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RA》中的日版哈雷

明田川进谈音响监督(三)

Broadcast|izumi2018年6月17日 6时30分

这回聊一聊动画效果音(音效)的变迁。在做《铁臂阿童木》TV系列那会儿,尚处黎明前的摸索阶段,究竟该怎样为动画片配音效,行业内部还没有标准的范本可寻。此前,动画音效的参照,要么就是《小鹿斑比》那种费时费力的迪士尼大制作,不然就是像“汉纳巴伯拉动画”(曾出品过《疯狂大赛车》等)那种偏搞笑风格的拟音手法。且最初大家更偏向用后者作为动画音效的主流。

边摸索边前行的过程中,据明田川进的观察,曾经有一段时间,业界逐步总结归纳出一套动画专属的效果音模式。截止某一时期,对于音效的使用,一直处于繁琐、简单两种极端方式平行并行的状态。当时的主流是“只为画面中出现的事物配音效”,而镜头间的衔接部分通常不做任何处理。然而不久之后便诞生出,即便转场后实际画面有所转换,仍旧维持此前音响状态的声效重叠应用。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开发普及,越来越多的监督追求起真实的音响效果,于是,音效部门的技师们也将之列为工作的重心之一。

以明田川担任音响监督的《幻魔大战》(1983年公映)为例,总体以求实为指针,音效不仅仅只为特定的cut服务,而是会在进入、转出的前后持续鸣响。明田川在该片中做出的各类重叠音效的尝试,令其受到各方广泛的肯定。此后,监督们更倾向选择逼真的音效,为顺应这一趋势,动画音效部的技术人员也不仅限于原有专职的动画音效技师,而从真人电影行业涌入了大量的人才。这一时期,明田川从真人电影的音效技师那里领略到“生音”(现场收录的音源)的无穷魅力。

举例来说,拜托这些音效师制作的人物行走时、物体摩擦时发出的声响,都极为生动自然。按老早动画片里的处理方法,走路声是将单个的足音,一下一下贴上去的,改用真人走动时的声音后,令众人迅速察觉到其中的优点。如今,深夜动画越来越多,大都是按照此种思路添加音效的。明田川回忆,应该是从《宇宙战舰大和号》那类非儿童向动画的制作数量增长之后,动画的音效相较以往有了本质的改观。

并且,动画音效的一大优势还在于,不必像真人剧那样完全忠于事实,而是可以运用音乐本身来营造作品的世界观。在《幻魔大战》一片中,象征该剧世界观的背景乐就从头响到了尾。自打明田川实施各类实验后,也为音效部门拓展出更大的施展余地。比如说,在《铁臂阿童木》里,原先负责合成器的柏原满老师,就是因为从大野松雄老师借助电子音模拟阿童木走路的做法中感受到效果音的魅力,而转投音效部,现在还在为国民动画《海螺小姐》做音效。

明田川至今能记起,当年一位在美国从事监督工作的友人对他讲,“日本TV动画的音乐及音效十分出色,真想引进到美国”,说这话的时间点,是《森林大帝》《缎带骑士》等动画配乐得到美方认可的时候。在那之前,日本出口海外的动画作品大都会被重新编辑,另外配上音乐、音效后才在当地播出,随着技术水平的革新,具有日本特色的音效配置也逐渐赢得国外同行的尊重。据说押井守监督作品里的音效也时常在海外被“致敬”。

前不久,明田川被任命为“东京动画奖TAAF2018”(TAAF2018)长篇部门的评审,同为评审的一名外国监督,向他转达了其远在美国的某位友人想要就《AKIRA》的音响效果向监督提问的愿望,问他是否能抽出时间。交谈中提到有关“仿真人头录音”(ダミーヘッドマイク)的话题。原来,当年明田川是通过“JVC”开发的“仿真人头录音”技术,在仪器周围让人变演唱“la、seーlaー”,并边唱边围着转圈,才成功录制出那样的效果。

之前的访谈中也谈到过《AKIRA》这部作品,观看过影片的观众,想必对开场时一群暴走族少年开着机车,在街头横冲直撞的镜头印象深刻。在为那段配音效时,明田川觉得,倘若使用普通摩托的声响会显得很没有劲道,于是,便挑中一款被誉为日版哈雷的“陆王”机车,实地录制那种带有震撼重低音的现场音效。位于千驮谷“Victor”录音棚背面的停车场对面正好是一片墓地,即便在寂静的夜晚折腾出大的响动也不至于噪音扰民,因而,明田川监督就让人在停车场里驾驶“陆王”,自己则与工作人员在录音棚某幢大楼的屋顶上用麦克风对准下方录音。“陆王”的音效在该片之后高速上飞驰追逐的镜头中也被用到,回想起来,当年的录制过程实属不易。


参考资料:

封面: 《AKIRA》

© izumi / Anitama

文章标签AKIRA明田川进
明田川进谈音响监督的工作
相关阅读
评论
#3人造人191号发表于 2018-06-19[引用]

好棒(* ̄︶ ̄)

#2人造人124号发表于 2018-06-17[引用]

jvc?厉害了

#1人造人39号发表于 2018-06-17[引用]

老前辈采访的干货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