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动画检查馆野仁美在推特上表示,希望有志于动画人的人学习律表的基础和读写方法。就算画得好,缺少设计力,也会缺少平衡。在要升格到等级更高的工作时,如果能画出好的律表,那就无敌了。
动画作画、演出久保山英一看到馆野的推文,回想起《飞跃巅峰!》的赛璐珞遭窃时,特效卡和律表却被盗贼扔下了。气得增尾(昭一?)怒骂:“这群人什么都不懂!”
(https://twitter.com/kuboyamama/status/1148058524787720192)
社会学者木村干说,曾经有人在他的文章下评论:“你这文章一派胡言!5 韩元拿好不送!韩国水深火热迟早要完了!你读读这篇文章学习学习吧!”然而那评论里贴出来要他“学习学习”的那篇文章,就是木村自己写的。
曾经为多部虚构作品担任设定考据的白土晴一也有类似经历:有人评论说:“○○的设定一塌糊涂,希望学习学习△△的设定。”他就很难说出口:“不好意思,两部作品的设定都是我做的。”
不过,毕竟不同作品的标准会变,所以有的作品设定的精密度看起来会比另一部低。设定的堆积方式,是会根据人物和故事而改变的。
(https://twitter.com/manetoke/status/1148772401246662657)
在这个出版业萧条的年代,书籍重版,既是对作者和相关从业者的一剂强心针,同时也可以塑造出“好评如潮,供不应求”的营销氛围。然而,“上市后立刻重版!”“再三重版!”的喜讯成为了一种宣传手法,对业界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漫画家稻垣理一郎说,对作家来说,出版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如果“上市后立刻重版”成了有效宣传手法,贩卖部就会愈发压缩出版部数。因为比起一次印很多部,减少单次出版数量以促进重版会变得更为优先。这就很令人烦恼了。对作家来说,肯定是一开始就印许多部更有利。
重版可以让作家感到骄傲,所以他们看到重版的消息兴高采烈,稻垣可以理解,他自己遇到重版也会满心欢喜。但是看到出版社把“上市后立刻重版!”当成宣传点,他就会觉得有些微妙:这不只能说明你们低估了作品的人气,做出了错误判断吗……根本不是能拿来引以为傲的话题吧……
真正难得可贵的,不是“接连重版!”的出版社,而是一开始就印许多部的出版社。这有点类似“洗心革面、或者偶尔会救助流浪猫的不良少年很容易受人追捧,但真正了不起的是一开始就好好做人的人”。
另外,一次印刷的本数越多,单价就越低,所以反复小部数重版,对出版社来说也是损害。也就是说,初期低估部数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稻垣才不希望重版起到宣传效果。
(https://twitter.com/reach_ina/status/1147713364849598464)
而出版社一方,当然也有出版社的苦衷。
独立漫画编辑荻野谦太郎说,如今重版的可贵程度,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了。在这 20 年里,不仅仅书籍的初版部数减少了,每次重版的部数减少的幅度还要更大,重版被切得非常细碎。对出版社来说,比起误判部数带来的机会损失,他们似乎更害怕库存积压带来的仓库租金和固定资产税。
荻野入行的时候,如果是初版 3 万部的漫画上市后立刻重版的话,大约就能积累 2~5 万部的数字,可以寄希望于比较长期的连载了。而如果是初版 1.5 万部的漫画,上市后立即重版也只会加印 7000 部。因为基础体力的数字太低,就算能立即重版,也会全 3 卷就完结。
就算是现在,爆红的作品也还是会大量重版。而越来越多的没有到那个级别的中坚级作品,就算凭借口碑引发讨论,也只会到处断货,不等重版的分量到货,热度已经冷却,失去商机了。荻野希望能有什么办法来避免这种机会损失。
封面: 《我喜欢的是小说里的你》
© 谢枫华 / Anit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