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委员会的工作与能动性

从动画的制作确立到放送

Business|LIAR2015年9月13日 8时30分

接着上期“商业志”的企划专题,这期开始具体聊聊制作委员会,以及其设立之后到放送的一个大致阶段。


制作委员会

“制作委员会方式”源起于日本,当时在《风之谷的娜乌西卡》和《AKIRA》比较有名,多被用在电影、剧场版动画上。山本美馨在其论文中谈到[3],“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由于‘工作室系统’的崩坏,由企业开始提供的制作费支援受到了主流制作公司的欢迎,此后便有了现在的‘制作委员会方式’。”电视动画史上第一次采用制作委员会方式的是1992年放送的《无责任舰长泰勒》(当时用的名称是“Taylor Project”)。制作委员会方式开始成为主流的时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1995年放送的《新世纪福音战士》用上了“Project EVA”以及“EVA制作委员会”,取得了成功,促使“制作委员会方式”在电视动画作品中普及了开来。近年来在绝大多数深夜动画、综艺节目等也相应采用了“制作委员会方式”。

“制作委员会方式”是一种在制作动画和电影时用来分散、回避风险的主要经营方式。在制作动画、电影等娱乐项目时,需要大量的资金(绝大多数深夜档动画采用“制作委员会方式”)。作品的火热程度会赢得相应的盈利,反之,不景气的作品则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存在着相关周边产品的滞销等风险。这些风险可以通过其他部门获取的资金进行周转,例如DVD卖不出去,利用漫画赢得的收益进行补偿。

现实中,因为电影的票房不好、动画相关产品卖不出去,而令制作公司面临经营危机、作品制作部门被废止、被吸收合并甚至是倒闭的案例不在少数。也有因为作品的爆红,却直接导致电视放送权、光盘录像带制作权费用的增加,使得周围同业他社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令电视台和光盘录像带制作公司等面临两难的局面。


“深夜动画的制作经费几乎全盘由‘制作委员会’支付。即使黑字了也还是没达到预期标准,那二期就不会出。制作1季的动画差不多要花个1亿5千万到2亿日元左右,只靠圆盘的利益完全无法回本,虽然是很乱来的经济模型,但没办法如今的深夜动画基本是这个形态。”

今年的4月7日, 高松信司 监督在自己的Twitter(takama2_shinji)上就“动画的经济模型问题”发了一些观点,一时成为了话题。话题的发端,主要因为《美男高校地球防卫部LOVE!》第1季迎来最终回时推民们对于强烈要求二期的呼声,当然此前8月9日event的终盘也告之了本作二期的消息。

“不管是‘高质量的动画’,还是‘有趣的动画’,原盘卖不出去就是白搭这种事确实很难忍…难道就没有别的经济模型吗何? ”

(以上引用均来自高松信司监督推特原文)

从电视节目制作开始的动画制作产业,进入到1990年,不只是单纯的电视放送,直接利用商品化销售贩卖DVD(即OVA)等二次利用市场扩大,逐渐形成了现在深夜动画的典型经济模型。

像高松监督说到的那样,在现状的深夜动画中,普遍的制作委员会主要靠Blu-ray、DVD贩卖来回收资金。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深夜动画在所谓“商业意义上的成功”基本等同于“圆盘的销量”,因此某种程度上圆盘卖不好,续篇的制作就困难。


常规30分钟的动画,1话的制作费在1000万日元左右,1季12话左右约为1亿2000万到2亿日元不等。另外,再算上放送档期的利用费。深夜动画的出资要想完全靠圆盘的利益来回本,确实不容易(因此,动画制品的额度也普遍偏高,20分钟的动画售价在2000~3000日元左右)。


制作委员会,一般又由多个公司出资,之后持有主导权的干事公司基于出资的比例进行分配利益和风险。对于赞助的企业来说,一部作品的投资减少,相应的可以对多部作品进行投资,对于制作方来说制作资金的筹措也相对容易。

不采用制作委员会形式的制作,多数为晨间档和黄金档期内放送的作品,例如东映动画、SUNRISE自社企划制作的作品几乎不以制作委员会方式进行制作。有利点自然就是利益的直接获得,而相对的风险也要自己承担。


动画公司的确立/制作经费的设立

之后经过制作委员会的考虑,开始确立动画制作公司。有不少电视台或是出版社持有动画制作公司股权,这些公司也就顺理成章地被作为首选,可以说是内定。而之后STAFF的敲定,也基本是从各关系者中挑选,或是自家员工,也有不少从别家公司挖来的墙脚。一般动画制作,也不可能是一家公司独立完成,背景交由专门负责美术的公司负责,作画包给外包(标记为“制作协力”)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各项窗口[4]的确立

出资的赞助方一般包括放送电视台、电影公司、制作公司、广告代理店、商社、出版社、新闻社、唱片公司、光盘录像带制作公司、艺能事务所、玩具厂商、网络媒体等企业。由此可见一部作品就能产生数百个领域相关的授权需求,这些公司参与的最大目的自然就是在作品上分取各项经济权利的运用,从作品中购得了相应的独占使用权的公司企业,从而展开各项二次利用谋取盈利。从上述的赞助方可以看出包括:电视上的播放(重播)·电影院的上映、网络上的配信(发布)、举办动画的展会·声优见面会等活动、海外活动的展开、光盘录像带(目前主流的形式为Blu-ray Disc/DVD)的发售、相关书籍的出版(公式书、设定本、画集)、以及动画角色版权的使用(周边、模型、玩具)等等。

▲出自动画《白箱》第14话的声优甄选会议

▲《白箱》剧中赞助商“BuComi游戏”制作人远城营助

▲《白箱》剧中赞助商“Gorioshi音乐”制作人屋良濑匠,声优人选会议上就会考虑到之后关于角色歌CD的发行和Cosplay等宣传活动

▲《白箱》剧中赞助商“DK Race”制作人枕田强


放送

近年电视动画中参与“制作委员会方式”制作的多为地方局,版权标识上不会注明“电视台名字”;“核心局”[2]参与制作的,则会在表示制作单位的时候同时写上制作委员会和电视台(东京电视系(TXN)的节目较为常见,以放送中的《战斗之魂 烈火魂》为例,见下图。

另外,作为在动画制作上积极的“准核心局”MBS也有类似标注,以《黑执事》为例,见下图。

主要由地方局参与制作的动画,在放送前,若其他没加入“制作委员会”的电视台要播放该动画就得从“制作委员会”那购买放送权,提供放映档。以这一季的《GANGSTA.》为例,其制作委员会名单中包含了TOKYO MX(东京都内电视台,东京都内放送局)与朝日放送(ABC朝日,日本近畿圈内放送局)两家电视台, 放送电视台除了上述两局之外还包括了BS11(日本BS放送股份有限公司,以日本卫星基干放送,对象为日本全域)和爱知电视台(爱知县当地放送),而这两家并不所属“制作委员会”成员。

另外,最近在NHK放送的动画采用“制作委员会方式”制作的作品也不在少数。还有类似TBS这种不在本台放送,只在独立台和地方台播放的特例(特别是京都动画制作的2011年后作品,《甘城辉煌乐园救世主》除外)。

近一两年来,随着广告市场的巨大变化,倚靠电视台的资金力和贩卖促力的经济模型也有了较大的转机。以往,以电视放送为首、到DVD贩卖、商品化事业等流通,市场也在努力扩大,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制作公司做好了那么就能顺理成章得卖出去。从制作角度上来看,技术的进步以及流通媒体的多样化,都促使动画产业增加了多方面的流通方式,因此也能打破以往“依靠圆盘经济模型”的僵局。

例如,2月在NHK的新闻报道栏目《今日焦点(クローズアップ現代)》“逆输出可行吗 日本动画〜海外输出・新战略的去向〜”中,介绍到了3D动画制作公司“Polygon Pictures”(代表作《希德尼娅的骑士》)目前正在向海外推广“网络配信”方式来提高利益的方式。

另外,去年由游戏公司Cygames全权担当出资的《神击的巴哈姆特 GENESIS》也成为了一时的话题 [5]

各种其他贩卖形式的导入,逐渐从“依靠圆盘的经济模型”中脱离。伴随着以电视台为主的环境变化,跨媒体,甚至制造业、服务业的引入,使得动画作品的二次利用得到了更多方面的展开。因此以制作委员会为核心的经济模型展开也好,新型产业参与动画制作也好,动画产业也将更加的柔软更加的透明化。


以上,下期将会就“放送”的问题展开,聊聊现在日本TV动画的放送档期,以及一些动画采用Web放送的所以然。


【注释】

[1] 正确写法应为“製作委員会”,在日文里“制作”与“製作”有着不同的含义。“制作”为动词,相当于英文里的“make”;“製作”有包含企划、负责与资金的调配,相当于英文里的“Production”。

[2] 核心局,日本民间放送(民放)电视网络系列的中心放送局。其中5大民放核心局为日本电视放送网(NTV)、朝日电视台(EX)、TBS电视台(TBS)、东京电视台(TX)、富士电视台(CX)。

▲下排为核心局相应的准核心局(大阪所在的广域局)

[3] 山本美馨,2010,青山综合文化政策学《日本电视制作中作为组织性衡量的制作委员会》2(1):109 ─ 134。

[4] 窗口,简单来说就是委托渠道。

封面: 《SHIROBAKO》第14话

© LIAR / Anitama

相关阅读
评论
#4人造人58号发表于 2018-12-25[引用]

。。。圆盘价格差太多了吧。。。明明全卷至少要花40000日元才能买一份

#3人造人108号发表于 2017-12-19[引用]

小埋第一季碟片销量也就保本,因为周边卖得好,制作委员会才决定出第二季的,漫画作者都很吃惊呢。

#2人造人193号发表于 2017-03-29[引用]

"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由于‘工作室系统’的崩坏,由企业开始提供的制作费支援受到了主流制作公司的欢迎,此后便有了现在的‘制作委员会方式’。"

\n

特意查了一下,这个“工作室系统”→スタジオ・システム→Studio system,应该翻译成制片厂制度诶。

#1人造人139号发表于 2016-09-16[引用]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