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是怎么参与《火影忍者》的原画?记得画第一原画是580集,那集的作画监督还是山下宏幸,听说作画会议开得和粉丝见面会一样。
黄:2013年末正式入职糖果盒后,通过社长朱晓的联系,以公司对接的方式第一次接到了火影的第二原画工作,当时作监是山口杏奈和津曲大介。我可以说是兴奋过头了,感觉太梦幻,毕竟是看了这么多年的作品一下子摆到了眼前。恰巧可能那一话工期很赶,有一部分的layout和作监修都很潦草,间接给到了我发挥的空间。在这之后接到的连续两话火影的第二原画都是山下的作监回,我也是不遗余力的把当时自己的最大限度的实力都弄出来了。在这之后终于获得了火影第580集的layout工作,虽然是关于卡卡西和水门班的原创剧情,但幸运的是依然是山下的作监回。而且在作监修的纸上也留给了我肯定的话,足够高兴五百天,简直要跪地感谢当时还是制作进行的名嘉真前辈。但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年因为各种原因,始终和山下的工作失之交臂,没有多少交集。我也处于接各种各样不同工作的时期。
第一次和山下本尊得以见面是2015年9月3日,山下负责演出作监的片头主题曲「line」的作画会议。比较命运式的巧合是离开糖果盒的最后一次工作,以火影开始,也以火影告一段落。就像你说的,就是一个疯狂fans见面会,我几乎全程笑到见牙不见眼,但,尖叫才是见到偶像的正常反应吧(笑)。不过作为同行,想要获得肯定不是面对面笑得像个痴汉就能搞定的,机智的我赶紧送上了我的涂鸦和写上了我的所有联系方式,确保即便有朝一日我在非洲他都能联系到我。
15年有不少事情曾经一度需要回国,不过在那时收到了小丑社的邀请,是山下希望我能一起参与火影到最后。我想说,没有比这个更能让我激动,真的没有了,谢天谢地感谢党。名嘉真制片也很懂我心,把我的位置安排到了山下的旁边,于是16年无论是火影还是社外的工作我几乎就是待在火影组里工作了,完全承包了山下旁边那块地。
——《火影忍者》685集,你用里面的人物画了一套咏春,非常有创意,而且你好像还是练过的?练武术对画动作戏有没有帮助?(笑)
黄:和大部分男生一样,我对武打和超级英雄都有一定程度的着迷和崇拜,动作片、武侠片归根结底其实是对于战争艺术的表达。或许是个人比较浅显的理解,小时候受之前谈到的动画片的影响,对伸张正义警恶惩奸有天然的憧憬,而战斗则是贯彻这种精神的最直接表现形式。观众可以通过影视传播媒介把所感受到的与恶势力战斗的精神潜移默化至生活中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和行动模式上。
当然现在一把年纪了,对于“正义”的理解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与立体,动作类影视作品也有更加华丽的视觉效果呈现以及可以更加深度挖掘的内在含义。
我喜欢上咏春和大部分中国观众一样是因为甄子丹版的《叶问》和《叶问2》,这包括了甄子丹自身的演绎以及洪金宝的动作导演,我想这就恰恰体现出,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动作片能对受众起到精神文化以及价值观传递的作用,而不仅仅停留在动作以及画面的娱乐性。真正去学的契机是大学时期的短片拍摄作业,我们小组有涉及到武打的部分,当自己真刀真枪去一招一招设计和套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识量太少,所以才会正儿八经的去学拳。去日本之前一直学了两年,全盛时期的实力也是可以压制来踢馆的人的。
练习咏春的期间感触比较大的还是除了身体机能和技术的训练外,意外感受到的是中华武术代代流传下来的精神与文化,一招一式都有学问,这一点个人觉得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对于当时的武林的氛围、礼仪与练武人的立场、心态有很深入的描写。包括里面梁朝伟版的《叶问》在争饼时到的阳手与阴手,虽然一般观众不会去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导演也在有意识的通过使用的技法去表现角色的心态变化与心理博弈,这就让动作戏做到了武戏文唱,动作的表现是紧扣角色与故事的发展的。当然个人对于《一代宗师》里过度夸大力量的吊威亚动作设计并不是太喜欢,反而是升格拍摄的慢镜细节,包括雨珠、雪花、震松的螺丝对于武打节奏的调控和利用周遭环境的变化去呼应的打斗的力度,个人是非常喜欢。
虽然其中少许门派风气或是门户之见的我并不是很喜欢。但总体来讲,学习的两年间,里面有很多祖先一直传承下来的礼法与精神都是我们华人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虽说是学武,也可以算是修身养性。
可以说在学习之后我对动作设计有更多一层的理解,摊、膀、伏、捺、耕,诸如这些技法的名字既包含了中华文化的意义,对于动作设计者而言,根据脚本以及导演的意图、以及角色的性格、情绪,“摊手”既可以表现防御,也可以展现进攻意图。没有亲身去学习和感受这种武术文化,我想对于我来说会差那么一点。
上面说了那么多,其实也就是说,就我个人而言,学习咏春(或者武术)对动作设计和画打戏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许从思路上来讲是给了我一个方向,也从身体和原理的方面让我对动作表现有更深的理解。至少作为一个华人,我希望自己在通过动作画面去传达感情的时候,能有除了华丽和炫目的感官刺激之外保持华人文化价值的传播。
拿685集的动作戏份来说,虽说把咏春的招式用在《火影忍者》里作为我存在过的纪念是我早就定好的一个目标,但是也需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和适合的语境。我的思路是,拿到分镜后先阅读理解,再和演出沟通,判断这一部分的内容主旨和是否满足使用咏春的条件,从而清楚如何在不破坏导演的意图下发挥我想加入的元素。这是原创剧情里一个关于通过两组忍宗组手对练,展现兄弟二人在天赋和性格上的差异的戏。现场需要配置三到四组的角色,考虑到在故事里这属于体术开宗立派初期的动作,比起时装动作戏的西洋拳法、混合格斗等动作,古装或近代具有明显武术流派的姿势,或者攻防手法更加能凸显忍宗这个流派属性。而且tv动画由预算设定,路人角色的组手尽可能需要可重复利用的动作,像空手道或柔术之类的摔打技法不适用,所以天时地利人和让我有一个合适的时机合适的语境把咏春的“黐手”对练、问手、膀手、拍打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技击手法用上。除了能表现出因陀罗的进攻态势和阿修罗的被动防御,也很好把这种远古时代的武术风格和鸣人那个时代的现代混合打法得以区分。
平时一般不在公共场合发表这类看法,不过难得有机会还是想说说自己的愚见。动作场面的表现常常因为乍眼一看能比文戏更加吸引眼球而成为更多学生时代的短片题材首选(包括我自己学生时期也有这种倾向),而被贴上“炫技”的标签。但随着时代发展我个人觉得是对动作戏的一个比较不公平的评价。尤其在影视作品里,一个高质量的武打设计往往比其他类型的戏剧表演多花五倍乃至十倍的时间,当然在动画里不需要要求动画师需要有那样的身体素质,但它和生活感情戏一样,都具备审美意识和艺术性。
最后引述一段话:
「武打与动作本属体育运动形式,其蕴含的人体美、运动美均属于体育美学的范畴。然而,经过电影艺术设计后的武打动作则渗透着设计者的思想情感。这种艺术的武大已不止为打而打、为好看而打,其中蕴含着设计者与创作对象的交流,是一种“本质力量的再现”。从功能角度讲,动作设计在电影表达体系中肩负着娱乐审美、塑造角色、叙述情节、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等功能。」
摘自:《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张力著
我在动作设计方面也还只是一个新手,也没有太惊艳的表现,不太适宜发表太多主见。不过这是我个人在动作设计修炼上会始终遵循的理念,仅供参考。
下期说说无纸作画的看法,以及《火影忍者》中利用到的rotoscope技术。
封面: 黄成希习作
© lll / Anitama
很强,为了画打戏而去学武
原画师不会为了打戏都去学一次武术吧,厉害厉害
天,这之前一直以为是女生…
我学了咏春7年,然而不会画 〒▽〒
原画本身就是武指,赚大了
学过武打的原画,厉害了
这尼玛。。。著名原画师竟是武术高手?话说回来。。。日本那边的原画师会不会也有学过这方面东西的吧?
祖传咏春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