
© 怠心客 / Anit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