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日期:2016年7月12日
采访地点:Renoir中野北口店
采访整理:高濑司
【受访嘉宾资料】
山下清悟(Shingo Yamashita)
1987年生。动画师、演出家。他不仅参与原画和分镜、演出工作,更是一位能够胜任上色、摄影、3DCG的多面手。常与ryotimo和沓名健一共同被称为“Web系动画师”,特征为使用Flash进行数码作画。他与平川哲生的著名对谈“作画的时间、演出的时间、绝望的时间”对作画爱好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另外也曾监制多部动画的OPED,主要的监督作品有《铁腕巴迪DECODE:02》ED、《火影忍者疾风传》ED20、《自新世界》ED、《古之女神和宝石射手》PV、《双星阴阳师》OP2等等。
■瞬间解读影像的演出
——作画之后我们来谈谈演出的话题。您在《夜樱四重奏 花之歌》第十集担任了正片的分镜和演出,但记得在2010年的对谈中您表示对于分镜的兴趣不大。
山下 有吗,我当时其实也一直都有想搞分镜啊。哦,应该是那一段“我对于长时间的控制没有兴趣”。确实至今我依然觉得30分钟长的动画很难做。而这是因为像OP那样的90秒的影像,在我脑内用三秒,或许更短,用一秒就能播完。我认为这脑内快播是影像创作者所必须拥有的能力,也就是能把多长的影像在自己心中用数秒的短时间来重新编码并播放?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自己的脑能够重新编码的长度是很有限的,OP长度我能几秒播出来,但是30分钟的我就不行。当然,这个能力我觉得是可以练的,只要积累经验就能越练越强。但以我现在的实力,脑内播放30分钟作品会花很长的时间,所以那时候我才说对于长时间的作品没有兴趣。
——您说的这个脑内瞬间重新编码的思路听起来非常新鲜,演出家中有这种感觉的人很多吗?
山下 我觉得可能是没有人把这种行为用语言具体表达出来,但我觉得绝对有人在这么做,否则是不可能画出分镜的。分镜要求演出掌握整整一集的所有镜头,脑中需要把最开始的镜头和最后的镜头联系在一起。所以如果不能把所有卡一次过全部载入到脑内的“内存”的话,又要怎么去确认整集镜头的衔接状况?
我作为动画师,在和演出家开会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表示我打算修改某一卡,结果他瞬间回答我“另一卡里面有一个xxx的设定所以你这里不能这么改”。这个人记得整集片的镜头,但我就不行,我的记忆涵盖不了30分钟的片长……但是如果换成90秒的OPED,一共只有四十卡的话,那我也能够瞬间计算:“如果第2x卡加上这个修正的话,和第3x卡的内容就会对不上”。影像是建立在所有“零件”互相关联的基础上的,所以哪怕只是对其中一卡做出微小的修正,也会改变零件自身和其他零件所发挥的作用。故而演出家必须在脑中时刻把握作品的整体情况。
而拥有大量“演出内存”的演出家,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演出作业实际上已经自动化了,他们能够依靠长年的经验,用直觉来判断出“这个地方如果修了的话感觉不太对”。而我在OP演出时同样依靠这种直觉进行工作。进一步说的话,这份直觉不仅能用于判断影像本身的整合性,还能去察觉到工作流程上所发生的文体。比如“某某原画差不多要撂挑子跑路了”,或者“这制作进度感觉要完”,这些讨厌的预感同样可以依靠这种能力进行预判。这就是演出的工作,演出必须要从综合的视点出发,在脑中投射出一条从无到有,从白纸一张走向动画完成品的道路,然后在顺着这条道路去执行效率最高的推进手段。如果一个演出没有这种能力,我想他的工作将会变得非常艰难。
■从场景扩写作品
——您之前聊到了演出家对于分镜演出的直觉认识方法,您能否介绍一下在脑内整体图景浮现的前一步,在作品的概念和主题这个层面上,应该从哪里开始获取灵感?
山下 我觉得灵感绝对要从个别场景开始获取。我自2015年开始,大约有一年时间离开了动画行业,去到网游界讨生活。我所在的网游公司的上司是一个拥有很强创作者色彩的人,他经常喜欢聊一点:创作时应该从哪里开始着手进行第一步构想。一般的做法是先编故事,先构建世界观,先设定角色。但是这位上司不一样,他觉得该从作品的“口号”开始。从一句精彩有趣的口号反推作品的思想,反推出角色设定,反推出世界观和故事。这个思路和我非常像,我同样不是先考虑整体,而是先考虑个别的场景,从一幅画,或者从一句台词开始反推,最终扩写出整个故事。
以我个人的意见,这种做法才能做出更高质量的作品,而从起承转结开始写故事的创作手法是存在极限的。在我心里这个就已经是不变真理。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个人的喜好在,我想要的是“感动”。我追求的不是抽丝剥茧的剧情,然后我看着故事在那点头称是的作品。我想要看的是能在某个瞬间不明所以却泪流满面的,拥有感情迸发的作品,我不仅想要看,我也想亲手创作这样的作品。关于具体如何去创造这迸发的感动,我还在研究相关手法。但我现在觉得,这种作品恐怕只能依靠先做场景,先做画面,然后反推出故事的做法才能诞生。
——从画印象板开始创作的宫崎骏监督的做法应该正好就是您说的这种类型。
山下 是啊。而且宫崎监督的画力高到恐怖,加上他极其洞彻人性,他把人类的感情看得一清二楚。他拥有极高的计算能力,强到好像有超能力一般。我们可以看看,那么多年来有那么多人因为憧憬宫崎监督才走上动画之路,当上监督。但是这里面有任何一个人哪怕能够再现他的风格的吗?根本就没有!我自己是想要“再现”他的风格,不过“再现”这一点似乎得不到别人的共鸣。很多人都不喜欢说自己要”再现“宫崎骏,所以和他们合作时我会遇到一些莫名的障碍。
——他们或许觉得自己和宫崎监督的方向性不同,或许比较忌讳被说成“再现”。
山下 有这个可能。另外,除了宫崎监督外,我觉得漫画家富樫义博也是一位计算能力极高的作家,他在我心中地位极高。而《猎人》也是我有朝一日希望可以再现的作品。我觉得与其说我想做宫崎骏式的,富樫义博式的作品,倒不如说我希望能够“再现”他们的计算能力会更为贴切。
——那您觉得宫崎监督的哪部作品最能够体现他强大的感情计算能力?
山下 基本都是近期的作品。《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年)、《悬崖上的金鱼姬》(2008年)都能体现,《千与千寻的神隐》(2001年)也能。当然不是说他早期的作品就不好,但是最近的作品所体现的计算能力要更胜一筹。经常会有人说“宫崎动画作为电影不成立”吧,我觉得会这么说的人都是起承转合的信徒。我反而觉得他的作品爽快就爽快在,即使故事性有问题,作品照样能够成立。说到这个,我想到这也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共通点:Web系的动画师大多很喜欢这种风格。他们很喜欢对于文本结构的否定,对于长期以来所建构的逻辑与理论的否定。而宫崎监督曾经是文本结构式作品的代表人物,他居然主动把所谓电影文本甩到一边而取感情为重,这在年轻一代的眼里看来,简直离经叛道,简直帅毙了好不好。而这种魅力我在富野监督身上同样可以看到。
——那么其他的巨匠呢,比如您怎么看高畑勋监督?
山下 高畑监督自然也是计算能力极高的人。但是这和喜欢不喜欢他是两回事。高畑监督有个特点,他基本是不会按照主观去做片的。比如说作品里有个角色很高兴,高畑监督就只会用客观的视点去描绘这份喜悦的感情。如果换宫崎监督,当角色高兴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画面都弥漫着喜悦的情绪,作品会全身心地向观众传达这份喜悦。而高畑监督的做法不一样,他只是在画面里放一个“看起来很高兴”的角色,也就是说这份喜悦有可能是假的。他只描写角色客观的外表,而不会去刻画角色的主观思想。所以高畑监督的风格就是摄像机和拍摄对象的距离离得非常远。我知道也有人非常喜欢这种风格,而这种风格同样也很有很高的价值。但是从个人喜好来说,我不是非常喜欢。
——那高畑监督的作品有没有您比较喜欢的呢?
山下 《辉夜姬物语》(2013年)很不错。最后月亮上来人迎接那段场景,配上音乐效果让我泪流满面。我觉得那个场景体现了高畑监督的宗教观,尤其是因为加了音乐,使得那个场景和其他场景相比显得更为主观。整部《辉夜姬》塑造了如此歪曲的一个世界,之前一直毫无乐趣,结果忽然接人的队伍就以那种形式出现了。那里本来应该是个充满绝望感的场面,结果反而让人感受到了解放感。我觉得高畑监督肯定是故意的,他有意让观众体会到这种感情的对比。
换一个角度,这也是我看细田守监督的《狼的孩子雨和雪》(2012年)等近年大作时经常感受到的印象。最近的大作都被做成观众的“镜子”。观众平时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对什么会愤怒,对什么会悲伤,对什么会喜悦,这些都可以通过他们对于作品的感想和所喜欢的场面中看出来。从这意义上讲,我强烈感觉到我对《辉夜姬》的迎接场景所感受到的解放感,或许也只是我自身内心的一种反映。所以结果我还是没看出来高畑监督自身的主观思想到底存在于哪里。但是这种丢弃主观思想的作品创作方式本身在考虑传播意义上的主客体间交流时拥有非常吸引人的魅力,也是我希望可以模仿的要素。
(未完待续)
封面: 山下清悟绘制的gif动画
© 高濑司 / Anitama
富樫吹+1
现在我大概能脑内快播小半分钟吧……能快播一集的和能快播一个剧场版监督和演出实在是太厉害了。,对作品的构思熟悉和细致至极……
我只有慢播能力,几分钟的长度我能在脑子里播半个月
快播这种能力,需要很长时间去练才能达到演出那种放一整集的强悍程度吧。从一句台词开始反推整个故事。所以作品里的那句台词分外感人。有种整个故事都在那个台词的部分升华了的感觉。
嘛,我们这些什么都不懂的人只能聊聊快播了(ಥ_ಥ)
快播我好想你啊(ฅ´ω`ฅ)已阅留爪
来切磋一下快播能力。。
来自新世界的ed很不错阿
1
各种发光剪影,凄美
来自新世界的ed很不错阿
高畑监督的“冷”感受颇深
快播能力→qvod能力→被封印的能力 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