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盗的作品,现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海贼王》或者《加勒比海盗》,但今天要推荐的漫画,讲述的却是大名鼎鼎但国人比较不熟悉的维京海盗,这就是幸村诚(幸村誠)在《月刊Afternoon》上连载的《海盗战记》(《ヴィンランド・サガ》)。这部作品对当时的历史做了详实考据的故事背景,丰满立体贴近真实地展现了维京人在公元10世纪左右的状态。
《海盗战记》第1卷单行本封面。
《海盗战记》只是铺垫
虽然中译名为《海盗战记》(台湾东立版),但其实这部作品的中心并非是围绕着海盗的。作品的直译是《文兰萨迦》。文兰(vinland)指草原之国(直译为树木之地,中文版翻译为草原之国),萨迦(saga),冰岛语中指冰岛及北欧地区的传奇、史诗。所以《海盗战记》这部看起来似乎是主讲海盗争战故事的作品,实际上讲述的是关于发现文兰的传奇冒险故事,名字类似于《草原之国传奇》。
《海盗战记》作品目前分三个篇章,分别是:海盗篇、奴隶篇、冒险家篇。从2005年连载至今尚未完结,十一年下来,现在已出到第18卷,奴隶篇于2014年完结,当下的剧情行进在冒险家篇,由于幸村诚本就是个下笔不快的作家,到现在又是按月更新连载,完结似乎遥遥无期。《海盗战记》曾于2009年获得13届文化厅媒体艺术节漫画部门大奖,2012年又在第35回讲谈社漫画一般部门获奖。看来即使经常休刊、更新缓慢,也不能撼动它是一部受欢迎的优秀的作品的现实。
《海岛战记》奴隶篇的彩页。
身为年轻而实力非凡的漫画家,1976年出生的幸村诚在题材选择上独具慧眼,有别常人,无论是关于宇航的硬科幻还是维京海盗称霸时期的北海,幸村诚都把握得非常好。看过他作品的读者会发现,幸村诚是一位画工出色、画风沉稳成熟、风格朴实、编剧能力优秀的漫画家,他在题材选择上不流俗但也不猎奇并且有着与年龄不符的“人文关怀”,作品充满对“爱”的思考。有了这层认知就会明白《海盗战记》绝不仅仅是“海盗战记”。
在某次访谈中(参考1),幸村诚有说到,自己从小就喜欢SF科幻作品,最初受到漫画的影响,主要是星野之宣的《2001夜物语》和木城幸人的《铳梦》两部漫画,之后又看了不少科幻小说,但初中时并没有成为漫画家的想法,更多的时间是沉迷在游戏中。到了高中才觉得要考虑未来的职业,这时候看了立花隆的《青春漂流》,被上面关于各种年轻人的想法感动到,决定为成为漫画家而努力,最后努力考进了日本著名的多摩美术大学。
多磨美术大学的漫画部很有名,因为是美术学校,很多漫画家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比如冬目景、沙村广明、玉置勉强、五十岚大介等,但幸村诚有点孤僻,更喜欢自己待着,不怎么参加活动,虽然他对前辈沙村广明很憧憬,想见面交流,只是一直没啥机会。上了两年大学后,因为一直想画喜欢的SF题材漫画,幸村诚看到讲谈社的广告在募集漫画助手,就赶紧报了名,最后成为了漫画家守村大的助手,并且从大学中途退学。为此,他还跟当时反对自己成为漫画家的双亲争辩了一番。
之后(1999年),幸村诚发表了初部作品《惑星奇航》(プラネテス),在2002年获得了星云奖漫画部门奖,2003年被TV动画化,2005年同样在星云奖媒体部门得奖。这部断断续续连载全4卷的作品花了他5年的时间,按他的说法,因为是SF题材,为了保证严谨,搜集资料花了很多时间。而《惑星奇航》结束后,他暂时只画了部以新选组冲田总司晚年生活为题材的短篇。然后整整一年多将近两年时间都在搜集资料,最后在2005年创作了这部《海盗战记》。
至于为何会从未来的科幻世界,直接跳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历史故事里,幸村诚表示,对他来说,SF是有点不可思议的缩写,重点是有趣,小时候他看到书说有人应该是比哥伦布早500年发现美洲大陆,印象比较深刻。后来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偶然碰到这个说法,就觉得比较有趣,想将其画出来,于是经过快两年的准备,才有了《海盗战记》。在准备资料的这两年时间里,幸村诚也解决了人生大事,结婚并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所以他觉得这两年是他人生很重要的转折时期。
幸村诚在接受采访时的照片。
杀戮的荣耀
《海盗战记》的故事背景是公元11世纪最初的三十多年——“北海帝国的库努特大帝”活跃时期,这也是北欧的维京海盗们最后的辉煌。维京人(viking)泛指北欧海盗,公元8-11世纪经常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足迹遍及欧洲大陆至北极圈。挪威、瑞典、丹麦是他们的老家,公元9世纪发现并定居冰岛,公元10世纪末占领了格陵兰岛。他们与他们的后人曾一度控制了大部份的波罗的海沿岸、俄罗斯的内陆、法国的诺曼底、英国、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区。对欧洲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中世纪最重要的君主“征服者威廉”就是维京人的后代(他是诺曼公爵,诺曼是法国作为维京人不再攻击法国而送给维京人的礼物)。这些“辉煌历史”无疑是维京战士的荣耀,但也是饱受其苦的他国平民们的地狱。
《海盗战记》中的武器设定,作者考据了很多历史资料。
《海盗战记》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剧情的转变特别让人措手不及,一言不合就给人发便当,并且以残酷而现实的手法表现出来。所以导致三个篇章中间的转折太快,显得有些过于跳跃。
第一部“海盗篇”讲述的就是海盗的战争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托尔芬生于刚被维京人开拓占领不久,远离北欧战事中心冰天雪地的冰岛。虽然这里的北欧人大多安于农务(打渔、养殖),但北欧人的战士之血依然让年轻人充满了对战争的向往。北欧人信奉奥丁大神等很多神灵,他们相信勇敢的战死后会进入奥丁的“战士之馆”享受无上荣耀,并准备迎接“诸神的黄昏”。天真而一腔热血的托尔芬在目睹父亲托儿兹死去后发誓要为父亲报仇,而一直跟随仇人“阿谢拉特”的丹麦海盗团伙四处拼杀。虽然维京人海盗的凶残名声在外,但他们其实相对公平豪放而自由。托尔芬作为好用的棋子听命于阿谢拉特不问缘由四处杀戮,作为报偿,阿谢拉特答应随时接受托尔芬的决斗,直到托尔芬有能力杀死自己。有人说海盗篇的主角其实是阿谢拉特,作为海盗儿子的海盗,他用最厌恶的海盗身份向海盗复仇,残忍冷血又现实。但作为主要人物之一,幸村诚为他设计了复杂的人物性格中一定少不了“爱”。对荣耀的爱,对母亲的爱,对母国和平的爱。
画风前后大变的库努特王子。
纵观全8卷的海盗篇,充满了血腥杀戮。托尔芬从6岁起持续10余年的复仇仿佛提早进入了没有荣耀的“诸神的黄昏”;库努特从虔诚、善良懦弱的阴柔王子变成冷酷精明,面带刀疤的抨击神的君王……他们在无数的战争和尸体中收起怜悯与微笑,与其他战士一起在奥丁神的注视下用剑与斧拼杀前路。
平民之痛
维京人在英法等地野蛮行盗,在更南方的希腊等地以行商交易为主。事实上,即使外出拼杀的维京海盗,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还是要做农务来维持家小生计的,抢来的财物也需要交易换成需要的物品。《海盗战记》从第9卷开始了故事的第二篇章“奴隶篇”,当初故事进展到这里的时候,估计所有读者都估不到后续,居然会让主角中途去当奴隶,也就幸村诚敢这么狠了。幸村诚有个特点,喜欢在作品的前段进程中描绘庞大、纷乱的情节与场面,在后半段用平实简单的情节推进描述作品的核心意义。进入《奴隶篇》,主角们从自由无拘,喊打要杀的战士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农人。托尔芬甚至变成了奴隶,拿起斧子伐木开荒,从翻地开始学习农务。这时我们才真正注意到站在农人中间的托尔芬竟然这么矮小笨拙。
如果说维京人的信仰是他们变成海盗且毫无同情之心的主因,那么被侵扰的其他欧洲人所信奉的天主教的神又带给他们什么指引呢?身为强者的维京人认为天主教徒唯唯诺诺软弱不堪。这时候上帝的爱又在哪里呢?库努特可以怀疑信仰用权利自建“乐园”,平民们除了一边祷告一边拿起农具死前略微挣扎外,并不能改变什么。失去土地的农人变成奴隶,失去财产的农场主也变成奴隶,离开战场没有收入的士兵同样变成奴隶。土地更像是最博爱的大神,无差别的接受所有活着的人。只是争抢死人的神灵们总是更多。
《海盗战记》第18卷单行本内容。
维京人在人权上比欧洲其他地区更为开放。奴隶并非终身制,与自由人的身份是可以转换的,女性也有权提出离婚并保留自己的财产(如阿谢拉特的母亲从威尔士的贵族变为丹麦的奴隶,阿谢拉特身为奴隶与贵族的私生子身份则是自由人;托尔芬的母亲是贵族,父亲是战士,逃至冰岛后变为平民自由人,托尔芬从平民变为海盗又变为战士又变成了奴隶;冰岛最厉害的富二代追妻少爷“西格”没追上妻子反而被海盗抓住也变成了奴隶。)。所以奴隶篇的故事并没有我们印象中的惨无人道的阶级压迫背景,托尔芬也没有超大主角光环的传奇。平民之痛痛在战乱,自由给了人努力活着的希望,但战争不但破坏一切,还将有命活着怀有希望的人陷入绝望的轮回中,战争随时卷土重来抢走收成供养下一次的战争……
或许没人能承受这种绝望,但土地可以。践踏过太多染血土地的托尔芬终于停在一处,亲眼目睹自己开拓的林地变为沃土再被血染红的过程。土地抚慰人心,也让托尔芬终于明白,这片战火纷飞、恩怨纵横的大陆已是焦土,平静遥遥无期,不如寻找一片新的土地,用爱与诚为开启平民的“乐园”。
不管是未来的太空时期,还是千年前的动荡年代,作品通过故事还有人物的对话展示出来的东西,折射出作者的三观,读者通过作品跟作者对话,这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幸村诚在说到关于作品中的观念塑造时,表示不管哪个时代背景,重要的是关于人类的描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而每个人的观念与信仰也都不一样,地球有60亿人,就有60亿种不同的想法,他的漫画也只是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更多的是自己想法的体现。
驶向文兰
虽然海盗的初衷一定不是探险,但在北欧那片冰封之地加之高超的航海技术,维京人除了外出抢劫交易,也免不了向往温暖丰饶的、可以自给自足的“新世界”。
关于发现美洲新大陆,有另一种意见是维京人雷夫•埃里克松(leif erikson)是更早的发现者,并且美国支持了这种说法,还在1964年宣布10月9日为“雷夫•埃里克松日”以纪念这位踏上北美领土的第一个欧洲人。当然,世界主流依然认为哥伦布是北美发现第一人,恰逢里约奥运会,这与巴西人对飞机发明者的疑义是不是有些相似?而这位有争议的大人物就是《海盗战记》的“好运雷夫大叔”。历史上雷夫的父亲发现了格陵兰岛并命名了这里,还带来了挪威的移民在这片仅次于南极的第二寒极生活了近500年,后来因为气温进一步下降而离开了格陵兰岛。至于雷夫大叔,生于挪威,后延续父志来到格陵兰并热衷探险。漫画里雷夫大叔出场时已经是各种探险经历加成的生活在格陵兰岛、朋友遍布欧洲的大叔了。雷夫讲述的平石之地(helluland)、树木之国(markland)、草原之国(vinland)分别对应的应该是北美的巴芬岛、拉布拉多半岛、纽芬兰岛区域,与历史中雷夫的航线一致。听着雷夫大叔探险故事长大的托尔芬自然将那片最美好的“草原之国”当做最有可能变成现实的希望的乐园。
《海盗战记》的宣传页上直接标识海洋冒险历史故事。
幸村诚在《海盗战记》的人物、剧情走向上都比较严谨,对真实历史的借鉴较多。比如雷夫先发现了文兰(历史上约1000年),托尔芬后沿着雷夫的航线探险文兰(漫画里成年后与之同行)。同行的路上遇到了雷夫的寡妇弟妹,并最终成为伴侣(历史上雷夫的弟妹之前还有一次婚姻,漫画里虽然顺序有所颠倒但也有三次婚姻)。库努特大帝证明自己没有神力的典故以及兄长“病死”三国帝王的史实(漫画中三国称帝的顺序不同)。传奇维京人高个托鲁克尔先打英格兰后倒戈,后归顺库努特,先被封为东盎格鲁公,又回到丹麦变成“丹麦王”。所以《海盗战记》其实也可以当做历史演义漫画来看。
恢复自由人身份后,《海盗战记》剧情终于走向热血沸腾的“冒险家篇”。实际上如果按标题来说,这个时候才算是正式进入主线,之前的两篇都是铺垫而已。幸村诚有说到过,自己一开始就是要画关于探险的故事,只是前期因为觉得比较有趣,有很多东西可以描写,就多花了些篇幅来叙述,结果不知不觉增加了太多的篇幅。搞得自己都觉得故事越来越不够有趣了,但跟他对谈的人表示其实没有的事,后面还是很好看的!
提起冒险,最令人关注的自然是物资筹备与搭伙了。最重要的几个探险伙伴们基本凑齐,幸村诚将历史中曾探访文兰的雷夫及他的后来者(托尔芬及雷夫的儿子)干脆一股脑放到了一条船上,力保托尔芬的这次探险“初战大捷”。除了托尔芬是由于对战争的反思而开拓文兰,作者还在漫画中表现了维京人哈弗丹不惜让继承人西格娶一个平民寡妇,以期与雷夫所在的格陵兰岛搭上亲戚,只为文兰。身为远离战乱的冰岛最大势力富豪哈弗丹的这种深谋远虑其实与历史中维京人四处游走发现新的领地是一致的,毕竟生活在苦寒之地的维京人在欧洲这片大路上想要获取温暖除了战争抢夺别无他法,格陵兰岛终归太过寒冷,冰岛虽然温泉众多但也逃不过冰冷,只有海洋对面或许存有希望。相对于哥伦布或其他欧洲人,从地理位置上看,真的只有身在格陵兰岛的维京人最有可能率先踏上美洲的土地。
除了“冒险”主题,“冒险家”篇还有另一条重要线索:托尔芬如何践行“真正的战士”的承诺,如何用武力之外的力量化解艰难险阻。其实这条线索从漫画的开篇就已挑明,只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尤其是篇幅超长的海盗篇,读者有时会忘记这条线。反战才是幸村诚在《海盗战记》一直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文兰是故事的终点,也是终止战争、消弭仇恨、获取自由、充满希望的人类所追求的终点,这就是幸村诚的“爱”。
完结猜想
《海盗战记》还在连载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漫画将以抵达文兰作为终点。但旅费的筹集、骰子头对托尔芬的恨意与杀父之仇、命中缺架又无仗可打的托尔芬的高个叔叔、在异国他乡被作为奴隶的高贵的追妻西格、库努特与托尔芬的约定等推动剧情进展的关键走向依然没有交代清楚,距离完结似乎那么远(毕竟是月更)。
在访谈中,幸村诚有提到过,在漫画第2、3回的时候,他初步决定花10年时间来完成,结果发现当画到第8年的时候,故事进程才过了一半。现在都已经连载11年了,所以按这种说法,估计再来个5年才能完结吧。当初开连载时的28岁大好单身青年,如今都已经是有三个娃的爹了。
从篇幅长短来推断,第一部海盗篇57话,第二部奴隶篇42话(至99话),第三部已经画了31话(目前更新至130话),所以预计多说40-50话就可以结局了。那些怕在神坑里飘荡的同学们大可放宽心,5年在大坑面前真的不算什么。另外,从画风看,幸村诚在冒险家篇终于恢复了一个年轻漫画家该有的活泼顽皮,加入了婴儿、汪星人、强力人妻、迷弟少爷等多重幽默元素,云开月明,天朗气清的背景下,连身怀全家血海深仇的人都能暂且放下仇恨,再没什么需要需要纠缠不清的剧情了,就这样大刀阔斧的推进吧,拜托了!
参考资料:
封面: 《海盗战记》
© 25 / Anitama
大坑,不过好歹每年能磨个一两本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