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恒久远,模板永流传

Anitama新声

Voice|谢枫华2019年11月27日 21时00分

漫画家星崎真纪提出警告:在四十多岁就对兴趣爱好品进行断舍离,太危险了!“10 年没有听”,不意味着“10 年后不会想听”!漫画也是一样!断舍离应该等到年过花甲再说!

很多老人家转发星崎的推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过了花甲也还是很危险”。星崎也觉得能够理解:岁数越大,回顾往昔的时间就越是幸福。他决定,以后再没有地方放的时候,要先从最新的东西开始处理。

https://twitter.com/hoshizak/status/1198445296482603009


网络小说家年中麦茶太郎说,画师不愿接轻小说的工作,理由之一,似乎是“交货日紧,要设计的人物却多”。而导致这一现象的理由,则是轻小说界“原稿定稿之后才找画师”的惯例。有游戏界的人提出最好改掉这一惯例,年中麦茶太郎自己也有同感,并且认为编辑也是这样想的。

https://twitter.com/ZZT231_/status/1198541473731342338

资深轻小说作家榊一郎却表示,轻小说什么时候找插画家,是要看具体情况的。有的作品在策划阶段就已经决定了插画人选,也有的要等完稿之后才开始找。还可能是策划阶段定好的画师不干了,又要重新招人。又有的作品内容特殊,很难找到画得来的人,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https://twitter.com/ichiro_sakaki/status/1199220139025027073

但是两条推文的转发数一对比,就知道群众们到底是在乎真相,还是只想找个由头喷出版界和轻小说界了。

轻小说作家手岛史词说起这个话题,就气不打一处来:有一部作品,他明明都已经写好了,编辑却有一个特别喜欢的插画家,说无论如何也要找这个人来画,放了他整整一年鸽子,最后编辑却跑路了。他绝对饶不了这个编辑。

https://twitter.com/ironimuf8/status/1199237515632234496


演员山本佳希在自己开的酒吧里放老片,有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问他:“请问这是什么电影?”他回答:“是《银翼杀手》,1982 年的电影,已经是快 40 年前的片子了。”那女性闻言惊道:“咦?那个时候的电影不是黑白的吗?”山本哑口无言。

山本苦笑:这样下去,估计很快就会有小朋友问他“爷爷有没有上过战场啊?”了。

https://twitter.com/yoshikiyamamoto/status/1197751149920567297

轻小说作家中里十认为,那位年轻女性会有这样的认知,可能是受到影像作品里“用黑白照片表现 1980 年代”这种时代错误的模板表现手法的影响。这种现象,非常引人深思。

1970 年代的作品,利用彩色照片(1970 年代以后)和黑白照片(以前)这个时代变迁的关键点,诞生出了“用黑白表现以前的照片”这种模板。然而,这种模板被原封不动地继承到了后世,“1970 年代彩色照片取代了黑白照片”这个信息却在传承过程中流失了。

就像科幻动画里的视频通话,要表现“信号不好”的时候,屏幕上就会出现雪花点。这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今的初中生,有 95% 应该是压根没有亲眼见过模拟电视的雪花屏的记忆的。

中里认为,这种“只有模板表现被传承了下来”的例子应该不胜枚举,希望有位收集家能把它们整理出来。

https://twitter.com/nakazatomitsuru/status/1197774215174209536

在中里的推文下,许多网友都举出了类似的例子。而漫画家浅利义远则表示,说到底,中里推文里提到的这个“模板”是个什么东西,你们都知道吗?虽然浅利自己现在还在用。

https://twitter.com/hologon15/status/1198170234244386821

80 后的读者或许还有老师手工刻制模板油印考卷的(不怎么值得怀念的)记忆,再年轻一点的读者,如果不从事工业生产,大概只能想到烘焙点心的模具了吧……

封面: 《YU-NO》

© 谢枫华 / Anitam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