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回 Comic Market 今天在小雨中开幕。知名艺人团体叶姐妹首次出展,颁布 Cosplay 写真集,成为话题。另外,《动物朋友》监督たつき和《东方PROJECT》作者ZUN 等人也都在今天颁布了新作。
然而,在风光的背后,这却是“缩了水”的一届 Comiket。
由于东京 Big Sight 正在为迎接奥运会而增健,西展示楼的一部分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受此影响,C92 三天里出展的社团只有约 32,500 个,和去年年底的 C91 相比,减少了约一万个。
少了一万个社团,会对 Comiket 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同人小说家石井鶫子在为新作寻找印刷厂的时候,便有了深刻的体验。她说,以往到了 8 月再去联系印刷厂的话,要么加急费贵得让她只能咬着嘴唇放弃,要么只有本来收费就高的印刷厂还有空,要么根本找不到印刷厂只能放弃。然而到了今年,各家印刷厂都不会额外收费,就算收加急费也只有基础费用的一成而已。
长年参加 Comiket 的石井,从来没有见过印刷厂这么空闲的状况。光是减少近四分之一的参展社团数,就会对印刷厂的生意带来这么大的影响;等到奥运前后 Comiket 无法使用 Big Sight 了,印刷厂要遭受多大的损失?她这才第一次对印刷厂的恐怖感有了亲身的体会。
(https://twitter.com/syobon_novels/status/895075959891607552)
Comiket 的历史,在某种含义上,也是印刷厂的历史。御宅史研究家吉本たいまつ 给他教的大学生出了一个小组研究课题:在 1976 年要参加 Comiket 颁布同人漫画,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1986 年呢? 2005 年又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他说,在 1976 年要颁布同人本,需要从找印刷厂提出申请开始。当时 Comiket 才刚刚诞生,印刷厂对“同人志”毫无认知,所以光是这一步,就要让同人作家们要费尽口舌了。
到了 1986 年,印刷厂的数量有所增加,并且开始提供直接将印刷完成的同人志送到展馆的服务。参展者都大为感动,交口称赞:“竟然能帮我搬到会场,这是什么样的菩萨心肠?!”“想给发明这个体系的人颁金牌。” 直接搬入服务的出现,就是这样革命性。
到了 2005 年,印刷厂开始接收电子文档的原稿,去东京的交通手段增加了,交通费和印刷费也降下来了。人们纷纷感叹“变得轻松了”“难怪画同人志的人会增加了”。
吉本说,了解过去的状况,才会真正感受到如今的条件是多么可贵。
(https://twitter.com/taimatsu_torch)
东洋经济新闻则在这一天发布了撰稿人染宫爱子执笔的一篇文章,题为《叶姐妹也要跻身其中的“Comiket”没有那么轻松——就算聚集了五十多万人,大半还是不赚钱》。
虽然可能有些读者光是看到这个标题,就忍不住皱起眉头。然而,在看似很“经济”的标题背后,这是一篇大众媒体难得一见的介绍 Comiket 的好文章。
文章首先对 Comiket 进行了简要却准确的介绍。Comiket 如名字里的“Market”所说,是一个展销会。虽然大众媒体经常会关注会场里的 Coser,但是这些人只有大约两万人,占参加者的区区 4%。大多数参加者,目的是购买同人志。
同人志,指的是“作为发表自己作品的载体而编辑、发行的书”,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自费出版物。根据 Comic Market 35 周年纪念调查,在 2010 年夏季的 Comiket 上,流通的同人志约有 925 万册。另外,Comiket 可以贩卖一切不违反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物品,因此也有不少人贩卖自制的音乐 CD、游戏、饰品等杂物。
虽然使用东京 Big Sight 的展销会活动琳琳朗朗,但是 Comiket 却以“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出展者的大半是一般人”“不存在‘顾客’”等特点,和其他活动划开了分明的界限。虽然也有在商业杂志上连载的漫画家、游戏原画家、作曲家等人参加,但那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平时从事和创作无缘的工作的人们,在这里贩卖自己创作的书籍。
这么写来,可能会有人认为,Comiket 是一般人贩卖同人志赚钱的地方。实际上,也确实有出展者一天能赚到百万日元的营业额。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轻松,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这样的恩惠。
对 Comiket 来说,参加者人人平等,就算是叶姐妹这样沐浴在聚光灯下的知名艺人,也不会享受特别待遇。出展的摊位只有半张长桌,能够进入展位的人,包括自己在内,只有 3 人。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准备室。从开封纸箱到张贴海报,一切准备都必须自己完成。等到开场后,还要在室内温度超过 35°C 的酷暑里,一直站着贩卖自己的作品——Comiket 出展者的一天,就是这样的。和电视上叶姐妹光鲜亮丽的形象,可谓相距悬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Comiket 的出展者大半都是赤字状况。根据 35 周年调查,出展者全体的八成,只有 5 万日元以下的黑字,或者索性是赤字。他们卖的不是采购来的货物,而是自己倾注心血创作的作品,得到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出展者为了完成一本同人志,要从平时的生活里挤出几十个小时,思考故事,构思结构,执笔原稿,确定构图,编辑……花费的工夫和辛劳非同小可。而就算是这样费心费力做出来的作品,能不能卖出去,不到出展当天不会知道。如果卖不出去,就只能把大量的存货送回自己家。
从赤字的比例就能看出来,大半的出展者生意没有一般人想象得那么好。实际上,有数据表明,参展者的过半,卖不出 100 本同人志。文章作者染宫爱子在 Comiket 出展 8 年,发行了三十多部同人志,卖出超过 100 本的,只有两三部罢了。
花费贵重的时间埋头创作,品尝生产的苦涩,自己掏印刷费做出同人志,在寒冬酷暑里一本一本地亲手卖出去,卖好卖不好都是自己责任……在没有兴趣的人看来,这个世界恐怕只有“异常”二字能形容。尽管如此,申请出展 Comiket 的人却每年都在增加,每一次都要通过抽选决定。
为什么会这样?染宫说,答案非常简单。“因为我们就算这样,也想要表达。”
在 Comiket 的理念里,有这样一句话:“Comic Market 是以坚持容许以同人志为中心的所有表达者为目的、为了开阔表达的可能性而存在的地方。” 虽然采取了展销会的形式,它的本质却是“表达”。虽然在 Comiket 有人进行 Cosplay,那也只是“表达”中的一种而已。
“不管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能卖还是不能卖,我想要画这个,想要表现这个。”Comiket 就是无法舍弃这样的心愿的人们,带来盈满了自己的心愿的作品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让自己想法成形,被别人拿到手里,得到他人的共鸣。而这,原本只有职业创作者才被允许的特权。这种喜悦,不是用赤字黑字能够衡量的。
说得粗暴一点,Comiket 只不过是外行人贩卖自己作品的地方而已。同人志的质量鱼龙混杂,出展者和一般参加者也深知这一点。尽管如此,Comiket 仍然能够聚集 50 万人,是因为这里具备着超越普通的价值交换的魅力。
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也想要让自己的热情成形的出展者,购买他们的作品,共享灌注其中的心意的参加者,双方通过买卖同人志,分享着彼此的热情。Comiket 就是这样一个由出展者和参加者构建起的、通过表达来分享情感的地方。
封面: 《轻声密语》
© 谢枫华 / Anitama
感觉内心受到了触动,真的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爱在拼,今年悟透了这个道理,就去虎穴买本子了,虽然也起不到什么影响但也是在微微支持自己喜欢的作品和作者了,这么一想就算是自我满足也无所谓,好歹我不是一边说着好喜欢这些作者一边在白嫖他们的心血
在 人类衰退之后 里描写过同人志诞生之初的状况,自己创作自己印刷,运输靠军部卡车\uD83D\uDE0C
这是大家的展会,是创作者的,参与者的,并不是主办方的
国内曾经的环境参考Ling的超合金社团
真的很羡慕,CM走过的40余年可以一直坚持以创作物为中心,并越做越大,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反观国内漫展现场商业活动越来越多,参加的社团却呈下降趋势
1
_(┐「ε:)_我们还没经历过社团创作的时代,就已经投向了有钱可以为所欲为的资本了……国情不同啊
谢老师好好好
是 增建 不是 增健
那是否说明来购买的宅民仍然没有能够起码安慰出展者的经济实力 。
1
说白了这还是作者水平的问题,哪怕你有钱你也不会去买不需要也不喜欢的东西
国内根本没有创作的氛围\uD83E\uDD14 大多数人都在忙着生存\uD83D\uDE44
这是,创作者们的故事啊!
所以说单纯去逛远远不如申请一个摊位更接近cm的本质?
1
摊位要用抽的,不是申请就有
这就是爱啊!
真的不容易。。。
好文好文⊙∀⊙
真的很羡慕,CM走过的40余年可以一直坚持以创作物为中心,并越做越大,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反观国内漫展现场商业活动越来越多,参加的社团却呈下降趋势
室内35摄氏度?
感觉好愧疚啊,他们辛苦做出来还不一定能回本的作品,在展会结束不到一周就可能会被上传到各种网站上。
1
只有相对热门的圈子的作品才会啦。能在网上看到的都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底边作品底边作者的底边本子还是只有通过合法途径才能看到的。
感觉好愧疚啊,他们辛苦做出来还不一定能回本的作品,在展会结束不到一周就可能会被上传到各种网站上。
这种形式的展真好啊
所以说单纯去逛远远不如申请一个摊位更接近cm的本质?
多么正能量啊
那是否说明来购买的宅民仍然没有能够起码安慰出展者的经济实力 。
谢老师文笔惊人,翻译的真好
真好啊,有机会一定去逛逛
都不容易 有点感动
都很辛苦,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