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一种说法:作者写不出比自己更聪明的角色。可是,有许多创作者,偏偏就不信这个邪。
网络小说家蝉川夏哉便认为,“写不出比自己更聪明的角色”云云,只不过是纯粹的放弃思考。坚持思考能让读者觉得“这个角色聪明”的演出手法,才叫创作者。
(https://twitter.com/osaka_seventeen/status/1148190492435218433)
那么,具体要怎么塑造出比自己更聪明的角色呢?推特上的各路创作者举了许多例子。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是漫画家一智和智所说的这两种:作者可以写出“能在一瞬间想出作者画了三天构思出来的高水平战术的角色”,也可以“赋予角色作者查遍群书获得的知识”。
(https://twitter.com/burningblossom/status/1148507279131414529)
但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让读者觉得一个角色聪明,或许确实是越来越难了。
小说家铜大指出,在民间传说之类的故事里常见的“聪明人的事迹”,很多都是依赖瞬间记忆力和运算能力。比如说,在发生火灾记录被烧掉之后,只瞟过记录一眼的人却记得上面写的所有内容啦;或者是光是随手翻翻账本就能判断出“里面有假账”之类。
但是,现代的读者、观众看到这一类故事,可能并不会觉得这人有多聪明。因为要比记录、运算数据,电脑要高明得多了。就像因为现实中大人的行为模范消失使得虚构作品里“有大人样的角色”变得暧昧一样,“聪明的角色”在现代也同样已经变得非常暧昧了。
所以,重要的就是演出手法。最常见的一个套路,就是准备一个做陪衬的角色。如果这个陪衬是竞争对手,就让他和聪明角色竞争,输给人家;如果是华生,就让聪明角色折服华生。但是,这一套手法,在见多识广的现代读者、观众眼里,也会觉得“这是托吧”。所以,演出必须做得非常细心。
铜大认为,漫画《Dr.STONE》中的千空,或许可以成为“怎样演出聪明”的好范本。这部作品不仅仅有展示角色记忆力和运算能力之高等传统手法,对于“在失败后作出补救”“预见下一步的下一步的下一步”等方面的演出也非常细致漂亮。
(https://twitter.com/bakagane/status/1148509229285666818)
而漫画家松原刚觉得,“能不能描写出比自己更聪明的角色”这个问题,比起“发挥聪明的场景”,“在普通场合不要让角色犯蠢(如果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可能更加重要,或者说是一个更高的门槛。前者通过资料、取材、演出之类,总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但有的时候,这种“犯蠢”也是出于演出效果。所以松原觉得因为“这么画会让读者觉得蠢”就不敢下笔,也不好。或者说,比起让读者觉得“作者真聪明”,更重要的,是让读者觉得“作品精彩”。
比如说,《死亡笔记》里夜神月杀害雷·彭巴的时候,取下之前一直披着的斗篷,在雷的面前现出真身,对他说:“再见了,雷·彭巴。”这个行动非常不明智,但是很帅、很精彩。所以作者优先了后者,这是正确的。
(https://twitter.com/matubarap/status/1148850082814365696)
但不管方法如何,愿意思考的作者,总是能摸索出一套方法,塑造比自己更聪明的角色。
游戏脚本家猿渡惠介就举了一个非常令人信服例子:有好几次,他看了某部作品,非常感动,觉得“能写出这么棒的故事,作者该有多了不起啊”。可是一看那作者的社交网站账号,却在对着水柔声细语提升水的能量,或者是对着不知所谓的“阴谋”打空气靶子。这虽然很悲伤,但也足够证明了……
(https://twitter.com/finalcoutdown41/status/1148203408962158592)
同人漫画家竜灯おりす则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虽然很少有人说起,但是反过来,“比作者蠢太多的角色”其实难度也非常高。比如说,有些作品里,明明是混混中的混混一样的角色,用的比喻却奇特地很有知性,又或者遣词造句都非常周正。
封面: 《贤惠幼妻仙狐小姐》
© 谢枫华 / Anitama