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又到了惯例进行的每季末完结动画的推荐时间。
申明:本栏目仅仅是 Anitama 编辑对当季可能被忽略的有趣的完结作品的 pickup。不对任何作品的商业成绩进行评价、批判以及排位。
《彼方的阿斯特拉》
《彼方的阿斯特拉》在开播之前已经名声远扬,不仅是“这本漫画真厉害!”男性部门的第 3 名,在“漫画大赏 2019”还夺得了最优秀大奖。我是一直惦记着要去看这本原作,但因为懒癌犯了,到最后没有落实,本来也想在季度开始前推荐给大家,然后也就这么鸽了。于是就想在季度结束之时再推一推这部作品。
可以肯定的是,制作组很尽心尽力地在制作这部作品,这股诚意也落实到了动画上。动画在节奏把控以及改编上毫不含糊,头上扣着一个“悬疑”的帽子(其实也不是那么“悬疑”),的的确确在每一话的结尾留足了悬念,让人恨不得把时间拨快个 7 年,到下一话开始为止。
而改编、原创的部分,比方说第 1 话大家手拉着手拉了卡纳特一把,乍看之下不如原作的安排,但是当我看到倒数两话的时候,就如醍醐灌顶一般一下子理解了制作组这样改编的含义,不仅在第 1 话那个情境下表现出了大家被卡纳特的行动和热情给感动了的氛围,在最后还能呼应一下开头。
作为群像剧,看点在于每一位角色上,首先每一位角色的动画形象设计是非常好看的,这也多亏了原作者篠原健太老师的原案设计,让每个形象那么突出,简单明了又不乏视觉效果。而赋予他们生命的一方、诸位担当声优也十分出色地表现出了各个角色形象,很好地将“站在我们面前的角色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传达给了观众,特别是阿莉艾斯很可爱。
为动画搭配的两首主题曲也是十分好听。片头曲可能是 7 月中年出场率最低的,但歌曲本身很好地带动了整部动画的情绪,正如歌词一般,也体现出了卡纳特等人不畏艰难,成为“自己”,迈向彼方的心情。而片尾曲更是承载了 B5 班这趟旅途的种种思绪,一张张显映着众人的照片,满怀着感动,是 9 人(+ 1 人)的坚持,感谢与爱。
要说的话,可能可以絮絮叨叨出很多文字,但是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好看。那么三个字就是:真好看。完整的故事,圆满的结尾,不可多得。
“这段故事,请从大家喜欢的角度去看吧。”
虽然可能有些地方不如人之所想,但作为一个短篇幅的故事,实属不易。不禁想起了去年的《行星与共》,同样也是有宇宙元素,同样也是充满祝福,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
《只要长得可爱,即使是变态你也喜欢吗?》
初看这部作品的名字,估计就极其劝退了,“这是什么玩意?”这样的想法可能也浮现在不少人的脑海中。从主视觉图、PV 等信息很容易发现这是非常标准的,大家都知道的那种恋爱喜剧,我本来也只是就着先试试 1 话的念头点开了这部作品,没想到却是那么有趣。
现在的这种类型的恋爱喜剧,可以说是相当的多,可能熟练的同学一下子就能报上两只手数不过来的作品名。但往往大家觉得套路,不好看,估计是因为内容所陷入循环过于“生硬”,这“生硬”的“质感”不是一般的套路,而是极度地套路,就像只是为了某个模式而服务一样,没有真正抓牢“恋爱”和“喜剧”这两大要素。
而《可爱变态》却出乎意料地在套路的情况下,让“质感”非常柔和,让人可以接受,总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操作,一次次地戳中你的笑点,再搭配着非常具有搞怪气息的背景音乐,可以说是把喜剧要素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而恋爱的部分,在内容上(原作的功劳)也巧妙地换了一个角度,与其说一如往常地展现他们的恋爱过程,不如说展现了有着各样癖好的人们是怎么去追求爱的,并非是过程到人,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再从这个角度上让这个过程看起来很有趣。这也是现在这种类型作品能够吸引人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让角色形象饱满,能够立得起来的角色是能够让人看下去的,而一些作品既无法提高过程的上限,也无法让某个点(角色)丰富起来,所以整体显得枯乏无味。
虽然一直说这部是恋爱喜剧,但其实是悬疑推理剧。
不过这部作品在画面呈现上,大家也能看出是不太行的,这点就不在这里多说了,但这也意外地给人带来足以欢笑的条件,同时有些镜头还是有一定的想法的,所以算是一个“不足的闪亮点”吧。
还有一点就是,片头曲真好听,大桥彩香真可爱。
《MIX》
很早有一段时间,把安达充的作品都翻出看了。除了古早些的短篇幅作品,从《美雪美雪》到《Q&A》,基本上都看完了。他笔下的多数作品是以运动为题材,但相较于众多为运动下大笔墨的作品,安达充更注重于赛场之外的日常生活。
就我的感觉来说,安达充创作的是“有运动”的青春日常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运动是融入于生活之中的,虽然也是有花大篇幅去刻画各种比赛现场,但在比赛中带领读者观众的,还是那份独属于青春的生活感。
当然这种界限不好说明,真要去形成一个理论体系不太现实,我觉得安达充还是属于体系外的,虽然有相同的地方但不尽相同,你能感觉到一种模式的存在,但似乎又有反向行之的地方,我们感慨“安达充是这样的”之时,他又会来一个措手不及的操作。
而经过多年的创作,将这种捉摸不定的日常生活模式发挥到最强地步的,就是最新作《MIX》。比起之前的多部作品,《MIX》的日常感以及留白引人思考的地方更多了,按时间来计算就是你看一话原作漫画,感觉没看什么,甚至一两分钟不要就翻完了,简单来说就是内容简单。这也怨不得读者有这种想法,之前的安达充对于这种生活与运动的比例掌握得很好,让故事的生活离不开运动,而运动就在于生活之中。
不过我倒是觉得,这反过来说,就是《MIX》写得太有生活感了,它就是在描绘着生活的一隅。但《MIX》其实没有那么强的代入感,对于他们的故事而言,我,这名读者,只是是旁观者,而故事也让我感受到了似乎与我同个时间流向的生活气息。举个其他作品的例子,畑健二郎的《总之就是非常可爱》也是同样的作品。我没有星空君那恩爱日常的体验,但是我觉得这就是日常生活,属于他人的日常生活。
当然,我无法代入并不是它不去和读者共鸣,它并不需要像正常来说的那样,一定要刻意去塑造共鸣的事件,而是通过生活的琐事让我们与剧中人物有所联系,有所同感,这是食人间烟火。
《MIX》的强大之处就在这如同我们日常生活的体感节奏。而动画方面,可以说是安达充作品系列改编动画的最高品质,在各种方面精进的同时,也极大程度保留了原作中这不可缺失的日常气氛。无论是主题曲还是剧中背景音乐,都相当与作品相称,而声优们的出色发挥,让这段慢慢悠悠的生活之中也有着时而捧腹,时而感动,时而兴奋,时而哀伤的发展,生活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虽然有着《TOUCH》的情怀加成,但更多的是因为其质量足够出色,动画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在每周六下午锁定读卖电视台,来观看这部老少咸宜的动画,并且官方在线下也时常出席棒球比赛,声优到场担当开球嘉宾等等。而横跨春夏两季的播放也正好与夏甲子园的时间重合,这让这部作品也更受到日本观众的关注,以上种种因素使得《MIX》的收视率屡创新高,可以说是对这部作品的褒奖,它也值得。
还有就是,音美太可爱了。《H2》的古贺春华也是。
不过令我费解的倒是最后一话片尾曲的内容,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暗示呢?总之,安达充的作品,看了不会亏。
《满月之战GRANBELM》
几乎每家动画工作室在开始有能力制作自家原创作品的时候都会制作一部机器人动画,Nexus 的《GRANBELM》也不例外。美少女与机战的组合多半是个雷,尤其在官方要推崇美少女之间的暧昧关系时,往往会忘了另一边,“哦,原来这还是一部机器人动画哦,诶嘿”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该注重哪一边,似乎连各位主创都没搞清楚,那就只好扑了个街。
不过《GRANBELM》对这二者的比重把握得相当得当,即使没有每集都有打戏,但在日常戏中也不忘了自己是为了打斗而存在的“棋子”,因此哪怕在日常的戏码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她们在战斗。
《GRANBELM》融合了《假面骑士龙骑》《假面骑士EX-AID》《魔法少女小圆》《Fate》系列、《机动战士Z高达》等要素,使得本作无论是剧情还是台词都十分浓厚。Jimmy Stone 设计的 4 头身 SD 机体也难免会让人联想到《魔神英雄传》《霸王大系龙骑士》《至尊勇者》等 90 年代王道 SD 机器人作品,给这部作品增添了一丢丢“情怀”要素。
要制作一部质量精良的动画作品,除了剧情设定的提炼之外,充足的制作工期必不可少,本作也是个很好的例子,早在动画开播前后期录音的工作就已经完成。从 18 年就开始了作画作业,原画人数几乎控制在 10 人以下,关键的第 12 话中西和也的一人原画也丝毫没有放水,当然 Jimmy Stone 的机械设计功不可没,简单的设计给了作画充分的展示空间。每台魔法人偶的设计从命名到造型都让人眼前一亮,Jimmy 本人还在推特上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也令看官们多了一份乐趣。
虽然不得不承认本作仍有不少不合理之处,但有趣不就行了吗?
《街角魔族》
近几年看片看书时我比较喜欢去思考一个所谓“支配”的问题——看这个片/这本漫画/这本小说乃至这一类作品的时候,究竟是怎样一种要素在支配我?
支配也有高低之分,支配度高时,我的沉浸度更高,精神更集中。所以这个问题最终展开来,就是我对于作品的需求,和作品对于我的供给,这两者之间如何达到一个平衡?
而作品创作是在变的,观众的变化则更快,两者更是会互相影响,于是这个建立在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之上的支配结构自然就能够最为实时地反映一些行业内的核心现状。所以这几年日本行业的供给需求互相磨下来,就出现了很奇怪的一种模式的崛起——通过“特殊情感”来支配观众的作品在增加。
这里的特殊情感相对于传统情感。比如我看哪吒看得非常开心非常沉浸,回头一琢磨支配我的是怎样的情感呢?是基于亲情、友情、人际交往、责任与牺牲、嫉妒与欺瞒,这些我们更为熟悉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同样能够体会的朴素情感。
相比之下,日本这几年新萌发出不少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体会的特殊情感需求进行满足的作品。比如柯南剧场版,满足一种发源于偶像崇拜但似乎又有别于传统偶像崇拜的厨力需求。又比如火遍日本,在国内新番播放量排行榜上也横扫前排的异世界开挂作品,满足我们的装逼、扮猪吃老虎、无偿的信赖与依存、云养娃需求。
有趣的是特殊情感比起传统情感来,目前看来似乎主流受众的容忍度更高。日本和中国的柯南角色厨我都问过,我能理解你们想看某某和某某卖帅这个需求,但你们不觉得如果剧情逻辑更强、敌我双方都不要那么傻逼的情况下他们会更帅吗?现在这个样子你们真的可以吗?
她们似乎是可以的。
类似的,异世界开挂片的制作水平这几年我们都看在眼里,然而就是不论中日地播放高,原作卖的就是好。人民嘴上不是不骂,但身体是很诚实的,包括我自己,这个真的就是所谓的“支配”性质。这里面原因很复杂,但再写下去就离题太远了,说回街角魔族。
作为一个真正的婆罗门,我总觉得为了标榜自己的特殊,而硬说一个特殊的片很好看是不对的。
我选择说一个很好看的片其实很特殊。
在日本动画支配模式的大流从过去的传统情感转移到现在的特殊情感之时,街角魔族的特殊性在于,这片根本就不用情感来支配我。
它用对话来支配我。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起支配作用的是对话的“形式”,而不是对话的内容。你们可以看完一集后回想下,会发现虽然记得她们不间断地说啊说说啊说,自己完全沉浸在里面也看得很开心,但她们具体说了什么其实根本记不住。
别小看这种“重形式重过程,轻内容轻结果,而且还很开心”的支配模式,有一件逻辑与此完全一致的事情,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
那就是生孩子。
当生孩子行为在并不打算生的情况下进行的时候,它升华为人类最为原始而本质的“娱乐”。
所以为什么街角魔族这么好看,因为以对话形式推动全片的演出方式,最终指向的是娱乐的本质与根源。
漫画原作者很清楚这个,她的采访中有这么一句话“桃的台词‘我要把脑子里浮现的文字全都说出来’,这也是我的想法”。所以原作漫画开始就是这种充斥着对话台词的状况。
动画监督更不用说,樱井弘明前一部作品也是一样的对话支配型作品,那就是齐木,他做这种片经验老丰富了。
而街角魔族比起齐木,尤其是后期齐木还有一点好。后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到了还是齐木说得太多,神谷的发音吐字明显出现了衰退,和第一季的清晰锐利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水平。
而小原好美说话我可以一辈子听下去,小原好美真可爱。
封面: 《街角魔族》
© Anitama / Anit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