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称,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纵火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曾供述“京都动画抄袭了我的小说”,然而警方并没有调查到二者间有这样的事实关系。再结合犯罪嫌疑人有精神病史,似乎可以认定,这是他一厢情愿的妄想。
实际上,许多创作者都曾经遭受过这种基于妄想的骚扰纠缠。轻小说作家吉冈平参加酒会追悼德国史研究家后藤修一,酒会中,一位动画界相关人士 Y 说:“从很久以前起,制作公司如果收到一般人寄来的厚信封,就不会开封,而是原封不动地给寄信者发回去。因为如果你拆开信封、或者不寄回去,那就会被视作是你读了里面的内容,以后对方就要来找茬说你剽窃了信里的东西。”
(https://twitter.com/torinakisa/status/1152725136673406977)
漫画家远藤海成也曾经收到过邮件,说“你的漫画是抄了我的创意画出来的”云云。那邮件还附着 Word 文档、是部全长十多万字的巨著。但是寄信者认定他“你能够接收我(脑海中的)信息,给我画出漫画来,是我灵魂的另一半”。剩下的文章大概都是自我介绍,但是因为分量实在太大,远藤没读完。
同一个人给远藤发过两次邮件,邮件中还提到过,在找上他之前,此人还曾经纠缠过某位女性声优。远藤害怕,此人可能到现在也还正在骚扰着某人。
(https://twitter.com/minakichijapon/status/1152117813974192128)
漫画原作者七月镜一说,小说家平井和正的名作《真幻魔大战》里,有这么一段故事,讲的是有电波系的人找上知名青年小说家东丈,要东丈让他见小说中登场的救世主少女,被保安架出去了。七月读了,感觉这段描写怎么这么生动,就去问平井本人,平井回答:“嗯,真事。”
(https://twitter.com/JULY_MIRROR/status/1152159148244533248)
石森 Pro 的漫画家早瀬マサト也回想起,也有女性粉丝跑去找石之森章太郎,说“我怀了你的孩子”。但那人和石之森老师谈过之后,说“我搞错了……”,就回去了。
(https://twitter.com/hayasemasato/status/1152168438577549312)
漫画家山本贵嗣也知道类似的故事:几十年前,有年轻女性给他认识的某位作家(可能是筒井康隆)连着发了好多封信,里面都是“你什么时候才肯娶我”之类的妄想。到最后,那女性的家人把她的话当了真,找上门来怒骂。作家给来者看了自己保存起来的成捆的信件,家人这才回去了。
而反过来,也有女性漫画家受到脑子有病的男性的类似骚扰,发展到报警请律师的真事。山本觉得,或许各个领域的名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
(https://twitter.com/atsuji_yamamoto/status/1152177479739572224)
但与此同时,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就把凶残罪行与嫌疑人的精神病史挂钩,也令一些人感到忧虑。
非营利组织地方精神保健福利机构(COMHBO)刊登一篇声明,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事件的背景、动机等详情尚未明确,媒体却早早报道起犯罪嫌疑人“患有精神疾病”“有精神障碍”,会诱导民众认为“精神疾病”就是事件的原因、动机,从而助长“有精神病的人(精神残障者)全都危险”这种刻板印象(偏见)。
更何况,这一事件引发了全世界的关心。在这种情况下,报道嫌疑人的病历更令 COMHBO 感到害怕:这会不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助长这种偏见呢?
COMHBO 指出,根据 2018 年的犯罪白皮书,在日本,被检举违反刑法的人里,精神残障人等只占到 1.5%;而被白皮书视为多发的纵火案件,精神残障者等的占比也只有 18.6%。
也就是说,没有精神残障的人犯下的罪行的比例,是 98.5%。在纵火案中也有 81.3%。而媒体绝对不会把这样的数据并列出来报道。
COMHBO 还批评媒体在尚未明确嫌疑人的精神残障与罪行是否有关的时间点就迫不及待地报道其病历的态度,并指出 2001 年发生的大阪教育大学附属池田小学事件中,犯人伪装成精神残障人,却被媒体当做是精神残障导致的罪行大加报导,给日本的精神残障的当事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根据 2018 年的官方调查,日本约有 419.3 万人在接受精神科治疗。仅持有残疾证的精神残障者,也有 99.1 万人。COMHBO希望媒体在撰写报道时能够照顾这些人的立场和感受。
(https://www.comhbo.net/?page_id=22905)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官方网站,截止至 2010 年底,中国精神残疾人推算人口为 629 万人。)
虽然有不少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因为妄想而纠缠骚扰他人,但是提着汽油罐上门袭击的,似乎并没有那么多。而为害世间的罪犯,绝大部分都是所谓的“正常人”“健全人”。又是什么,促使这些人走到了社会良知的对立面呢?我们又该怎样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
动画人、演出家平松祯史收集此次案件的相关报道,心中一直挂记着一件事:犯罪嫌疑人在案件前几天,曾经在自己居住的公寓和邻居发生过冲突。当时,嫌疑人说了一句话:“我这边可是没有余裕了。”
再结合京都动画一方没有收到嫌疑人所说的“小说”这一事实,平松觉得,不仅仅是这次纵火案,或许存在一种状况,会在人的心里培植单方面的怨恨和愤怒。
也曾经有人在平松的博客下留言说“去死”。他曾经借用桌子的公司也收到过威胁。没有余裕,事不如意,会助长单方面的怨恨和愤怒。平松认为,此次事件的背后,或许就是这样的处境。而这不是一时的、局部的东西,而是长期、广泛存在在社会中的处境。
平松又看到,因为现在是日本选举季,也有言论人把这件事和自己的政治主张牵上关系,或者是用这个来煽动自己的“敌人”。平松发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要意识到自己创造“敌人”、依存于“敌人”这种行为缺乏主体性。
不要想“谁干的”,而要思考内在“是什么”。
这是平松通过思考政治、经济明确出来的问题意识,但他也曾经写过,这也适用于所有思考方式和广泛的社会问题。
平松也曾经体会到自己没有余裕。在直面窘困的社会状况和难以释怀的郁愤时,就会造出一个“敌人”,用“谁干的”局限自己的思考,满脑子只知道扩大自己的愤怒和怨恨。在这个过程中,明明有得是自我反思、平复内心的机会,却视而不见。自己闭塞了自己的耳目。内心失去了余裕。
纵火犯可恨。但是,再怎么恨他,逝去的生命也不会回来了。
自己要怎么办才好?做什么才好?无力感袭来。自己什么都做不到。
平松建议,尽量多和人谈谈。虽然这件事很难拿来当话茬,但最好和身边的人说起。憋在心里会让内心不堪重荷。为了接受现实、整理别人的内心,还是要说出来。
作为公司,最好也要对员工倾述,思考如果发生相同事件和灾害该怎么办,实施预防和减轻损害的对策并且普及给员工,创造可以相互交流的环境,以免憋在心里。
在网上、SNS 很容易演变成单方面的对喷。平松建议和现实中的人交谈。
封面: 《多罗罗》
© 谢枫华 / Anit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