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角色不会死,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活过

Anitama新声

Voice|谢枫华2019年10月31日 21时00分

自 10 月 1 日起,日本消费税税率从原先的 8% 调整到 10%。GA 文库轻小说编辑サト收到公司内部报告,称:到目前为止,消费税增税对出版物销量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面对这一结果,サト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呢,还是该感到落寞:书籍这一媒体,已经成了只有一部分人会买的非常小众的爱好品。

https://twitter.com/GA_SATO/status/1189062114746306560


动画人、演出家平川哲生说,一种经历的有无,会给人带来很大影响:写过“这部作品是垃圾”之后,却看到有人能用更有创造性的理解方法,从同一部作品里挖掘出意义深远的东西,顿足长叹:“原来如此,不是作品垃圾,只是除了‘垃圾’之外什么都写不出来的自己是一个无趣的垃圾人罢了。”

平川说这番话,不是要大家不要再网上批评作品。只要大家能够各负其责,自由发言就好。就算是他自己的作品,比起被人温吞地夸奖,他也更喜欢被人尖锐地批评。

https://twitter.com/bokuen/status/1189535530054086656


撰稿人结骑了提出一个观点:享受作品的方法,可以粗略地分成“角色型”和“剧情型”。偏向“剧情型”的人,就完全理解不了“我推的角色死了我好难受啊”这种感想,而会觉得“如果这个角色的死是剧情构成中必需的,那岂不是很好吗”。如结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推特原文用的是“角色派”和“剧情派”,但结骑事后反思,用“派”字可能会含有双方对立的含义,所以还是用“型”更好。)

用偏向“剧情型”的思考方式对待作品的人,看重的不是“死亡对登场人物是否必要”,而是“死亡作为剧情的一环是否有必要”。往极端里说,他们可能只把人物当成剧情的棋子、拼图的一片,压根就没有带过角色“活着”的概念。他们享受的,是组装、拆散拼图的方法是否合自己的口味、是否逻辑清晰。

因此,“剧情型”完全不会有“推的角色死了”这种经历。因为对他们来说,角色压根就没活过。

而与此同时,“角色型”的人不会把角色当做棋子或者拼图,而是视作一个人格,进而从中发现生命和人生。那么当然,这个角色死了,就是死了。

“角色型”的人是看故事,走的是“登场人物和围绕他们的关系性、世界观”这条线;而“剧情型”的人走的则是“世界观和设定中有必要的人物和他们的关系性”这条线。那么看待故事的路径都不一样的人,就算看的是同一部作品,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感想,甚至可能会形成鸿沟。

当然,人不是一分为二的,结骑所说的知识“倾向”而已。另外,可能还有人看不同作品时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样。

结骑举了一个例子:如果问人“你喜欢这个作品的哪个人物?”,“角色型”和“剧情型”的回答就会完全不一样。一个是“他是这种性格还有那样的部分,所以我能推,我喜欢!”,一个是“因为他在作中的位置起到了承担故事这么一面的作用,所以很好,我喜欢!”。简直是两个世界。

又或者说,二者的差异,在于“享受作品时是否会意识到故事舞台后的创作者的存在”。

https://twitter.com/slinky_dog_s11/status/1188762723238068226

封面: 《POP TEAM EPIC》

© 谢枫华 / Anitam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