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y meets girl 的故事与压倒性精美的情景描写可以说是新海诚监督的代名词。在天候失控的世界发生的事件,匹敌主人公们存在感的“雨”的表现,也是本次数码作画的一大挑战,担当本作视觉特效(VFX)的是出身韩国的李周美。李周美从小就喜欢绘画,喜欢插画,因为喜欢《新世纪福音战士》等日本的动画,在母亲的鼓励下到了日本,就读于专科学校的动画学科学习动画制作,后来因为感受到了摄影的魅力,毕业后就职于摄影公司。
刚进入业界,李就被朋友推荐了新海诚的《星之声》,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新海的作品。“这竟然是一个人做出来的作品!”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新海诚在她的脑海被烙下了个“另一个世界的强者”的印象。《追逐繁星的孩子》是她第一次以摄影团队的一员参与到新海的作品,更是让她直接感受到新海诚的厉害之处。
本次李不是以摄影的身份,而是以视觉特效的身份参与的《天气之子》。《天气之子》是一部不停下着雨的作品,雨的表现比以往的作品都要重要,李最初参与的阶段是将雨的处理作为通用的视觉特效素材来开发,之后交由摄影团队自由使用。
由于必须得负责全篇的雨景,因此有不少特殊的镜头从素材的制作到最终的摄影都是李周美来负责。雨以外的素材,例如“鱼”的特效也由李周美制作,最后的 2~3 周时间还会帮忙摄影、Layout(构图)的原图输出、CG 等工作,虽说是负责视觉特效,但基本相当于“杂务”了。
最初的一周左右,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用 iPad 看电影并收集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雨景。之后再将这些雨景与新海监督、三木阳子助监督、津田凉介摄影监督一起确认,听着新海说着电影中的雨,虽然很含糊,但从印象中能够感受到新海监督想要的雨景。
制作开始后每两周,各环节的代表都会聚集在一起开会报告进度等相关事宜,在会议上李会听取大家对视觉特效做成的测试素材的反馈,在下次会议之前对素材进行反复修正,决定整体的方向性。
本次雨的素材用的不是 3DCG,而是用数码作画的手绘素材。例如雨滴落在路面上的“弹跳”,为了契合画面,几乎是摄影团队结合视觉特效素材一张一张放入。
李最初也考虑过使用 3DCG 来制作“弹跳”的素材,但用 CG 模拟了之后发现,以目前的技术来说 CG 的变形仍然有限。动画独有的张弛有度有一半是在“骗人”,而 CG 要做出这种“谎言”很难,李从 CG 里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相对来说,手绘的做法较为直观,因此最终选择利用数码作画来描绘每一滴的雨露。
雨滴的弹跳是一般的作品通常都会省略的画面,但在《天气之子》中,需要给雨赋予演技,因此雨滴的弹跳可以说是本作中最为值得倾注的一大场面,总之需要庞大的“弹跳”素材来表现雨的柔软度。单是一张原画的近景和远景,就要让人感受到波纹和弹跳在透视上的区别,雨的强弱和落下的地方不同,弹跳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李光是在雨滴的弹跳上就研究了将近 1 年的时间,有时看着外边的雨,都嘟囔着“3帧、5帧、2帧…”在制作《天气之子》期间,李因为还要带孩子,所以时间有限,不过在制作中她也会抽着空闲的时间来增加素材,打开 iPad 的动画软件 RoughAnimator 将草稿素材动起来,再将动态素材导入工作室的电脑中,利用 Adobe Photoshop 读取视频图层,再将数码作画的要领描线、线的高光、上色、高光、影子,制作弹跳的动作。最后整理成可在 Adobe After Effects 使用的视觉特效素材,就这样一直反复操作。
预告里,帆高在倾盆大雨中向画面深处奔跑的场景对李来说有着很深的意义,光是下雨的部分就叠了 7 层左右不同的雨的素材,抱着要被摄影部门臭骂一顿的觉悟制作的。为了改变雨滴弹跳的印象,还用上了硬的毛刷笔将颜料打散,对素材进行加工,加入各种要素,打在镜头上的雨滴也是李个人即兴加入的要素。将素材加工完善是李的工作,而大家最终看到的精美画面则是摄影的工作。
《天气之子》的背景有着不少加入了照片级真实感渲染,如果仅仅只将雨作为作品的一个记号的话,那便会输给背景,因此李尽可能在每个能加雨的部分都加入雨,让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李在过去也以摄影的身份参与了《言叶之庭》,在李看来《言叶之庭》中虽然也有着雨的特殊场景,但在参与本作时李就意识到必须要超越《言叶之庭》。测试阶段在制作水洼的素材时,李就要求至少要有雨粒、波纹、弹跳等至少要有 4 个以上的要素在里边,然后集合光源加入反射。摄影监督津田也意识到了,在雨的场景中必须要注意到采光,为此也必须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素材。
作为主创团队的一员,最初在看到新海监督的视频分镜时,李就表示要使出全力来完成这部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该如何将监督心中的印象成形,制作组的每一位每一天都向着监督的视频分镜发出挑战,看到完成的作品后,李也看了好多遍,每看一次就会有新的发现。遗憾的是,自己已经不是能够感受到青春的年龄了,但随着故事的推进,心中的那股怦然心动不曾停歇。就是这样一部出色的作品,希望大家都能够到电影院体验一番。
【参考资料】
封面: 《天气之子》
© LIAR / Anit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