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家吉田音说,在他的学生时代,有一天,一位美女学姐对他说:“我想把我妹妹介绍给你,你带她去看个电影吧。”
吉田觉得问学姐“给我看看照片”或者“胸部大不大”不好,于是全力露出笑容,回答:“好哇!”
那个周末,吉田和 5 岁小女孩一起看了《精灵宝可梦》,而学姐在隔壁影院和男朋友一起看了恋爱电影。
学姐一句假话都没有说,错的是疏于确认的吉田自己。自那以后,他遁入深山,过起了远离女性、电子产品、肉食、爆旋陀螺和社交网络的生活。
(https://twitter.com/ononon/status/1108178017765871616)
轻小说作家川岸殴鱼说,不少轻小说作家出道之后很快就会放弃,这个问题并不是谁有错,反倒是会坚持一直当轻小说作家的人比较特殊,比如说是作品畅销大赚特赚的,比如说有交流障碍不想找别的工作的,再比如说家人被编辑部绑去当人质的。
川岸觉得,人类进入创作模式的状态,类似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很快就会迎来半衰期不说,非要维持那种状态还要耗费大量能量。所以他们只能要么就一口气放射干净变成稳定核素,要么就在漫长的半衰期里虚弱地干着,再或者像文殊增殖反应堆一样反复燃烧已经用过一次的创意。而这一种,和现实中的文殊反应堆一样,容易引发事故。
(https://twitter.com/ougyo_kawagishi)
大概很少有谁愿意匆匆消耗掉自己的才能和热情。那么,要怎样才能延长自己的半衰期呢?
插画家、漫画家翠川しん说,人在小的时候,只要画画就会被人夸。而长大以后,作画就成了“理所当然”,就算达到了一定的质量,也会因为是“理所当然”所以得不到别人的回应。就算努力更上一层楼,实现了进步,也还是会在转眼之间变成“理所当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保留、不过度追求,也很重要。你的“理所当然”已经非常厉害了。
翠川以前完全不懂为什么前人会说“用八成的能量去画”,可是现在她已经在各方面都深有体会。最近,她发现,如果用八成能量下笔,就可以向往着剩下的两成“从未见过的完成度”,开心地作画。而如果一上来就用十成能量挑战,很快就会厌倦、喘不过气来。
(https://twitter.com/Zebraquestion/status/1108143338471878656)
一名网友“ラピさん”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动画观众很少讨论演出呢?和作画、脚本相比,讨论演出的人似乎非常之少。
动画人新井淳表示,只要想象一下实际动画演出业务工作中的“演出处理”,就会明白个中缘由:在动画作品自身里,没有使用任何演出自己制作的素材。
脚本家写了脚本,动画人画了原画动画,美术画了背景,上色特效加了颜色,音响加了特效,音乐写了曲子,声优给角色配了音……其他部门的所有人,在完成的作品里都有明确的自己的成果,而演出没有。
要说分镜吧,也不是所有演出家都会自己画。也有不画分镜的演出、监督。演出也不等于画分镜。
演出这个部门,原本的本质,是协调各部门的职务。他们自己不制作任何东西,而是通过把各个专家交上来的素材组合起来、对专家下指示,给作品做出贡献。
所以,没有在制作现场看到演出家的实际工作、光看完成的作品,很难理解这个演出家的技术水平究竟如何。
(https://twitter.com/arasan_fourth/status/1108269204774359040)
演出家叶摘田绪打了个比方:一幅画都不画的动画演出,和一个音符都不演奏的管弦乐团指挥家,非常相似。可是前者不见天日,后者却是聚光灯下的明星。
(https://twitter.com/hatsumidashiyo/status/1108298641205137409)
叶摘田转发了动画制作人榊正宗比较《烟草》和同期的另外两部 CG 动画的推文。榊说,CG 动画不会出现作画崩坏,但取而代之的是经常发生“演出崩坏”。
演出怎么能崩坏呢?榊表示,演出崩坏了,观众就会不知道该看画面的哪一部分。就算观众完全不懂演出,也能通过这一点明白演出的优劣。如果你觉得集中精力看 24 分钟画面很累,那很有可能就是演出崩坏了。
叶摘田也说,曾经有一位大监督说过,演出就是指示观众“看这里”的工作。
看自己不感兴趣的视频,最能明白演出的好坏。如果明明对内容不感兴趣,却还是会一个劲地看下去,那就说明演出的展示方法非常高明。
(https://twitter.com/hatsumidashiyo)
动画人、演出家青木悠指出,作画好坏,外行人也能看得出来。可是演出呢?不要说一般观众,就连很多业界人都不懂。
他所说的“懂”,不是“哪部作品好”这种抽象的分析能力,而是能够明确地分析哪部作品为什么如此美妙、总结成语言的能力。
能够分析、提炼出语言,就意味着可以确保重现性。能做到这一点的演出,就会不断增加自己的技术储备。而能够通过观看画面理解背后演出家的技术储备之多的,必须是具备相同水平的演出能力的人。如果你观察、分析的对象,用的是比你更高段位的逻辑,那就没有办法分析了。
因此,“能够谈论演出”的人极其之少。而就算有,也没有媒体来供他们发表长篇大论的天书。
青木认为,这才是很少有人谈论动画演出的根本理由。
在青木眼里,“谈论动画演出的能力”的指标,是“能够用喜欢的动画的总时长两倍以上的时间分析、谈论这部作品”。认真看了 30 分钟的动画,却讲不来 10 分钟的演出分析的人,要么根本不算“懂”,要么那动画内容极其空洞。
很多人说,要提高演出技术,就得多看动画和电影。可是青木觉得看再多作品也没有太大意义。演出的本质和语言一样,不懂单词和语法的人,听再多英语广播,也只能把广播里的内容当做“声音”,学不到语言。
青木确信,要掌握演出技术,最重要的是对话。想要提高演出能力,除了可以把影像的逻辑转换成语言的对象对话之外,再没有别的方法。看 10 部电影,再去和别人交流,要比单看 100 部电影更有营养。
另外,演出技术超过一定的线之后,就可以自我生产,能够不断明白各种东西,从而能够对所有画面表现分析其演出技法。这也和语言非常相似,只要具备高中英语的水平,接下来只要听别人说话,就能不断提高英语能力了。
青木还指出,惊人的是,动画就算没有演出,也可以作为影像成立。这是因为动画的画面、声音各自包含了大量的符号。就像墨迹测验一样,就算是毫无制作者意图的信息集合,也可以在观众的脑袋里重新构筑起众多的信息。“虽然能看但是什么都进不了脑子”的那一类深夜动画,正是如此。
而动画更要命的是,就算演出是个废物,作画、音响、表演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也会保证各自提供的素材质量,所以完成的作品,乍一看暴露不了烂在哪里。如今的很多 TV 动画,都是靠这一部分支撑的。
(https://twitter.com/otarou01/status/1108322320265822210)
对业内人士来说,掌握专业的演出理论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可是对一般的动画爱好者来说,就算不懂什么是演出技术,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曾经采访过多位优秀演出家的撰稿人前田久说,就算不用什么“演出如何如何”的主语,只要说出来“那一幕描写了这些事物,我觉得表现的是这样的主题,这让我的感情受到了这样的触动,我非常喜欢”,就足够了。而只要你能够认真地看动画,用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心去体会,就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重要的是爱,爱。
封面: 《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件事》
© 谢枫华 / Anitama
突然想起了少女终末旅行
越看越迷糊了,我得去查查资料。。
感觉这样过于专业了,毕竟大部分观众只想看到轻松的表面
希望看到anitama有更多演出系的文章呀!
演出能力的成绩 只有身边的合作者才对他一清二楚,演出的天赋能力也有它自一套教科书,对观众的观影一体性进行科学解析来得出最佳表演技巧。我们外人大多数都只是在过渡解读镜头语言罢了,只不过过度解读还是能衍生出好东西供我们学习。 得知anitama解散风波后,第一次回帖很是惭愧,愿anitama的灵魂不消失。
虽然没有演出也能作为影像成立,但出来的成品大概会像拼镜头那样吧,没有统一的镜头技巧和感性对影像进行指导。没有连贯性和传达的东西会觉得很无聊
这么说来确实不懂"演出"呢,不过从主观感受来说,驼鹿监督5秒钟配乐PPT的演出效果已经完全超越了现在绝大部分动画一整集甚至一整季的效果。真是猛男落泪,梦回2017
1
末日风格的原创作品甚难驾驭,尤其是在角色人数少,场景重复度高,对立角色冲突少,剧情必须在22分钟内通过“挤牙膏”来逐步揭露末世的真相同时不能让观众觉得水了一集的情况下,就是那种题越短越难做的感觉,非常考验监督对于整个动画节奏把控的功力,驼鹿这点在《烟草》中还是值得肯定的
总觉得演出和分镜、L/O这些很难区分开啊
这么说来确实不懂"演出"呢,不过从主观感受来说,驼鹿监督5秒钟配乐PPT的演出效果已经完全超越了现在绝大部分动画一整集甚至一整季的效果。真是猛男落泪,梦回2017
虽然说不上来,但是《行星与共》的最后一个镜头,至今印象深刻。
1
哪个镜头?
2
花人飞船 远中近
作画警察出来挨打
演出分析沒有一定的知識真的是寫不太出來的…怎樣把自己的“感受”化為有條理的文字也是個難點…只有多看、多學了。
就像特摄观众经常讨论实物模型、皮套、CG模型、特效、布景、光照等等,却很少讨论合成一样。
因为看不懂
狠狠的打了一批煞有介事动辄分析千言的动漫高手的脸
遇到同好了。《行星与共》感觉做成24集该多好,感觉10多集有点短
实验或先锋性作品演出就显得很重要
哪个镜头?
某些国内观众张口闭口的演出评价显得多么肤浅啊(还没学会表达感受就妄图拉片分析也是醉哦
1
只要态度谦虚,不也挺好么?
这里的讨论氛围没隔壁专栏热烈嘛。这期为什么这么红火?
1
隔壁专栏?哪里?
虽然说不上来,但是《行星与共》的最后一个镜头,至今印象深刻。
看完之后稍微理解了一点演出是个啥了
前田久的话真的说到我的心坎里了,重要的是爱啊
这里的讨论氛围没隔壁专栏热烈嘛。这期为什么这么红火?
感觉后面有几段就好像在把演出比喻成摇滚乐队中的贝斯手
国内谈分镜和演出的观众倒是不少
1
但是基本上没人有实质性的分析,分镜演出是什么都不明白的人也有,套一句话“演出好““演出不好”的话谁都能说。
某些国内观众张口闭口的演出评价显得多么肤浅啊(还没学会表达感受就妄图拉片分析也是醉哦
你觉得好,感情被触动了,那么那里也就可能是演出做的好的地方。
小女孩不好麽
国内谈分镜和演出的观众倒是不少
还有编辑部绑架家人的操作吗?
所以说11集之前没一个人能猜出驼鹿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