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周末补片,要推荐的是部有些年头的经典作品,这是一部由手塚治虫加大友克洋加林太郎,三位大师的才华碰撞一起后的产物,就是这部2001年上映的动画剧场版《大都会》。
《大都会》海报。
《大都会》(メトロポリス)是手塚治虫1949年创作的漫画作品,它是手塚在应邀创作一部以SF科幻为主题的作品时构思的。当时他看到1927年德国电影《大都市》的海报,上面的女性机器人的形象给了他灵感,于是他就以这部作品的名字和这个形象创作了《大都会》的漫画,其实本人是没看过这部电影的。这个漫画版原定160页,手塚在绘画的时候感觉有好多想法想塞进去,但无奈页数不够,最后只能忍痛删除了一些内容,其中就包括结尾部分机器人暴动的情节。后来这部《大都会》跟另外两部漫画《遗失的世界》、《未来世界》并称为手塚治虫初期SF科幻三部曲,算是手塚漫画生涯中比较重要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可以看到后来《阿童木》的影子,以及一些后续科幻作品的初期构思,其中那个人造人的设定就是十万马力。而里面的一些角色,比如胡子老爹半俊作,健一,雷德公爵,福尔摩斯等,之后也都经常在别的作品里有出场,虽然这里也就雷德公爵是初次登场。里面名为米奇的主角,属于可以变男变女的生物人造人,这个设定更是比现在流行的伪娘漫画提早了六十多年。
手塚治虫漫画《大都会》封面。
实际上如果有看过原作漫画,再来看这部动画版,你会发现其实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就连女主角的名字也都被改掉了。对于这点,负责脚本的大友克洋说到,他编写剧本的时候,觉得原作的故事有点太随意了,这个在当时算好看的故事,放到50年后的如今就有些不够严谨了。而且这么好的背景设定,应该有个更好的故事来搭配。他也说到,如果手塚治虫还活着的话,看到这样大幅度地改动他的故事,也许会很生气吧,当初就是因为东映对他的作品改动太大,让他一气之下创立了自己的动画公司虫制作,之后手塚的漫画作品全由自己的动画公司负责制作。
动画版中,同样,设定是在在未来的大都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普遍使用的工具,在城市里到处都能见到。他们任劳任怨,并且工作效率比人类高很多,虽然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工作效率,但却让很多人类失去了工作机会。一些比较激进的反机器人分子组建了党派,四处破坏那些工作机器人。城市中的高层人士之一的雷德公爵,一方面私下组织了一个研究新人造人技术的研究所,由劳顿博士负责制造,另一方面暗中操控那个反机器人的组织为自己铲除异己。从日本来的私家侦探胡子老爹半俊作与侄子健一为了追踪劳顿博士,来到了大都会,根据线索找到对方时,却来晚一步,劳顿博士已经被人杀死。在现场,健一无意中救下了研究所制造出来的人造人蒂玛,跟她一起被雷德公爵的养子洛克追杀,逃进了地下第二层世界,在这里他们见到了众多被遗弃的机器人。而雷德公爵要制造蒂玛的原因就是为了通过她来控制新建成的新式武器,达到控制整个大都会的目的。当蒂玛被抓后,健一就潜入秘密研究基地,为拯救蒂玛跟洛克等人展开战斗。
片中机器人被人类杀掉的场景。
整个故事经过大友克洋的再度编写,让原先有些带点胡闹风格的原作,变得更加成人向,具有哲学思考内涵,尤其是女主角蒂玛最后的询问“我是谁”,道出了机器人题材作品的永恒主题。到底机器人(或者说人造人)有了情感后,算不算人类呢?在改编过程中,大友克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修改,除了故事背景外,就连里面的角色性格也都有所变动,也就保留了下角色的名字,而原本可变男变女的主角米奇,直接改为女性,名字也变成蒂玛。另外还添加了手塚作品里经常出现的另一角色洛克,设定为雷德公爵的养子,来作为剧情发展的推动剂。这样巨大的改动,可以说这部动画已经是披着手塚治虫的外皮,内核是大友克洋思想的作品。
动画版新加的角色洛克。
为何这部作品时隔50年之后又被拿出来改编成动画,还由大友克洋担任剧本?这一切的起因都是来自动画的导演林太郎。
1941年出生的林太郎(りんたろう)原名林重行,因为喜欢电影,想当电影导演,在17岁的时候跑到东映,想通过在里面工作来锻炼自己,好为之后当导演做准备。但他后来被分配到了当时刚成立不久的东映动画部门,参与了日本早期动画电影《白蛇传》和《西游记》的制作。他自己本人说到那段时光,说他当时在东映动画里是个不安分的人,后来当手塚治虫开设了动画公司虫制作时,向他发来邀请,于是就跳槽过去,一直在手塚身边工作,直到1972年虫制作破产,才又跟丸山正雄、川尻善昭等人组建了新的动画公司Madhouse。在整个80年代,Madhouse的工作基本都是围绕角川书店企划,林太郎执导的剧场版和OVA动画来进行的,可见他对Madhouse的重要性。
《大都会》中的场景。
林太郎跟手塚治虫一起工作十年,参与了《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这两部重要的作品的动画制作,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手塚短篇动画的制作。但对他来说,一直比较想要参与的是手塚的早期三部SF科幻漫画,因为这三部漫画出现的时期正是林太郎的少年时期,对他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一直想要亲自将其中的作品改编成动画。
1996年,林太郎向一直合作的角川书店提交了一份动画企划,这个就是将手塚治虫的漫画《大都会》改编成动画剧场版的方案。这个计划得到了角川书店的支持,并且拉来了众多金主投资,整部动画最后历时5年,画了14万张图,花费了10亿日元制作费,可惜后来在日本的票房只收回了7.5亿日元,算是亏本,不过在其他方面有所弥补。
《大都会》精致的背景也是花费巨大的一个原因。
对于为何会选择制作这部作品,林太郎说一开始他的目的就是想挑战一下,将这种小时候很喜欢的空想科学漫画改编成现在年轻人能够喜欢的作品。而至于脚本的编写人员,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人便是大友克洋。他们两人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83年林太郎执导的《幻魔大战》,那时候大友克洋还将主要精力放在漫画的创作上,而林太郎是邀请大友克洋来给这部作品担任人物设定,算是由他把大友克洋介绍进来动画界,才有后来《Akira》大友的自编自导。两个人的友谊也是这时候建立的,后来两个人还合作了《迷宫物语》,私下也经常联系。在一次两个人的座谈会,聊天说到关于手塚治虫作品的时候,林太郎说他很想将某部作品改编成动画,大友就说那请一定让我来负责脚本的编写吧。正是因为这个约定,当林太郎正式要做《大都会》的时候,马上跟大友联系,对方也是马上爽快答应下来,当时大友克洋正在筹备《蒸汽男孩》的前期呢。
《大都会》的动画版另一个特色,就是片中除了那些精细的手绘作画与精致的背景外,还使用了3DCG技术。林太郎自己说,早在企划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了加入CG制作的想法,为的是能够让整个画面更加的炫丽,尤其在一些场景和爆炸场面的时候。但1996年的时候,全世界的CG动画都处于还在摸索的阶段,日本的CG技术也还不够成熟,那些CG人才更多的是集中在游戏公司里,所以当林太郎说那时候要找个比较好的CG动画团队很难得,他们也是边制作边学习,因为他本人对3DCG的动画如何表现也不是很懂,基本上这5年期间所有人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而且因为CG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基本上有很多前期准备的画面,过两年就觉得不够看了,所以他说实际上很多画面都是在最后几个月的时候冲刺完成的。而林太郎的这种使用方式,也影响到了大友克洋,在后来他的《蒸汽男孩》中,也是在部分场景使用了3DCG来制作,其效果甚至超过了《大都会》。
这个场景就是采用3DCG制作。
在2001年的日本,电脑3DCG还很少运用在动画中。最早将3DCG与2D动画结合在一起的是1998年Gonzo的《青之六号》,但这个只能算是一次尝试,大部分动画还是尽量使用手绘的,一些用到CG的场景也比较少。所以《大都会》的制作技术在当时可以算是顶尖的,即使是在国际上,也是赫赫有名,被誉为日本进入21世纪后最强动画电影,当年在美国上映的时候,得到众多影评家的好评,并获得很好的分数评价。只是档期偏偏赶上了911事件,整个美国的上映影片都受到很大影响,票房惨淡,不得不说是运气不好。
早在手塚治虫关于《大都会》漫画创作背景的说明中就有提到,他构建这个故事时,就是参考了美国纽约这个大城市,并将它作为背景。而林太郎在架构新的大都会时,也参考了现代纽约曼哈顿那高楼林立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蒸汽朋克的方式,为这个独立的都市营造出一种“超发达又跟现在科技有所不同”的空想科学社会的氛围。比如在里面见不到现在日常能见到的手机、电脑、电视,却可以看到很多超越现代的物品,像是悬浮车、机器人、人造人等等。正是这种有别于现代科技的空想未来,让整部作品既显得古老而又时髦,这也是这部《大都会》动画的最大魅力,尤其现在回过头看这部15年前制作的作品,会发现其制作水准,就算放到现在,也没多少部作品能够超过。
最后关于”我是谁“的询问让结尾一下升华。
虽说手塚的画风对如今看习惯各种尖脸大眼美少女的观众来说,会显得有些复古,但光冲着手塚治虫、大友克洋、林太郎这三个金字招牌,你就不能错过这部经典之作。
【资料参考】
《大都会》漫画手塚治虫编后语
大友克洋氏、りんたろう監督インタビュー
维基百科大都会
『幻魔大戦』りんたろう監督インタビュー
五大監督かく語りき……「私が手塚治虫から学んだこと」
日本にフルCG アニメは根付くのか?
封面: 《大都会》
© 小死 / Anitama
今天抽时间补了补,我怎么感觉这片除了作画和音乐外怎么都那么烂。。。是我的错觉吗
1
然而大友克洋确实是以作画出名的,他的剧情向来不被看好
今天抽时间补了补,我怎么感觉这片除了作画和音乐外怎么都那么烂。。。是我的错觉吗
曾以为是日本动画的颠覆
我们讲道理,除了围绕林太郎等人的剧场版还有出崎统给tma做的tva,这才是最重要的吧。
1
tms,打错。或者说tokyo movie
2
说的是80年代……那时出气筒已经独立出去了。
3
我的错,看漏了80年代。不过80年代川尻也崛起了,兽兵卫忍风帖这样的片子影响太大,此时疯人院事实上也难说是以林太郎为中心的。
4
唉,又弄错了,兽兵卫是要到90年代,看来还是少说两句得了。
我的错,看漏了80年代。不过80年代川尻也崛起了,兽兵卫忍风帖这样的片子影响太大,此时疯人院事实上也难说是以林太郎为中心的。
联想到了大超所在的城市
说的是80年代……那时出气筒已经独立出去了。
tms,打错。或者说tokyo movie
我们讲道理,除了围绕林太郎等人的剧场版还有出崎统给tma做的tva,这才是最重要的吧。
洛克等人 看成洛克人233
除了剧情和制作,大都会的bgm和ed《there will never be goodby》都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