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小说作家贺东招二看到新款 iPhone 流出的背面图,表示,希望它干脆做成这样算了。
《装甲骑兵》中机器人 AT 搭载的摄像头
(https://twitter.com/gatosyoji/status/1168054402986336257)
苹果的设计师辛辛苦苦爬到山顶,发现大河原邦男早在上面等着他们了。
在上周大阪举办了“内藤泰弘的世界展”。展示中,有内藤的这样一段留言:
虽然我经常让登场人物玩游戏,但我本人会避免玩游戏。其实想要坐下来好好玩的游戏多得是,但是在《辐射 3》上花了 200 个小时之后我就放弃了。这相当于 100 部电影的时长了。对我身为漫画家的生计来说,100 部电影要更有帮助。所以,我强忍泪水封印了游戏。
(https://twitter.com/siv_wavedrive/status/1168096144271929350)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有多少人做得到呢。
漫画家カワバタヨシヒロ说,“如果不课金就能买车了”这个梗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流行一次,但是车会用津田健次郎或者中田让治的声音放宝具吗?
(https://twitter.com/kawa_sandaime/status/1168520019040526336)
奇怪,我很久没给游戏课金了,但是我的车在哪里呢……
美术史研究者松下哲也说,他在解释“颜面角理论”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哆啦A梦》里的强夫之类的人物。但是这种面部轮廓和性格的关系,是受到了浪漫主义的面相学的影响,与人种歧视和优生思想密切相关(这一理论认为有色人种的头骨和猿猴相近,因而精神低劣)。今后展开角色造型论时,必须也以此为前提。
(颜面角理论是 18 世纪荷兰学者 Petrus Camper 提出的观点,认为动物的智力与面部线条的角度有关,因而欧洲人比其他大陆的人更优越。)
当代的角色图,是以“人可貌相”“相由心生”为前提成立的造型表现,所以从现代伦理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危险的对象。如果读读拉瓦特尔(18 世纪瑞士思想家,近代面相学鼻祖)、加尔(德国解剖学者,颅相学创始人)、布莱克(英国诗人、画家)、菲利斯(英国画家)、歌德、托普佛(德国画家)等人的著作,就会明白了。
(https://twitter.com/pinetree1981)
松下报了这么一长串菜名,却没有具体解释。这里且引用他自己去年接受的采访解释一下:菲利斯是拉瓦特尔的好友,所以也受到了他的面相学的影响,在创作画作时运用这一学说设计人物形象。而他在英国王家艺术学院执教,更使这一学说在英国美术界广为流传。而同一时代的托普佛,是如今分格剧情漫画的创始人;他同样对面相学造诣颇深,自己著有《面相学试论》一书,自然也会将其中理论用于角色设计上。
(https://eonet.jp/zing/articles/_4101716.html)
虽然面相学作为种族歧视的理论源流,在现代早已被批倒批臭,但是(不仅仅是日本的)动漫画由于受到这些艺术大师的影响,所以在设计人物形象时仍然会不自觉地运用面相学的思想。
可能会有读者误会,但是松下说这些话,并不是因为他敌视动漫画。恰恰相反,在采访中,松下提出,如今美术史课上会讲的艺术画,和漫画、插画这种“艺术之外”的画受到了区别对待。但是松下认为,画就是画,二者可以当做同一种东西加以研究。不管是看美术馆挂出来的画还是读漫画,用这种方法可以开拓视野,更有乐趣。
不光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打开松下的推特,时间线上全是《LoveLive!》《偶像大师 灰姑娘 星光舞台》《Fate/Grand Order》。
由此可见,他是真的……他是怎么挤出时间做学问的?
封面: 《粉彩回忆》
© 谢枫华 / Anit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