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中的暗影 幻之哆啦A梦(七)(完)

终章 藤子的立场

History|风见97郎个人专栏2016年1月24日 8时30分

“为什么我的作品会遭遇如此失败,我注定不如他人吗?”

藤子 · F · 不二雄,也就是藤本弘在当时这般苦恼着。


从1969年开始,藤本弘倾注心血创作的哆啦A梦,不仅收视率如此凄惨,甚至惨遭腰斩。60年代以藤子不二雄名义发表的大热作品《小鬼Q太郎》就像是一条标杆,人们自那以后评判藤子的作品,都是以Q太郎为标准的。从常盘庄时期走来的伙伴们所组成的零工作室,也在71年解散掉了,赤冢不二夫、石之森章太郎纷纷都已有了很出色的代表作。尤其是高中时期就开始共用笔名、亲密无间的创作伙伴安孙子素雄的作品风格更偏重于剧画,以及对于当下社会的讽刺,变得越发极端。虽然共用笔名,在风格上以及创作的道路上,安孙子素雄已和藤本弘渐行渐远。

1965年,两人合作的《小鬼Q太郎》在TBS台播出,不二家糖果赞助。播放时间长达两年,这期间,Q太郎成了不二家糖果的摇钱树,但是渐渐地,Q太郎开始卖不出去了。于是《小超人帕门》(藤本)、《怪物君》(安孙子)接连在TBS播出。最后一部《乌梅星殿下》播出,可人气持续走低,《乌梅星殿下》半年便草草结束。

60年代末70年初,剧画的流行冲击了漫画的市场,安孙子开始尝试剧画的风格,而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孩子们创作漫画的藤本弘,却继续在画《宇宙小毛球》之类的儿童漫画,生不逢时的《宇宙小毛球》,也遭遇夭折的下场。

在这一时期,实际上安孙子素雄要比藤本弘成功得多。

两人虽然在70年代初期就已经各自创作漫画,但是共用藤子不二雄这个笔名,直到1987年才正式拆伙,安孙子素雄使用藤子不二雄A,藤本弘使用藤子不二雄F(后在石之森章太郎的建议下更名为藤子 · F · 不二雄)。

国人最熟悉不过的剧画作品《毛泽东传》,藤子不二雄A著

1969年到1971年这三年间,竟没有藤子不二雄的作品被改编成动画。直到1971年,日本台再次将由藤本弘独自执笔的《新小鬼Q太郎》搬上荧屏,以《新小鬼Q太郎》为题,播出了整整一年,随后藤子不二雄的作品再次断了档,此时,日本台的制作人来到了小学馆,便发生了第三章所讲述的故事。74年初,藤本弘收到了小学馆的消息,要求停止掉《哆啦A梦》的连载,尽快进行新作的创作,藤本弘不愿停止自己苦心经营了近五年的《哆啦A梦》,与小学馆商议在进行新作《三树夫和米吉喔》的创作同时,继续在《小四》上创作《哆啦A梦》,虽然保住了《小四》,但是《好孩子》、《幼稚园》、《小一》上的《哆啦A梦》,却结束了。


1974年,这一年是藤本弘人生的转折点。

藤本弘找到了小学馆,要求提升自己的原稿薪水,因为小学馆的薪水确实太过低廉了,藤本弘的要求并不过分。然而小学馆顾忌的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只是单单为藤本弘增长了原稿薪水,势必会引起其他的漫画家不满。在双方协商的结果下,小学馆决定为《哆啦A梦》推出6卷单行本,于是在1974年的7月开始到75年元日,推出了6卷哆啦A梦的单行本漫画,也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瓢虫版”《哆啦A梦》单行本漫画。原本计划6卷便完结,在第6卷的封面上,故事的主角们挥手和读者们说再见。“回到未来世界”就是第6卷的最后一篇。原本计划中的单行本漫画在第6卷就此结束,然而没想到的是《哆啦A梦》竟然出人意料的热销。

《哆啦A梦》第6卷的封面

1975年4月,第6卷发售的4个月之后,小学馆继续推出了单行本第7卷,第一个故事就是“哆啦A梦回来了”。瓢虫版直到1996年5月发售至45卷,同年,1996年9月,一代漫画大师藤子 · F · 不二雄与世长辞。

藤本弘的《哆啦A梦》并不是无聊、没有人气的漫画,只是在当年,局限于小学馆的学年志的连载,无法施展拳脚。在单行本推出后,一下子受到欢迎。75年《哆啦A梦》的销量达到100万册,自此销量以每年倍增的速度76年突破200万、77年突破500万、78年突破1000万、79年突破2200万…

藤本弘那时的坚持取得了成功。1976年《哆啦A梦》动画版再次开始制作企划,1978年确定在朝日台播出,1979年播出,迎来了藤本弘的全盛时期。

从70年代直到现在这40多年间,《哆啦A梦》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虽然藤本弘本人现已驾鹤西去,但是他的漫画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业界的新人,以及全球的读者们。

那只名为哆啦A梦的未来世界机器猫,永远会陪在孩子们的身边。


主要参考资料:

《封印作品的忧郁》安藤健二

次要参考资料:

wiki百科、下崎阔个人主页、旧哆啦A梦大研主页等

封面: 电影《哆啦A梦 伴我同行》

© 风见97郎 / Anitama

幻之哆啦A梦考察
相关阅读
评论
#3人造人191号发表于 2017-03-15[引用]

好燃!!!

#2人造人67号发表于 2016-01-25[引用]

连载的挺久了,单行本这么受欢迎,发行的原因却这么心酸?是忙的顾上市场调查,还是热门特征不明显?

#1人造人110号发表于 2016-01-24[引用]

一开始只有杂志连载,之后发行了单行本才有影响。是不是可以理解是某些作品却是不适合看连载?那造成这样的问题不是作者的锅应该是编辑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