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刚接受案子的时候,先是赶紧读了原作。相比高中女生的可爱,他更多的是被书中独特的世界观设定征服了,并随即为如何在演出上更好地呈现而苦思冥想起来。因为动画制作是讲求团队协作的,追崎总监督在系列构成待田堂子、监督绀野直幸等主创成员的协助下,拟出了大致的方案。原文链接
看过漫画版《人马小姐不迷茫》的读者应该能感受到,该书包含信息量巨大,是一本既可单纯娱乐放松,也可无限深挖,浅尝细品两相宜的读物。只可惜,动画版受篇幅局限,无法将内容过于庞杂的原作悉数尽收,所以,只得采取节选其中精彩的篇章,外加见缝插针一些零散精华的形式,尽最大可能展现作品整体的氛围感。按总监督的说法,动画版旨在成为让更多人了解作品的切入口,希望大家看完动画后能够接着读原作。
这次,追崎的头衔是总监督,绀野是监督。因而两人的分工是,由绀野坐镇现场的指挥作业,而追崎则负责企划阶段的方向性指示,以及列席脚本研讨会、音响录制等事宜。再有,就是充当类似宣传部长的角色,有时还会在分镜这边稍稍搭把手。总之,是为让绀野监督更顺利地开展各项操作提供各种协助支持。
另外,介于漫画原作世界观非常之宏大,因而,对于脚本编排顺序之类讨论每次都是和《COMICS RYU》的副主编及村山老师本人商量着决定的。追崎提到,截止目前播出的话数,最让他们费时费心的是有关“奇虾怪谈”的桥段。众所周知,漫画版与动画的表现方式不尽相同,通常,漫画里易于理解的地方,单靠直观影像不一定能让观众一眼看明白,所以众人就此部分的演出做了反复的探讨。
一旁的村山老师听后也同意漫画和动画在构造本身存在的差异。漫画的话,即便是左右相邻的分镜,也未必非得保持叙述上的连贯性。比方,虽然分镜A与分镜B之间毫无衔接性可言,但读者依旧可以凭借脑内补完,而不影响阅读。可类似情形倘若出现在时间轴连续的动画里,就连外行人也知道是行不通的。为此,以追崎总监督为首的主创团队经常为保持前后内容的逻辑顺畅而大伤脑筋。有时候,碰到一些实在不好处理的插曲和梗,便只能借鉴漫画里的手法,用纯画面加以尝试。
相对已发行到14卷的漫画原作,共12话的《人马小姐》的动画版只打算节选1~7卷左右的内容。然后,交由系列构成待田抽取其中的若干片段加以改编,再对顺序作出适当调整。
已经发行的漫画版后半部分,因为触及更为核心的内容,如果在后半部里“断章取义”,则很可能让初次接触该作的观众们看得云里雾里,所以,就像上文中提到过的,制作方只是想把动画版当做一种对原作的推广手段,好让人们多一种渠道了解这则略显猎奇的女生日常。出于这一目的,才会在漫画的前半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插曲编剧,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些调动气氛的“小调料”。
而这种挑选+重新排列组合的做法,比起单纯从头照做要更费周章,不过,显然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村山老师看过构成案后觉得,不愧是专业人士的手笔。
此外,《人马小姐》的漫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会时不时插入非常具有时效性,且超严肃的国际形势、战争之类话题,随后,又会若无其事地再次回归校园剧情。村山老师坦言,其实自己只是追随电视上的新闻热点顺便发挥想象而已,并未去查阅研究相关资料刻意为之。
至于选材的基准,村山老师以书两栖人为例。在构思时,他就会假想该族群的人身处何种情势之下,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想法等,通常会以代入式的思考状态展开作画工作,且灵感也会随之涌现。或许,正是因为村山老师始终把剧中人当成活生生的正常人看待,才使得每一天日常琐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都透出十足的真实感与说服力。
可是,动画作为一种电视传媒,受到了种种更为苛刻的限制,很多漫画中出彩的部分,在动画里既没法说、也不能画。对此,制作方也只想方设法尽量打擦边球。这也让追崎总监督感叹起两种媒体在表现尺度上的差别,禁不住对漫画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接着,话题一转,聊起了村山老师的过去。在《COMICS RYU》上获得银龙奖时老师已经37岁,于是乎,这又是一个从普通工薪族成功转型漫画家的例子。据说在接受别家媒体采访时,村山老师阐述过自身对漫画家职业的一番见解。这个行业的某些现象若是换做其它行业,几乎完全无法想象,就是,担当编辑会一再迁就漫画家。单就以工作而论,按说编辑是甲方客户,而漫画家则属于接受委托的乙方,因此,这种上家反过来惯着下家的行当也算是世间罕有了。顺着上述思路,按照常理,应该由身为下家的漫画家请客招待编辑,以争取项目工程,而后一路卑躬屈膝、好声应承。要是未能按期交货,还得向人家支付违约金才对。并且,执行任务期间的大事小情也应由乙方主动向甲方时时汇报。然而,两者依旧下克上式地倒着来……。
从老师的这番话语,便可想见,他当年身为一介普通职员的他是何等艰辛不易,如今回想起来怕都是辛酸的泪。据村山回忆,有时自己一早7点接到客户的电话,便得赶紧在电话这头点头哈腰地给对方赔不是……。
因而,从SE(系统工程师)转行成为漫画家的跨度,也的确是完成了一次太过华丽的转身。据老师说,在做SE前,他少许画过一点东西,但那个时候也只是停留在对未来美好且模糊的憧憬罢了。只不过,在2009年那场公司内部的政权更迭斗争中,村山老师所处的阵营不幸落败,直接导致其被迫下岗。离职后,村山想到了要挑战一下漫画家的职业。而根据他的预判,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自己一时半会得不到连载的机会,搞不好会自此过上2~3年没有稳定收入的日子,于是,前期他在资金面上也做了充分的筹备。以他的人生经验判断,当银行存折的余款突破100万日元的底线,便意味着生活将难有着落,因此,必须竭尽全力在此之前拿到个什么奖项。这样一来,可以在初始阶段争取接点单次刊载完毕的差事,等熬上1~2年再混长篇连载。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没多久功夫,村山老师就开始了他的连载生涯。而这段作者本人的叙述留给追崎总监督的印象是,村山老师是在那些曾经一度退而求其次地将漫画看作业余兴趣的人当中,经过努力最终当上漫画家的典型例证。
村山老师坦白,起初刚成为漫画家的时候,自己也是拖延症患者,不过好在,漫画家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在于“用不着担心交货之后会产生bug”。就算作画方面出现瑕疵,但也不至于出现“刊载的东西没法看”的返工情况,所以,自己那脆弱的小心脏也就不必再经受做SE时经常会感到的痛楚。外行人想必对程序员的“非人生活”多少也有耳闻,诸如,睡到自然醒永远是痴人说梦,交货期甚至比漫画家更会拖到最后一刻。在长年累月的精神肉体摧残之下,程序员们一个个身心俱疲。而且更悲惨的是,漫画家如果累到直线曲线都分不清的地步时能够立马停笔休息,但很多SE累到了连颜色都分辨不出了,还在继续写代码。
当被问老师在做SE时,有没有在通勤电车上观察过对面坐着的乘客做写生练习,以及现在是否还在坚持时,老师给出的回答竟然是,因为茨城县人烟稀少,很多时候大白天想要拍张风景里有行人路过的照片都极为困难,至于观察,便更无从谈起了。所以,有时候老师在检查自己的手稿时,发现画面中缺少路人,问题有点严重!而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为取材而拍摄的照片里本就没有人……,村山老师不禁自嘲,住在乡下就这点不好。例如要画小孩子的衣着,没有实例可供参考,画起来就比较犯难。而服饰杂志里的照片会有“多余”的装饰,说白了,其中包含着商家的推销意图。换而言之,那种并不是现实里的儿童服饰。
此处,突然说起之前在太田出版的官网上刊载的一篇关于村山老师的另一部作品
《菇娘的婚礼》的刊行纪念访谈——《对“假如菌类长成人类的样子将会如何经营自身的社会”的思考》。文中老师透露,自己学生时代读的是分子生物学专业。
原来,村山当初在选专业的时候,觉得人类通过摆弄遗传因子DNA,“创造”新物种的学科挺有意思。还有一点考量是,村山就读高中时,日本的泡沫经济恰好处于巅峰,预感泡沫即将破灭,自己今后大学毕业会面临就业难的村山,早早地考虑着要选一门具有实用前景的学科,以便在将来进到企业时能掌握一项有意义的技术压身,以确保手中的饭碗,所以选了生物。岂料,这世上就是人算不如天算,进行动物实验,需要进入无菌室,而为了隔离细菌微生物,实验者的全身上下都要覆盖橡胶手套一样的东西。而偏偏,村山同学对橡胶制品过敏,每次都弄得皮肤大片红肿,实在是难以忍受……,可如果不带手套,便没法做实验,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想来,高中生还是太嫩了,看似远见卓识,却遭遇阴沟翻船。一旁的追崎总监督听后安慰道,橡胶手套这玩意儿,不带上试试又怎能料到过不过敏……。
封面: 《人马小姐不迷茫》
© izumi / Anitama
做到连颜色都分不清,程序员太苦了
人生经历这么丰富也是很难得了
跨度这么大的转业……厉害
_(┐「ε:)_从程序员转漫画家,村山老师真的很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